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跨境理财通2.0
icon
搜索文档
从单车运钞到秒级跨境:中国银行跨境金融深圳跃迁记
金融时报· 2025-08-26 09:32
公司发展历程 - 1978年中国银行深圳办事处分设 从存贷汇业务起步支持深圳早期经济建设[2] - 1981年开出深圳第一张信用证 为深圳中电投资有限公司打通进出口资金通道[2] - 1986年突破政策限制开办人民币储蓄存款业务 打破外汇银行不得经营人民币的铁律[2] - 开办个人外币存款业务 将居民外币集中投向特区建设[3] - 2025年完成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互联互通首单 实现秒级零手续费跨境转账[1] 跨境金融创新突破 - 2009年办理深圳首笔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业务 为企业规避汇率风险降低财务成本[4] - 2010年7月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突破百亿元 2024年首次突破2万亿元[4] - 2018年发布粤港澳大湾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 2019年推出"大湾区开户易"服务超30万港人[4] - 2024年"跨境理财通2.0"个人额度从100万元提升至300万元 降低南向通门槛并扩大北向通产品范围[5] - 截至2025年7月跨境理财通签约客户达3.7万户 资金汇划超170亿元[5] 科技创新与生态建设 - 在河套深港合作区首创"科汇通"试点 为科研机构提供跨境资金调拨一站式服务[6] - 科汇通已推广至全国16个地区 成为科研国际化重要工具[6] - 构建"一点接入全球响应"跨境金融生态 支持华为比亚迪腾讯等企业成长为跨国公司[6] - 为赛维时代搭建线上收结汇通道 单笔耗时从2天压缩至2分钟 资金到账效率提升50%[7] 市场地位与业务规模 - 跨境人民币结算量保持市场第一领先优势[4] - 服务跨境客户数突破5万家[7] - 在国际贸易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和结售汇业务量方面稳居深圳市场首位[7] - 连续四年作为牵头联席全球协调人 助力深圳市人民政府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7] 时代背景与战略意义 - 创新背后是实体经济发展需求 中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贸易伙伴[8] - 深圳外贸出口额连续32年居内地城市首位 企业走出去范围从东南亚延伸至拉美非洲[8] - 金融创新从"要不要开放"转变为"如何更好开放"的必答题[8] - 首单落地多项"金融支持前海30条"创新业务 促进跨境结算和投融资便利化[8]
财富管理再加速,招行宣布:零售AUM突破16万亿元!
中国基金报· 2025-08-25 16:46
核心观点 - 招商银行零售AUM余额突破16万亿元 成为国内首家达成此里程碑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1] - 公司财富管理业务呈现加速增长态势 近三年增量创新高且结构持续优化 [1][2][3] - 通过产品创新、客群经营和开放平台生态建设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4][5][6][7][8] AUM增长态势 - 零售AUM突破16万亿元 2025年论坛宣布达成新里程碑 [1] - 增长周期显著缩短:首个5万亿用时9年 第二个缩短至5年 第三个仅用3年多 [1][2] - 2024年底AUM达14.93万亿元 较2022年底12.12万亿元增长39% 2023-2024年增量分别为1.2万亿和1.61万亿元 [2] - 2025年前7个月AUM增长超1万亿元 上半年增量创历史新高 [3] 产品结构突破 - 公募非货基金和理财保有规模持续保持同业首位 [1][4] - 零售代销保险存量保费规模突破1万亿元大关 [1][4] - 存款占比低于30% 客户更倾向配置基金、理财、保险等金融产品 [4] - 建立7大产品线:理财、基金、保险、私募、海外、黄金、存款 [4] - 推出"TREE资产配置服务体系" 服务客户超千万 [4] 客群运营与服务 - 服务个人客户数超过2亿 [1][5] - 智能财富助理"AI小招"升级为智能银行管家 实现全周期服务链路覆盖 [5][6] - 推出跨境理财通2.0服务 首创"南向通"线上开户 [6] - 创新推出境内外人民币结算万事达借记卡和"跨境支付通"功能 [6] - APP设立"指数通""跨境金融""全能定投"等跨品类服务专区 [7] 生态平台建设 - 与160余家合作伙伴开展深度合作 共建大财富管理生态圈 [8] - 深化渠道共享、信息共享、运营共享、投研共享四大合作领域 [8] - 通过开放平台输出产品、金融和服务能力 [8]
财富管理再加速,招行宣布:零售AUM突破16万亿!
