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奶业
icon
搜索文档
从标准跃升看中国奶业突围(微观)
人民日报· 2025-10-27 05:59
奶业的量质齐升,背后有科技的硬支撑。从"牧草之王"紫花苜蓿的种植推广,到奶牛良种"芯片"的自主 培育,再到智慧牧场的普及,科技已成为奶业提质增效的核心引擎。在内蒙古的智慧牧场,奶牛排队走 上转盘式挤奶机,全程无需人工介入。全国百头以上奶牛的规模化养殖比例已达78%。由科技创新和精 细化管理浇筑的坚实地基,托举起此次标准跃升。 灭菌乳生产工艺的调整,是一场蓄势已久的产业突围。它标志着,中国奶业走出奶源短缺时期,迈向更 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从供应端看,近年来,我国生鲜乳平均收购价格与进口大包奶粉到岸完税价格 差距已很小,调整标准对奶业供应影响不大。从需求端看,人们对健康营养的要求提高,个性化需求增 加,牛奶的消费场景也变得更加多样。除了茶饮等常见产品,针对控糖、助眠等细分需求的产品不断推 出。有的地方将牧场与门店直连,提供"鲜奶+烘焙"的一站式早餐方案;有的农牧企业则发展"牧场+观 光+销售"模式,将牧场变为研学基地,提升产品附加值。 也要看到,中国奶业迈向更高品质的征程,仍面临诸多考验。当前,我国人均牛奶消费量远未饱和,市 场潜力巨大,还存在"液态奶过多,干乳制品过少""常温奶占据主流,低温奶发展不足"等结构 ...
甘肃古浪:科技赋能信贷 护航奶业发展
新华社· 2025-10-18 17:06
公司融资与信贷支持 - 中国农业银行古浪县支行向甘肃佳秉运牧业有限公司发放了1000万元贷款,并已连续第5年提供同等额度的信贷支持[1] - 该笔贷款主要用于解决青贮饲料收购期的周转资金需求[1] - 农业银行已为古浪县9家奶牛养殖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信贷覆盖率达81%,累计为奶牛养殖产业投放贷款2.28亿元[8] 信贷产品创新 - 农业银行创新推出“活畜抵押贷”,通过奶牛耳标这一特殊“身份证”使畜牧业动产抵押成为可能[6] - 该信贷产品已升级为“智慧畜牧贷”,运用AI点位识别技术替代传统耳标,成本更低且能防止奶牛应激反应[6] - 业务范围从奶牛、肉牛扩展到生猪、肉羊等主体[6] 科技赋能与运营效率 - 银行通过农银惠农云平台监控系统进行远程核查盘点,替代了每月现场核对耳标的工作[8] - AI点位识别技术通过摄像头即可完成奶牛盘点,有效提升了运营效率[6] - 科技赋能使信贷服务水平提质,客户经理能有更多精力对接企业,满足更多信贷需求[8] 区域行业发展 -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日产1800吨液态奶生产基地项目落户甘肃省武威市,为当地带来发展机遇[1] - 古浪县所在的河西走廊地区发展奶业优势明显,包括饲草资源丰富、运费低、价格优惠以及沙漠气候适宜奶牛生存[1] - 截至当前,相关信贷支持已带动165户农户增收致富[8]
甘肃张掖“这五年”的发展蝶变
中国新闻网· 2025-10-15 02:28
14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收官'十四五' 争先进位话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张掖专场。 据介绍,这五年,张掖市聚焦"矿、电、人、火"等关键环节,巩固祁连山生态修复成果,推动祁连山生 态环境从"由乱到治"向"由治到美"加速转变。 这五年,张掖市抢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始终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经济发展稳中有 进、量质齐升。张掖市委书记卢小亨说,从总量看,该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491.2亿元增至2024年 680.9亿元,预计今年突破730亿元,实现五年迈上三个百亿级台阶。 张掖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西汉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是丝绸古道之重镇,西北交通 咽喉。市内自然景色宜人,生产条件优越,是该省商品粮、商品瓜果蔬菜生产基地。 为加快构建具有张掖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该市持续在实体经济领域培育壮大现代种业、绿色蔬菜、 张掖肉牛、优质奶业、戈壁节水生态农业"五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加力拓展现代农业发展"六个空间"。 2024年一产总量达到174.5亿元,民众经营性净收入达到11370元,高于全国3525元、全省5476元。 中新网兰州10月14日电(戴文昌杨艳敏)"十四五"收 ...
