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枢纽

搜索文档
加大体制机制创新 畅通科技和产业循环 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向纵深推进
金融时报· 2025-05-29 11:22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 -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国际金融枢纽"目标 [1] - 6年来相继落地"大湾区金融30条""横琴金融30条""前海金融30条""南沙金融30条"等系列金融支持政策 [1] - 粤港澳三地存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差异化现状 [2] 金融互联互通进展 - "跨境理财通2.0"推出3个月新增个人投资者4.3万名 [2] - 支付互联互通和代理见证开户显著提升居民支付体验 [2] - 2025年3月末大湾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达38.5万亿元人民币占本外币结算比重超70% [5] 体制机制创新需求 - 当前改革以单点单线为主集成式创新较少 [3] - 广东金融国际化程度不足香港金融机构规模偏小 [3] - 建议通过顶层立法将大湾区作为整体统一规划 [3]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 - 需加快形成人民币资产交易中心构建跨境投融资机制 [6] - 依托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6] - 资本项下开放是金融风险管理的核心课题 [6] 科技金融赋能 - AI客服使"跨境理财通"客户转化率提升40%澳门AI跨境保险理赔成本降低60% [7] - 未来金融枢纽将是数据算法与场景融合的三维生态 [7] - 跨境金融大数据池成为核心基础设施 [7] 实体经济发展空间 - 大湾区产业链完备在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领域有发展潜力 [8] - 需探索传统金融与去中心化金融的融合发展模式 [7]
“南沙金融30条”出台后,大湾区如何加力建设国际金融枢纽?
搜狐财经· 2025-05-22 12:36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等部委联合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金融支持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 全面合作的意见》(简称"南沙金融30条"),这是继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横琴、前海建设三个"30 条"意见之后,国家给予粤港澳大湾区的又一重大金融政策利好,大湾区建设国际金融枢纽迎来全新阶 段。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庞成 广州报道 "建设国际金融枢纽"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赋予大湾区在加快发展现 代服务业方面的使命和目标。 "我认为,大湾区的目标不是要追赶华尔街,而是要重新定义国际金融枢纽的规则。"5月21日,在国务 院参事室主办、广东省政府参事室承办的2025年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圆桌论坛 (下称"论坛")上,原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银河证券原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如是说。 在上述论坛上,来自学界、业界的多位嘉宾表示,自《规划纲要》印发以来,大湾区在金融领域的市场 融合、要素融合、互联互通等多个方面取得突出进展,特别是随着"南沙金融30条"等相继出台,大湾区 金融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但在全球货币金融体系加速变化的背景下,大湾区建设国际金融枢纽有了新 的变化和内涵,建设国 ...
全面构建大湾区发展共同体
广州日报· 2025-05-22 04:09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以"四个融合"推动大湾区产业量质跃升,包括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区域协同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产业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数字绿色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 [2][3] - 聚焦大模型、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建设国际一流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2] - 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贯通,打造"芯片第三极",培育独角兽企业 [2] - 依托广深港核心引擎优化珠江两岸产业布局,以深中通道为纽带推动南沙融入深港,打造高端产业策源地 [2] - 深化制度型开放,全面落实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吸引全球要素集聚 [2] - 抢占人工智能制高点,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发展算力经济 [3] - 壮大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探索碳交易市场 [3]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共同体 - 当前全面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共同体的时机已成熟,建议在"十五五"时期构建"五大共同体"包括开放型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教育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健康共同体、产业共同体 [4] - 广东存在城区与县域发展不协调、城乡发展不协调、珠江三角洲和粤东西北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 [4] - 建议推动广东省全域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大湾区发展共同体建设 [4] 国际金融枢纽建设 - 通过"四个对接"持续赋能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包括政策供给和需求对接、金融服务和特色产业对接、制度开放和创新活力对接、开放和监管对接 [5][6] - 金融服务和特色产业有效对接是政策制定重点,包括配套长期债券、降低利率等,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耐心资本" [6] - 支持香港巩固和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成为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中心和枢纽 [6] - 金融机构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金融产品个性化、定制化和普惠化,助力"金融—科技—产业"良性循环 [7] - 建议构建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跨境金融数据池,打通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信息 [7] - 广州可重点在养老金融领域发力,发展壮大养老产业,拓宽养老金融发展空间 [8] 金融开放与创新 - "南沙金融30条"提出将南沙建设成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金融创新功能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重要节点 [8] - 外资机构将深度融入大湾区发展,在科技金融等领域不断创新 [8]
共建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深圳怎么做?
搜狐财经· 2025-05-21 01:24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驻穗记者 姚嘉莉 "粗略统计,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增加值是上海、北京的2倍以上,GDP是上海、北京的2.5倍左右,人 口是上海、北京的4倍左右。正因为粤港澳大湾区超大规模的经济总量、金融总量和人口总量,使金融 业在服务实体、服务民生中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能够成为金融强国的着力点和发挥中国超大市场优势 的试验区。"林居正认为,推进大湾区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最重要的一点是,全方位地提升资本等各类 金融要素在大湾区范围内流动的自由化和便利化程度,打造全球资本,尤其是耐心资本、产业资本聚集 地。 金融"活水"为湾区热土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然而,粤港澳三地金融监管规则差异较大,如何共建大湾 区国际金融枢纽?深圳又该怎样做到更好?5月20日,由国务院参事室主办、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承 办的"2025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在广州举办,论坛将持续到5月21日。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 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巡视员林居正在会议期间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2025粤港澳大湾区论坛在广州举办。受访单位供图 广东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巡视员林居正。受访人供图 环珠江口黄金内湾,面向世界的金融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