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医疗器械发展

搜索文档
耗材集采步入深水区,再现“全进口”中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6 16:57
集采政策转向质量提升 - 耗材集采政策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推动行业进入新阶段 [1] - 四川资阳脑脊液分流系统集采五家外资企业全中标 无国产企业入围 包括美敦力、英特格拉、克里斯托福弥提柯、索菲萨和惠普生物 [1] - 外资企业中标价格稳定 美敦力固定压脑室腹腔分流系统拟中选价2349-2398元(曾中选价2398元) 英特格拉同类型产品拟中选价4294.5元(与历史价一致) [1] 高端医疗器械技术壁垒 - 脑脊液分流系统技术门槛高 核心难点在于阀门制造和模具加工工艺 美、德、法等外资企业掌握多项专利 产品稳定性强 [3] - 特殊可调压脑室腹腔分流系统价格更高 克里斯托福弥提柯拟中选价23223.33-24971.33元(曾中选价24971.33元) 索菲萨拟中选价25200-26100元(曾中选价26600元) [2] - 新进入者惠普生物报价23308元 低于算术平均价24521.83元 [2] 进口品牌市场优势 - 外资产品临床认可度高 2023年河南神经外科集采和京津冀"3+N"联盟动脉瘤夹集采均为全进口中标 [3] - 医院优先考虑产品质量而非价格 外资企业通过积极降价维持市场地位 [4] - 行业人士指出国产企业需突破技术依赖 纯降价策略已失效 [4] 国产企业技术突破 - 政策为国产新品预留通道 采购周期内新获批产品可获挂网资格 [6] - 百多安可调压脑积水分流管完成模具设计 实现基本调压功能 湃诺瓦医疗获智能化分流系统专利 通桥医疗简化分流器结构 [7] - 物联网和AI技术助力国产产品向智能化、微创化发展 [7] 行业长期竞争格局 - 集采加速临床渗透率提升 培育更大市场需求 [6] - 国际贸易局势可能影响外资产品供应稳定性 [6] - 国产企业需聚焦核心技术突破 抢占未来市场份额 [7]
国产双端支架烟威地区首例手术成功
齐鲁晚报· 2025-06-13 05:06
医疗技术突破 - 烟台毓璜顶医院成功实施烟威地区首例双端新型热膨胀镍钛合金支架手术,用于治疗输尿管狭窄并保护肾功能 [1] - 新型镍钛合金支架有效支撑狭窄部位,减少结石壳形成,延长留置时间并降低尿路刺激症状 [1] - 该支架采用片段式设计,精准覆盖狭窄区域,提供局部支撑且不影响输尿管蠕动功能 [1] 产品优势 - 国产热膨胀镍钛合金支架支撑强度大、不易变形,提供更大腔内引流并保障长期留置结构 [1] - 紧密螺旋结构增强径向支撑力,精确覆盖狭窄部分,减少膀胱刺激、疼痛和反流等并发症 [1] - 支架易装易取,手术过程安全流畅,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1] 经济与行业影响 - 国产支架解决进口产品价格高的问题,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同时提升治疗效果 [1] - 金属支架系统无需频繁更换,规避传统DJ管的缺陷,效价比优且卫生经济学价值高 [1] - 首例手术成功标志着国产医疗器械的技术突破,展现行业广阔前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