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敦力(MDT)
icon
搜索文档
40余家“首批”签约第九届进博会,多领域新品首秀在即
国际金融报· 2025-07-25 21:35
进博会招展与筹备进展 - 第九届进博会招展工作启动,40余家企业完成首批签约,签约展览面积3万平方米,包括GE医疗、纽仕兰、诺华等20余家九年"全勤生"企业 [1] - 第八届进博会企业商业展已签约展览面积超33万平方米,170家企业和27家机构成为八届"全勤生",40国60个海外展团确认参展 [2] - 本届首次设立最不发达国家产品专区和"跨境电商甄选平台",技术装备展区吸引80余家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医疗展区汇聚10家世界500强药企 [2] - 汽车展区升级为汽车及智慧出行展区,创新孵化专区规模创新高,将展示500余项全球前沿创新项目 [2] 参展企业动态与新品发布 - 欧莱雅连续八年参展并提前锁定第九届席位,今年以三馆联动亮相,首发规模创历届之最,将展示中国研发中心20周年成果 [6] - 纽仕兰乳业将全球首发三大品类新品,包括"4.0A2草饲纯牛奶"等,产品指标超越新西兰标准,并计划布局中老年健康市场 [9] - 鑫荣懋集团将携佳沃黄金车厘子(占全球优质出口总量1%)和佳沃椰子蛋两款全球首发新品亮相 [13] - 美敦力将展出百余款创新医疗产品,包括6款首发首展产品和10余款"明星产品",其中Inceptiv脊髓神经刺激系统为亚太首展 [17][20] - 西门子医疗展位面积达1000平方米,将首发全球首款生命感知PET/MR等产品,并与瓦里安医疗首次联合参展 [20] - 雅培将带来冠状动脉轨道旋磨介入治疗系统等新品,强生展台扩容至700平方米,展示VARIPULSE消融导管等已落地产品 [21][24] - 波士顿科学将展出80余款创新产品,包括5款首展产品如Intera 3000肝动脉灌注泵(亚洲首秀)和Orbera365胃内球囊 [24] 医疗科技领域创新 - 医疗企业加速创新成果临床转化,美敦力已有近30款进博会展品实现"展品变商品",本届首发数量创历届之最 [20] - 西门子医疗将展示全球首款2.5秒极速成像能谱血管造影系统等产品,重点呈现肿瘤和心血管疾病领域技术突破 [20] - 雅培HeartMate 3™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已在中国开展首批手术,开启"人工心脏"临床应用 [21] - 强生打造沉浸式治愈空间,展示医疗科技与创新制药综合实力,实现"展品-商品-投资"良性循环 [24]
进入创新通道!美敦力加码中国电生理市场
思宇MedTech· 2025-07-24 16:27
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与创新医疗器械 - 第三届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将于2025年9月4-5日召开 [1][37] - NMPA公布2025年第6号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结果,14款产品进入创新通道,包括美敦力的电生理三维导航射频脉冲消融系统 [1] 房颤疾病与治疗市场 - 预计2025年房颤患病人数达2266.6万人,2021-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2.85% [3] - 心脏消融领域存在"冰"、"火"、"电"三种能量类型解决方案:射频消融、冷冻消融及脉冲电场消融(PFA) [3] - 射频消融是目前最有效最安全的房颤一线治疗方案 [4] 射频消融技术与市场 - 射频消融原理为375kHz至500kHz射频波产生热能使组织凝固性坏死 [4] - 射频消融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势,损伤范围仅1-3mm [6] - 全球射频消融市场规模2019年约20亿美元,预计2027年达4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8.5% [7] - 市场增长驱动因素包括技术改进、应用范围扩大及政策支持 [10] 射频消融产品构成 - 射频消融系统由导管、发生器、探头等组成 [11] - 射频消融导管是核心产品,用于传递高频电流 [11] - 