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奶业转型升级
icon
搜索文档
奶业转型升级闯新路
经济日报· 2025-07-18 06:16
奶业高质量发展倡议 - 30家乳品企业联合倡议从稳定生乳收购、深化产业协同、加大金融支持等6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2] - 行业决心通过技术帮扶、质量安全保障和精深加工扩大共同开创新局面 [2] 产能供给与转型升级 - 2024年全国存栏百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达78%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2] - 奶牛平均单产9.9吨较上年提高0.5吨规模牧场机械化挤奶率达100% [2] - 进口苜蓿干草109.53万吨比2018年减少20.1%种用奶牛进口1.11万头减少66.4% [3] - 智慧养殖和装备升级推动绿色转型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覆盖80%产区 [3] 产业结构与挑战机遇 - 产加销一体化程度达65%但面临利益联结松散、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 [5] - 消费潜力释放不足城乡差距制约市场扩容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3] - 健康中国战略带来消费升级机遇乡村振兴政策支撑农村市场开拓 [4] 深加工与创新方向 - 奶业深加工可转化过剩原奶为高附加值产品伊利取得多项技术创新成果 [5] - B端市场规模近千亿元70%-80%份额被进口占据君乐宝加强茶饮咖啡合作 [6] - 奶酪产业初具规模可解决原料奶供需不平衡问题技术含量高 [7] 消费拓展与产品结构 - 目标2030年人均乳制品消费超47公斤干乳制品比例提升 [7] - 奶酪可解决乳糖不耐受问题妙可蓝多将纵向深耕技术横向扩容品类 [7][8] - 需开发孕产妇、婴幼儿等精准营养解决方案飞鹤推出多元化产品 [6] 产业链协同发展 - 《奶业产加销一体化战略方案》目标2030年覆盖率突破75% [5] - 形成加工企业垂直一体化与家庭牧场直销并重格局 [5] - 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产能调节、利益分配和风险共担 [6]
2024年全国牛奶产能缩减,乳品质量保持较高水平
新京报· 2025-07-14 21:47
行业现状 - 中国奶业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 产能随市场需求小幅缩减 产业综合素质持续增强 乳品质量长期保持较高水平 国产品牌美誉度和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 [1] 产量与质量 - 全国牛奶产量4079.4万吨 同比下降2.8% 乳制品产量2962万吨 同比下降1.9% [1] - 全国生鲜乳抽检合格率达99.96% 乳蛋白、乳脂肪等质量安全指标保持较高水平 菌落总数、杂质度和体细胞数监测平均值符合国际和欧盟标准 三聚氰胺等重点监控违禁添加物连续16年未检出 [1] 产业素质 - 全国存栏百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例达到78% 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1] - 奶牛平均单产9.9吨 较去年提高0.5吨 规模牧场99%以上配备全混合日粮搅拌车 原料生产100%实现机械化挤奶 [1] 消费与价格 - 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104.8亿元 同比增长9.6% [2] - 人均乳制品消费量40.5千克 同比下降1.9千克 [2] - 奶业主产省生乳收购平均价3.32元/公斤 同比下降13.5% [2] 国际竞争力 - 国产奶黄曲霉M1符合中国、美国及欧盟限量标准 铅、铬、汞、砷等污染物指标合格率100% [2] - 国产奶乳铁蛋白、乳球蛋白和糠氨酸等指标优于进口同类产品 [2]
专家:2023年至今奶牛养殖业损失7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3 22:2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3-2025年奶牛养殖业累计收入损失达700亿元,生鲜乳喷粉亏损200亿元 [2] - 乳制品产量稳定(2024年2961.80万吨),但消费疲软导致供需阶段性失衡 [2] - 去产能是当前实现供需平衡和奶价企稳的最有效方式 [2] 周期与政策建议 - 行业周期底部已确认,预计反转需1年时间 [4][5] - 现行纾困政策需持续实施1-2年,重点依靠龙头乳企推动去产能 [6] - 建议龙头乳企调整牛群结构(成母牛比例提至55%-60%),提高后备牛留养标准 [6] - 借鉴内蒙古等地政策,主产区未来1-2年继续实施纾困措施 [6] - 龙头乳企需通过并购、托管等方式扩大可控奶源比例,稳定基础产能 [6] 增量与未来规划 - 人均GDP每增1000美元带动人均奶类消费量增1.1kg,预计年均消费增量100万吨 [8] - "十五五"规划:奶牛存栏增量不超过50万头(年均10万头),单产突破11吨 [8] - 目标提升奶牛平均利用年限从2.5胎至3.0胎,推广智能化养殖技术 [8] - 生鲜乳生产成本维持低位或低速增长,产业链一体化程度将提升 [9] 转型升级路径 - 建议建立战略调控机制,提高新建牧场准建门槛,优化产业链管理沟通 [11] - 探索法律效力的生鲜乳价格形成机制,反映成本与消费情况 [11] - 推动种养结合(每头奶牛配套2亩土地),统筹粮食与畜产品安全 [11] - 支持奶农办加工,修订乳制品产业政策,建设区域质量检测机构 [11] - 绿色低碳转型、长寿性选育、技术研发是重要发展方向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