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分子靶向药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皮肤病药物品牌推荐:创新药物探秘,精准匹配患者需求
头豹研究院· 2025-06-26 21: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皮肤病药物行业需求强劲,受监管和政策影响大,未来规模将持续增长,技术革新、本土企业崛起及政策资本推动将促进行业发展,新型外用治疗方式获批和创新药物上市将带来新机遇[5][32][3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背景 - 行业专注治疗皮肤疾病,产品多样,需求强劲,受监管和政策影响大,未来规模持续增长,新型外用治疗方式获批和企业创新战略将推动市场繁荣[5] - 行业专注治疗皮肤疾病药物及配套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产品覆盖外用药物多种剂型,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病,按作用分为多种类型,通过直接施用于患处发挥治疗作用[6] - 行业发展历经天然物质使用、合成药物和经皮给药系统出现、生物制剂和新型药物制剂开发阶段,创新药物不断涌现,如本维莫德[7][8] 市场现状 - 2019 - 2023年市场规模由20.76亿人民币增长至25.75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5.54%,预计2024 - 2028年由27.79亿人民币增长至35.51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6.32%,皮肤病发病率高、患者人数多、治疗意愿强等因素驱动市场扩容,新型药物获批将促进行业进一步增长[9] - 上游制剂原料供应商技术壁垒大,皮肤外用制剂开发难度大,新药获批数量少;需求端因皮肤病发病率高、患者自行选购占比大、各大皮肤病患者人数增长叠加药物购买便利性,驱动市场持续增长[11][13] 市场竞争 - 十大代表企业评选遵循多维度量化评估模型,核心指标包括市场表现、研发能力、财务状况和管理能力[14] - 行业呈现梯队情况,企业通过“线上 + 线下”多渠道销售增加市场占有率,电商购药成为重要板块,未来创新药物和专利药物获批将加剧市场竞争[18] - 推荐正大天晴、华邦制药、知原药业等十大品牌,各品牌在市场表现、研发能力等方面各具优势[20][21][22] 发展趋势 - 技术革新成为核心驱动力,生物制剂向更多适应症拓展,小分子靶向药和ADC药物研发突破,AI技术赋能药物研发[32] - 竞争格局上,本土企业凭借渠道优势和创新升级巩固主导地位,细分领域竞争加剧[33] - 政策与资本共振加速产业升级,医保和网售政策提升创新药可及性,资本推动资源向前沿领域集中[34]
益方生物-U(688382):深耕小分子创新药赛道 BD合作持续赋能
新浪财经· 2025-06-18 18:38
公司概况 - 益方生物是国内领先的小分子药物研发Biotech企业,研发管线专注于肿瘤、自免、代谢等领域的高门槛靶点 [1] - 截至2025年3月,公司已有两款药物获批上市,分别为三代EGFR-TKI贝福替尼及KRAS G12C抑制剂格索雷塞 [1] - 在研重磅品种包括TYK2抑制剂D-2570、口服SERDD-0502以及URAT1抑制剂D-0120等高壁垒小分子靶向药物,开发进度位居国产前列 [1] 商业化进展 - 贝福替尼是我国第四款获批的三代EGFR-TKI,用于EGFR突变阳性NSCLC的1/2L治疗,1L、2L适应症分别于2023年12月和2024年11月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1] - 贝福替尼75-100mg剂量组1L治疗NSCLC的mPFS达22.1个月,较对照组吉非替尼显著延长9.7个月 [1] - 公司与贝达药业达成商业化合作,后者将为贝福替尼的商业化提供强力支撑 [1] - 格索雷塞是国内第二款KRAS G12C抑制剂,于2024年11月获批上市用于治疗经治的KRASG12C突变NSCLC患者 [2] - 格索雷塞II期数据显示:ORR为52%,DCR为88.6%,mPFS为9.1个月 [2] - 公司与正大天晴签署独家授权协议,就格索雷塞的商业化权益达成合作 [2] 在研管线亮点 - D-2570在治疗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的II期临床中表现优异,12周PASI75应答率达85.0%-90.0%,显著高于安慰剂组的12.5% [2] - 口服SERD药物D-0502针对HR+/HER2-乳腺癌,进度处于国产第一梯队,已进入关键III期临床研究 [3] - URAT1抑制剂D-0120针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国内已完成IIb期临床,展现不错成药潜力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91亿元、2.55亿元和3.99亿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