射频消融发生器是关键设备,用于产生高频电流 [12] - 射频消融探头是导管组成部分,用于传递电流至组织 [13] 美敦力电生理产品 - PulseSelect系统是美敦力两款获批NMPA的PFA产品之一 [14] - PulseSelect系统2023年获FDA和CE批准,2024年获NMPA批准,适用于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 [15] - 产品由可操纵多电极环形消融导管、PFA主机等5部分组成 [19] - Affera系统是集成式双能量PF和RF消融系统,2024年10月获FDA批准 [23] 产品技术特点 - PulseSelect采用非热量消融方法,选择性靶向心肌细胞 [24] - 手术左心室停留时间不超过50分钟,平均总能量输送时间30秒 [24] - Affera系统的Sphere-9导管具有可膨胀导电晶格电极,直径9mm [29] - 三维标测软件Prism-1提供6自由度位置定位 [35] 美敦力公司概况 - 成立于1949年,全球医疗科技领导者,覆盖70余种疾病领域 [33] - 2025财年第四季度净销售额89.27亿美元,净利润10.57亿美元 [34] - 财年净销售额335.37亿美元,净利润46.62亿美元 [34] - 主要业务包括心血管、医疗外科、神经科学和糖尿病,心血管占比最高 [34]
Medtronic secures CE Mark for MiniMed™ 780G System for insulin-requiring people with diabetes including expanded indications in children as young as two, during pregnancy, and for type 2 diabetes
Prnewswire· 2025-07-21 20:45
核心观点 - 美敦力MiniMed™ 780G系统获得欧洲CE标志扩展适应症 覆盖2岁及以上儿童、孕妇及需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 体现公司对扩大自动化胰岛素输送(AID)技术覆盖人群的承诺 [1] - 该系统在儿童、孕妇及2型糖尿病患者中展现出显著临床效益 包括血糖控制改善、生活质量提升及护理负担减轻 [2][5][7] - 欧洲多国指南及医疗体系已明确推荐AID系统作为儿童1型糖尿病标准疗法 反映行业技术迭代趋势 [3] - 美敦力正推动美国FDA审批该系统的2型糖尿病适应症及2-6岁儿童临床应用 显示全球化布局策略 [8] 临床数据表现 儿童患者(2-6岁) - LENNY试验显示 使用自动模式的患儿HbA1c降低0.6% 血糖达标时间(TIR)提升9.9% 家长报告睡眠质量改善及低血糖恐惧减轻 [2] 孕妇患者 - 欧洲研究显示 使用该系统孕妇平均妊娠期血糖达标率(TIRp)达66.5% 优于传统疗法 夜间血糖控制更稳定 低血糖发生率降低 [6] 2型糖尿病患者 - 关键试验显示 95名患者HbA1c降低0.7%(基线7.9%) TIR提升至80%(基线72%) 低于目标血糖时间<0.5% - 真实世界数据(26,427例)显示平均TIR超国际共识标准(>70%) 低于目标血糖时间<1% [7] 技术特性 - MiniMed™ 780G采用SmartGuard算法 每5分钟自动调整胰岛素剂量 支持100mg/dL(5.5mmol/L)个性化目标设定 [9] - 自动校正功能可独立完成高血糖修正 无需用户干预 [10] 行业动态 - 英国NICE指南(TA943)推荐混合闭环系统作为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标准疗法 - 德国糖尿病协会2023指南建议所有儿科患者使用AID系统 - 2024 ISPAD指南强烈推荐AID系统以改善血糖控制及生活质量 [3] 公司战略 - 糖尿病业务聚焦下一代传感器(CGM)、智能给药系统及AI技术 强调数据科学与用户体验结合 [11] - 全球布局覆盖150国 医疗技术涉及70种健康领域 包括心脏设备、手术机器人等 年服务患者超6300万例 [12]
链博会健康生活链巡馆:“在中国,做全球健康生意所需的一切,都能在这里被看见、被听见、被触摸”
华夏时报· 2025-07-19 22:00
