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定期存款
icon
搜索文档
定期存钱到底算不算财富规划
搜狐财经· 2025-06-27 00:58
定期存款的局限性 - 定期存款利率无法跑赢通胀 例如存10万三年定期利率2.5%利息7500块 但三年物价可能上涨10%实际亏损2500块 [1] - 仅靠定期存款无法实现财富规划 相当于建房只囤砖头不打地基 [1] - 长期仅依赖存款会导致实际购买力下降 例如工资3000月存500三年存1.8万但房价涨30万 [4] 多元化资产配置策略 - 建议采用30%定期存款+30%保险+30%投资+10%技能学习的分配公式 [9] - 投资部分可配置指数基金 优质股票 出租房等 年化收益可达8%-15% [9] - 杠杆运用示例 存10万应急钱后剩余10万买指数基金年化8%多赚8000块 [5] 财富增值的核心路径 - 将资金转化为生产性资产 如存20万付首付贷款买房月收租3000块 [5] - 通过自我提升实现收入增长 例如学习技能将工资从8000提升至2万 [5] - 利用复利效应 25岁存10万年化5%至40岁变20万 但需注意同期物价可能上涨100万 [5] 典型财富规划案例 - 月入1万者若每月存3000元 三年后存款达10.8万 同时发展副业提升抗风险能力 [6] - 同等投入下 3000元基金投资三年可赚6万 而技能学习投入1000元可能带来月入5000元兼职收入 [9] 传统存款模式的误区 - 单一存款模式无法应对大额支出 如十年存款6万可能被一场大病医疗费耗尽 [9] - 缺乏理财知识可能导致投资亏损 如盲目跟风买基金亏损超过存款收益 [9] - 收入停滞状态下 存款增速永远落后于物价涨幅 [9]
利率 - 当低存款利率遇上定存到期高峰
2025-06-11 23:49
纪要涉及的行业 银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存款定期化趋势难改**:实体经济活跃度降低使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意愿减弱,尽管存款利率下降,但宏观经济未显著改善,风险偏好低的居民仍倾向定期存款;理财产品和货币基金收益率下滑降低其他投资渠道吸引力;日本经验显示存款利率低于 0.5%时定期存款占比才明显下滑,目前中国定期存款利率在 1%左右,综合利率下降也难改居民选择定期存款趋势[1][2][3] - **到期资金仍流向定期**:2025 年大量三年期定期存款集中到期后,因基本面改善有限、其他投资渠道吸引力不足以及理财产品收益率同步下滑,大部分资金预计仍流向新定期期限,风险偏好低的群体更倾向长期限产品[1][5] - **定期期限调整原因**:受总体存款基数和结构变化影响,实体经济活跃度降低使居民和企业倾向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的长期限产品,不同期限存在不对称调息,3 年、5 年调息幅度更大[1][6] - **存款基数增长因素**:受宽货币和宽信用力度、居民风险偏好下降、其他资产收益不佳以及央行上缴利润等因素影响,如 2022 年央行上缴利润下发到企业和居民使存款增速显著提升[1][7][8] - **定期存款占比提升原因**:经济活跃度下降,居民和企业倾向将存款转定期,反映投资渠道和预期变化;广义利率下行使人们预期未来利率下降,选择更长期定期存款[9] - **存款利率与定期存款关系**:非简单因果关系,日本经验显示定期存款利率降至 0.5 以下时定期存款占比显著回落,但整体存款规模和增速未显著下降,2025 年定期存款到期高峰人们仍可能继续储蓄[10] - **日本经验启示**:日本政策利率降至零并实施量化宽松后,定期存款占比下降但整体储蓄规模未显著减少,中国可借鉴经验,面对低利率环境引导预期和提供多样化投资渠道应对储蓄行为变化[1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定期存款到期测算**:根据银行年报数据测算,国有大行 2025 年内到期存款数额为 51.12 万亿元,不包含国企定期及其他存款;中小行定期存款占比稍高,通过同比增速和占比估算;2025 年定存到期规模含定期和其他存款共 108 万亿元,其他存款占比约 17%,剔除后 2025 年定期存款到期规模约 89 万亿元,2026 年约 98 万亿元[12] - **到期期限对银行配置影响**:到期期限对银行配置行为有一定影响但总体较小,部分定期可能转活但不一定转向其他业务部门,可能利好中短端配置行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