Workflow
固态储氢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电池材料龙头,官宣年产5000吨储氢材料新项目
DT新材料· 2025-11-19 00:04
厦钨新能投资项目 - 公司全资子公司厦钨氢能计划投资23,688万元建设氢能及功能材料项目,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及贷款 [2] - 项目将建成年产5,000吨氢能材料及7,000吨功能材料生产线,氢能材料包含贮氢合金粉与固态储氢装置 [2] - 项目建设周期为26个月,计划于2028年1月投产,短期内不会对公司本年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构成重大影响 [2] 固态储氢技术概述 - 高效安全的氢气储存技术是连接氢能供应链上下游的关键纽带,直接关系到氢能应用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4] - 固态储氢技术是一种利用固体材料对氢气进行吸附的储氢方式,基本原理分为氢气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种 [4] - 相较于传统高压储氢和液态储氢,固态储氢具备安全性较高、储氢密度大、对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 [6] 固态储氢材料与产业化 - 固态储氢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氢化物、碳材料和有机氢化物等 [6] - 国家电投吉电股份大安绿氢合成氨项目应用了世界最大工程化固态储氢装置,单套容量为60000Nm³ [6] - 该项目总投资59.56亿元,每年可生产绿氢3.2万吨、绿氨18万吨 [6] 行业发展趋势与活动 - 氢能已被纳入未来产业布局,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4] - 氢气储运是氢能产业链最重要环节,关系氢能使用安全性和经济性,该环节的突破正加速进行 [8] - 行业论坛将围绕高压储氢、低温液氢、材料储氢、管道运输等核心话题展开探讨 [8][10]
2025年10月新材料企业投融资情况
材料汇· 2025-11-03 23:39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重点呈现了新材料领域16家公司的投资布局情况 涵盖新型锂电池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多个前沿子领域 反映了资本市场对新材料产业的高度关注和投资热度 [3] - 通过列举公司的融资轮次、投资金额和投资方 展示了新材料领域从天使轮到战略投资的全阶段资本参与 其中单笔融资额最高达超7亿人民币 [3] - 文章延伸阅读部分指向"十五五"规划下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 暗示该领域未来10年将迎来重大发展窗口期 [5][6] 公司投资概况 - 深圳市合壹新能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高比能电池制造 处于A++轮融资阶段 投资方为合创资本 [3] - 新磁(深圳)超导技术有限公司从事高温超导磁体系统研发 种子轮获南山战新投数百万投资 [3] - 岩超景能(上海)科技有限公司聚焦超导磁体技术 天使轮融资达数亿规模 投资方包括岩山科技和岩山投资 [3] - 第8家公司(名称不完整)从事材料设计研发 B+轮融资超7亿 投资方包括临港数科基金、上汽集团等多家机构 [3] - 东纳塔功能纤维有限公司专注碳纤维再生材料 战略融资4400万 投资方为粤财创投 [3] 子领域分布 - 新型锂电池材料领域有1家公司 占比6.25% [3] - 超导材料领域有2家公司 占比12.5% [3] - 纳米材料领域有3家公司 占比18.75% [3] - 磁性材料领域有2家公司 占比12.5% [3] - 碳纤维、储氢材料、钙钛矿太阳能材料等领域各有1家公司布局 [3] 融资阶段特征 - 早期融资(天使轮/种子轮)项目占比31.25% 包括杭州星科恒智科技(天使++轮数千万)、常州容磁科技(天使轮)等5家公司 [3] - 成长期融资(A轮/B轮)项目占比37.5% 包括武汉心电科技(A轮)、中电工研氢能源科技(B轮)等6家公司 [3] - 战略投资/并购项目占比18.75% 包括山东硕寻新材料(并购4690万)、江苏鑫华半导体(战略投资5000万)等3家公司 [3] 产业政策导向 - "十五五"规划明确新材料产业为战略发展重点 将推动技术突破和产业格局重构 [5] - 2025年中国新材料产业规划涵盖半导体材料、固态电池、光伏等13大关键领域 [6] - 材料国产化成为重要方向 特别关注当前国产化率较低的"卡脖子"材料清单 [6]
北方稀土:强化营销运作 稀土价格掌控力进一步提升
证券时报网· 2025-06-02 20:45
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92.87亿元,同比增长约60%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1亿元,同比增长727.3% [1] - 扣非后净利润4.3亿元,同比增长11622.98% [1] - 稀土产品价格掌控力和市场影响力提升,主要产品销量同比增长 [1][2] - 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稀土金属产量及稀土功能材料产量实现同比增长 [1] 产品与生产 - 产品结构以轻稀土(镧、铈、镨、钕)为主,中重稀土(钐、铕、钆、镝、铽、钇)为辅 [2] - 调整优化冶炼分离产线结构,大幅提升单镧、单铈生产能力 [1] - 推行新品种稀土产品研产销一体化机制,实现无油碳酸铈、低氯根碳酸铈等小特新产品投放市场 [1] - 实现12款新开发固态储氢材料批量化生产与销售 [1] - 单镧、单铈及新品种稀土产品的产销量提升明显 [2] 市场与销售 - 稀土市场整体活跃度好于上年同期,主要稀土产品价格呈现上涨态势 [1] - 精简优化长协客户数量及销量份额,提升长协外产品销售规模 [2] - 优化完善差异化定价新机制,积极拓展合规贸易渠道,稀土产品贸易收入同比增加 [2] - 轻稀土出口许可证正常办理,中重稀土两用物项出口许可证已提交审批 [2] - 主要出口产品为镨钕、镧铈、氧化钆、氧化铽、氧化钇等,主要出口到日本、美国、德国等地 [2] 行业前景与战略 - "双碳"战略实施将带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持续高速发展 [3] - 风力电机、新能源汽车、节能电机、节能电梯、智能家居、机器人等产业增长有望带动稀土产业保持高速增长 [3] - 布局磁性材料、抛光材料、储能材料、催化助剂、高纯金属与合金、光功能材料六大产业 [3] - 坚持做大做精稀土原料产业,拓展稀土功能材料供给能力 [3] - 密切关注氢能源产业发展,积极布局固态储氢等领域 [3] 生产配额 - 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基本原则是满足行业供需平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4] - 2025年稀土总量控制指标尚未下达,公司按照年度生产计划组织生产 [4]