链博会概况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作为世界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展现中国完备产供链与全球产业链的深度交融 [1] - 100多家企业参展,1.2万平方米展馆人头攒动,展示领域涵盖生命科学、医疗器械、基因科技等 [1] GE医疗 - GE医疗30多年来持续深化全面国产化,与超1000家供应商构建完整"研、产、销、服"体系 [2] - 中国市场销售产品中超过50%由中国研发,年采购额近100亿元 [8] - 重点展示绿色供应链进展,推动供应链、创新链向精益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2] - 与洛阳轴承合作26年实现国产CT主轴承零突破,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 [8] 华大集团 - 展示全球首发啡凡咖啡代谢基因检测,通过分析CYP1A2和ADORA2A基因变异提供个性化咖啡因饮用建议 [4] - 推出智能掌上超声设备(不到300克),可完成浅表组织、外周血管及腹部器官检查 [2] - 2024年推出纳米孔基因测序仪WT02和WY01,填补国内空白,实现"全读长"技术闭环 [4] - 展示"饮鉴TM饮酒基因速测星盒",20分钟可检测酒精代谢能力 [2] 华熙生物 - 投资超10亿元建设全球最大中试转化平台(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配备64条柔性生产线 [4] - 从"三链同构"到"韧性与柔性"并重的全球供应链,形成"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生态链"跃升曲线 [5] - 产品行销70余国,通过智能化"黑灯工厂"实现产能弹性,可灵活调配全球资源 [5] 美敦力 - 展示Lantern左束支起搏心脏导管,为首款"中国制造、服务全球"的心脏起搏导管 [8] - 联合国内专家与AI企业打造AI赋能血管外科诊疗生态,以两款覆膜支架系统为试点 [8] 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 - 依托"先行先试"政策成为国际创新药械进入中国核心通道 [8] - 构建"临床—科研—产业"全链条生态,六大平台包括真实世界研究、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等 [8] - 特殊食品、生物医学新技术等新政持续增强"政策磁场" [8]
全球医疗科技百强榜发布!12家中国企业上榜!2025 Global MedTech TOP100
思宇MedTech· 2025-07-18 14:22
全球医疗科技百强榜概览 - 思宇MedTech新媒体矩阵发布《2025全球医疗科技百强榜(GMT100)》,基于2024财年营收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7月1日 [1][3] - 榜单连续第三年发布,旨在为全球医疗器械从业者、投资者、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市场格局洞察 [3] - 榜单兼顾全球视野,特别关注中国及亚太地区的崛起,上榜中国企业共有12家 [4] 全球榜单总体情况 - 美敦力(Medtronic)位居榜首,2024年营收达2394.54亿元人民币,Top10巨头总营收突破1.6万亿元人民币,占榜单总营收逾60% [5] - 全球医疗器械产业高度集中,Top10企业合计营收超16,000亿元,排名11-30的20家公司合计营收约11,500亿元 [11] - 排名31-50的企业收入区间多为300亿至700亿元,排名51-70的企业收入多在200亿元以下,71-100的企业普遍在100亿元以下 [11] 地区分布透视 - 北美企业占据榜单半壁江山,上榜公司数量占比近50%,合计营收占比超65%,全球排名前五均为北美企业 [14] - 欧洲企业占比约30%,在影像诊断、体外诊断、骨科等领域表现稳健 [14] - 亚洲企业数量占比仍在20%以内,但存在感持续增强,中国和日本的龙头企业逐渐攀升 [14] 中国企业表现 - 中国上榜企业12家,迈瑞医疗位列第26位,为中国排名最高的医疗器械公司 [4][14] - 中国上榜企业2024年合计营收超2,000亿元人民币,相比去年进一步增长 [14] - 中国企业在细分领域表现突出,涵盖影像诊断、监护耗材、心血管介入、神经调控、精准外科等 [14] 行业未来展望 - 全球医疗科技产业呈现"马太效应",Top10巨头掌控逾六成市场份额,新兴企业以较小收入体量冲击传统格局 [13] - AI与机器人技术推动精准医疗成为主流,国产替代加速,中国全球化布局初见成效 [14] - 欧美主导格局稳固,但亚太特别是中国的份额逐年上升,并购与创新并行成为行业趋势 [14]
