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田套合
icon
搜索文档
我们为什么对土地粤爱粤深沉?|全国土地日·观察
南方农村报· 2025-06-25 09:00
广东省耕地保护与土地整治 - 珠海市金湾区通过耕地连片恢复和盐碱地改良,打造了粤港澳大湾区少有的"万亩方"耕地集聚区,实现"小田"变"大田",并逐步转向农文旅结合的发展模式 [4][5][6][7] - 广东省以全国1.9%的土地面积承载全国8.9%人口和10.9%经济总量,创新通过"田长制"、"小田变大田"、"林耕置换"等方式向存量要增量,向增量要质量 [10][11][12] - 茂名高州镇江镇流转土地收入超过370万元,东莞洪梅镇金色水乡稻田公园成为亲子游热门目的地,中山市南朗街道的千亩富硒稻谷示范基地年接待游客超600万 [17][18] 田长制实施成效 - 广东省全面推行田长制,划定耕地网格76753个,覆盖全省耕地,平均每个网格约374亩,各级田长12.01万名,已累计巡田约417万公里 [47][48] - 茂名高州市设立田长3000多名,对全市58.13万亩耕地划定成2602个网格,实现所有耕地"人田对应",村级田长每月需对责任田"巡一遍" [29][30][31] - 清远市佛冈县水头镇桂元村村级田长郑松滔累计巡田95公里,实现近3年全村违法占用耕地"零发生",利用巡田系统实现对全村耕地的动态监管 [43][44][45] 土地整治创新模式 - 韶关南雄市以"多田套合"为主线,统筹补充耕地约53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约14.0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内已建高标准农田套合率从73.97%提升至81.7% [70][71][72] - 梅州蕉岭县开展"小田并大田"行动,成功实现100亩以上连片流转面积超过2万亩,明确新增耕地面积不低于整治区域20%的硬性指标 [88][90][91] - 全省有序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用地整理,动工实施31个耕地集中整治区,整治面积1.3万亩,为补充耕地提前谋划空间 [93][94] 耕地占补平衡成果 - 广东省顺利完成45万亩的垦造水田任务,连续25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连续四年实现耕地净流入,剩余补充耕地指标38.92万亩,水田指标10.91万亩 [104][116] - 湛江雷州市林西村将甘蔗地改为水稻田,通过稻菜轮作将种植收益从每亩不足1000元提高到近4000元,土地租金收益从600元左右提高到1200元左右 [106][107][109] - 广州全市实施建设16个垦造水田项目,计划新增水田5000多亩,累计购买耕地指标40多万亩、水田指标1万多亩,连续22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99][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