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服务
搜索文档
广州意式披萨有限公司成立 注册资本50万人民币
搜狐财经· 2025-11-15 15:44
公司基本信息 - 广州意式披萨有限公司于近日成立 [1] - 公司注册资本为50万人民币 [1] - 公司经营范围广泛,涵盖食品互联网销售、企业管理咨询、市场营销策划、体育服务及用品零售批发、外卖递送服务等 [1] 业务范围 - 核心业务包括食品互联网销售,仅限于销售预包装食品 [1] - 多元化业务涉及企业管理咨询、信息技术咨询、健康咨询及各类策划服务 [1] - 业务延伸至体育产业,包括体育经纪人服务、体育赛事策划、体育用品及器材零售批发 [1] - 同时经营服装服饰、玩具销售以及外卖递送和小餐饮服务 [1] 行业定位 - 公司业务横跨食品零售、专业咨询服务、体育产业以及生活服务等多个行业 [1] - 食品业务聚焦于线上预包装食品销售模式 [1] - 咨询服务覆盖企业、信息、健康、旅游、项目策划等多个专业领域 [1] - 体育相关业务体现出对体育经济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布局 [1]
“体育+”搭台拓展新机遇、新场景 “赛事引流+场景延伸+产业联动”撬动经济新引擎
央视网· 2025-11-15 11:23
群众性体育运动参与度提升 - 2025年群众性体育运动高参与度成为体育市场亮点 [1] - 国家在“十四五”期间累计投入56.5亿元支持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19] - 截至2024年底全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首次突破3.0平方米 [19] 体育赛事带动区域经济 - 湖南永州足球场翻新仅用50多天座位增至15000多个吸引外地游客 [4] - 赛事期间永州市酒店预订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87%相关文旅消费总额超过6.2亿元 [16] - 永州赛事带动客流量近800万人次拉动消费近12亿元 [18] 体育文创与消费业态创新 - 永州赛事礼包从农特产品升级为玩具文创等自主IP产品 [6][9] - 宋家洲生态体育公园提供牵引式滑翔伞等多元体育运动满足游客需求 [12][16] - 体育与文旅融合使游客停留时长从1.5天延长至2.2天夜间消费占比达60% [51] 新兴体育服务模式兴起 - 河南鹤壁出现“体育外卖”服务模式教练上门授课依托口袋公园发展 [21][24] - 鹤壁已建成147个口袋公园盘活61万平方米闲置空间服务半径覆盖率98.8% [32] - 滑雪教练开启“逐雪而行”模式室内滑雪场数量从2013-2014年5个增至2024-2025年79个 [30][33] 山地与海洋体育消费新场景 - 贵州猴耳天坑酷玩公园利用山地地形提供极限运动2025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3500万元较2024年同期增长一倍 [41][45] - 广东汕尾利用467公里海岸线和881个海岛开发“跳岛游”串联海上运动项目 [46] - 汕尾以红海湾为核心构建“赛事引流+场景延伸+产业联动”模式上半年带动全市旅游收入超58亿元赛事期间酒店入住率超95% [47][51]
苏州市体育局连续三次获评“全国先进”
苏州日报· 2025-11-11 06:47
苏州市体育发展成就 - 苏州市体育局连续三届全运会周期获评全国体育系统先进单位称号 [1] - 苏州获批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 张家港市获评全国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 [1]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 累计建成健身步道5573.92公里 体育公园(广场)130余个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07平方米 [2] - 实现"10分钟体育健身圈"城乡全覆盖 苏州市大众体育联赛年均举办赛事达700余场 [2] - 金鸡湖端午龙舟赛和"长三角"龙舟(昆山)邀请赛入选中华体育文化优秀项目 [2] - "全民健身五进活动"获评2023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优秀案例 [2] 竞技体育发展成果 - 2021年以来培养输送运动员新增世界冠军2人11项次 累计27人夺得106项次世界冠军 [3] - 出台青少年体育工作指导意见 体教融合培养模式在多项全国赛事中屡获佳绩 [3] - 现有中国足协认定社会足球品牌青训机构3家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64所 [3] 体育产业与消费 - 