【外企在中国——链博系列】美敦力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中国将成为重要的创新策源地
环球网· 2025-07-17 19:44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创新技术输出者"加速蜕变为"本土生态共建者",通过五条相互交织的支柱"链"(医创融合链、本土智造链、价值共创链、智能服务链、协同供赢链)勾勒在华战略 [1] - 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表示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医疗市场和重要创新策源地,将持续加强本土价值链布局,以共生共创共赢为目标 [3] 本土智造进展 - 脊柱手术机器人Mazor XC是公司全球明星产品Mazor X系列本土化结晶,常州科技园投资建设了先进有源设备生产线,具备高端医疗设备及耗材研发与生产能力 [3] - 外科电动吻合器"创世电吻"实现从研发到生产100%本土化,一年内完成从研发到量产,覆盖国内500多家医院并成功销往全球 [4] - 临港基地和上海工厂的"中国智造"成果反哺全球市场,成为公司全球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创新支点" [4] 医创融合成果 - Lantern左束支起搏心脏导管源于中国临床医生发现,由中国研发中心与本土专家协作开发,将成为首款"中国制造、服务全球"的心脏起搏导管 [5] - 神经介入产品"美安昕弹簧圈"针对中国患者需求设计多型号与柔软梯度,已在28个省份成功植入 [5] 协同共赢生态 - 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技术Symplicity Spyral RDN系统在华获批上市,成为全球首个同时获美欧中批准的高血压介入治疗器械系统 [6] - 公司与血管外科专家及本土AI企业合作打造AI赋能的主动脉疾病诊疗生态,覆盖从影像采集到AI辅助手术规划全链条 [6] - 在中国发展近7000家供应链伙伴,2025财年在华采购额约50亿元人民币,90%间接采购由本土供应商提供,90%关键零部件供给海外工厂 [6] 供应链赋能案例 - 科森科技在支持下从零起步建立医疗业务,参与心脏消融产品核心工艺开发,为全球10多条产品线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7] 数智化布局 - 2025年3月在华首个数字化医疗创新基地在北京BioPark落成,预计年底投入运营,将开发远程管理、智能随访等数字医疗方案 [8] 行业影响 - 公司36年深耕诠释了跨国企业与中国市场共生共荣的崭新模式,推动医疗创新惠及全球患者 [8][9]
美敦力臧晶:聚焦本土长期主义发展 共绘医疗创新蓝图
人民网· 2025-07-17 15:03
公司参展情况 - 公司首次参展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 展示五大支柱链(医创融合链 本土智造链 价值共创链 智能服务链 协同供赢链)[1] - 展台展出多款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 包括创世电吻电动吻合器 Signia芯片智能吻合平台 Sonicision 7弯钳口无线超声刀等[1] - 公司外科产品及解决方案已覆盖18种重点外科术式[1] 本土化战略与成果 - 2019年完成对康迪的全资收购 将其纳入创新外科部门体系 康迪现为公司本土价值链核心引擎之一[1] - 创世电吻产品实现一年内从研发到获证量产 迅速覆盖全国500多家医院并进入全球市场[1] - 在中国拥有近7千家供应链伙伴 形成紧密合作生态系统 构建从本土制造到全球供应的深度合作模式[4] - 康迪吸引核心供应商集聚长三角 构建辐射全国 联动全球的两小时高效响应圈[4] 研发与创新路径 - 采用本土创新敏捷速度叠加全球技术实力 质量管理体系及平台资源的模式[1] - 探索产学研医融合 以临床需求为原点 打通医 工 研 产全要素协同链路[4] - 形成中国研发—全球验证—多元市场落地的新路径 创新成果通过全球渠道实现反向输出[4] 未来战略方向 - 实施One Surgical战略 整合技术 流程与资源 依托丰富产品线协同持续推出创新外科解决方案[5] - 继续加码中国市场 在研发 生产和人才等领域持续投资 从创新技术输出者转型为本土生态共建者[5] - 聚焦本土长期主义发展模式 构建贯穿研发 智造 临床的高效协同生态系统[4]
