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赛事名城
搜索文档
从“双奥之城”奔向“国际赛事名城”
北京晚报· 2025-10-04 14:09
北京建设国际赛事名城的战略规划 - 北京紧抓"双奥之城"历史机遇,全力打造"双奥100"核心引擎,创新推出四季主题与12个月度主题,支撑"周周有赛事、月月有亮点、季季有精彩"的目标 [1] - 北京市体育局竞技体育处处长唐彬表示,建设国际赛事名城将重点抓好三大路径:强化国际布局引进夏冬均衡的国际赛历赛事、锻造本土品牌、升级服务体验 [6] - 北京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家明表示,北京要依托世界首个"双奥之城"的独特优势,探索具有北京风格的特色道路 [7] 赛事引进与本土品牌培育 - 北京着力平衡国际赛事引进与本土品牌培育,着力打造如北京马拉松、中国网球公开赛等高商业价值自主IP,降低对高成本引进赛事的依赖,建立长效收益机制 [2] - 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和国际交流中心主任王玲表示,长期性举办的赛事要实现"一年比一年好"的办赛目标,单项赛事要力争实现长期落户北京 [4] - 国际滑联称北京为"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北京市对引进国际顶级赛事拥有雄厚的信任基础 [1] 赛事经济与产业融合 - 北京推进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全年万余场活动下沉至景区街区商圈,通过体育场景创新引领消费潮流 [5] - 通过深度开发"赛事+"工具箱,包括"赛事+特许""赛事+会展""赛事+路线"等,多维度挖掘消费潜力,加速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5] - 体育消费正从"单一观赛"转向"体验式消费",应走出一条"赛事IP为核心,文旅资源为支撑"的产业融合路径,通过业态整合延展产业链条 [5] 奥运遗产利用与城市发展 - 北京市拥有世界级的场馆群、专业的人才队伍、丰富的运营经验、良好的国际声誉,"双奥遗产"是北京得天独厚的竞争力 [1] - 北京极限运动汇利用冬奥遗产与工业遗存,打造"工业风+赛事"的新业态,融合市集、餐饮、典藏车展等场景 [5] - 北京将依托奥运遗产,推动高品质赛事深度融入城市活力脉搏,打造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三翼齐飞"的国际赛事名城"北京范式" [8] 赛事对服务业的促进作用 - 北京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连续多年超八成,通过打造多种类、高层次的"赛事经济",将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注入新动能 [6] - 建设"国际赛事名城"高度契合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特别是有力服务"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是展示大国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 [2]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江小涓表示,北京拥有场地资源、体育人口和高端赛事三大优势,应通过构建多层次赛事体系充分释放发展潜力 [8]
北京: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体育路径”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03 14:09
北京建设“国际赛事名城”的战略规划 - 核心战略是紧抓“双奥之城”历史机遇,全力打造“双奥100”核心引擎 [3] - 创新推出“开年季、潮动季、燃情季、冰雪季”四季主题与12个月度主题,以支撑“周周有赛事、月月有亮点、季季有精彩”的目标 [3] - 建设高度契合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特别是有力服务“国际交往中心”功能 [4] 已落地及未来规划的重大赛事 - 一系列重磅赛事将在北京陆续上演,包括中国网球公开赛、WTT中国大满贯赛、北京马拉松、2026年短池游泳世锦赛、2027年田径世锦赛、2029年游泳世锦赛 [3] - 目标包括长期性举办的赛事要实现“一年比一年好”,单项赛事力争实现长期落户北京 [5] - 未来将重点强化国际布局,引进夏冬均衡的国际赛历赛事,并锻造本土品牌,培育新IP [12] 赛事经济的融合发展模式 - 推进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全年万余场活动下沉至景区街区商圈,以激发消费动能 [7] - 通过深度开发“赛事+”工具箱,包括“赛事+特许”、“赛事+会展”、“赛事+路线”等模式,多维度挖掘消费潜力,加速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9] - 体育消费从“单一观赛”转向“体验式消费”,应走“赛事IP为核心,文旅资源为支撑”的产业融合路径 [9] 奥运遗产的利用与产业带动效应 - 拥有世界级的场馆群、专业的人才队伍、丰富的运营经验和良好的国际声誉,“双奥遗产”是北京得天独厚的竞争力 [3] - 利用冬奥遗产与工业遗存打造新业态,如首钢园“工业风+赛事”模式,举办北京极限运动汇等 [7] - 目标是提升双奥场馆的饱和度和边际效应,涵养专业社会组织、培育头部企业、延长服务链条 [12] 对服务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预期贡献 - 北京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连续多年超八成,通过打造“赛事经济”将为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注入新动能 [12] - 以体育为突破口拉动内需增长的重要性凸显,为北京体育深入服务和融入新时代首都发展大局提供机遇 [13] - 北京拥有场地资源、体育人口和高端赛事三大优势,应通过构建多层次赛事体系充分释放发展潜力 [13]
三类赛事体系支撑北京“国际赛事名城”建设
北京商报· 2025-09-14 00:06