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稳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4] - 体育惠民消费行动累计惠及市民65万余人次 直接交易总额4.6亿元 间接拉动消费超14亿元 [4] 大型赛事承办与活动 - 2023年起连续5年承办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和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 [5] - 承办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长三角国际田径钻石赛等高水平赛事 [5] - 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州赛区主场赛事场均吸引3万名以上观众 [5]
全运热潮席卷粤港澳三地 广大群众共享运动乐趣
央视网· 2025-11-10 14:53
全运会激活全民健身热情 - 全运会盛大开幕激活各地民众运动热情,深圳作为主要赛区之一,市民积极参与体育运动[1] - 深圳持续加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建成各类体育设施4.6万个[9] - 深圳常年参加体育锻炼的市民超过800万,全运会将掀起新一轮运动热潮[9] 体育设施使用情况 - 福田区公共体育中心是周边居民常去的运动打卡点,每周锻炼市民超过1万人次[3][4] - 体育中心结合十五运和全民健身活动日,每周和每月都举办体育赛事和活动,与市民互动[11] 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交流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进使三地人员往来通畅,运动公园有专门从香港前来运动的市民和小朋友[6] - 香港市民通过高铁便捷抵达深圳福田区进行运动,体现交通便利性[8] 市民运动参与度 - 市民家庭运动形式多样,包括打太极、踢毽子、打网球和跑步等[3] - 外籍教练观察到大量孩子努力锻炼,有利于其成长[11]
江苏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赛事经济提振体育休闲消费的意见》
中国发展网· 2025-11-07 15:57
文件背景与核心观点 - 江苏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旨在加快发展赛事经济、提振体育休闲消费的《意见》[1] - 文件制定被列入2025年省政府政策性文件制定计划,旨在扩大体育休闲消费,发挥体育赛事促消费、稳增长的作用[4] - 《意见》由省体育局会同多个部门起草,目前已由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5] 赛事经济现有成效 - 2024年1-9月,全省纳入监测的213项重点赛事带动客流573.4万人次,拉动消费35.4亿元[5]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自5月10日开赛至11月1日决赛,85场比赛现场观众总数达243.3万人次,场均2.86万人次,线上直播观看量达22.2亿人次[5] - 该赛事在各大平台相关话题播放量超过818亿次[5] - 2023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达6415.5亿元,位居全国第三,占全国比重超过1/6,预计2024年总规模近7000亿元[6] - 2023年体育产业增加值2206.5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1.72%[6] 政策举措特点一:聚焦重大部署 - 《意见》共提出五个方面17条具体举措[6] - 政策旨在结合江苏省实际,展现江苏特色,打造促进赛事经济和体育休闲消费的省域示范[6] 政策举措特点二:聚焦供需协同 - 在供给端,围绕“办好赛”提出五方面措施,包括擦亮城市足球联赛品牌、引进培育高端赛事、发展大众特色赛事等[7] - 特别提出持续办好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将其打造为综合性顶流赛事品牌,并支持市场化组织篮球、排球、乒乓球等比赛[7] - 鼓励发展滑雪、潜水、飞盘、滑板等新兴及潮流运动赛事[7] - 在消费端,推进体育赛事进景区、公园、街区、商圈,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和“第二现场”[7] - 鼓励各地推出体育消费券、消费满减、积分奖励等优惠措施[7] 政策举措特点三:聚焦系统发展 - 围绕深化“赛事+文旅”、提升“赛事+制造”、做精“赛事+服务”推动全产业链发展[8] - “赛事+文旅”方面,提出建设户外运动目的地、打造国家级假期户外运动精品线路、培育体育旅游精品项目[8] - “赛事+制造”方面,强调推动体育用品制造强链,助力企业成为“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打造若干年产值30亿元以上的特色产业集群[8] - “赛事+服务”方面,提出深化体育与健康、养老等行业融合,打造美丽乡村体育休闲项目和优质研学课程[8] 