北方稀土: 北方稀土关于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30 19:21
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92.8亿元,同比增长61.19%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亿元,同比增长727.3%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3亿元,同比增长11622.98% [2] - 稀土氧化物生产量0.57万吨,同比增长33.99%,销售量1.06万吨,同比增长57.61% [2] - 稀土盐类生产量3.74万吨,同比增长1.25%,销售量3.21万吨,同比增长52.95% [2] - 稀土金属生产量1.21万吨,同比增长56.50%,销售量1.13万吨,同比增长46.55% [2] - 磁性材料生产量1.64万吨,同比增长40.88%,销售量1.62万吨,同比增长46.63% [2] - 储氢材料生产量0.05万吨,同比增长21.33%,销售量0.05万吨,同比增长20.79% [2] 生产经营 - 科学组产,灵活调整原料配置,稀土冶炼分离产品、稀土金属及功能材料产量同比增长 [3] - 调整优化冶炼分离产线结构,提升单镧、单铈生产能力 [3] - 推行新品种稀土产品研产销一体化机制,实现12款新开发固态储氢材料批量化生产与销售 [3] - 深化营销模式创新,主要产品销量同比增长 [3] - 优化完善差异化定价新机制,提升产品价格掌控力和市场影响力 [3] - 拓展合规贸易渠道,稀土产品贸易收入同比增加 [3] 行业前景 - 稀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国家实施一系列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4] - 国家提出在内蒙古建设全国最大的稀土新材料基地和全球领先的稀土应用基地 [6] - 稀土上游供给将呈现持续稳步增长态势,促进上下游产业健康协调发展 [6] - 技术创新将引领、支撑和赋能稀土行业高质量发展 [7] - 《稀土管理条例》为行业规范有序发展提供法规保障 [7] - 稀土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将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产业保持高速增长 [8] 公司战略 - 布局磁性材料、抛光材料、储能材料、催化助剂、高纯金属与合金、光功能材料六大产业 [8] - 巩固提升全产业链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扩大收入和利润贡献率 [8] - 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一期工程已投用,二期工程计划2025年下半年开工建设 [9] - 项目通过打造自动化生产线提升智能化水平,实现优质高效生产 [10] - 积极布局固态储氢领域,开展示范推广应用 [12] - 密切关注国内外稀土产业发展动向,结合国家政策开展相关工作 [11] 其他信息 - 2025年一季度稀土行业上市公司整体盈利且同比实现不同幅度增长 [5] - 公司中重稀土产品2024年产量为4000多吨,基本保持产销平衡 [14] - 白云鄂博矿的中重稀土总量约几十万吨 [14] - 主要出口产品为镨钕、镧铈、氧化钆、氧化铽、氧化钇等,出口到日本、美国、德国等地 [13]
北方稀土Q1净利润暴增七倍,产销双双创新高 | 财报见闻
华尔街见闻· 2025-04-29 18:23
业绩表现 - Q1营收92.87亿元,同比增长61.19% [1][2][4] - Q1归母净利润4.31亿元,同比大增727.30% [1][2][4] - Q1扣非净利润4.35亿元,同比增长11622.98% [1][2][4] - Q1基本每股收益0.1191元/股,同比增长727.30% [1] - Q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90%,同比增加1.66个百分点 [1] 核心驱动因素 - 稀土产品价格回暖(如镨钕)叠加原料成本下降,形成"高价低成本"效应 [1][2] - Q1营业成本同比增长54.98%,低于营收增速(61.19%),毛利率显著提升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10亿元,同比改善371.14%(上年同期为-1.51亿元) [1][3] 产销量数据 - Q1稀土氧化物销量10558.42吨,同比增长57.61% [2] - Q1稀土盐类销量32090.78吨,同比增长52.95% [2] - Q1稀土金属销量11329.94吨,同比增长46.55% [2] - Q1磁性材料销量16166.09吨,同比增长46.63% [2] - Q1产销量均创历史新高 [2] 业务优化与创新 - 调整冶炼分离产线结构,提升单镧、单铈生产能力 [3] - 推行小品种稀土产品研产销一体化机制,实现12款固态储氢材料批量化生产 [3] - Q1申请专利63件(含发明专利51件),发布3项企业标准 [5] - 开发焙烧烟气回收新工艺、高端稀土抛光液等新产品 [5] 市场策略与资本运作 - 优化长协客户结构,提升长协外产品销售规模 [5] - 完善差异化定价机制,增强价格掌控力 [5] - 控股股东包钢集团增持4309.92万股(占总股本1.19%),增持金额9.99亿元 [5]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4.85亿元,同比减少156.19% [3] 项目建设进展 - 推进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二期工程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 [5] - 加快在建项目投产见效,提升开工率以培育新增长点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