中国基金报· 2025-08-24 10:39
核心观点 - 招商银行零售AUM突破16万亿元 成为国内首家达成此里程碑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标志着公司在大财富管理战略深化 客户服务能力提升及开放平台生态建设方面迈入新阶段 [1][8] AUM增长态势 - 零售AUM达16万亿元 2024年底为14.93万亿元 2023年底为13.32万亿元 2022年底为12.12万亿元 [2] - 2023年AUM增量1.2万亿元 2024年增量1.61万亿元 增量增幅明显 [2] - 2025年7个月内AUM增长超1万亿元 上半年增量创历史新高 [3] - 第一个5万亿元用时9年 第二个5万亿元用时5年 第三个5万亿元仅用3年多 呈现加速增长 [1][2] 业务结构 - 零售AUM中存款占比不足30% 客户在基金 理财 保险等金融产品配置意识更强 [4] - 公募非货基金和理财保有规模持续同业首位 [1][4] - 零售代销保险存量保费规模突破1万亿元 [4][8] - 构建理财 基金 保险 私募 海外 黄金 存款7大产品线 [4] 客户服务 - 服务个人客户数超过2亿 [1][5] - TREE资产配置服务体系累计服务客户破千万 覆盖活钱 稳健 进取 保障四大需求 [4] - 智能财富助理AI小招升级为智能银行管家 实现全周期服务链路覆盖 [5][6] - 推出指数通 跨境金融 全能定投等APP跨品类服务专区 [7] 跨境业务 - 推出跨境理财通2.0升级服务 首创南向通线上开户 [6] - 推出首张境内外人民币结算万事达借记卡 跨境支付通等功能 [6] - 理财与支付双发展 跨境投资服务升级 [6] 生态合作 - 与160余家合作伙伴开展深度合作 共建大财富管理生态圈 [7][8] - 深化渠道共享 信息共享 运营共享 投研共享四大合作维度 [7]
财富管理再加速,招行宣布:零售AUM突破16万亿!
中国基金报· 2025-08-24 10:35
核心观点 - 招商银行零售AUM突破16万亿元 成为国内首家达成此里程碑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标志着财富管理战略进入新阶段 [1] - AUM增长呈现明显加速度 从首个5万亿耗时9年缩短至最近5万亿仅用3年多 2024年增量达1.6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1][2] - 财富管理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存款占比低于30% 非货基金与理财保有规模稳居同业首位 代销保险存量保费突破1万亿元 [1][3][4] AUM增长态势 - 零售AUM达成三个5万亿里程碑用时分别为9年、5年和3年多 呈现显著加速趋势 [1][2] - 2022-2024年零售AUM分别为12.12万亿元、13.32万亿元和14.93万亿元 2023-2024年增量分别为1.2万亿元和1.61万亿元 [2] - 2025年最新AUM突破16万亿元 较2024年底增长超1万亿元仅用7个月 上半年增量创历史新高 [1][3] 业务结构优化 - 构建理财、基金、保险、私募、海外、黄金、存款七大产品线 实现AUM与收入结构均衡发展 [4] - 零售AUM中存款占比不足30% 客户在基金、理财、保险等产品配置意识增强 [4] - 公募非货基金和理财保有规模持续同业第一 零售代销保险存量保费规模突破1万亿元 [1][3][4] 客户服务体系建设 - 服务个人客户超2亿 "TREE资产配置服务体系"累计服务客户破千万 覆盖活钱、稳健、进取、保障四大需求 [1][4][6] - 智能财富助理"AI小招"升级为智能银行管家 实现售前-售中-售后全周期服务链路覆盖 [6][7] - 推出"指数通"、"跨境金融"、"全能定投"等APP跨品类服务专区 提供一站式财富管理体验 [7] 跨境金融创新 - 推出"跨境理财通2.0"升级服务 首创银行业"南向通"线上开户功能 [6] - 2024年5月推出首张境内外人民币结算万事达借记卡 6月上线"跨境支付通"功能 [6] 开放平台生态 - 与160余家合作伙伴开展深度合作 深化渠道共享、信息共享、运营共享、投研共享四大协同机制 [8][9] - 通过输出产品、金融及服务能力 构建大财富管理生态圈 [9]
