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业

搜索文档
金融调研|首贷破冰、续贷无忧,小微融资协调机制重塑全链条金融生态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7-30 17:57
"以前是瞎碰运气,上千家企业挨个敲门,不少人打心底里排斥。现在政府牵线,可以直接联系到实控 人,这效率提升太明显了!"温州银行平阳支行相关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 机制带来的直观变化。 借助"申报清单"与"推荐清单"的闭环管理,以及多部门整合的企业数据画像,银行告别了"盲目走访", 精准对接能力显著提升,走访效率大幅提高。 去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加强央地联 动,从供需两端发力,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 这套协调工作机制的成效不仅体现在对接效率上,更渗透到服务的全链条。第一财经记者近期跟随金融 监管总局赴浙江、福建、山东等地区调研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从首贷服务破冰到无还本续贷扩 面;从盲目走访到精准对接;从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逐步破解到金融服务生态的持续优化;从无序竞争 到差异竞合,一系列的转变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引导不同银行各展所长,形成互补服务生 态,让金融活水更精准地流向小微群体,为其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机制破冰:首贷服务为初创企业注入强心剂 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开展首贷户"破冰"行动,是融资协调工 ...
农业农村部: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证券日报网· 2025-07-17 20:50
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 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夏粮稳产丰收,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1] - 全年粮食生产基础较好,"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足,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农业科技装备条件持续改善,农民收入、农业投资和农村消费保持增长,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改革持续深化 [1] 夏粮生产情况 - 夏粮占全年粮食产量两成多,主要是口粮小麦,25个有夏粮生产任务的省份中20个播种面积增加 [2] - 夏粮亩产375.6公斤,比去年增加0.1公斤,是第二高产年份,克服了局部较重旱情影响 [2] - 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产量3/4,完成全年1.4万亿斤粮食产量目标任务关键看秋粮 [2] 生猪生产情况 - 生猪养殖连续14个月保持盈利,近期猪价存在下行压力,已指导头部企业合理调减产能,控制出栏节奏 [2] - 6月份全国5月龄以上中大猪存栏量环比降低0.8%,预示7、8月份生猪出栏量将减少 [3] - 二季度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43万头,为正常保有量3900万头的103.7%,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上限 [3] "菜篮子"产品供应 - 肉蛋奶、果菜鱼等"菜篮子"产品供应总量充裕,价格运行平稳,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3] - 下一步将压实责任,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市场运行监测发布 [3] - 稳定生产,落实防灾减灾措施,抓好蔬菜生产和畜禽水产养殖 [3] - 畅通流通,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推动产区和销区"点对点"对接 [3] - 加强监管,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力度 [4] 下一步工作重点 - 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措施落实,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4] -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农业农村发展目标任务 [4]
