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提振消费既要“有钱花”,更要“有地方花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8 06:17
陆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当前,在外需受到国际政经环境影响的背景下,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对于稳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凸显。进 一步提振消费,需要两方面并重,一是让消费者"有钱花",一是要解决"有钱没处花"。促进服务业发展 一方面有利于扩大就业,提升劳动收入占比,让人"有钱花";另一方面,也通过提供多元的消费场景满 足人们潜在的消费需求,让人"有地方花钱"。消费为何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有学者认为,经济学理论尚不支持"消费拉动经济"这一认知。这种观点与中国实际有偏差,因为教科书 式的宏观理论不讨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摩擦,相关观点没有认识到中国经济在结构性方面的问题。 当前强调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主要是有两个原因。原因之一在于,中国经济长期以来依赖于投资拉动和 出口导向,国内消费占比偏低,这样的增长方式对提升劳动收入占比以及居民福利贡献偏低。在外需受 到国际政经环境的影响情况下,启动国内消费需求作为新的增长动力,能够使得经济结构也更加优化, 经济增长和居民福利提升更加趋于一致。 从实际感受来说,当前中国也存在着大量潜在的居民消费需求,尤其是服务消费需求,例如教育、医 疗、养老、幼托、文化娱乐、旅游、体 ...
【发展之道】 进一步改善民生制度供给大有可为
证券时报· 2025-07-08 02:22
社会保障体系 -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社会保障体系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7亿人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2亿人 但存在城乡/企业性质/就业形态间的显著待遇差异 灵活就业群体断保弃保问题突出[1] - 政策将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列为首要任务 重点解决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业态从业者参保问题 全面取消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 完善转移接续机制[2] - 医疗保险改革方面 建立与居民可支配收入挂钩的筹资机制 对连续参保者提高大病保险支付限额 推进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2] 基本公共服务 - 当前公共服务存在城乡/城市规模/人口流动性的分配不均 导致资源配置低效 政策强调建立存量设施统筹机制 动态调整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3] - 教育领域实施5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全覆盖计划 新建改建1000+优质高中 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 高等教育将布局新型研究型大学 提高本科招生规模[4] - 医疗领域推动资源下沉县级医院 建设城市医联体 建立远程医疗网络 推广"分布式检查+集中诊断"模式[4] 养老托育服务 -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要求不低于80% 10年内推动大城市实现80%以上社区普惠托育覆盖[4] - 重点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多渠道增加公建托位供给 嵌入式托育成为发展重点[4] 社会服务优化 - 政策强调服务供给多样化与便捷化 发展社区生活服务 降低民众获取成本 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大龄青年/失能老人群体需求[5] -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优先新增基本公共服务事项 提升服务可及性与包容性[3][5]
宏观观察2025年第22期(总第594期):从国际对比看中国服务消费的发展潜力与空间*
中国银行· 2025-05-27 14:23
中国服务消费发展特征 - 2023年中国服务消费占比45.2%,低于美国67.5%、日本56.2%等发达经济体[6] - 2023年中国服务消费额约3.3万亿美元,仅为美国的26%,人均服务消费2317美元,差距更大[7][8] - 2013 - 2023年中国生存型服务消费占比高,居住相关支出平均占比53.7%,高于美国28.7%等[15] 服务消费占比滞后原因 - 中国传统消费文化崇尚节俭,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低,对服务消费支付意愿低[25] - 中国服务业供给质量低,家政、养老等领域存在标准化程度不高问题[28] - 中国城乡差距明显,农村地区拉低整体服务消费占比,城乡差距7 - 8个百分点[29] 未来可挖掘方向 - 基础型消费:家政服务供需缺口大,托育入托率7.86%,养老护理员缺口550万人[34] - 改善型消费:202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5.9万亿元,占GDP4.59%,旅游、体育消费也有增长空间[38][43][47] - 新型消费:2024年中国健康产业规模突破9万亿元,未来发展空间大[48] 相关建议 - 打破供给约束,优化扩大服务供给,加强标准引领和技术赋能[51] - 加大民生保障支出,提升服务消费信心和能力,缩小城乡差距[52] - 促进服务与商品消费融合,提升消费体验,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54][56]
从国际对比看中国服务消费的发展潜力与空间
中国银行· 2025-05-27 14:18
