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危机
搜索文档
一个国家将如何衰落?
虎嗅APP· 2025-11-15 21:40
以下文章来源于智本社 ,作者清和社长 智本社 . 一家硬核学习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智本社 ,作者:清和社长,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德国,是我喜欢的国家。 我曾经写过"德国三部曲",分析过这个国家的经济历史、模式与问题。10~11月,我在德国待了近 20天,去了4~5个城市,与当地华人、德国人交流,有了一次相对充分的亲身体验。 这次体验,我也只能说是走马观花、边观察边猜测,谈不上深入考察、系统调研。 历经两次战争数次修缮的古老教堂、百年前修建的地铁、二战后修建的房屋和祖传的家具,仅凭这些 皮毛之见,还是能够看得出这个国家曾经出色的工业基础和质量过硬的"德国制造";柏林大街上的绊 脚石、各种纪念建筑、德国人对自然与读书的深切热爱,以及对弱者的保护与国民福利水平,都彰显 着这个国家文明的底色和老牌社会主义的纯正品质。 但是,不得不说,德铁极其夸张的晚点、出门带钥匙的滞后信息化、昂贵的物价和大公司裁员,以及 充满焦虑的情绪,都让我感受到,这个连续两年经济下滑的国家,正在遭遇的挑战,不仅仅是俄乌战 争引发的地缘政治与能源危机的冲击那么简单,它更可能是一场不可逆的衰落。 2024年12月,我写过一篇文章,叫《德国: ...
韩国扭转低生育率尚需更强增量政策
国际金融报· 2025-10-10 15:16
人口趋势变化 - 2024年1月至7月韩国共有147,804名婴儿出生,比去年同期增长7.2%,为1981年以来最高增长率 [1] - 出生人口已实现连续13个月同比增长,7月份总和生育率达到0.8 [1] - 2023年韩国新生儿数量仅为23万人,不到上世纪70年代高峰期的三分之一,总和生育率0.72为世界最低 [3] - 2024年韩国生育率升至0.75,但仍为全球最低,远低于维持人口稳定所需的2.1水平 [3] 人口下降原因分析 - 高昂住房成本和教育费用构成巨大经济压力,首尔房屋均价超过上海,私人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比重高达20%以上 [4] - 女性大学入学率达80%以上,但韩国性别工资差距在OECD国家中最高,女性平均生育年龄推迟至33.4岁 [5] - 40岁以上女性生育比例在过去十年中翻了一番,反映社会变迁对生育行为的影响 [5] - 年轻男性面临传统家庭责任压力,出现"三抛世代"现象,个人主义价值观兴起导致家庭观念淡化 [6] - 20-30多岁年轻人倾向于即期消费,成为百货商店和高级酒店最大消费群体,旅游支出连年创新高 [6] 低生育率社会影响 - 去年全国有近140所学校因缺少生源停办,军队征兵源萎缩,50年后符合兵役资格人数将减少58% [8] - 到2067年韩国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将下降到45.4%,2100年总人口将减少一半 [9] - 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达20%,到2067年将达46.5%,远高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27.1% [9] - 韩国央行行长预计到2050年代韩国经济将很难避免负增长 [9] 政府政策支持措施 - 为每名新生儿发放200万韩元生育补贴,0-1岁和1-2岁幼儿家庭每月分别获70万韩元和35万韩元育儿补助 [10] - 过去近20年公共财政投入婴幼儿津贴超过280万亿韩元,2025年补贴计划规模超88万亿韩元 [10] - 父母可共享18个月育儿假,前三个月领取工资80%,后续几个月领取50% [10] - 政府投资兴建公立托儿所,3-5岁幼儿可接受免费学前教育,0-2岁婴幼儿获托育费用补贴 [11] - 有子女家庭申请公共住房获积分奖励,享受更低贷款利率和更高贷款额度 [11] - 地方政府推出"结婚梦想"贷款,创建"生育基金",为多子女家庭提供交通和公共设施优惠 [12] - 将体外受精等辅助生殖技术费用纳入健康保险覆盖范围 [13] 政策挑战与局限 - 政策主要集中在"生育"方面,对"养育"部分激励不够,缺乏中学与大学阶段的系统化财政支持 [14] - 学前与小学阶段育儿补贴对多孩家庭杯水车薪,公共财政面临压力 [14] - 今年前7个月韩国财政赤字已超86万亿韩元,预计年底达111.6万亿韩元,制约政策加码空间 [14]