新疆盐碱地变成致富田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15 05:41
盐碱地改良技术应用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塔温觉肯乡灵峰家庭农场采用暗管排盐技术,土壤含盐量从19g/kg降至8g/kg,辣椒亩产达450公斤,玉米亩产近900公斤 [8]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四十九团十八连枣园应用咸水淡化、竖井排盐、地下滴灌技术,红枣亩产增加50公斤,收购价每公斤高出0.2元 [9] -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田长彦团队筛选盐地碱蓬种植,每亩可收获1.8吨干草并带走400多公斤盐,三年累计降低土壤盐分85%-90% [10] 耐盐碱作物种植 - 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油料团队引入耐盐碱秋播油菜,在昌吉州奇台县亩产达157.9公斤 [12] - 喀什地区莎车县永安管委会康乐村通过"蛋白营养液"改良土壤,当年小麦亩产达101.56公斤 [12] - 和田地区洛浦县库都克艾日克村种植耐盐碱水稻品种实现亩产550公斤,2024年种植面积扩大至400亩 [12] 盐碱水养殖产业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四团利用盐碱水养殖水产,已形成规模 [4] - 新疆洲泉有限责任公司养殖基地利用盐碱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已投放635万尾虾苗和150万尾鱼苗,预计年收入可观 [13] - 和田、喀什等南疆地区利用废弃盐碱水养殖水产,解决内陆地区海鲜供应问题并创造经济效益 [12]
长安沙岛谱写新时代“田园牧歌”
杭州日报· 2025-06-12 11:04
农业现代化转型 - 长安沙岛通过"小田并大田"整合4640亩零散农田和鱼塘,建成高标准农田,解决农田碎片化问题[6][9] - 项目采用"小麦—晚稻"轮作模式,当季收割小麦1300吨,预计亩均产值突破3000元,年总产值达2000万元[6][9] - 区域机械化作业率达100%,智慧农业系统覆盖育秧、植保、烘干及秸秆处理全流程[9] 历史产业演变 - 20世纪70年代以垦荒种植为主,后转向水产养殖,高峰期鱼塘超5000亩,甲鱼、沼虾为特色[7] - 2005年后兴起苗木种植,引进千亩树苗;2015年开启果树种植,面积超500亩[7] - 1992年拟开发文旅项目如电影博览城、生态度假区,但因属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未实现[7][8] 当前产业规划 - 以垦造水田为基础,推广"千斤粮、万元钱"稳粮增效模式,打造农事服务区域性标杆[9] - 计划拓展乡村研学、田园骑行、生态露营等业态,构建"农业筑底、科创赋能、文旅增值"产业链[10] - 环岛路骑行、露营区等休闲活动已吸引市民参与,形成城郊生态休闲热点[11] 基础设施升级 - 新建灌溉系统、排水渠和泵站,实现旱涝保收,标准化田块规格为180米×50米[6][9] - 利用农业植保无人机群在降雨间隙高效播撒稻种,同步推进排水作业保障质量[5][6] - 之江城投集团从8个村社集中流转土地,调整水源保护区等级后启动土地资源规划[9]
从盐碱荒滩到塞外粮仓:河套灌区探寻耕地保护“密码”
新华社· 2025-06-04 19:31
