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文学
icon
搜索文档
宇宙探索:当“算力”定义“视力”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11 17:37
转自:新华财经 新华财经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孙晶)数据,是天文学家与宇宙对话的桥梁。不论是深空探测带回的高分辨率影像,还是地面观测中捕捉的数千万颗星体光 谱,传统手段已无法应对浩瀚数据和庞杂需求。AI成为了处理巨量数据的利器,更被视作未来科研范式的革命引擎。 从海德堡马普天文研究所早期使用神经网络进行光谱分类,到今天AI大模型在天文研究中被寄予厚望,人工智能与天文学的融合,正从零星试探汇聚成洪 流。 然而,技术的飞跃也带来了哲学之问:AI的边界何在?它能否取代人类成为宇宙探索的主角?未来天文学家的角色是什么?通过对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 台、上海天文台、高能物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之江实验室等十余家顶尖科研机构权威专家的深度访谈,我们试图勾勒出AI与 天文学融合的全景图,并深入剖析其背后的产业逻辑与人才命题。 2024年1月12日,全景镜头下的冰岛最北端的罕见极光,戴建峰摄 一、AI在天文科研发现中的"能与不能"?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海铃计划首席科学家徐东莲基于南海中微子望远镜的水下实验总结,在大型深海多节点的精密设备上,AI的价值一方面能处理 复杂的深海信号,另外还可以监控预警探 ...
AI与天文,望远镜与看星星的人
虎嗅· 2025-09-19 18:29
望远镜与端侧AI,天文观测范式革新?宇宙极端探测,AI维持国际领先?高校壮大巡天力量,AI如何 推动科研教育?降低望远镜成本,AI能否改变装置底层设计?AI又如何让天文学成为全人类的天文 学?天文技术创新,怎样惠及气象低空应用?本期聚焦AI For Science之天文学,猎奇神秘的望远镜大 科学装置与天文学家们的日常。 ...
七夕来临,“牛郎”“织女”竟“渐行渐远”
新华网· 2025-08-27 15:57
七夕节天文背景 - 七夕节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 源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古代神话 [1][3] - 现实中牛郎星与织女星相距约16光年 相当于9.46万亿公里/光年 无法实际相会 [8][10] 天体特征与位置 - 牛郎星中文名河鼓二 为天鹰座主星 与河鼓一、河鼓三组成扁担状排列 [5][6] - 织女星中文名织女一 为天琴座主星 周边四颗恒星呈菱形排列 象征织布梭子 [5][6] - 两星分居银河东西两岸 呈隔河相望态势 [8][10] 运动轨迹与距离变化 - 两星以每秒28.7千米速度相互远离 每年距离增加约原距离的十七万分之一 [10][12] - 织女星向东北偏北方向自行运动 牛郎星向东北偏东方向运动 [12] 北极星演变规律 - 地轴进动导致北极星位置变化 1万多年前织女星曾担任北极星 [12] - 当前北极星为勾陈一 预计1万多年后地轴将再次指向织女星附近 [12] - 未来织女星作为北极星时将常年固定可见 牛郎星呈现绕其旋转景象 [12] - 银河中心部分在多数夜晚可见度将显著提升 [12]
【人民日报】探索宇宙,是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人民日报· 2025-08-25 08:38
天文学发展水平 - 天文学处于高速发展和不断产生重大突破的黄金时代 本世纪以来产生一批思想深远、影响巨大的革命性成果[3] - 研究范畴涵盖恒星、黑洞、星系和星系团、宇宙大尺度结构 探索物质、能量、运动与时空规律[3] - 技术层面实现从地面到空间的全电磁波段覆盖 望远镜口径持续扩大推动重大发现[2] 中国天文学成就 - 中国拥有世界一流研究团队和技术力量 建设郭守敬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悟空号探测卫星等国际关注的大科学工程[4] - 在纳赫兹引力波探测、宇宙大尺度结构、恒星与银河系研究、月球探测等领域作出引领性贡献[4] - 形成特色鲜明的优势领域 具备获得原创性和引领性成果的客观条件[5] 技术应用与产业影响 - 天文研究支撑月球与深空探测、卫星精密定轨、空间碎片监测预警、近地天体防御等国家重大需求[5] - 航天工程带动巨型火箭、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领域发展[6] - 引力波探测推动量子精密测量达到自然极限 催生大量高新技术[3] 战略规划与资源投入 - 2024年10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 制定"三步走"战略目标[6] - 规划明确极端宇宙、时空涟漪、日地全景、宜居行星、太空格物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6] - 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渠道加强基础和应用研究 依托重大工程强化基础能力发展[6] 科学价值与文明意义 - 帮助发现新资源支持生活与经济发展 有望扩大人类生存空间应对地球环境威胁[7] - 促进国际广泛合作 推动科学技术进步 揭示暗物质、暗能量和黑洞本质等宇宙奥秘[7] - 深化对生命、宇宙和人类自身的理解 是国家实力的象征和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7]
驻乳源瑶族自治县一六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组织推进天文观测科普教育系列活动
南方农村报· 2025-08-18 17:22
活动概况 - 8月11日由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省委党校驻镇工作队与学衡教育联合主办的天文观测科普活动在乳源一六镇启动 活动主题为"英仙驭流光白马踏星芒" [1] - 活动由乳源山城水都阳光湖农旅公园与广州观山月国际旅行社承办 现场30多名学生及家长参与 [1][2] 行业意义 - 天文学是国家学科发展布局中的基础学科 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战略制高点 其创新水平体现大国科技实力 [2] - 天文观测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具有天然吸引力 是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绝佳载体 [2] 活动内容 - 活动选择英仙座流星雨峰值期在阳光湖农旅公园观测基地开展 该基地绿草如茵且视野开阔无遮挡 温湿度稳定 具备优质观测条件 [4] - 参与者通过天文观测仪观察土星及大小熊星座 并等待流星雨 有广州10岁儿童反馈户外草地观测体验远超学校 [4][6] 战略规划 - 学衡教育负责人周旭菲表示将持续推进乳源天文观测基地建设 完善多元化体验项目 满足大众对星空观测 太阳活动观测及深空摄影的需求 [5] - 工作队队长刘海文强调活动符合国家科普与科技创新并重政策 旨在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 通过寓教于乐方式照亮科学梦想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