韩国生育率真的迎来转机了吗
第一财经· 2025-09-29 19:37
韩国人口危机现状 - 韩国总和生育率在超低水平(≤1.3)挣扎近20年,屡破世界最低纪录 [1] - 2023年新生儿数量仅为23万人,不到上世纪70年代高峰期三分之一,首都首尔生育率低至0.59 [1] - 2024年出生人口达23.8万人,同比增加3.6%,为9年来首次回升,今年1-7月出生人口较去年同期增长7.2%,为1981年以来最高值 [2] - 低生育率导致近140所学校因缺少生源停办,军队征兵源萎缩,50年后符合兵役资格人数将减少58% [2] - 至2067年韩国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比例将下降到45.4%,至2100年总人口将减少一半,央行行长预测2050年经济将很难避免负增长 [2] - 目前65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1000万,占比高达20%,至2067年该比例将达46.5%,远高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的27.1% [3] 低生育率成因分析 - 高昂住房成本和教育费用构成巨大经济压力,房价收入比居发达国家前列,私人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比重高达20%以上 [4] - 社会结构快速变迁形成生育率下降环境,女性教育水平提高和就业机会增加促使推迟结婚生育,但职场性别不平等显著,性别工资差距在OECD国家中最高 [5] - 韩国女性平均生育年龄推迟至33.4岁,过去十年40岁以上女性生育比例翻了一番 [5] - 年轻男性面临传统家庭责任压力,出现"三抛世代"(抛弃求爱、结婚和生育)甚至"五抛"、"七抛"现象 [5] - 年轻人文化价值观发生显著裂变,传统家庭观念稀释,个人主义价值观泛起,20-30多岁年龄段倾向于即期消费,不再把结婚生育列入人生规划 [6] 政府政策应对措施 - 政府制定四个人口增长"五年规划",推出《低生育率与老龄化社会基本法》,政策工具覆盖经济、时间、住房、职场文化等环节 [7] - 直接经济支持包括为每名新生儿发放200万韩元生育补贴,0-1岁婴儿家庭每月获70万韩元育儿补助,过去近20年公共财政投入婴幼儿津贴资金超过280万亿韩元 [7] - 时间支持方面,父母可共享18个月育儿假,前三个月领取工资80%,后续几个月领取50%,政府计划进一步提高薪酬替代率 [8] - 设立父亲专属"不可转让配额"育儿假,法律保障子女未满8岁员工可要求缩短工作时间 [8] - 保育服务支持方面,政府投资兴建公立托儿所幼儿园,鼓励企业设立托儿所,3-5岁幼儿可接受免费学前教育,0-2岁婴幼儿享受托育费用补贴 [8] - 住房支持包括有子女家庭申请公共住房获得积分奖励,享受更低贷款利率、更高贷款额度,多子女家庭可获得租房购房补贴及税收减免 [9] - 地方政府推出"结婚梦想"贷款、"生育基金"等超低息信贷产品,法律严厉惩罚因怀孕、休产假而歧视员工的行为 [9] 政策效果与挑战 - 2024年韩国婚姻登记数量超过22.2万对,增幅创近28年新高,1990-1995年生育高峰人口基数造就当前结婚生育人数增加 [10] - 但从结婚到生第一孩子平均时间为2.45年,2022年开始的"结婚潮"对应2024年新生儿数量反弹,但1995年后出生人口降幅达67%,长期增长拐点判断为时尚早 [10] - 政策主要停留在"生育"方面,对"养育"尤其是中学与大学教育缺乏系统化财政支持机制,现有育儿补贴对多孩家庭杯水车薪 [10] - 今年前七个月韩国财政赤字超过86万亿韩元,年底将达111.6万亿韩元左右,巨量赤字对政策加码构成约束 [11] - 劳动力市场灵活化可能加剧就业不稳定抑制生育意愿,延长产假育儿假可能加大企业成本降低经营效率 [11] - 文化观念变迁具有不可逆性,个人主义价值观成为主流后,传统家庭观念很难通过政策手段拉回 [11] 未来改革方向 - 需要进行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深层次变革,包括推动性别平等,改变职场文化和家庭内部分工 [12] - 改革大学入学制度降低私人教育依赖,鼓励企业营造人性化工作环境改善劳动条件 [12] - 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平衡人口分布结构,加强国际合作借鉴瑞典家庭友好政策、法国公共托育体系等成功经验 [12]