河套灌区农业概况 - 河套灌区位于黄河"几字弯"顶部,灌溉面积达1100多万亩,是全国三大特大型灌区之一[1] - 2024年巴彦淖尔市粮食产量达58.7亿斤,被誉为"塞外粮仓"[1] - 灌区采用现代化调度系统,通过电子幕墙实时监控水位流量数据[1] 盐碱化问题与挑战 - 巴彦淖尔市1370.2万亩耕地中近一半为盐碱化耕地,是内蒙古盐碱化最严重地区[1] - 土地盐碱化问题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史记》已有相关记载[1] - 盐碱地导致作物产量受限,传统"大水漫灌"方式加剧土壤恶化[1] 节水灌溉技术应用 - 灌区建成1284处通信站点和2141处数据监控点,实现水情24小时动态监测[2] - 精准滴灌技术节约30%用水量,同时改善土壤营养结构[2] - 按实际用水量计费取代粗放按亩收费,预计每亩年节水160立方米[2] 盐碱地综合治理成效 - 治理后耕地全盐含量降低0.2-0.3个百分点,pH值降低0.2-0.5个单位[3] - 作物单产提高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3] - 培育出耐盐品种包括向日葵"SH363"、紫花苜蓿"巴农科1号"等[3] 创新利用模式 - 设立10余处生态涵养区,遵循"盐随水来,盐随水去"规律集中处理盐分[3] - 利用地下咸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实现盐碱洼地变致富宝地[3] - 开展高粱耐盐碱品种筛选试验和耐盐碱牧草示范[3] 未来发展规划 - 2024年计划完成30.2万亩盐碱地改良任务[4] - 通过技术集成、试点引领和产业联动提升耕地质量[4] - 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治水方针推动高质量发展[4]
未来天气趋势如何?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一文了解
央视网· 2025-06-03 18:31
天气特点 - 北方大部农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1至4℃,其中黑龙江西部、内蒙古东北部偏高4℃以上 [2] - 南方大部农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低1至4℃,江南南部、华南、云南及贵州南部等地偏低2至4℃ [2] - 内蒙古南部、华北西北部等地降水量10至50毫米,江南、华南北部等地50至100毫米,云南中西部、海南岛大部100至25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成至4倍 [4] - 全国大部农区日照时数接近常年同期,江南东北部、江淮等地偏多3至8成,新疆南疆、江南南部等地偏少3至8成 [5] 未来天气趋势 - 东北地区大部光温适宜,利于玉米、大豆等作物生长,但黑龙江东部和北部降水偏多可能导致短时渍涝 [6] - 华北、黄淮大部晴好天气利于冬小麦收晒和夏玉米播种,但6月5日至7日高温可能影响小麦灌浆和土壤墒情 [6] - 6月6日至9日,江汉、江淮等地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暴雨或大暴雨,利于农业蓄水但可能导致低洼农田渍涝和水产养殖问题 [6] 农业生产建议 - 东北地区应做好旱田查苗补苗和水田水层管理 [8] - 北方冬麦区墒情偏差地区需合理灌溉,已成熟地区加快夏收进度并适时夏种 [8] - 南方地区需加强水利设施检修,提前清沟理渠降低渍涝风险,雨后加快一季稻播栽并防控病虫害 [8] - 水产养殖需雨前降低池塘水位并增氧,雨后做好疫病防控 [8]
未来十天北方多晴少雨利于推进夏收夏种 长江中下游降雨偏多及时清沟理渠
央视网· 2025-06-02 11:40
本周天气特点 - 北方大部农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1~2℃,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中部和西部、黄淮东部等地偏高2~4℃,黑龙江西部、内蒙古东北部偏高4℃以上 [2] - 南方大部农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低1~2℃,江南南部、华南、云南及贵州南部等地偏低2~4℃ [2] - 内蒙古南部、华北西北部、西北地区东部、华南南部及四川大部、重庆大部、湖北大部、安徽大部等地降水量普遍有10~50毫米,江南、华南北部及湖北东部、云南大部有50~100毫米,其中云南中西部、海南岛大部100~250毫米,上述大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3成至4倍 [2] - 全国大部农区日照时数接近常年同期,江南东北部、江淮、江汉东部及重庆大部、黑龙江东部偏多3~8成,新疆南疆、江南南部、华南、西南地区南部及四川盆地西部等地偏少3~8成 [2] 本周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 - 东北地区光热条件好,墒情适宜,对旱田作物出苗及幼苗生长、水稻移栽和返青有利 [8] - 北方冬麦区周前期天气以晴好为主,有利于加快推进成熟冬小麦收晒,5月30日至6月1日,河南、山西、陕西、安徽、江苏西部等地麦收区有降雨过程,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机收工作短暂受阻 [8] - 西北地区中东部多分散性降水,前期部分地区土壤缺墒情况有所缓和,对春播作物苗期生长、缺苗断垄地块趁墒补种有利 [8] - 南方大部地区出现较强降水,江淮西部、江汉大部、江南、华南北部及云贵等地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部分低洼农田出现渍涝,局地作物受淹,荔枝、芒果等果树落果加重 [9] - 江南南部、华南、云南及贵州南部等地持续阴雨寡照,对作物健壮生长和病虫害防治监测工作不利 [9] 未来天气对农业生产影响预估 - 东北地区大部时段光温适宜,利于玉米、大豆等旱田作物苗期生长和水稻插秧返青;黑龙江东部和北部降水明显偏多,旱地农田可能出现短时渍涝 [10] - 华北、黄淮大部时段以晴好天气为主,墒情适宜,利于成熟冬小麦收晒和夏玉米等播种;6月5-7日,华北东部、黄淮等地日最高气温将有35~38℃,高温天气易使尚未成熟小麦灌浆中断,也将加剧土壤失墒不利后续适墒夏播 [10] - 6月6-9日,江汉、江淮、江南、华南及贵州、云南、四川南部将先后有中到大雨,江淮、江南北部和东部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降水利于农业蓄水为后期一季稻移栽用水提供储备;但雨强较大可能导致部分低洼农田渍涝、水稻浮苗,也不利于水产养殖物摄食等 [10] 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监测 - 冬小麦主产省发育进程:河南34个测站中11个乳熟、10个成熟;山东17个测站中11个乳熟、2个成熟;安徽12个测站中7个成熟;河北17个测站中12个乳熟、1个开花;江苏12个测站中9个成熟、2个乳熟;陕西16个测站中7个乳熟、5个成熟;新疆20个测站中11个乳熟、9个开花;山西11个测站中4个乳熟、4个开花;甘肃10个测站中6个开花、2个乳熟;云南5个测站中1个乳熟;贵州3个测站中1个乳熟 [12] - 早稻主产省发育进程:福建4个测站中2个拔节;广东23个测站中9个孕穗、7个拔节;广西12个测站中5个拔节、4个孕穗;浙江1个测站中1个孕穗;湖南18个测站中8个拔节、4个分蘖;江西14个测站中5个拔节、2个分蘖;海南4个测站中1个成熟 [14] - 一季稻主产省发育进程:黑龙江10个测站中4个移栽、2个返青;江苏7个测站中5个三叶;湖北17个测站中6个三叶、2个返青;四川25个测站中7个分蘖、6个返青;安徽10个测站中3个三叶、1个返青;吉林11个测站中5个移栽、3个三叶;云南19个测站中7个返青、3个三叶;重庆10个测站中4个分蘖;辽宁6个测站中1个返青、1个三叶;贵州14个测站中4个三叶、1个返青;浙江11个测站中1个出苗、1个三叶 [15] - 春玉米主产省发育进程:黑龙江22个测站中11个三叶、3个出苗;吉林19个测站中9个三叶、2个出苗;内蒙古17个测站中7个三叶、6个七叶;辽宁19个测站中7个三叶、2个七叶;河北8个测站中5个七叶、1个三叶;四川16个测站中4个拔节、2个七叶;山西26个测站中13个七叶、9个三叶;新疆10个测站中6个七叶、3个拔节;甘肃9个测站中6个七叶、1个三叶;广西8个测站中6个吐丝、1个乳熟;重庆8个测站中2个吐丝、1个抽雄;宁夏6个测站中4个七叶、1个三叶;贵州11个测站中1个七叶、1个拔节 [16]
三夏时节迎丰收 小麦、稻虾、西瓜解锁农田增收“密码”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21 09:24
小麦机械化收割 - 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13.8万亩小麦迎来丰收,农户组织机械设备加紧抢收[1] - 当地投入2100余台套收割机、旋耕机等设备,预计机械化收割率达98%以上[6] - 机械收割效率为3分钟/亩,单日收割面积超100亩,粮食损耗低且秸秆还田可节省化肥成本[4] 精细种植技术应用 - 农户采用深耕测土施肥、精选包衣种子等精细种植技术,小麦平均亩产达1000多斤[3] - 某家庭农场种植800多亩小麦,总收成约80万斤[3] 稻虾共生模式 - 新疆叶城县推广"稻虾共生"模式,面积超5000亩,实现水稻插秧与小龙虾捕捞同步作业[6] - 每亩产出小龙虾100-150公斤、水稻500-600公斤,综合亩产值达8000-9000元[9] - 小龙虾排泄物改良稻田土壤,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并提升稻米品质[6][8] 西瓜组合种植 - 山东高青县种植1.4万亩西瓜,预计产量5.7万吨,采用大西瓜地面种植与小吊瓜吊蔓种植的组合模式[13] - 组合种植延长销售期至3月中旬-6月底,带动瓜农增收10%-20%[15] - 某采购商单次采购量达1.5万斤,瓜品销往北京、天津等多地[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