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动力转变

搜索文档
探索城市特色发展新动力
人民网· 2025-08-21 06:53
城市发展转型 - 城市发展从"拼规模"转向"拼内涵"、从"重速度"转向"重质量",强调特色发展和内涵式增长 [1] - 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 [1] - 传统粗放外延式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投资拉动增长路径导致"千城一面"和产业趋同 [1] 特色发展路径 - 大城市注重功能提升和协同辐射,中小城市培育特色产业实现错位发展 [3] - 历史文化城市发展文旅融合和文化消费新场景,培育文化IP和沉浸式体验 [3] - 制造业城市聚焦关键领域和链主企业,构建产业创新生态 [3] - 交通枢纽城市从通道向要素组织中心升级,提升区域整合能力 [3] - 生态禀赋城市探索"生态资源+绿色产业"融合,实现生态价值转化 [3] 实践案例 - 上海黄浦江岸线从"工业锈带"转变为"生活秀带"和"生态绣带",提升环境综合效益 [4] - 江西景德镇创意陶瓷和山东潍坊风筝节展现文化赋能的多元路径 [4] - 杭州"城市大脑"提升治理效能,义乌电商生态引领数字商贸融合 [4] 政策支持 - 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盘活存量用地 [5] - 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 [5] - 统筹产业园区、生活圈和生态网络建设,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 [5] - 建立城市特色数据库,完善"一城一策"精准治理机制 [5]
破解“千城一面”、产业同质化 探索城市特色发展新动力
人民日报· 2025-08-21 06:31
城市发展转型方向 - 城市发展从"拼规模"转向"拼内涵"、从"重速度"转向"重质量",推动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 [1] - 城镇化从快速增长期转向稳定发展期,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 [1] - 传统投资拉动模式导致"千城一面"和产业趋同,制约地区发展潜力 [1] 特色发展路径 - 大城市注重功能提升和协同辐射,中小城市培育特色产业实现错位竞争 [3] - 历史文化城市发展文旅融合和文化IP,制造业城市强化链主企业牵引 [3] - 交通枢纽城市向要素组织中心升级,生态城市探索"生态资源+绿色产业"融合 [3] - 政策先行城市聚焦制度供给和治理创新 [3] 实践案例 - 上海黄浦江岸线实现从"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转型 [4] - 江西景德镇创意陶瓷和山东潍坊风筝节展现文化赋能路径 [4] - 杭州"城市大脑"提升治理效能,义乌电商生态引领数字商贸 [4] 政策支持体系 - 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盘活存量用地 [5] - 健全多元化投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更新 [5] - 统筹产业园区、生活圈和生态网络建设 [5] - 建立城市特色数据库,完善"一城一策"机制 [5]
从六个“变”看中国城市发展新路
经济网· 2025-07-30 18:21
城市发展新阶段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新历史阶段,核心是推进城市更新以实现结构优化、动能转换、品质提升等目标[1] - 城镇化增速从2001-2020年年均1.38个百分点降至2021-2024年年均0.78个百分点,进入中后期稳定发展阶段[3] - 城市发展主要矛盾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快不快"转向"优不优"[3] 发展理念转变 - 从"物本主义"转向"人本主义",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发展出发点和落脚点[4] - 强调多元共治,政府从"划桨人"转为"掌舵人",激发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市民参与[5] - 重视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通过有机更新留住历史记忆[5] 发展方式转变 - 从"粗放扩张"转向"集约发展",推广"紧凑城市"理念强化空间资源高效利用[8] - 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8] - 实施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城市生态建设改善环境[8] 发展动力转变 - 从"要素驱动"转向"特色创新",培育差异化竞争优势[9] - 强化创新驱动,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业优化升级[9] 工作重心转变 - 从"建设为主"转向"治理为重",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10] - 加大治理投入,建设"智慧城市"实现精细化管理[11] - 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对城市运行实时监测[11] 工作方法转变 - 从"单兵作战"转向"统筹协调",深化"多规合一"形成统一国土空间规划[12] - 加强部门协作和区域统筹,以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促进协同发展[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