灭菌乳国标修订实施,要求纯奶必须以生乳作为唯一原料
人民日报· 2025-10-10 07:32
核心观点 - 灭菌乳国标修订实施 要求纯奶必须以生乳作为唯一原料 正式禁止使用复原乳 [1] - 标准修订旨在提升乳制品品质 保证产品纯正性与鲜活性 并与国际惯例接轨 [1] - 新标准将增加乳企对生乳的需求 促进奶业高质量发展 是产业升级的主动作为 [2] 标准修订内容 - 生产灭菌乳只能以生牛乳或生羊乳作为唯一原料 不得添加其他成分 [1] - 企业必须在产品包装上如实标注原料信息 提升信息透明度 [1] - 新标准于2024年9月16日后正式实施 [3] 对行业的影响 - 新标准为国内奶牛养殖业注入强心剂 将增加乳企对生乳的需求 [2] - 促进乳企与奶农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联结 有助于保障奶农收入和稳定奶价 [2] - 引导行业重视奶源基地建设 促进产业链健康发展 [2] - 2020年至今 中国生乳平均收购价格与进口大包奶粉到岸完税价格差距已很小甚至持平 使用生乳对原料成本和终端价格影响不大 [2] 对消费者的影响 - 消费者选购纯奶将更简单 标注"纯牛奶"或"纯羊奶"的产品原料必须是100%生乳 [3] - 消费者可通过产品标准号区分:GB 25190代表灭菌乳(纯奶) GB 25191代表调制乳 [3] - 复原乳未被完全禁止 仍可用于调制乳和发酵乳生产 但须在包装醒目位置清晰标注"复原乳"字样 [3] 产业背景与意义 - 复原乳是用奶粉勾兑还原制成的奶 生产过程中经历多次热加工 活性蛋白和维生素等热敏感营养成分易遭破坏 [1] - 过去使用复原乳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应对奶源短缺的举措 现在修订标准是顺应消费升级的主动作为 [2] - 2024年中国奶类产量达4155.5万吨 居世界第四 奶业综合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2]
一杯纯奶标准更新里的产业升级
人民日报· 2025-10-10 06:22
行业标准修订核心内容 - 灭菌乳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核心变化规定生产灭菌乳只能以生牛(羊)乳作为唯一原料,不再允许使用复原乳 [1] - 修订标准旨在从源头上保证灭菌乳的"纯正性"与"鲜活性",要求企业如实标注原料信息以提升透明度 [1] - 标准修订被视为乳制品品质的重要提升,并与国际惯例接轨,因多数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均要求灭菌乳仅以生乳为原料 [1] 对产业链及成本的影响 - 专家表示,2020年至今我国生乳平均收购价格与进口大包奶粉到岸完税价格差距已很小甚至持平,预计新规对企业原料成本和终端产品价格影响不大 [2] - 新标准将增加乳企对生乳的需求,促进企业与奶农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有助于保障奶农收入和稳定奶价 [2] - 新规被视为引导行业重视奶源基地建设、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举措,而过去使用复原乳是应对奶源短缺的无奈之举 [2] - 2024年我国奶类产量达4155.5万吨,居世界第四,显示奶业综合保障能力已显著增强 [2] 对消费者及产品标识的影响 - 自2025年9月16日后,包装上标注"纯牛奶"或"纯羊奶"的产品,其原料必须是100%的生乳 [3] - 消费者可通过产品标准号区分产品:GB 25190代表灭菌乳(纯奶),GB 25191则代表调制乳 [3] - 复原乳未被完全禁止,仍可用于调制乳和发酵乳(酸奶)的生产,但必须在包装醒目位置清晰标注"复原乳"字样 [3]
“十四五”时期我国奶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新华网· 2025-10-05 18:17
行业综合生产能力 - 2024年牛奶产量达4079万吨,较2020年增长18.6% [1] - 奶牛养殖规模化率达78%,较2020年提高6个百分点 [1] - 奶牛年均单产达9.9吨,较2020年提高19.3% [1] 生产效率提升 - 行业通过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提升养殖生产效率 [1] - 规模牧场奶牛单产普遍超过10吨 [1]
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75年涨100倍,怎么做到?
新华网· 2025-09-28 16:43
行业历史与规模 - 中国人均奶类消费量从1949年的0.4公斤大幅增长至2024年的41.5公斤,增幅达100倍 [1] - 奶类消费从少数人的奢侈品转变为早餐桌上的标配产品 [1] 生产效率与质量 - 中国奶牛年均单产在20多年间显著提升,达到近10吨 [1] - 2000年时三头中国奶牛的产奶量才勉强赶上一头欧美奶牛 [1] - 行业在核心质量指标上取得突破,蛋白质、脂肪、体细胞、菌落总数等总体水平优于欧盟标准 [1] 驱动因素 - 中国奶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缩短了与奶业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差距 [1] - 行业逆袭的核心驱动力是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的应用 [1]
【财经分析】9月奶价释放回暖信号 去产能和“双节”效应能否托底?