2025年服贸会体育服务专题展成果 - 体育服务专题展推动体育产业深度融合发展,集中展示“北京服务”品牌企业综合实力 [2] - 已完成69个体育服务项目签约,签约项目和金额再创新高,服贸会前三天另有近30个项目达成意向合作签约 [2] - 例如一家冰雪新材料企业参展三天内接待数千名观众和数百名参展商,并与9家国内龙头企业及1家南非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2] 北京建设“国际赛事名城”的基础与资源 - 作为“双奥之城”拥有世界一流场馆资源、大量赛事专业人才及厚实产业基础,体育旅游、版权运营、赛事赞助等服务门类齐全 [2] - 赛事相关企业达2000余家,具备超强全球体育资源汇聚能力,服贸会每年吸引上百个国家体育机构对接 [2] - 本届服贸会有英国法国等十余个国家、400多个企业线上线下参展,其中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达24家 [2] 支撑“国际赛事名城”的赛事体系规划 - 重点构建三类赛事体系:国际顶级赛事如WTT中国大满贯、中国网球公开赛等,2024年已发布198项“双奥100”精品赛事,全年计划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1280余项 [3] - 发展机器人赛事如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并在服贸会复刻足球“3V3”和自由搏击等项目比赛 [3] - 推广虚拟体育赛事如即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首届虚拟体育公开赛 [3] - 同时引入新兴赛事如小轮车、匹克球、攀岩等潮流运动,并持续推进北京马拉松、北京青少年三大球公开赛等特色群众性赛事 [4] 体育消费增长与“双奥”红利延续策略 - 2024年北京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4330.7元,较2023年同期的3834.9元增加495.8元,增长12.9% [5] - 其中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人均4572.8元同比增长12%,3—17岁青少年人均3614.5元同比增长21.2% [5] - 2024年北京市居民体育消费总量为945.4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8.7%、占人均可支配收入5.1% [5] - 通过构建完善赛事体系增加场馆使用率发挥“双奥”场馆价值,并深化“赛事+”融合如北京马拉松与天坛文化、老字号餐饮跨界联动 [5] - 利用科技赋能赛事如应用8K转播、AI赛事分析延伸智能装备、赛事数据服务等产业链,并联动商业体打造“赛事消费圈”将赛事热度转为持续客流 [5] - 继续推进“赛事+文化”、“赛事+旅游”、“赛事+商业”、“赛事+科技”融合,已有相关项目在筹备 [6]
专访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周玲:未来北京将重点发展国际顶级赛事、机器人赛事、虚拟体育赛事三类赛事
北京商报· 2025-09-13 13:30
展会概况与定位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体育服务专题展于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市首钢园举行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助力北京从"双奥之城"迈向"国际赛事名城" [1] - 专题展主题为"赛事经济 链动全球" 设置12号馆和14号馆两大展馆 [2] 展会亮点与特色 - 突出"强赛事"亮点 展区包含赛事展演与互动体验活动 配套赛事举行及国际顶级赛事集中发布 例如首次进京的GT赛车世界挑战赛亚洲杯年度收官战于10月17日至19日在亦庄举行 [2] - 强调"科技感"亮点 展馆集中展示体育科技应用场景 多项前沿技术亮相 例如14号馆展出的"Smartshot"系统可实时捕捉挥拍动作和球速轨迹 提供专业数据分析 [2] 产业合作与签约成果 - 69个体育服务项目已完成签约 签约项目和金额再创新高 服贸会前三天又有近30个项目达成意向合作签约 [3] - 冰雪新材料企业参展三天内接待数千名观众和数百名参展商 与9家国内龙头企业和1家南非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3] 赛事体系建设 - 北京拥有世界一流场馆资源 2000余家赛事相关企业 体育旅游、版权运营、赛事赞助等服务业门类齐全 [4] - 构建三类赛事体系支撑"国际赛事名城"建设:国际顶级赛事(如WTT中国大满贯、中国网球公开赛) 机器人赛事(如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虚拟体育赛事(如全国首届虚拟体育公开赛) [4] - 2024年北京发布198项"双奥100"精品赛事 全年计划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1280余项 [4] - 重点引入新兴赛事如小轮车、匹克球、攀岩等潮流运动 持续推进北京马拉松、北京青少年三大球公开赛等群众性赛事 [4][5] 体育消费数据表现 - 2024年北京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4330.7元 较2023年同期3834.9元增加495.8元 增长12.9% [6] - 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人均体育消费4572.8元 同比增长12% 3-17岁青少年人均3614.5元 同比增长21.2% [6] - 2024年北京市居民体育消费总量945.4亿元 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7% 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 [6] 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 通过增加场馆赛事举办强度和提升使用率发挥"双奥"场馆资源价值 [7] - 深化"赛事+"融合:北京马拉松与天坛文化、老字号餐饮跨界联动 应用8K转播、AI赛事分析等技术延伸智能装备、赛事数据服务产业链 [7] - 联动商业体打造"赛事消费圈" 将赛事热度转化为持续客流 推进"赛事+文化""赛事+旅游""赛事+商业""赛事+科技"融合项目 [7]
“双奥之城”迈向“国际赛事名城”
新华网· 2025-05-06 09:10
原标题:"双奥之城"迈向"国际赛事名城" "五一"假期,体育赛事活动在"双奥之城"北京"多点开花"。2025年世界泳联跳水世界杯总决赛在国 家游泳中心"水立方"掀起"观赛潮";北京队在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季后赛半决赛力克山西 队,时隔10年再次挺进CBA总决赛;首届北京极限运动汇暨北京市第十五届全民健身体育节拉开帷 幕…… 5月2日,北京北汽队球员杰曼(左)和队友方硕在比赛后庆祝。当日,在2024-2025赛季中国男子 篮球职业联赛(CBA)季后赛半决赛第三场比赛中,北京北汽队主场121比103战胜山西汾酒队,总比 分3比0晋级总决赛。新华社记者 雒圆 摄 近年来,北京充分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打造"赛事盛宴",燃动经济活力,以扎实的办赛能力,为建 设"国际赛事名城"添砖加瓦。北京作为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如何能再度突破"天花板"?北京用一场 场以"奥运标准"承办的单项世锦赛、世界杯,以及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书写新答卷。 热度"现象级" 5月3日,世界泳联主席侯赛因·阿尔-穆萨拉姆在跳水世界杯总决赛期间,来到"水立方"赛事官方特 许商品售卖区现场"带货"。 "赛前我其实没有想到'水立方'的上座率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