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奶业
icon
搜索文档
事关纯牛奶,今起全面禁用
证券时报· 2025-09-16 12:15
农业农村部消息,自今天(9月16日)起,生产灭菌乳,即常温纯牛奶,只能以生乳为唯一原料,禁止使用复原乳。 复原乳是指先把牛奶干燥制成乳粉,再加水还原成液体的牛奶。从营养角度看,添加了复原乳的牛奶经历了多次热加工,一些对热敏感的营养成分例如免疫球蛋 白、活性酶、乳铁蛋白、活性钙等容易在加工过程中被破坏。 9月16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GB 25190-2010)(简称《标准》)正式实施。此次灭菌乳国家标准的修改,主要包含三个核心变化: 这三项修改将对整个奶业高质量发展有深远影响,有利于提升灭菌乳产品的整体质量和品质。 不过,也有消费者担心,灭菌乳新国标施行后,纯牛奶价格是否会上涨? 新规对行业会带来哪些影响? 多位业内人士指出,灭菌乳新国标实施后,对市场将发挥正向引导作用。生产端,乳企将扩大生鲜乳的用量,有利于稳定养殖业的发展,提升奶农收入;消费端, 有助于提升乳品品质,促进乳品消费,满足消费者对优质乳的需求。 据川观新闻报道,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行业普遍认为,灭菌乳新国标的发布对乳制品价格的影响有限。记者也从多家头部乳企了解到,目前企业均未使用复原乳生 产纯牛奶。 展望后市,根据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 ...
事关纯牛奶,今起全面禁用!
券商中国· 2025-09-16 12:05
农业农村部消息,自今天(9月16日)起,生产灭菌乳,即常温纯牛奶,只能以生乳为唯一原料,禁止使用复原乳。 责编:汪云鹏 校 对: 陶谦 百万用户都在看 9月16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GB 25190-2010)(简称《标准》)正式实施。此次灭菌乳国家标准的修改, 主要包含三个核心变化: 禁止使用复原乳成为本次修改的最大亮点。修订后的《标准》明确要求,灭菌乳必须使用生牛(羊)乳为原料,不得用 复原乳加工制备。这意味着市场上标注为"灭菌乳"的产品,其原料只能是直接从奶牛、羊身上挤出的生乳,不能再使用 奶粉兑水还原而成的复原乳。 严格限定生牛(羊)乳为原料确保了产品的原生品质。《标准》规定灭菌乳应以生牛(羊)乳为唯一原料,不得添加其 他原料。这一规定从源头上保证了灭菌乳的纯正性,国产纯牛奶更"纯"了。 标识规范更加严格提升了产品信息的透明度。修订后的《标准》要求企业在产品包装上如实标注原料信息,让消费者能 够清晰了解产品真实属性,避免因信息不透明而产生的误导。 这三项修改将对整个奶业高质量发展有深远影响,有利于提升灭菌乳产品的整体质量和品质。 来源:北京新闻综合央视新闻、中国三农发布 复原乳是指先把牛奶 ...
鱼米之乡加速转型 湖北农业现代化势头强劲
消费日报网· 2025-09-12 11:33
湖北因湖得名,与湖同兴。数不清的江河湖泊滋养哺育了"湖广熟,天下足"的农耕文明,成就了千里沃野的鱼米之乡,使其成为我国主要粮食生产 基地之一。 行走在暮夏时节的湖北大地,田畴沃野间仍可见满目生机,涌动着农业现代化的澎湃活力。孝感市的"超级菜篮子"、随州市随县的小香菇、襄阳市 南漳县的智慧牧场……湖北正以流通兴农、品牌强农、智慧富农,在产业升级中书写鱼米之乡新篇章。 本报记者 赵 曦 □ 唐 瑞 孝感首衡城:打造华中最大"菜篮子" 8月26日,记者走进孝感首衡城蔬菜、水果交易区,只见生鲜蔬菜、时令水果琳琅满目,采购的货车往来穿梭,订单几乎在几分钟内就能成交。"每 天清晨五点,市场里就热闹起来。近期日均交易量稳定在1.7万吨,交易额达1.5亿元。"市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统计,今年6月,孝感首衡城运营一年半时间便实现累计交易量突破1000万吨。记者还注意到,在孝感首衡城二期项目建设现场,50万吨级智慧冷 链中心施工进入收尾阶段。"智慧冷链中心建成后,联合一期15万吨冷库,将极大提升区域生鲜仓储保鲜能力,成为华中最重要的绿色农产品安全保 供基地。"现场负责人介绍。 随县香菇:一朵小菇"开"遍全世界 图为采访团记者 ...
