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跨境理财通2.0
icon
搜索文档
香港金管局:“跨境理财通2.0”个人投资者已超16万人
北京商报· 2025-08-05 14:45
跨境理财通2.0优化措施 - "跨境理财通2.0"优化措施包括额度提升、产品扩容、投资者门槛放宽、参与机构范围扩大以及完善销售推广安排 [1] - 近期香港金管局与内地监管机构推出"一次性同意""三方线上会议"和非亲身方式开立南向通户口等优化措施 [1] 市场反应与投资者数据 - 截至今年6月底参与的个人投资者超过16万人 与"跨境理财通1.0"相比增长超过120% [1] - 南向通方面香港参与机构的投资者持仓市值超过160亿元人民币 与"跨境理财通1.0"相比增长两倍 [1] 投资者行为变化 - 南向通投资者产品选择逐渐多元化 从初期存款类产品为主转向更多配置基金和债券产品 [1] - 这一变化源于投资者对香港市场产品了解增加以及日益重视分散投资 [1]
时报数说 香港金管局:“跨境理财通”2.0 个人投资者已逾16万人
证券时报· 2025-08-05 06:56
跨境理财通2.0市场表现 - 跨境理财通2.0优化措施实施后市场反应良好 截至6月底参与个人投资者超过16万人 较1.0阶段增幅超过120% [1] - 南向通投资者持仓市值超过160亿元人民币 较1.0阶段实现两倍增幅 [1] 南向通投资者行为变化 - 南向通投资者产品选择多元化 从初期存款类产品为主转向更多配置基金和债券产品 [2] - 香港市场产品认知度提升 投资者日益重视分散投资 [2]
“跨境理财通”2.0个人投资者已逾16万人
期货日报网· 2025-08-05 00:46
跨境理财通2.0市场表现 - 跨境理财通2.0优化措施实施后市场反应良好,截至6月底参与个人投资者超过16万人,较1.0版本增幅超过120% [1] - 南向通投资者对香港市场产品了解加深,产品选择从初期存款类为主转向基金和债券等多元化配置 [1] 南向通投资者行为变化 - 南向通投资者日益重视分散投资,推动产品配置结构优化 [1] - 基金和债券产品在南向通投资组合中的占比显著提升 [1]
香港金融管理局:“跨境理财通”2.0个人投资者已逾16万人
新华社· 2025-08-04 13:57
跨境理财通2.0市场表现 - 截至今年6月底参与个人投资者超过16万人 与1.0版本相比增幅超过120% [1] - 南向通投资者持仓市值超过160亿元人民币 较1.0版本增长两倍 [1] - 南向通产品配置多元化趋势明显 从初期存款类为主转向基金和债券产品 [1] 政策优化措施 - 2.0版本优化措施包括额度提升、产品扩容、投资者门槛放宽、参与机构范围扩大及完善销售推广安排 [1] - 近期推出"一次性同意"、"三方线上会议"及非亲身开户等新措施 提升银行服务效率 [1] - 香港6家银行已落实"一次性同意"安排 10家银行正在推进相关计划 [1] - "三方线上会议"推出一个月内 部分银行已实施或准备实施该措施 [1] 市场参与动态 - 南向通投资者对香港市场产品认知度提升 分散投资需求增长 [1] - 香港银行积极响应政策优化 加速推进服务升级 [1]
中资券商多维度助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证券日报· 2025-06-24 00:27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表现亮眼 - 截至2025年6月23日,港交所完成35宗IPO项目,募资总额近1000亿港元,跃居全球资本市场首位 [1] - 港股市场IPO排队企业超160家,仅5月份就有40多家企业递表 [1] 中资券商在港股IPO市场的作用 - 中资券商成为港股IPO市场重要中介力量,推动募资规模超2024年全年水平 [3] - 中资券商成功助力阿里巴巴、京东等中概股回归港股,提升港股全球地位 [3] - 中资券商协助内地科技、消费赛道龙头企业赴港上市,引入高成长性标的,丰富港股行业结构 [3] 中资券商打破国际投行主导格局 - 国内头部券商在承销市场占据明显优势,主导港股IPO项目数量大幅领先外资机构 [4] - 中金公司担任海天味业港股IPO牵头保荐人,凸显中资券商在尽调、Pre-IPO融资与跨境合规服务的成熟能力 [4] 中资券商促进跨境资本流动 - 2024年中资券商服务港股通交易金额11.2万亿港元,同比增长64.9% [5] - 中资券商积极响应"跨境理财通"2.0,优化服务流程和产品种类,满足全球财富配置需求 [5] 中资券商维护香港金融稳定 - 截至2024年末,中资券商在香港设立35家子公司 [6] - 西部证券拟出资10亿元人民币设立香港子公司,体现对香港市场的重视 [6] - 中资券商的稳健经营和国际业务发展为香港市场提供"压舱石"作用 [6]
