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搜索文档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4年来取得积极成效
搜狐财经· 2025-07-24 20:52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成效 - 五个城市社零总额占全国比重超过八分之一 国家级示范步行街数量占全国四分之一 中华老字号数量约占三分之一 消费品进口占全国比重达一半以上 离境退税销售额占全国比重七成左右 [1] - 北京 上海退税商店总数均超过1400家 广州突破500家 带动上半年全国离境退税销售额增长94.6% [1] - 五个城市共引进国内外品牌首店1.2万家 吸引众多国际知名品牌首发首秀首展 [1] 消费环境与创新举措 - 国际消费环境更加友好 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扩大入境消费 [1] - 五个城市积极探索创新 在扩大优质供给 优化消费环境等方面形成一批典型经验做法 遴选出五方面16条创新举措和12个优秀实践案例进行复制推广 [1] 城市功能与商业规划 - 五个城市对标国际知名城市 加强商业空间规划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商圈 [2] - 聚焦百姓日常消费需求 围绕"一老一小" 加快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2]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营造国际化消费环境 扩大品质化消费供给 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2]
商务部:上海等五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离境退税销售额占全国七成
快讯· 2025-07-24 16:54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情况 - 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五个城市自2021年7月起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至今已满四年 [1] - 五个城市社零总额占全国比重超过1/8 [1] - 国家级示范步行街数量占全国1/4 [1] - 中华老字号数量约占全国1/3 [1] - 消费品进口占比达一半以上 [1] - 离境退税销售额占全国七成左右 [1]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满4周年 成效如何?商务部回应
央视网· 2025-07-24 16:21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成效 - 五个城市社零总额占全国比重超过1/8 国家级示范步行街数量占全国1/4 中华老字号数量约占1/3 消费品进口占比达一半以上 离境退税销售额占七成左右 [1] - 国际消费环境更加友好 支付便利化水平提升 北京上海退税商店总数均超过1400家 广州突破500家 上半年全国离境退税销售额增长94.6% [1] - 消费引领力全面提升 发展数字绿色健康等新型消费 引进国内外品牌首店1.2万家 吸引国际知名品牌首发首秀首展 [2] - 中心示范带动作用增强 形成16条创新举措和12个优秀实践案例 进行复制推广 [2] - 城市功能更优活力更强 打造国际影响力标志性商圈 加快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2] 消费促进活动与场景 - 组织开展国际消费季 精品消费月 五五购物节 京津冀消费季等标志性活动 [2] - 举办古埃及文明大展 F1中国大奖赛 中国网球公开赛等高水平展览赛事 [2] - 打造商旅文体健融合消费场景 [2]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营造国际化消费环境 [2] - 扩大品质化消费供给 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2]
商务部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2025年7月24日)
商务部网站· 2025-07-24 15:59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成效 - 五个城市社零总额占全国比重超过1/8,国家级示范步行街数量占全国1/4,中华老字号数量约占1/3,消费品进口占比达一半以上,离境退税销售额占七成左右 [1] - 国际消费环境更加友好:北京、上海退税商店总数均超过1400家,广州突破500家,带动上半年全国离境退税销售额增长94.6% [1] - 消费引领力全面提升:4年共引进国内外品牌首店1.2万家,举办国际消费季、精品消费月、五五购物节等活动,打造商旅文体健融合消费场景 [2] - 中心示范带动作用增强:形成16条创新举措和12个优秀实践案例进行复制推广 [2] - 城市功能更优活力更强:打造国际影响力商圈,加快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2] 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 - 7月19日在广西南宁召开推进会,对5月9日深圳现场会进行阶段性总结和再部署 [3][4] - 两个多月来侦办一批非法出口案件,抓获一批走私犯罪嫌疑人 [4] - 下阶段重点工作包括建立两用物项出口管制联合执法协调中心,公布典型执法司法案例,将违法境外实体列入管控名单 [4] 全国农产品产销大会 - 2018年以来累计开展3300多场对接活动,采购农产品近1000亿元 [5] - 2025年升级举办全国农产品产销大会,分东西南北4场活动,东部片区活动吸引9省份2000家农业龙头企业参加,推出2万多种特色产品 [5] - 全国600多家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参与,建立长效对接机制,优先支持200个脱贫县免除展位费 [5][6] 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 - 北京等九个城市和海南省实现全国超1/4的服务业增加值、一半以上的服务业外商投资和60%以上的服务进出口 [7] - 2018年起印发最佳实践案例7批,复制推广经验4批 [7] - 2023年复制推广两批共17条经验,涉及金融、数字经济、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 [7] - 最佳实践案例采用"一业一例"形式,涉及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国际合作等三方面11项 [7]