政策举措特点四:聚焦基础建设 - 围绕加大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提出发掘城市“金角银边”嵌入式建设运动场地,建设各类户外运动场地设施,加快公共体育场馆转型[9] - 围绕体育赛事数字化建设,支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为赛事提供全链条场景创新[9] - 围绕人才支撑,提出多层次培养复合型人才,完善裁判员管理制度,鼓励退役运动员在赛事经济领域就业创业[9] 政策举措特点五:聚焦要素保障 - 政策支持方面,推出财政、金融、用地等一系列措施,包括综合运用财政奖补、贷款贴息等工具支持品牌赛事和重大赛事[10] - 适时推出“苏体贷”专项金融产品,以财政贴息、担保费补贴方式支持企业发展[10] - 支持金融机构探索运用门票收费权、赛事版权质押等方式提供风险缓释,鼓励保险机构推出各类赛事保险[10] - 鼓励各地编制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统筹安排体育设施用地,探索点状布局用地供应方式[10] - 组织管理方面,提出制定大型赛事安保标准,建立效益评估体系,健全跨部门一站式服务保障和“熔断”机制[10]
目标打造“综合性顶流赛事品牌”
新华日报· 2025-11-05 15:41
赛事体系规划 - 构建“一超多强、全面开花”的赛事体系,重点打造全省城市足球联赛作为超级品牌,并发展篮球、排球、乒乓球等群众基础广泛的赛事 [2] - 积极引进培育世界箭联射箭世界杯、中国羽毛球公开赛等国际国内高端赛事,形成“一城市多品牌,一县区一特色”的赛事矩阵 [2] - 鼓励支持水上运动、航空飞行等精品户外赛事,以及“村BA”、飞盘、桨板等大众特色和潮流赛事,推动赛事活动百花齐放 [3] - 健全赛事熔断机制、风险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和联合惩戒以保障赛事经济发展环境 [3] 消费提振举措 - 联动打造573个集观赛、购物、美食、互动娱乐于一体的“苏超第二现场”,覆盖重点商业综合体、商场等场景 [4] - 推动“体育赛事进景区、进公园、进街区、进商圈”,通过“跟着赛事去旅行”等主题活动实现“特色赛事+苏新消费”深度融合 [4] - “十五五”期间每年将打造10—15个体育消费创新场景典型案例 [4] - 推出消费促进政策如发放体育消费券、开展消费满减活动,探索打包票务、住宿、交通、餐饮的文体旅套餐 [5] - 科学核定赛场安全容量以提高可售票数量,直接增加优质赛事市场供给并释放观赛消费潜力 [5] - 利用“金角银边”建设体育设施,鼓励利用存量资源并简化审批流程以保障用地 [5] 产业融合发展 - 深化“赛事+文旅”融合,“十五五”期间着力打造一批国家级假期户外运动精品线路,每年打造3—5个省级以上体育旅游精品项目 [6] - “苏超”赛季期间全省主场城市比赛日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511.71万人次、同比增长17.38%,其中外地游客1440.3万人次、同比增长23.22% [6] - 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达145.7亿元、同比增长27.1%,将构建环太湖、沿长江等“水韵江苏”户外运动目的地体系 [6] - 推动“赛事+制造”强链升级,引导体育制造企业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建设创新研发中心,打造若干年产值30亿元以上的特色产业集群 [7] - 拓展“赛事+服务”新兴业态,围绕康养、休闲农业、教育培训等领域延长价值链 [7] - 截至今年9月末,全省1604家体育重点企业的银行授信金额达2288亿元、同比增长39.8% [7]
江苏出台17条举措提振体育消费 “苏超”下一步怎么走目标打造“综合性顶流赛事品牌”
新华日报· 2025-11-05 07:22
核心观点 - 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赛事经济提振体育休闲消费的意见》,旨在通过构建多元化赛事体系、拓展消费场景、延伸产业链条,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能量”和产业“增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 赛事体系构建 - 着力构建“一超多强、全面开花”的赛事体系,重点打造全省城市足球联赛作为超级品牌,推进其专业化、品牌化建设 [2] - 在做强足球联赛的同时,大力发展篮球、排球、乒乓球等群众基础广泛的赛事,并积极引进培育世界箭联射箭世界杯、中国羽毛球公开赛等国际国内高端赛事,形成“一城市多品牌,一县区一特色”的矩阵 [2] - 