跨境支付通开闸!费用减免、花式补贴,银行打响跨境业务抢滩战
北京商报· 2025-06-22 21:03
跨境支付通上线 - 跨境支付通于6月22日正式上线,首笔业务在深圳落地,实现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互联互通,支持两地居民实时跨境汇款 [1][3] - 深圳居民房女士通过招商银行App向香港女儿实时汇款1万元人民币,香港市民叶先生也通过中国银行完成北向汇款,资金实时到账 [3] - 该业务通过系统直连和标准化接口实现资金实时清算,技术上缩短汇款链路,提升效率,支持人民币或港币到账 [4] 银行服务与优惠 - 农业银行试点期间免除手续费,7月推广至广东和海南,后续全国推广,覆盖留学、医疗等民生场景 [5] - 建设银行广东、深圳、海南分行个人客户可办理业务,资金实时到账,全程暂免手续费 [5] - 建银亚洲推出实时换汇服务,客户无需人民币账户即可完成北向转账,推广期内完成转账可获100港元现金奖励 [6] 参与机构与业务范围 - 首批内地机构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6家,香港机构包括中银香港、汇丰银行等6家,后续将扩大参与范围 [5] - 跨境支付通操作便捷,用户只需在手机银行输入电话号码或账户信息即可完成汇款 [4] 行业影响与战略意义 - 跨境支付通是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体现,提升人民币在跨境零售场景中的使用便利度 [4][7] - 业务有助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资金互通,促进经济融合,支持跨境贸易和居民消费支付 [7] - 银行通过便捷的跨境支付体验提升客户黏性,吸引留学、医疗等场景的个人和家庭客户 [7] 跨境业务发展前景 - 跨境理财通2.0于2024年2月落地,优化投资者准入条件,提高额度,扩大产品范围,新增证券公司试点 [8] - 未来银行将丰富跨境人民币产品,如债券、衍生品等,增强人民币在国际支付、投融资等功能 [8] - 银行可设计汇率风险管理工具、供应链金融等创新产品,扩大业务规模并提升收益 [9]
加大体制机制创新 畅通科技和产业循环 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向纵深推进
金融时报· 2025-05-29 11:22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 -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国际金融枢纽"目标 [1] - 6年来相继落地"大湾区金融30条""横琴金融30条""前海金融30条""南沙金融30条"等系列金融支持政策 [1] - 粤港澳三地存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差异化现状 [2] 金融互联互通进展 - "跨境理财通2.0"推出3个月新增个人投资者4.3万名 [2] - 支付互联互通和代理见证开户显著提升居民支付体验 [2] - 2025年3月末大湾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达38.5万亿元人民币占本外币结算比重超70% [5] 体制机制创新需求 - 当前改革以单点单线为主集成式创新较少 [3] - 广东金融国际化程度不足香港金融机构规模偏小 [3] - 建议通过顶层立法将大湾区作为整体统一规划 [3] 人民币国际化推进 - 需加快形成人民币资产交易中心构建跨境投融资机制 [6] - 依托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 [6] - 资本项下开放是金融风险管理的核心课题 [6] 科技金融赋能 - AI客服使"跨境理财通"客户转化率提升40%澳门AI跨境保险理赔成本降低60% [7] - 未来金融枢纽将是数据算法与场景融合的三维生态 [7] - 跨境金融大数据池成为核心基础设施 [7] 实体经济发展空间 - 大湾区产业链完备在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领域有发展潜力 [8] - 需探索传统金融与去中心化金融的融合发展模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