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多行星生存
icon
搜索文档
马斯克:月球计划当然还在推进,一切顺利的话30年内建成自给火星城
36氪· 2025-09-15 19:19
擎天柱机器人项目 - 公司正在敲定擎天柱第三版设计 具备接近人类手部灵活性 配备自主导航AI大脑 并实现大规模量产[5] - 该项目占用管理层最多精力 需要解决现实世界AI问题 机电一体化问题及供应链挑战[5] - 2030年规模化生产后每台机器人成本预计4万美元 年产量达100万台时边际生产成本降至2-2.5万美元[5][6] - 人工智能芯片占物料成本5000-6000美元 每只手臂含26个执行器[6] - 项目难度介于Model X和星舰之间 主要挑战在于硬件设计尤其是手部结构[8][9] 特斯拉芯片技术 - 公司采用双芯片策略:Dojo用于训练 AI系列用于推理[12] - AI5芯片较AI4实现40倍性能提升 算力提升8倍 内存容量提升9倍 内存带宽提升5倍[12][13] - 性能提升主要解决softmax运算瓶颈 从需40步运行优化至几步完成[13] - 当前AI4芯片使全自动驾驶安全性达人类2-3倍 未来数月将推送重大软件升级 模型参数数量提升一个数量级[13] 星链与通信业务 - SpaceX计划两年后推出支持新频谱的手机 需改造手机硬件与芯片组[14] - 卫星与手机直连技术可实现全球高带宽覆盖 普通住宅室内使用无碍[14][15] - 不排除收购传统运营商可能性 用户可通过星链账户实现家庭与移动场景全覆盖[16][17] - 星舰第三代将搭载猛禽3号发动机 载荷能力超100吨 为猎鹰重型2.5倍 目标明年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18][19] - 主要技术挑战在于研发可重复使用轨道级热盾 需承受极端高温且抵御雨水[20] 人工智能研发 - xAI正训练Grok 5模型 通过合成数据重构知识库 纠正错误信息并补充缺失内容[21][22] - 算力投入与智能提升呈对数关系:10倍算力投入可实现智能水平翻倍[23] - 预计2025年AI在特定领域超越单个人类 2030年整体能力可能超过全人类智能总和[23] 太空探索规划 - 月球基地建设持续推进 重点在于建立科研基地以研究古老地质[27][28] - 火星计划目标建立自给自足城市 关键指标为地球停止补给后仍能独立发展[28][29] - 若每两年窗口期实现运送吨位指数增长 预计30年内火星可实现自我维持[30]
马斯克:目前最花精力的是打造“擎天柱”,两年后还要推星链手机
36氪· 2025-09-15 12:41
擎天柱机器人进展 - 擎天柱第三版设计正在敲定 将具备接近人类手部灵活性 配备自主导航AI大脑 并实现大规模量产[3] - 项目占用马斯克最多精力 需解决现实世界AI问题 机电一体化及供应链生产挑战 所有执行器无法从现有供应链获取[3] - 年产量达100万台时生产成本预计2万-2.5万美元 首批机器人AI芯片成本占物料清单5000-6000美元[4] - 机器人硬件设计是主要难点 手部设计占据工程难度大部分[5] - 选择人形设计为实现向后兼容 适配人类现有环境[5] 特斯拉芯片技术 - 采用双芯片策略:Dojo用于模型训练 AI系列芯片用于推理[6] - AI5芯片较AI4性能提升40倍 基础算力提升8倍 内存容量提升9倍 内存带宽提升5倍[7] - AI4芯片使全自动驾驶安全性达人类2-3倍 未来数月将推送重大软件升级 模型参数数量提升一个数量级[7] 星链通信计划 - 投入170亿美元购买频谱 实现卫星直连手机 需手机硬件改造支持新频谱[8] - 支持新频谱的首批手机预计两年后上市 同时研发适配卫星[8] - 目标提供全球覆盖高带宽网络 用户可拥有星链账户实现家庭移动场景全覆盖[10] - 不排除收购运营商获取频谱的可能性[11] 星舰发射计划 - 预计明年实现飞船完全可重复使用 能将超过100吨载荷送入轨道[13] - 第三代星舰搭载猛禽3号发动机 设计改动大但可实现完全复用[13] - 主要技术障碍是热盾研发 需承受极端高温且不需每次飞行后维修[15] Grok模型发展 - 使用合成数据重构知识 通过推理计算分析信息真实性并修正内容[16] - 算力投入与智能提升存在对数关系:10倍算力投入使智能水平提升一倍[18] - 预计2030年AI整体能力超过全人类总和[18] 太空探索规划 - 建立月球研究基地有助于了解宇宙本质 后续将前往火星建立自给城市[23] - 关键目标是实现火星自我维持 使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24] - 若每两年窗口期实现运送物资指数增长 30年内可能建成自给火星城[25]
星舰第九次试飞失败,马斯克发声
观察者网· 2025-05-28 10:24
试飞结果 - SpaceX"星舰"飞船第九次试飞中,第一级"超重型"助推器在降落过程中失控并爆炸,未能实现计划的海上着陆[1] - 第二级"星舰"飞船在飞行约30分钟后发生舱内泄漏,导致无法控制的旋转并在空中解体[3] - 这是公司首次尝试重复使用"超重型"助推器,该助推器曾在今年1月的第七次试飞中使用过[1] 技术细节 - 本次试飞使用的"超重型"助推器仅更换了33台猛禽发动机中的4台[1] - 助推器着陆前只有13台发动机重新点火,其中3台中央发动机中只有2台点火,这是故意设置的故障以测试非理想情况下的表现[3] - "星舰"飞船侧面的一扇舱门未能完全打开,导致搭载的模拟卫星无法部署[3] - 飞船原计划弹出八个模拟有效载荷以测试未来功能性货物送入轨道的能力[3] - 相比上一次飞行,本次试飞实现了预定的飞船发动机关闭,且上升过程中隔热瓦没有明显脱落[5] 后续计划 - SpaceX表示将从本次试飞中获取数据以提高"星舰"的可靠性[5] - 公司计划加快未来三次"星舰"试飞节奏,大约每3至4周发射一次[5] - 公司致力于通过此类测试实现让生命多行星生存的长期目标[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