鼓励和支持水上运动、航空飞行等精品户外赛事,以及“村BA”、飞盘、桨板等大众特色和潮流赛事,推动各类赛事活动百花齐放 [3] - 提出健全赛事熔断机制、风险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假赌黑”风险监测预警和联合惩戒,以优化赛事经济发展环境 [3] 消费场景拓展与潜力激发 - 通过打造沉浸式“第二现场”和推动“体育赛事进景区、进公园、进街区、进商圈”,使赛事活动本身成为消费目的地,已联动打造573个“苏超第二现场” [4] - 计划在“十五五”期间,每年打造10—15个体育消费创新场景典型案例,并通过“跟着赛事去旅行”等主题活动实现“特色赛事+苏新消费”的深度融合 [4] - 推出一系列消费促进政策,包括鼓励发放体育消费券、开展消费满减活动,以及探索打包票务、住宿、交通、餐饮的文体旅套餐 [5] - 提出科学核定赛场安全容量以提高可售票数量,并利用“金角银边”建设体育设施、简化审批流程,以增加优质赛事市场供给和释放观赛消费潜力 [5] 产业链延伸与融合赋能 - 围绕深化“赛事+文旅”、提升“赛事+制造”、做精“赛事+服务”,推动赛事经济全产业链发展 [6] - 在“赛事+文旅”方面,“十五五”期间将着力打造一批国家级假期户外运动精品线路,每年打造3—5个省级以上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推出10个以上省级体旅融合发展优秀案例 [6] - “苏超”赛季期间,全省主场城市比赛日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511.71万人次、同比增长17.38%,其中外地游客1440.3万人次、同比增长23.22%,银联渠道异地文旅消费达145.7亿元、同比增长27.1% [6] - 在“赛事+制造”方面,将引导体育制造企业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建设创新研发中心,打造若干年产值30亿元以上的户外运动装备、健身器材等特色产业集群 [7] - 金融支持方面,截至今年9月末,全省1604家体育重点企业的银行授信金额达2288亿元、同比增长39.8%,并探索运用“苏体贷”、门票收费权质押等工具 [7]
@2026届高校毕业生,52场行业性专场招聘活动“职”等你来!
央视网· 2025-10-23 13:32
文章核心观点 - 教育部启动2025年秋季学期“金秋启航”校园招聘月系列活动 旨在通过组织一系列线上线下行业性专场招聘活动 推动行业人才供需精准对接 助力2026届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1] 国防科技行业招聘活动 - 活动主题为“铸盾砺剑 职向未来” 活动时间为2025年10月至12月 [1] - 线上专场招聘会于10月25日至12月20日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举办 [1] - 线下系列招聘活动包含至少6场 主要举办城市为哈尔滨、南京、大连 承办单位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 [5] 法律行业招聘活动 - 活动主题为“法育菁英 职引未来” 活动时间为2025年10月至12月 [5] - 线上专场招聘会于10月21日至12月30日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举办 [6] - 线下系列招聘活动包含8场 举办城市包括武汉、上海、西安、重庆、济南、北京 承办单位包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山东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等 [8] 商贸服务与生活消费行业招聘活动 - 活动主题为“职在商贸 青春启航” 活动时间为2025年10月至12月 [8] - 线上专场招聘会于10月1日至12月30日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举办 [9] - 线下系列招聘活动包含7场 举办城市包括烟台、海口、成都、厦门、南昌、无锡 承办单位包括阿里巴巴国际站、海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厦门大学、海口经济学院、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江南大学等 [12] 建筑地产行业招聘活动 - 活动主题为“筑梦未来 就业领航” 活动时间为2025年10月至12月 [13] - 线上专场招聘会于10月15日至11月30日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举办 [13] - 线下系列招聘活动包含8场 举办城市包括哈尔滨、平顶山、杭州、长春、北京、上海、沈阳、成都和德阳 