多家跨国医疗巨头奔赴链博会,本土药械供应链再升级
第一财经· 2025-07-16 00:14
跨国医疗巨头参展链博会 - 美敦力首次参加链博会 展示与中国研发中心和临床专家合作的新型起搏心脏导管 该产品正在注册审批中 未来可能本土化生产 [1] - 阿斯利康连续第三年参展 其国际市场供应链管理高级执行总裁Steven Rota将发表主旨演讲 [1] - GE医疗全球高级副总裁乔治·维多尼什将围绕"全球大健康产业科技创新"进行发言 [2] 医疗器械行业本土化进展 - 中国医疗器械供应链体系逐步成熟 促进本土厂商快速崛起 从心血管植入物到手术机器人等领域已出现本土替代方案 [1] - GE医疗上半年发布的新产品中 中国团队主导研发占比达50% 超过80%产品实现国产化 [2] 跨国企业在华研发投入 - 阿斯利康3月宣布25亿美元投资计划 将在北京建立全球第六个 中国第二个战略研发中心 [2] - 美敦力中国首个数字化医疗创新基地于3月在北京国际医药创新公园落地 预计2025年投入运营 [2]
多家跨国医疗巨头奔赴链博会,本土药械供应链再升级
第一财经· 2025-07-15 16:48
跨国医疗器械厂商在中国的发展 - 跨国医疗器械厂商如美敦力、阿斯利康、GE医疗等确认参展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1] - 美敦力首次参加链博会 展示由中国研发中心和本土临床专家合作开发的起搏心脏导管 该产品正在注册中 未来可能实现本土化生产[1] - 中国医疗器械供应链体系逐步成熟 促进本土厂商快速崛起 从心血管植入物到手术机器人等领域均出现本土化替代方案[1] 跨国企业的研发与投资动态 - 阿斯利康宣布25亿美元投资计划 将在北京建立全球第六个、中国第二个战略研发中心 并达成多项研发与生产合作[2] - 阿斯利康已连续三年参加链博会 其国际市场供应链管理高级执行总裁Steven Rota将发表主旨演讲[1][2] - 美敦力中国首个数字化医疗创新基地于2025年投入运营 位于北京国际医药创新公园(BioPark)[2] 本土化研发与生产趋势 - GE医疗在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上发布的新产品中 中国团队主导研发占比达50% 超过80%的产品实现国产化[2] - GE医疗全球高级副总裁乔治·维多尼什将在链博会围绕"全球大健康产业科技创新"发言[2] - 跨国企业与中国本土临床专家合作开发产品 体现研发本土化趋势 如美敦力的起搏心脏导管项目[1]
The Best High Yield Medical Device Stock to Invest $1,000 in Right Now
The Motley Fool· 2025-07-11 16:25
医疗行业投资机会 - 医疗行业具有刚性需求特性 为行业增长奠定基础 同时医疗技术进步带来额外增长机会 [1] - 当前医疗设备巨头Medtronic提供历史高位的3 2%股息率 每1000美元可购买约11股 [1] Medtronic公司优势 - 业务覆盖心血管 神经科学 外科手术和糖尿病领域 具备全球化运营能力和行业领先地位 [3] - 强大财务实力支持尖端研发 并通过全球并购获取新兴技术 为医疗机构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 [3] - 连续48年实现股息增长 在医疗行业中仅次于强生和BD公司 展现卓越业务稳定性 [4] 当前投资时点分析 - 股价较2021年高点下跌约33% 反映短期业务瓶颈 但对长期投资者构成机会 [6] - 新产品研发进入收获期 前期储备产品陆续上市 将推动近期业绩增长 [6] - 管理层正优化业务结构 退出低利润领域 2026年分拆糖尿病业务预计立即增厚收益 [7] 未来发展前景 - 公司规模和技术领先优势显著 管理层多项改革措施即将显现成效 [8] - 业务改善若持续 有望获得华尔街更高估值 当前买入可锁定高于市场平均的股息收益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