中国服务消费发展特征 - 2023年中国服务消费占比45.2%,低于美国67.5%、日本56.2%等发达经济体,且低于类似发展阶段的美、韩[6] - 2023年中国商品消费额约4万亿美元,为美国65%,服务消费额约3.3万亿美元,仅为美国26%;人均服务消费2317美元,差距更大[7][8] - 2013 - 2023年中国生存型服务消费占比高,居住相关支出平均占比53.7%,高于美、德等国;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占比低,文化娱乐支出平均占比3.8%,低于美、日等国[15][17] 服务消费占比滞后原因 - 中国传统消费文化崇尚节俭,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低,对服务消费支付意愿低[25] - 中国服务业供给质量低,家政、养老等领域存在标准化程度不高、市场不规范等问题[28] - 中国城乡差距大,农村居民收入低、服务供给不足,拉低整体服务消费占比[29] - 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教育、医疗等领域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低于美、日等国,影响居民其他服务消费支出[29] 未来重点挖掘方向 - 基础型消费:家政服务供需缺口大,育儿入托率仅7.86%,养老护理员供给缺口达550万人,市场规模有望扩大[34] - 改善型消费:文化、体育和娱乐消费需求弹性高,202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59%,旅游收入占比4.08%,体育产业占比1.15%,均有提升空间[38][44][47] - 新型消费:2024年中国健康产业规模突破9万亿元,全球健康市场年均增长,中国保健消费占比仅5.84%,发展空间大[48] 相关建议 - 打破供给约束,优化和扩大服务供给,制定标准、培育品牌、技术赋能[51] - 加大民生保障与支出,提升服务消费信心和能力,加大财政支持、稳定就业、提高保障水平[52] - 促进服务与商品消费融合互动,提升消费体验,丰富商品供给[54] - 以开放促进服务供给水平提升,注重服务消费“引进来”,对接国际标准、吸引外资[55] - 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提高金融对服务消费和产业的服务能力,创新产品、嵌入场景[56][57] - 完善和改进服务消费相关统计体系,细化指标、增加维度、加强合作[58]
八大行动26条措施!看河南如何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
河南日报· 2025-05-27 14:10
消费能力提升 - 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2025年最低工资标准增幅不低于5% [2] - 落实个人养老金递延纳税优惠政策,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以减轻居民负担 [2] - 2025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0万人次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65万人以上,建立技能人才起点工资制度 [4] 消费环境优化 - 推动用人单位合理制定带薪年休假计划,鼓励领导干部带头休假 [4] - 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适时发放餐饮、零售、文旅、体育等省级消费券 [4] - 创新停车资源共享模式,加强景区商圈公共厕所建设以解决"停车难""如厕排队"问题 [4] "一老一小"服务供给 - 支持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3岁幼儿,2025年每县建成1家以上普惠性托育机构,千人口托位数达4.6个 [5] - 2025年完成6.4万户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建5000张家庭养老床位 [7] - 新增或改造提升医养结合床位2.4万张,推广"全链式"医养结合模式 [7] 农村消费促进 - 2025年培育10个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重点支持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乡村终端物流设施 [7] - 发展庭院经济、林下经济、民宿经济,推进乡村产业与休闲文旅等深度融合 [7] 新型消费培育 - 打造"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演出经济"等文旅新业态,丰富夜间文旅项目 [9] - 2025年建设不少于150个多功能运动场,推动129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9] - 开发"直升机短途体验+低空深度游览"产品,推动5G+AR/VR技术在文旅场景应用 [13] 品牌与载体建设 - 对国际国内品牌在豫开设首店给予最高200万元资金支持 [13] - 新培育一批河南老字号、中华老字号,鼓励品牌在豫举办首发首秀活动 [13]
热点思考 | 消费困局的“盲点”?(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5-21 22:04
服务消费修复症结 - 相比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恢复偏慢,2024年人均服务性消费较历史趋势缺口达13.9pct,而商品、可选商品消费缺口仅2.9pct、6.2pct [2][8] - 商品消费倾向恢复显著优于服务消费,收入或非服务消费修复主因 [2][8] - 工作时间拉长挤占闲暇时间,2023年居民日均有酬劳动时间较2018年增加119分钟,服务消费高度依赖闲暇时间 [2][19] - 国内城镇居民周均工作时间48.7小时,显著高于日本(32.6小时)、韩国(36.6小时) [3][24] - 消费向假期集中,长假对社零单月影响达0.5pct,但国内法定休假天数18天低于日本(29天)、韩国(30天) [3][30][41] 服务消费供给约束 - 服务业供需相等无库存,2023年就业人数占比较历史趋势回落3.8pct,供给存在超额缺口 [4][49] - 生活性服务业供给修复更慢,2023年文体娱、教育业就业占比较历史趋势下行6pct、2.8pct [4][60] - 文体娱、教育业增加值较历史趋势偏差达-26.1%、-11.6%,生产性服务业仅差6.9pct [4][60] - 2024年人均体育场面积3㎡,远低于日本(19㎡)、新加坡(9.3㎡) [5][70] - 2025年电影供应数为历史趋势6.3%,电视剧备案数仅为2018年51.1% [5][70][77] 供给约束成因 - 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弱于盈利,2024年文体娱销售净利率1.1%但固定资产增速持续为负 [6][81] - 投资逻辑转向滞后盈利,2021年后销售净利率变化领先投资1-2个季度 [7][90] - 2023-2024年生活性服务业成本率高企,居民服务、教育分别达109.4%、104.8% [7][96] - 文体娱现金流量比率降至19.8%,较2020-2022年均值下行3.2pct [7][96] - 监管政策趋严,如教育行业限制节假日学科培训、影视行业加强内容审核等 [101][102]
央行等四部门:要强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保障
快讯· 2025-04-11 15:53
文章核心观点 央行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意见,强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保障,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1] 具体措施 - 支持体育场馆、体育服务综合体、冰雪运动场地、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等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 [1] - 加大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等领域金融供给力度 [1] - 发挥金融促进体育消费增长功能 [1] - 支持金融赋能职业体育、冰雪经济发展 [1] - 提升体育赛事金融服务质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