马斯克:月球计划当然还在推进,一切顺利的话30年内建成自给火星城
36氪· 2025-09-15 19:19
擎天柱机器人项目 - 公司正在敲定擎天柱第三版设计 具备接近人类手部灵活性 配备自主导航AI大脑 并实现大规模量产[5] - 该项目占用管理层最多精力 需要解决现实世界AI问题 机电一体化问题及供应链挑战[5] - 2030年规模化生产后每台机器人成本预计4万美元 年产量达100万台时边际生产成本降至2-2.5万美元[5][6] - 人工智能芯片占物料成本5000-6000美元 每只手臂含26个执行器[6] - 项目难度介于Model X和星舰之间 主要挑战在于硬件设计尤其是手部结构[8][9] 特斯拉芯片技术 - 公司采用双芯片策略:Dojo用于训练 AI系列用于推理[12] - AI5芯片较AI4实现40倍性能提升 算力提升8倍 内存容量提升9倍 内存带宽提升5倍[12][13] - 性能提升主要解决softmax运算瓶颈 从需40步运行优化至几步完成[13] - 当前AI4芯片使全自动驾驶安全性达人类2-3倍 未来数月将推送重大软件升级 模型参数数量提升一个数量级[13] 星链与通信业务 - SpaceX计划两年后推出支持新频谱的手机 需改造手机硬件与芯片组[14] - 卫星与手机直连技术可实现全球高带宽覆盖 普通住宅室内使用无碍[14][15] - 不排除收购传统运营商可能性 用户可通过星链账户实现家庭与移动场景全覆盖[16][17] - 星舰第三代将搭载猛禽3号发动机 载荷能力超100吨 为猎鹰重型2.5倍 目标明年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18][19] - 主要技术挑战在于研发可重复使用轨道级热盾 需承受极端高温且抵御雨水[20] 人工智能研发 - xAI正训练Grok 5模型 通过合成数据重构知识库 纠正错误信息并补充缺失内容[21][22] - 算力投入与智能提升呈对数关系:10倍算力投入可实现智能水平翻倍[23] - 预计2025年AI在特定领域超越单个人类 2030年整体能力可能超过全人类智能总和[23] 太空探索规划 - 月球基地建设持续推进 重点在于建立科研基地以研究古老地质[27][28] - 火星计划目标建立自给自足城市 关键指标为地球停止补给后仍能独立发展[28][29] - 若每两年窗口期实现运送吨位指数增长 预计30年内火星可实现自我维持[30]
马斯克:目前最花精力的是打造“擎天柱”,两年后还要推星链手机
36氪· 2025-09-15 12:41
擎天柱机器人进展 - 擎天柱第三版设计正在敲定 将具备接近人类手部灵活性 配备自主导航AI大脑 并实现大规模量产[3] - 项目占用马斯克最多精力 需解决现实世界AI问题 机电一体化及供应链生产挑战 所有执行器无法从现有供应链获取[3] - 年产量达100万台时生产成本预计2万-2.5万美元 首批机器人AI芯片成本占物料清单5000-6000美元[4] - 机器人硬件设计是主要难点 手部设计占据工程难度大部分[5] - 选择人形设计为实现向后兼容 适配人类现有环境[5] 特斯拉芯片技术 - 采用双芯片策略:Dojo用于模型训练 AI系列芯片用于推理[6] - AI5芯片较AI4性能提升40倍 基础算力提升8倍 内存容量提升9倍 内存带宽提升5倍[7] - AI4芯片使全自动驾驶安全性达人类2-3倍 未来数月将推送重大软件升级 模型参数数量提升一个数量级[7] 星链通信计划 - 投入170亿美元购买频谱 实现卫星直连手机 需手机硬件改造支持新频谱[8] - 支持新频谱的首批手机预计两年后上市 同时研发适配卫星[8] - 目标提供全球覆盖高带宽网络 用户可拥有星链账户实现家庭移动场景全覆盖[10] - 不排除收购运营商获取频谱的可能性[11] 星舰发射计划 - 预计明年实现飞船完全可重复使用 能将超过100吨载荷送入轨道[13] - 第三代星舰搭载猛禽3号发动机 设计改动大但可实现完全复用[13] - 主要技术障碍是热盾研发 需承受极端高温且不需每次飞行后维修[15] Grok模型发展 - 使用合成数据重构知识 通过推理计算分析信息真实性并修正内容[16] - 算力投入与智能提升存在对数关系:10倍算力投入使智能水平提升一倍[18] - 预计2030年AI整体能力超过全人类总和[18] 太空探索规划 - 建立月球研究基地有助于了解宇宙本质 后续将前往火星建立自给城市[23] - 关键目标是实现火星自我维持 使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24] - 若每两年窗口期实现运送物资指数增长 30年内可能建成自给火星城[25]
