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

搜索文档
民生论谈丨突出精准匹配破解就业难题
搜狐财经· 2025-07-09 08:27
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 - 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训练师、新能源工程师等职业需求激增,而传统行业人才过剩矛盾突出[2] - 2025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222万人,需未雨绸缪应对就业压力[2] - 教育部推动区域性就业大市场构建,如广东省已挖掘超120万个岗位对接新质生产力需求[3] 政策创新与精准匹配 - 政策工具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建立"产业需求清单+高校专业调整"联动机制[2][3] - 教育部实施校企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771所高校申报1.3万项合作项目[3] - 高校以"学科专业优化+定向人才培养"为主线,打造"订单式"校企协同培养机制[4] 县域经济与就业扩容 - "百县对百校促就业行动"挖掘经济强县优质岗位,推动人才向县域梯度集聚[3] - 县域经济成为增长极,缓解大城市就业压力并降低生活成本[3] 人才培养与供需闭环 - 需建立"产业需求预测—教育培养调整—就业服务跟进"数字化闭环机制[4] - 加快完善灵活就业保障体系,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伤害保障政策[4] 经济转型与就业生态 - 就业政策创新本质是经济转型升级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具体实践[4] - 人才供给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将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5]
稳岗扩岗,就业市场需要更多“绣花功夫”
南方都市报· 2025-05-31 23:40
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 五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20条举措,旨在健全均等普惠、功能完备、帮扶精准、基础巩固、数字赋能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 [1] - 当前就业市场存在结构性矛盾,核心在于劳动者技能供给与企业需求错配,完善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有助于疏通供需错位堵点 [1] - 就业公共服务越精细、政策"针脚"越密,越能扩大服务受益范围和效果,对稳岗扩岗作用更明显 [1] 就业公共服务具体措施 - 推动劳动力市场就业信息和数据共享,为劳动者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服务 [1] - 要求就业公共服务因地制宜、发挥能动性,明确"为谁服务"、"服务什么"、"怎样服务"、"谁来服务" [1] - 深圳已建成80家标准化就业服务驿站,提供公共就业服务超100万人次,精准对接企业招聘需求并提供技能培训等服务 [2] 政策支持与成效 - 中小微企业作为就业主力军,面临招聘成本高、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2] - 国家连续出台"稳就业"政策,释放就业补贴、稳岗返还、社保降费等红利 [2] - 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已帮助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530多万个 [2] 服务目标与方向 - 公共就业服务需触及每一个"神经末梢",促成企业和劳动者双向奔赴 [3] - 以高质量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进一步织密就业服务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