新华财经· 2025-09-26 12:48
奶价走势 - 国内生鲜乳价格自2021年8月中旬高点4.38元/公斤持续下行,与最高点相比跌幅已超过30% [2] - 2025年上半年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总体下跌2.25%,但较2024年上半年降幅收窄7.03个百分点,释放企稳信号 [2] - 进入2025年9月,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已连续三周维持在3.03元/公斤,部分地区散奶价格从每公斤2.1元-2.2元上涨至3.5元-3.7元,涨幅明显 [1][2] 供需关系分析 - 近期奶价企稳与中秋节、国庆节临近乳企提前备货有关,原奶供需短期内有所改善 [1][4] - 行业整体供需关系未根本扭转,奶价回升空间不大,预计国庆后价格可能回探 [1][4] - 在奶价低位运行、牧场亏损背景下,奶牛养殖业产能持续去化,带动原奶市场供需渐趋平衡 [1][4] 行业产能变化 - 2024年全国奶牛存栏630万头,同比下降4.5%;生鲜乳产量4079万吨,同比下降2.8% [4] - 至2025年6月全国奶牛存栏降至603.3万头,同比减少4.2% [4] - 国内规模化牧场数量从2022年的4600家锐减至2024年的3600家,三年减少1000家,行业经历深度调整期 [4] 未来展望与驱动因素 - 奶牛养殖全成本仍在生鲜乳价格之上,大型集团牧场放缓产能布局,中小牧场加快退出,行业产能有望加速去化 [5] - 9月份灭菌乳不允许添加复原乳的新国标实施,利好生鲜乳需求增加 [3] - 青贮饲料采购季资金需求陡增,可能迫使资金状况不佳的牧场“以牛换饲”,存栏量将被动加速出清 [4]
国标《生乳》《灭菌乳》2号修改单出炉 山羊乳酸度指标调整
新京报· 2025-09-26 01:28
政策发布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9月25日发布32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2项标准修改单 [1] - 发布的修改单包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第2号修改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灭菌乳》第2号修改单 [1] 标准修订内容 - 修订主要针对生乳及灭菌乳的酸度指标 [1] - 明确将生羊乳酸度指标修订为生山羊乳酸度指标,并对指标要求进行修订 [1] - 明确将灭菌羊乳酸度指标修订为灭菌山羊乳酸度指标,并对灭菌牛乳和灭菌山羊乳的指标要求进行修订 [1] - 更新了标准中引用的检测方法 [1] 酸度指标解读 - 酸度是生乳中酸性物质的总量,灭菌乳酸度直接受生乳酸度影响 [2] - 生乳酸度是衡量生乳新鲜度的重要指标,由自然酸度和发酵酸度两部分组成 [2] - 物种、品种、泌乳阶段、胎次、挤奶次数、母体健康、季节、日粮水平以及储藏时间和温度均会影响生乳酸度 [2] 行业影响与意义 - 标准修订提升了标准的适用性,在保障养殖场(户)权益的同时,满足消费者对乳制品的多元化需求 [1] - 修订解决了行业实际生产中的问题,提升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 新标准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品种、季节和生产条件下生乳的实际生产状况,更符合中国奶畜养殖的实际情况 [2] - 新指标要求为乳品加工企业的生产加工提供更好的原料保障,从而提升乳制品的安全品质 [2] - 随着奶畜养殖水平提高和冷链储运条件改善,修订现行标准酸度指标是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必要举措 [2]
国标《生乳》《灭菌乳》2号修改单出炉,山羊乳酸度指标调整
贝壳财经· 2025-09-25 17:53
政策标准修订 - 国家卫健委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的第2号修改单,调整山羊乳的酸度指标 [1] - 修订内容包括明确生羊乳和灭菌羊乳的酸度指标为生山羊乳和灭菌山羊乳酸度指标,并对指标要求进行修订,同时更新引用的检测方法 [1] - 政策修订旨在提升标准的适用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保障养殖场(户)权益并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1] 酸度指标解析 - 酸度是生乳中酸性物质的总量,是衡量生乳新鲜度的重要指标,由自然酸度和发酵酸度两部分组成 [2] - 生乳酸度受物种、品种、泌乳阶段、胎次、挤奶次数、母体健康、季节、日粮水平及储藏时间和温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2] - 灭菌乳酸度直接受生乳酸度的影响,发酵酸度高低取决于生乳的预处理和加工时间 [2] 行业影响与意义 - 标准修订源于奶畜养殖水平提高和冷链储运条件持续改善,以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2] - 新标准能更好适应不同品种、季节和生产条件的生乳实际状况,更符合中国奶畜养殖实际情况 [2] - 科学合理的指标要求为乳品加工企业提供更好的原料保障,从而提升乳制品的安全品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