经济专家预言:若都不生二胎、三胎,50年后中国人口将变成5.8亿
搜狐财经· 2025-08-14 19:07
人口危机核心观点 -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预测中国人口在50年内将从14亿降至5.8亿,缩水近六成 [2] - 中国人口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危机,从过去担忧人太多转变为如今害怕人太少 [4] - 人口数量减少伴随结构失衡,深度老龄化构成真正危机 [20] 新生儿人口趋势 -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出生人口达1846万,比前一年明显增长 [10] - 2017年出生人口回落至1758万,但二孩占比依然可观 [12] - 出生人口此后持续下滑,2018年降至1523万,2019年为1465万,2022年跌破1000万大关至956万 [12] - 2023年出生人口探至902万,为近年最低点,2024年因龙年仅回升至954万 [14] - 实际四年累计新增人口6000多万,远低于专家预测的1.6亿 [14] 人口负增长与老龄化 - 2024年在954万新生儿降生同时,有1093万人离世,人口净减少139万,为连续第三年负增长 [16] - 2023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2.9亿,占总人口21.1%,65岁以上人口突破2.1亿,占比15.4%,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20] - 预测到2031年将迈入超高龄社会,届时每五人中有一人是65岁以上老人 [22] 劳动力结构危机 - 2023年老年抚养比为22.5%,约4.5个劳动力抚养1个老人 [22] - 预测到2050年老年抚养比将升至48.8%,即2个劳动力养1个老人 [24] - 预计2080年老年抚养比达峰值116.6%,即100个劳动年龄人口需赡养116位老人 [24] 生育意愿下降原因 - 经济压力是首要原因,从怀孕到抚养孩子长大,花销巨大,一个孩子最少需花费十几万,一线城市金额翻倍 [27][29] - 高昂的育儿成本包括月费过万的幼儿园、每月大几千的日常开销以及动辄上万的兴趣班 [29] - 房贷和车贷使年轻人经济压力巨大,难以承担额外生育成本 [31] - 生育对女性职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产假后岗位可能被顶替 [33] - 教育内卷加剧家长焦虑,"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军备竞赛使孩子累家长更累 [33]
日本人口数连续16年下降
财联社· 2025-08-07 14:56
日本人口现状 - 2024年日本国民人口降至1.2065亿人,同比减少90.8万人,创历史新低 [1] - 人口连续16年下降,2024年降幅0.75%为1968年以来最大 [2] - 47个行政区中46个出现人口减少,仅东京都增长0.13% [3] 人口变化趋势 - 日本国民人口2009年达峰值1.27亿,预计2026年跌破1.2亿 [4] - 2024年总人口(含外籍)1.2433亿,同比下降0.44%(减少554485人) [5] - 65岁以上人口占比29.58%,15-64岁人口占比59.04%,老龄化持续加剧 [11] 移民与政策影响 - 2024年在日外国人增加35万至377万,创2013年以来最大增幅 [6] - 政府通过引进海外劳工应对老龄化,但右翼政党"参政党"获14个参议院席位,反对移民政策 [7][8] - 移民被视为解决人口危机的潜在方案,但国内存在政治分歧 [9] 生育与死亡率 - 2024年新生儿数量创历史新低(687689人),死亡人数达160万 [10] - 政府鼓励生育政策效果不显著,人口自然减少持续恶化 [10]
日本要开征单身税!国家级催婚,网友炸锅了!