加大体制机制创新 畅通科技和产业循环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9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进展 -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国际金融枢纽"目标 [1] - 6年来相继落地"大湾区金融30条""横琴金融30条""前海金融30条""南沙金融30条"等系列金融支持政策 [1] - 粤港澳三地存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体制机制差异 金融合作难度较大 [2] 金融互联互通成效 - 支付方式互联互通提升居民支付体验 代理见证开户解决港澳居民异地开户痛点 [2] - 人民币个人资本项下开放试点取得实质性突破 [2] - "跨境理财通2.0"推出3个月新增个人投资者4.3万名 包括内地和港澳居民 [2] - 截至2025年3月末大湾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达38.5万亿元 人民币占本外币结算比重超70% [5] 体制机制创新需求 - 当前制度型开放以单点单线改革为主 集成式创新较少 [3] - 广东金融国际化存在不足 香港金融机构规模偏小 [3] - 需探索将大湾区作为整体统一规划 通过顶层立法推动跨境市场融合与规则对接 [3] - 中国人民银行保持与港澳监管机构密切沟通 采用"成熟一项推进一项"的渐进开放策略 [4]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 - 需加快形成人民币资产交易中心 构建跨境投融资机制 [6] - 依托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6] - 资本项下进一步开放是金融开放的核心 需构建高效安全的体系 [6] 科技赋能金融创新 - "跨境理财通"加入AI客服和智能投顾后客户转化率提升40% [7] - AI优化跨境保险理赔可使澳门单笔业务成本降低60% [7] - 未来国际金融枢纽将是数据、算法与场景深度融合的三维生态 [7] - 需探索跨境金融大数据池建设 实现三地数据安全流通与价值挖掘 [7]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大湾区产业链完备 资源禀赋突出 [8] - 科技金融和供应链金融领域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8]
香港金管局:“跨境理财通2.0”个人投资者已超16万人
北京商报· 2025-08-05 14:45
跨境理财通2.0优化措施 - "跨境理财通2.0"优化措施包括额度提升、产品扩容、投资者门槛放宽、参与机构范围扩大以及完善销售推广安排 [1] - 近期香港金管局与内地监管机构推出"一次性同意""三方线上会议"和非亲身方式开立南向通户口等优化措施 [1] 市场反应与投资者数据 - 截至今年6月底参与的个人投资者超过16万人 与"跨境理财通1.0"相比增长超过120% [1] - 南向通方面香港参与机构的投资者持仓市值超过160亿元人民币 与"跨境理财通1.0"相比增长两倍 [1] 投资者行为变化 - 南向通投资者产品选择逐渐多元化 从初期存款类产品为主转向更多配置基金和债券产品 [1] - 这一变化源于投资者对香港市场产品了解增加以及日益重视分散投资 [1]
时报数说 香港金管局:“跨境理财通”2.0 个人投资者已逾16万人
证券时报· 2025-08-05 06:56
跨境理财通2.0市场表现 - 跨境理财通2.0优化措施实施后市场反应良好 截至6月底参与个人投资者超过16万人 较1.0阶段增幅超过120% [1] - 南向通投资者持仓市值超过160亿元人民币 较1.0阶段实现两倍增幅 [1] 南向通投资者行为变化 - 南向通投资者产品选择多元化 从初期存款类产品为主转向更多配置基金和债券产品 [2] - 香港市场产品认知度提升 投资者日益重视分散投资 [2]
