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田套合
搜索文档
浙江金华:万亩良田示范区迎丰收
新华网· 2025-10-23 08:50
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 - 塘雅镇万亩良田示范区从育种到收割全程实现机械化、智能化 [2] - 收割机在稻田来回穿梭进行集中收割 [2] 农田整合与土地政策 -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通过"多田套合"工程实现7万多亩农田碎片化整合 [2] - "多田套合"率达到100% [2] - 塘雅镇累计建成永久基本农田1万多亩 [2] - "多田套合"旨在系统推进耕地空间布局层层套合以夯实粮食安全底线 [2]
(乡村行·看振兴)“一块好田”促共富 浙江湖州“多田套合”破解耕地难题
中国新闻网· 2025-10-15 03:11
农业空间规划改革 - 推行“多田套合”集成性改革,制定全国首个区县级《农业空间利用规划》,实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功能区层层套合 [2] - 改革首要目的是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通过合理规划池塘、粮田、旱地等地类,形成整体连片的空间规划,以利于规模化耕种作业 [2] 土地整治与效率提升 -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释放7.2万亩土地空间,并组建农业招商攻坚组,对外推出21宗、5931亩设施农业招商用地 [7] - 农业农村和自然资源部门打破传统壁垒,实现设计、施工和验收高效协同推进,有效节约项目时间和工程经费 [5] - 已逐步实现100亩以上耕地集中连片全覆盖 [7] 经济效益与产业发展 - 东林镇东华村村集体年收入从60万元增至260余万元,全村新增就业120多人 [5] - 建成稻虾轮作面积6000亩,通过“一季虾一季稻”模式,每亩增收超过3000元,收益实现翻倍增长 [7] - 科学构建“多田套合”与水产养殖、茶果产业、林下经济、设施农业“五区协同”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7]
我们为什么对土地粤爱粤深沉?|全国土地日·观察
南方农村报· 2025-06-25 09:00
广东省耕地保护与土地整治 - 珠海市金湾区通过耕地连片恢复和盐碱地改良,打造了粤港澳大湾区少有的"万亩方"耕地集聚区,实现"小田"变"大田",并逐步转向农文旅结合的发展模式 [4][5][6][7] - 广东省以全国1.9%的土地面积承载全国8.9%人口和10.9%经济总量,创新通过"田长制"、"小田变大田"、"林耕置换"等方式向存量要增量,向增量要质量 [10][11][12] - 茂名高州镇江镇流转土地收入超过370万元,东莞洪梅镇金色水乡稻田公园成为亲子游热门目的地,中山市南朗街道的千亩富硒稻谷示范基地年接待游客超600万 [17][18] 田长制实施成效 - 广东省全面推行田长制,划定耕地网格76753个,覆盖全省耕地,平均每个网格约374亩,各级田长12.01万名,已累计巡田约417万公里 [47][48] - 茂名高州市设立田长3000多名,对全市58.13万亩耕地划定成2602个网格,实现所有耕地"人田对应",村级田长每月需对责任田"巡一遍" [29][30][31] - 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桂元村村级田长郑松滔累计巡田95公里,实现近3年全村违法占用耕地"零发生",利用巡田系统实现对全村耕地的动态监管 [43][44][45] 土地整治创新模式 - 韶关南雄市以"多田套合"为主线,统筹补充耕地约53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约14.0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内已建高标准农田套合率从73.97%提升至81.7% [70][71][72] - 梅州蕉岭县开展"小田并大田"行动,成功实现100亩以上连片流转面积超过2万亩,明确新增耕地面积不低于整治区域20%的硬性指标 [88][90][91] - 全省有序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用地整理,动工实施31个耕地集中整治区,整治面积1.3万亩,为补充耕地提前谋划空间 [93][94] 耕地占补平衡成果 - 广东省顺利完成45万亩的垦造水田任务,连续2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连续四年实现耕地净流入,剩余补充耕地指标38.92万亩,水田指标10.91万亩 [104][116] - 湛江雷州市林西村将甘蔗地改为水稻田,通过稻菜轮作将种植收益从每亩不足1000元提高到近4000元,土地租金收益从600元左右提高到1200元左右 [106][107][109] - 广州全市实施建设16个垦造水田项目,计划新增水田5000多亩,累计购买耕地指标40多万亩、水田指标1万多亩,连续22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99][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