搜狐财经· 2025-07-02 14:56
日本"单身税"政策 - 日本政府计划从2026年4月起征收2400-12000日元(约120-600元人民币)的"儿童与育儿支援金",收入越高缴纳金额越高,2028年最高可达19800日元 [3][10][11] - 该政策被民间称为"单身税",实质是通过医疗保险系统向所有成年人强制征收,但补贴仅发放给有子女家庭 [4][5] - 收费采用累进制,年收入1000万日元者2028年需缴纳19800日元,是200万日元收入者的4.7倍 [11] 人口危机背景 - 日本总人口连续14年下降,从1.28亿降至1.238亿,2023年出生人口跌破70万创历史新低 [7] - 政府预测若不干预,2070年人口将减少3300万,引发"日本消失"担忧 [9] - 东京物价指数上涨3.6%,米价暴涨93.7%,加重年轻人经济压力 [12] 现有生育激励措施 - 生育补贴:一次性发放50万日元(约2.5万人民币) [13] - 儿童津贴:0-3岁每月1.5万日元,3岁至初中毕业每月1万日元(三胎起3万日元) [13] - 教育支持:3-5岁幼儿教育免费,2025年起公立高中学费全免,三孩家庭可享大学学费减免 [13] 社会反应与深层问题 - 超60%日本人反对该政策,年轻人抵触情绪最强烈 [13] - 75%的18-34岁未婚者与父母同住,经济压力导致婚姻成为奢侈品 [14][15] - 现有政策未能提升生育率,反映出就业稳定性和住房成本等根本问题未解决 [19][20] 国际比较与启示 - 中国通过专项附加扣除(子女教育、房贷利息等)实现类似政策效果 [5] - 两国均面临养老金体系压力,中国养老金预计2044年面临枯竭风险 [22][23]
国家级催婚:“单身税”要来了,影响有多大
虎嗅APP· 2025-06-30 18:22
日本人口危机与生育政策 政策内容 - 日本政府计划2026年4月起实施"儿童与育儿支援金"制度 向所有缴纳医疗保险者征收年费2400日元至12000日元(约120元至600元) 采用累进税率 年收入200万日元者2026年缴纳2400日元 2028年增至4200日元 年收入1000万日元者2026年缴纳12000日元 2028年增至19800日元 [3][4] - 该政策被民间称为"单身税" 但官方否认 强调其全民性质 资金用于补贴育儿家庭 与医疗保险深度捆绑 无论是否有子女均需缴纳 [5] 历史背景 - 历史上存在类似"单身税"政策 古希腊罗马对超龄未婚男性征税 苏联曾征收"无孩税"至1992年 韩国近年有21%民众支持类似政策 [6][7] - 日本当前面临"国难级"人口危机 总人口连续14年下降 2023年出生人口跌破70万 国民人数萎缩至1.2亿 年减少近90万人 [9][10][11] 人口现状 - 日本生育率全球垫底 老龄化率全球第一 单身家庭占比达38% 东京独居家庭比例高达52% 预测2035年15岁以上人口半数单身 [13][17] - 2023年结婚登记数不足50万对 创1945年以来新低 研究显示未来1/3男性和1/5女性可能终身不婚 [16][17] 既有政策效果 - 日本1994年起累计投入66万亿日元(约3万亿人民币)刺激生育 当前年投入约3万亿日元(1500亿人民币) [19] - 现有福利包括:一次性生育补贴50万日元(2.5万元) 0-3岁儿童年补贴12-18万日元 幼儿园至大学教育免费 三孩家庭公立大学全免学费 [20][21][22] - 政策未能扭转生育颓势 主因包括经济停滞30年 阶层固化 社会"内卷"严重 以及全球性生育成本高企问题 [24][25] 政策困境 - 生育下滑具有代际惯性 补贴仅能减缓下降速度 需系统性解决方案 但政策干预仍优于不作为 [26] - 核心矛盾在于"超单身社会"与"低欲望社会"现象 年轻人普遍奉行"不结婚 不生育 不买房"的三不主义 [15][18]
日本“单身税”来袭!中国网友瑟瑟发抖!
搜狐财经· 2025-06-30 17:21
日本"儿童未来战略"政策 - 日本政府计划从2026年起通过医疗保险附加费形式征收"支援金",每人每月负担250至450日元,2027年增至350至550日元,2028年达450至700日元 [3] - 以年收入400万日元工薪族为例,2028年全年需缴纳7800日元(约388元人民币)[3] - 每个孩子从出生至18岁可获得约352万日元(约17.5万元人民币)生活补助,比现行政策增加146万日元(约7.3万元人民币)[3] 日本人口现状 - 2024年日本新生儿数量跌破70万,出生率降至1.2以下,创历史新低 [5] - 少子化导致劳动力短缺和企业招工难,制约经济发展 [5] - 老年人口增多使养老金、医疗等社会保障支出大幅增加,财政压力加剧 [5] 中国人口现状 - 2023年末中国人口14.0967亿人,比上年减少20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0.15‰ [5] - 2023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2.8亿人,占总人口19.8% [5] - 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902万人,较上年减少58万人 [5] 中国单身人口情况 - 2022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超2.4亿,其中独居人口超7700万 [6] - 中国孩子从出生到18岁家庭平均支出约48万元,大城市更高 [6] 中国生育支持政策 - 全面实施二孩、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延长产假、陪产假,提供生育津贴补贴 [7] -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托育服务机构约7.5万家,提供托位数约350万个 [7] - 推进"双减"政策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家庭教育支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