“跨境理财通”2.0个人投资者已逾16万人
期货日报网· 2025-08-05 00:46
跨境理财通2.0市场表现 - 跨境理财通2.0优化措施实施后市场反应良好,截至6月底参与个人投资者超过16万人,较1.0版本增幅超过120% [1] - 南向通投资者对香港市场产品了解加深,产品选择从初期存款类为主转向基金和债券等多元化配置 [1] 南向通投资者行为变化 - 南向通投资者日益重视分散投资,推动产品配置结构优化 [1] - 基金和债券产品在南向通投资组合中的占比显著提升 [1]
香港金融管理局:“跨境理财通”2.0个人投资者已逾16万人
新华社· 2025-08-04 13:57
跨境理财通2.0市场表现 - 截至今年6月底参与个人投资者超过16万人 与1.0版本相比增幅超过120% [1] - 南向通投资者持仓市值超过160亿元人民币 较1.0版本增长两倍 [1] - 南向通产品配置多元化趋势明显 从初期存款类为主转向基金和债券产品 [1] 政策优化措施 - 2.0版本优化措施包括额度提升、产品扩容、投资者门槛放宽、参与机构范围扩大及完善销售推广安排 [1] - 近期推出"一次性同意"、"三方线上会议"及非亲身开户等新措施 提升银行服务效率 [1] - 香港6家银行已落实"一次性同意"安排 10家银行正在推进相关计划 [1] - "三方线上会议"推出一个月内 部分银行已实施或准备实施该措施 [1] 市场参与动态 - 南向通投资者对香港市场产品认知度提升 分散投资需求增长 [1] - 香港银行积极响应政策优化 加速推进服务升级 [1]
余伟文:香港预计将在未来数年成为全球最大的财富管理中心
智通财经网· 2025-08-04 10:44
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市场表现 - 香港管理资产总值达35万亿港元 同比增长13% [1][2] - 私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管理资产增长15% 净资金流入3,840亿港元 [1][2] - 私人银行机构数量达46家 从业人数增长近12% 管理资产较2024年底增长14% [2] 市场增长驱动因素 - 亚太区高净值人群突破85万人 中国内地占47万人 [3] - 香港新股集资额超1,000亿港元 位居全球榜首 [4] - 零售银行投资交易金额从8,190亿港元倍增至17,740亿港元 私人银行交易从29,750亿港元增至44,660亿港元 [4] 基础设施与客户基础扩张 - 证券期货及资产管理客户账户从371万增长至430万 [4] - 证券期货业务总收入从377亿港元上升至464亿港元 [4] - 香港管理的资产约一半来自中国及海外市场 [3] 政策与监管创新 - 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及税务优惠吸引全球资金 [5] - 高端专业投资者精简程序已覆盖20家银行 完成超700亿港元交易 [6] - 跨境理财通2.0参与投资者超16万人 较1.0增长120% [7] 跨境理财业务发展 - 南向通持仓市值超160亿元人民币 较1.0增长两倍 [7] - 南向通产品从存款为主转向基金和债券多元化配置 [7] - 六家银行落实一次性同意安排 十家银行计划跟进 [6] 数字资产领域进展 - 22家银行获准销售数字资产产品 13家银行销售代币化证券 [8] - 数字资产产品交易总额达261亿港元 同比增长233% [8] - 五家银行提供数字资产保管服务 [8] 资金流动与投资趋势 - 2025年4-7月亚洲市场净流入915亿美元 其中443亿美元进入中国市场 [1][8] - 国际投资者增加中国资产和人民币资产配置 [1][8] - 国际银行计划增聘人手10%至一倍 扩展办公空间35%-50% [2] 市场前景与定位 - 香港预计成为全球最大财富管理中心 [1][9] - 内地经济增长及互联互通优化扩宽客户群 [1][8] - 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促进跨境资产配置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