全力营造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良好环境
广州日报· 2025-06-12 04:12
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公司生产经营和数字化转型情况受到广州市市长关注 [1] - 市长希望公司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等国家战略 [1] - 市长鼓励公司注重创新引领 强化品牌培育 发挥产业链核心企业优势 [1] - 市长建议公司利用广州市场和流量优势 打造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产业生态集群 [1] - 广州市政府承诺深化与在穗央企战略合作 实现相互赋能和共赢发展 [1] 广药集团 - 市长勉励公司结合"十五五"规划做好未来谋划 找准比较优势 [2] - 市长要求公司聚焦主责主业打造核心竞争力 做大体量 盘活存量 培育增量 [2] - 市长强调公司应发挥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链主"企业引领作用 [2] - 市长建议公司利用降本增效 市场开拓 资源盘活等措施应对不确定性 [2] - 市长鼓励公司重视生物医药自主研发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新增长点 [2] - 市长支持公司深化穗澳中医药产业合作 拓展海外市场 加快国际化步伐 [2] 广州市政府政策导向 - 政府强调"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理念 优化关键要素保障 [2] - 政府承诺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 排忧解难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2]
利好来了!官方重磅发文,涉广州等城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6 20:33
文章核心观点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通知,为支持上海、北京等相关城市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打造有全球吸引力的消费环境,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 [10] 各部分总结 积极推进首发经济 - 办好精品首发季活动,打造特色首发活动品牌,提升消费引领力 [11] - 支持国内外优质品牌开展新品首发活动,提供通关便利 [11] - 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标,做强做优平台载体 [11] - 吸引全球优质品牌开设首店等,完善首发经济生态链 [11] - 支持老字号与新消费品牌跨界合作打造新产品 [11] 优化入境政策和消费环境 - 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推动过境免签政策区域联动 [12] - 优化外籍人员入境通关手续,提供一揽子服务 [12] - 支持增设境外直飞航线 [12] - 完善支付服务体系,推动商户开通境外银行卡受理功能 [12] - 打造国际消费集聚区和入境消费友好型商圈 [12] - 完善公共场所多语种标识及导览设施,设立服务热线 [12] 更好发挥免税店和离境退税政策作用 - 落实市内免税店政策,推动其尽快营业 [13] - 鼓励国产名特优新产品进免税店销售 [13] - 加强离境退税政策宣传,投放多语种手册和指南 [13] - 优化离境退税商店布局,打造特色街区 [13] - 指导离境退税商店优化商品供给 [13] - 优化离境退税办理流程,推广“即买即退” [13] - 加强离境退税商店人员培训,提升服务水平 [13] 办好各类大型消费促进活动 - 办好“购在中国”系列活动,打造标志性扩消费活动品牌 [14] - 支持举办更多高水平国际体育赛事、演出演艺活动 [14] - 优化活动审批和安全许可流程,缩短审批时限 [14] - 提高大型群众性活动的可售(发)票比例 [15] 推动商贸流通高质量发展 - 开展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试点,打造流通节点城市 [2][16] - 开展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推动设施改造升级等 [3][16] - 实施批发业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经营模式创新 [4][16] - 培育建设标志性商圈,打造特色街区 [5][16] - 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扩大汽车后市场消费 [6][16] 促进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 挖掘地方特色美食资源,培育名菜等 [17] - 提升住宿服务品质,支持多业态融合发展 [17] - 发展体育赛事经济,培育“跟着赛事去旅行”项目 [17] - 打造特色演艺新空间 [17] - 推动站城融合发展,拓展旅游服务功能 [17] - 加强国际邮轮母港配套设施建设,推动“邮轮 +”业态创新 [17] - 开通低空物流航线、开发低空旅游项目,拓展低空消费场景 [17] 提升消费供给品质 - 办好中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精品消费月,增加供给 [18] - 推动技术在消费领域深化应用,打造“人工智能 + 消费”场景 [18] - 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广智能产品 [18] - 实施消费品“三品”战略,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 [18] 加强对外宣传推介 - 支持培育打造高水平国际交流平台,促进经贸人文交流 [19] - 发挥驻外使领馆作用,开展交流宣介活动 [19] - 拓展国际友城合作,开展专场推介活动 [19] - 加大对扩消费政策等宣传力度,形成良好氛围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