承办单位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河南城建学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吉林建筑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同济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 [16] 装备制造行业招聘活动 - 活动主题为“就在智造 职引未来” 活动时间为2025年10月至11月 [17] - 线上专场招聘会于10月20日至12月30日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举办 [17] - 线下系列招聘活动包含至少11场 举办城市包括西安、南京、广州、北京、合肥、长沙、成都、上海 承办单位包括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湖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19][20][21] 体育服务行业招聘活动 - 活动主题为“以体筑梦 职引未来” 活动时间为2025年10月至12月 [22] - 线上专场招聘会于10月20日至12月30日在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举办 [22] - 线下系列招聘活动包含7场 举办城市包括成都、北京、天津、武汉、西安、沈阳 承办单位包括成都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天津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等 [24]
全民健身融入日常生活
经济日报· 2025-10-20 06:12
南京市全民健身设施建设 - 截至2024年底,南京市体育场地总数达30272个,总面积超413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4.32平方米 [2] - 2024年计划利用公园绿地等开放空间,新建球类场地60片以上,并更新600套全民健身工程(点)的老旧健身器材 [2] - 计划提升34家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设施条件、安全水平和服务能力 [2] 南京市体育赛事与活动 - 国庆期间举办的中国时尚体育季(江苏站)暨中国休闲体育嘉年华活动,包含街舞、腰旗橄榄球、速度轮滑等特色赛事,吸引全国参与者 [1] - 2024年计划开展各级各类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不少于3000项次,推动活动常态化、生活化 [2] - 通过整合省、市、区、街道及各类协会资源,将优秀运动队进社区、科学健身大讲堂等服务送至市民身边 [2] 市民体育参与与生活方式 - 市民体育锻炼便利性显著提升,例如南京青奥体育公园网球场开业后,有市民周均体育锻炼时间比过去增长一倍 [1] - “人人健身、科学健身”理念普及,下班打球、午间健身、周末约跑成为越来越多都市人的生活方式 [2] - 通过城市更新整合利用“金角银边”,如公园绿地、桥下空间等,将篮球场、网球场等设施巧妙嵌入市民生活半径 [1] 线上体育服务平台发展 - 推动“宁体汇”平台线上场馆总数达600家以上,年服务和惠及人次目标为250万以上 [2]
广发银行东莞分行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助力运动场馆焕新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0 18:31
文章核心观点 - 金融服务与运动产业生态融合,通过融资方案助力小微企业破解资金难题,为全民健身事业注入金融动能 [1] - 广发银行东莞分行为运动场馆公司提供152万元信用贷款,缓解其资金压力,支持其设施升级和扩张计划 [2] - 持续深化“金融+体育”服务模式,以多元金融产品和服务流程提升市民运动消费体验和支持小微体育企业 [2] 运动场馆公司情况 - 公司为综合性运动场馆,集赛事策划、体育场地服务、健身休闲于一体,占地面积超1000平方米 [1] - 市场需求旺盛,公司计划升级设施和拓展新场馆,但因资金问题面临周转压力和扩张制约 [1] 金融服务方案 - 广发银行东莞分行结合企业“短、频、急”融资需求特点,依托“惠信通”信用贷款产品,提供审批快、流程简、无需抵押的融资方案 [2] - 通过严谨高效的贷前调查与风险评估,最终为企业提供152万元信用贷款支持 [2] 金融支持效果 - 贷款资金帮助企业顺利推进新场馆装修,并加快对现有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提升会员服务体验 [2] - 精准金融支持帮助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激活本地运动服务市场活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