内蒙古:产业转型发展势头正旺
内蒙古自治区产业转型发展 - 内蒙古自治区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产业转型发展动能澎湃[1] - 2021年至2024年全区非煤产业年均增速8%以上 2024年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62.4% 较2021年提高4.7个百分点[4] - 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4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和14% 工业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4] 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 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液态奶基地日处理鲜奶6500吨 奶粉基地年产6万吨 奶酪基地年产20万吨[1] - 伊利集团力争15万吨原制奶酪三期和6.3万吨奶粉三期项目投产 形成从草到奶再到奶酪的完整产业布局[1] - 蒙草集团收存植物种质资源2300种、6.5万份 标本17万余份 土壤165万份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使用权品种105个[2] - 蒙草集团累计修复草原、矿山、沙地、盐碱地等生态类型近3300万亩[2] 清洁能源与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 包头市已投产风电装备企业44户 形成以明阳集团为链主企业的完备产业链 2024年风电主机零部件配套率有望达到85%[3] - 包头市加快建设大功率齿轮箱、双馈发电机、大型铸件、锻造法兰等补链延链项目 打造全国重要风电装备产业基地[3] - 鄂尔多斯市打造"风光氢储车"全链条产业集群 库布其沙漠通过"光伏+治沙"模式生产绿色电能并防止沙漠侵入黄河河道[3] - 远景动力电池超级工厂项目实现100%绿电生产 零碳产业园创新体系包括新型能源系统和零碳数字操作系统[4] 多产业协同发展体系 - 呼和浩特市培育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现代化工、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技术六大产业集群[2] - 内蒙古自治区做精农畜产品加工业 稳定能源资源供应保障 加快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4]
【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南漳万头奶牛睡“席梦思” 有专属营养师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11:05
公司运营模式 - 采用电子耳标实时记录奶牛身份信息、健康状况和产奶量数据 [1] - 引进德国全自动转盘挤奶机实现分批次自动化挤奶 [1] - 通过精准饲喂系统自动调整饲料配方提升奶牛营养摄入水平 [1] 生产设施与技术 - 牛舍配备温湿度传感器和自动调控系统保障奶牛舒适环境 [1] - 智能喷淋和通风系统实现精准降温 [1] - 采用价值2000多元的水床为奶牛提供冬暖夏凉的休息环境 [1] - 生物照明系统模拟自然光线调节奶牛激素水平和生物钟 [1] 产能与行业地位 - 智慧产业园日产鲜奶130吨 [1] - 建成华中地区养殖规模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奶业生产基地 [1] - 成功构建从牧场到市场的完整奶业产业链条 [1]
产业转型发展势头正旺
经济日报· 2025-08-26 05:44
内蒙古产业转型发展 - 内蒙古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产业转型发展动能澎湃 [1] - 2021年至2024年全区非煤产业年均增速8%以上,2024年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62.4%,较2021年提高4.7个百分点 [4] - 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4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4%和14%,工业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4] 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 呼和浩特市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液态奶基地日处理鲜奶6500吨,奶粉基地年产6万吨,奶酪基地年产20万吨 [1] - 伊利集团力争15万吨原制奶酪三期和6.3万吨奶粉三期项目投产,形成从草到奶再到奶酪的完整产业布局 [1] - 蒙草集团收存植物种质资源2300种、6.5万份,标本17万余份,土壤165万份,拥有105个自主知识产权及使用权品种 [2] 生态修复与草业创新 - 蒙草集团累计修复草原、矿山、沙地、盐碱地等生态类型近3300万亩 [2] - 集团联合百余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筹建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 [2] - 呼和浩特市通过多产业协同发力为全产业链注入动力,发展六大产业集群包括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和清洁能源等 [2] 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 包头市已投产风电装备企业44户,形成以明阳集团为链主企业的完整产业链 [3] - 2024年风电主机零部件配套率有望达到85%,正加快建设补链延链项目 [3] - 明阳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为陕西等地10多个风电项目生产整机 [3] 清洁能源与零碳产业 - 鄂尔多斯市打造"风光氢储车"全链条产业集群,通过光伏治沙防止沙漠侵入黄河河道 [3] - 远景动力电池超级工厂项目实现100%绿电生产,依托零碳产业园创新体系 [4] - 鄂尔多斯市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和碳达峰试点城市,以能源转型推动产业升级 [3][4] 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 - 内蒙古做精农畜产品加工业,稳定能源资源供应保障,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 [4] -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向北开放桥头堡,积极探索资源型地区转型路径 [4]
内蒙古向世界递出多彩“名片”
粮食产业 - 内蒙古粮食产量连续5年突破700亿斤 每年一半以上调往区外供应全国 [1] - 通辽市2024年粮食产量达194.1亿斤 实现"二十一"连丰 [2] - 2023年全区粮食总产量4100.5万吨 连续4年稳居全国第6位 [2] - 2023-2025年自治区财政统筹安排粮食仓储维修改造资金9800万元 推进全链条建设 [3] 肉牛产业 - 通辽市肉牛存栏量达395.5万头 "通辽牛肉"品牌价值271.6亿元 [4] - 2023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00.8万吨 牛羊肉产量保持全国首位 [4] - 科右中旗举办牛交易大会 展示120头优质种牛资源 [4] - 形成从养殖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 发展牛肉干、牛肉酱等高附加值产品 [4] 奶业发展 - 奶牛存栏和牛奶产量稳居全国首位 奶业全产业链产值超2000亿元 [5][6] - 2023年牛奶产量776.7万吨 居全国第一 [6] - 拥有13亿亩天然草原和3000万亩人工草地 地处黄金奶源带 [6] - 12家乳企在南亚博览会获"最具人气展台" 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6] 羊绒产业 - 鄂尔多斯市为我国羊绒产量最多的地级市 被誉为"中国绒都" [7] - 羊绒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发展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羊绒品牌 [7] - 通过科学养殖和合理采集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统一 [7] 产业整体定位 - 内蒙古是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牛肉、羊肉、牛奶产量全国第一 [1] - 被定位为国家的粮仓、肉库、奶罐、绒都 [1] - 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品牌建设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1][7]
金融“活水”润沃土 绘就“三农”新图景 中信银行北京分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和讯· 2025-08-22 18:56
核心观点 - 中信银行北京分行通过多元化金融服务模式深度践行乡村振兴战略 包括承销科技创新债券和绿色融资券 创新支付结算体系 以及构建"五融"协同综合服务体系 有效激活多产业链协同发展 实现生态治理与产业融合 [1][2][3][4] 金融服务案例 - 牵头主承销伊利集团2025年度第十一期科技创新债券(乡村振兴)及中广核风电2025年度第二期绿色超短期融资券(乡村振兴) 合计发行规模80亿元 票据兼具科技创新、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多重属性 [1] - 通过对奶业产业链和清洁能源项目的精准支持 激活地方种植、畜牧养殖、包装制造、物流运输等多产业链协同发展 [1] - 针对农产品B2B平台"一亩田"创新打造一体化支付结算服务体系 破解平台自动化对账与分户结算难题 平台拥有5200万用户 年促成交易额达3000亿元 [2] - 提供信用模式综合授信 实现股份制银行授信零的突破 为企业关键发展期注入现金流活力 [2] 政策与战略背景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 加大对乡村振兴领域资金投放 [2] - 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进一步指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方向 [2] - 公司紧扣"聚焦重点、突出特色"经营主线 充分发挥国有金融机构的政策优势和集团产融协同的特色专长 [2] 渠道与协同建设 - 完善客户渠道 深化与国家级农业产业集群、国家级农业产业园以及清科头部私募投资机构等的战略合作 构建"以一带面、批量获客"的高效模式 [3] - 携手中信农业、中信咨询等协同单位 从产业顶层设计到终端消费市场开拓等全链条环节 提供贯穿始终、量身定制的综合金融解决方案 [3] 人才培养与体系建设 - 系统组织覆盖全辖经营单位的涉农领域专项培训 宣导解读总分行涉农政策及监管要求 [3] - 深入介绍以"融资、融智、融商、融链、融惠"为核心的"五融"协同助力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体系 [3] - 全面提升一线客户经理在识别乡村振兴机遇、拓展优质客群、推动项目落地以及灵活运用政策等方面的专业能力和实战水平 [3] 数字化管理与风控 - 依托对公资产业务管理系统 构建并完善涉农项目储备库 嵌入客户营销线索挖掘、授信审批流程、差异化定价策略、资金支用与贷后管理等流程 [4] - 实现智能化管理及资源配套倾斜 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 [4] 未来发展方向 - 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绿色、科创、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汇聚倾斜 [4] - 以多元金融模式和坚实专业能力稳步提升服务质效 [4]
奶业消费需求不足?农业农村部:鼓励向特定人群发奶类消费券
南方都市报· 2025-08-14 11:01
行业背景与困境 - 奶业面临消费需求不足 生产成本上升 产业链协调性有待加强等现实困境 [1] - 生鲜乳价格持续低位运行 乳品消费增速放缓 养殖场户大面积亏损 [1] - 行业遭受卖奶难与成本高双重挤压 [1] 财政支持政策 - 加快落实粮改饲 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 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等中央财政支持政策 [1] - 增加优质饲草供给 改善养殖设施条件 确保资金足额兑付到位 [1] - 鼓励地方出台养殖 喷粉 增量收购等地方性补贴政策 [1] 金融服务措施 - 落实白名单制度 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青贮贷等产品 [2] - 加强精准信贷支持 扩大奶牛政策性保险覆盖面 [2] - 指导优化牛群结构 淘汰低产牛只 推广节粮增效技术和疫病防控措施 [2] 产业链协同机制 - 支持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发展养殖加工一体化 鼓励就地加工就近配送 [2] - 落实乳企稳定可控奶源要求 鼓励龙头企业稳定奶农收益 [2] - 探索建立长期稳定生鲜乳购销合作机制和合同违约惩戒机制 [2] 技术升级与品种改良 - 加强奶牛品种改良 加大自主育种创新力度 实施全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 [2] - 支持核心育种场扩大生产性能测定规模 加快高产奶牛扩群 [2] - 加大深加工科技攻关 支持核心技术突破和创新成果转化 [2] 产品创新方向 - 鼓励开发适合国人饮食习惯的乳酪 特色发酵乳 稀奶油 功能性乳清蛋白等深加工产品 [2] - 引导企业发展简装奶 平价奶 减少过度包装 [3] - 扩大学生饮用奶计划实施范围 开发本地学生奶产品 [3] 消费提振措施 - 加大奶类消费宣传普及力度 普及乳品营养价值和科学饮奶知识 [3] - 推动乳品进食堂 进福利机构 扩大福利性消费 [3] - 鼓励向特定人群发放奶类消费券 [3] 跨部门协作机制 - 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机制 加强与教育 工信 财政 商务等多部门沟通协调 [3] - 形成工作合力推动解决产业发展新情况新问题 [3]
湖北南漳奶产业串起“牛链条”
经济日报· 2025-08-14 06:10
公司业务与运营 - 云上牧歌智慧牧场总投资12亿元 占地1200亩 填补湖北规模化奶源空白[1] - 牧场采用现代化设施 包括挤奶车间 自动清理设备 奶牛佩戴监测脖环和耳标实时监控生理状态[1] - 奶牛饲料使用小麦秸秆 公司与农户签订500吨收购协议 收购价每吨420元 要求秸秆水分降至8%[2] - 每头奶牛年需3.5亩草料供给 公司流转农民土地3万余亩分包给合作社种植牧草 带动3000余户农户增收[2] - 鲜奶蛋白含量达3.6克/100毫升 通过保温罐车运输 207国道接入厂区道路节约半小时运输时间[1][3] 产业链布局 - 形成全产业链布局 包括牧草种植 奶牛养殖 饲料加工 有机肥生产 乳制品精深加工和牧场观光旅游[3][4] - 云上有品乳制品项目总投资3.5亿元开工 与丰达食品签订协议拟投资3亿元新建肉牛屠宰及加工厂[4] - 与上海申汲环境科技共同投资2亿元建设生物质综合利用示范基地 处理农作物秸秆和畜牧粪便[5] - 盛科生物年消耗畜禽粪便超10万吨 新增水溶肥生产线 投产后两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5] 政府支持与资金投入 - 南漳县财政局联合金融机构发放专项贷款2.6亿元 争取产业链补贴1200万元[3] - 对种植青贮玉米农户实施每亩300元补贴 创新推出"智慧农业贷"支持项目[3] - 县政府组建10多个部门工作专班 提供项目用地 供电保障 秸秆收储等全周期服务[6] - 着力构建覆盖25家企业强链聚能 推动6个重点技改项目投产达效[6] 技术合作与产业协同 - 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建教学实习基地 推动智慧牧场建设和绿色低碳养殖技术[4] - 建立"牧光互补+农废循环"体系 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和有机肥等高附加值产品[5] - 通过订单化收购模式实现饲草料种植与奶牛养殖配套衔接 降低企业饲草料投入成本[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