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有机更新
icon
搜索文档
1.17亿买自家楼盘!马来西亚首富之子上海购豪宅背后,原来是这些原因
搜狐财经· 2025-11-05 08:42
香港交易所一则公告在房地产圈掀起波澜。 嘉里建设公告显示,公司董事会主席郭孔华以个人名义签约购入上海黄浦区金陵华庭一套449平方米的大平 层,交易总价1.17亿元。 这位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之子,选择在自家开发的楼盘掷下重金。 市场现象剖析 这笔交易发生在金陵华庭二期开盘后不到两个月。 该项目在9月21日加推120套房源时,曾创下865平方米复式户型32.68万元/平方米的上海新房备案单价 纪录。 而早在今年3月,项目一期158套房源就在3小时内售罄,单日销售额达92.34亿元。 这种销售速度在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中显得格外突兀。 上海中原研究院的数据显示,9月上海有14个豪宅新盘入市,合计供应1619套房源,整体去化率达到72%。 但市场分化明显,部分项目认购率超过400%,也有项目认购情况不佳。 这种冷热不均的现象折射出高端住宅市场的特殊运行逻辑。 产品价值解析 金陵华庭所在的黄浦区金陵路地块,是嘉里建设累计投入221亿元打造的综合开发项目。 项目总开发体量65.5万平方米,位于具有160多年历史的街区, 周边分布着石库门、里弄小巷和传统骑楼建筑。 作为城市有机更新计划的一部分,这里将保留历史风貌并进行现代化改 ...
千年运河展新姿——杭州高标准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项目
杭州日报· 2025-09-22 17:09
一河通古今,千载伴杭城。流淌不息的大运河,见证着杭州的成长变迁。在这里,漕运旧韵融着都 市新声,碧水清波载着繁华盛景,运河风光与城市建设各美其美、交相辉映的新故事正在续写—— 2019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列入首批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序列。杭州高标准谋划标志性项目,启动 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杭州段)建设,在运河之畔勾勒出高质量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的宏伟蓝图。 此外,作为大运河文化带(杭州段)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艺术科技中心、运河湾国际旅游休闲综 合体项目群建设"进度条"也在加力加速推进中。 在"线"的维度上,运河夜景亮化工程对原有照明系统的全面升级,让夜色中的大运河焕发出别样魅 力。工程通过"留、改、增"的策略,更新老化设施,营造四季差异化的氛围。这项工程不仅克服了跨区 协调、交叉施工等难题,还注重节能降耗,整体能耗降低46%。 杭州市商旅集团(市运河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的照明方案进一步贯通了武林门至三堡段 亮化断点,对沿线桥梁进行全面梳理、调整与提升,去掉了破损或过于复杂的灯具,让桥体呈现纯净而 层次分明的白色光线。"还有细心的居民发现,部分支流上的小桥区域,也在近期融入色彩元素,为运 河夜景增添了几分 ...
攀枝花米易县:以城市更新激活生态红利 绘就宜居宜业民生画卷
中国经济网· 2025-09-16 22:34
如果说城市更新让米易的"骨架"更规整,那生态建设就是为这座小城添了"血肉"。沿着安宁河两岸 走访,从北边的海棠蓝湾湿地公园到南边的凤飞公园,11座公园像散落的珍珠,把县城妆点得绿意盎 然。据统计,米易县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0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92平方米,走在街头,随处 可见的绿植让人心情舒畅,不少游客都说"这里像个大花园"。 生态环境好了,城市的活力也跟着提了上来。从外地来米易从事珠宝生意的林志军说起这些年的变 化,他感触很深:"我来米易快10年了,看着这里从'小县城'变成'宜居城',生意也一年比一年好。" 从"穿街找空地"到"家门口享清闲",米易县的生活环境变化,藏在居民日常的这些小事里,更源于 当地持续推进的城市有机更新。2022年,占地226亩的城南湿地公园建成开放,沿着安宁河修的亲水步 道、种满绿植的休闲平台,很快成了居民休闲的热门地。可当时紧邻公园的福园小区,却还是另一番景 象:外墙的涂料掉了大半,楼道里堆着杂物,小区门口的小路坑坑洼洼,居民们看着隔壁公园的好环 境,心里满是羡慕。 "群众盼着改善,我们就把这事放在心上。"米易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梁大伟说,正是看到了 居民对宜居环 ...
传承三线荣光 探索共富新路 攀枝花西区大宝鼎街道的转型实践
中国经济网· 2025-09-15 17:55
核心观点 - 大宝鼎街道通过实施“三四”工程,探索出一条以空间重塑、产业重构和治理协同为核心的老工矿区转型升级路径,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基层样本 [1] 基础设施更新 - 以“路面黑化、街面亮化、行道绿化、墙体美化”的“四化”工程为抓手,系统推进基础设施更新,累计完成道路黑化1.1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00余盏、氛围灯带1000余米,新增绿化面积800平方米,打造“彩虹道路”600米 [4] - 注重绿色低碳和美学赋能,普及太阳能路灯以降低能耗并点亮“夜经济”,栽植三角梅等观赏花卉以塑造具有辨识度的街区形象,通过彩色步道设计将基础设施改造升华为文化表达和社区营造的载体 [4] - 采用以“微更新”替代“大拆大建”、以“绣花功夫”替代“粗放改造”的模式,实现城市有机更新和内涵式发展,提升空间价值与人文价值 [5] 产业生态重构 - 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着力打造文化研学、党员培训、文化旅游、国防教育“四大基地”,推动产业从“单一矿业”向“多元融合”转变 [7] - 充分挖掘“三线建设”历史遗产和工业文化资源,串联宝鼎陵园、索道博物馆、防空洞、亓伟展厅等节点,形成具有独特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的研学旅游线路 [7] - 通过“软硬结合”模式培育产业,硬件上盘活存量资产如防空洞改造和展览馆扩建,软件上举办文艺汇演、徒步登山赛等活动以提升品牌影响力,吸引游客和参训人员并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7] 治理协同机制 - 创新构建“地企共建、地地合作、地校联动、地银共建”的“四地”共建机制,为可持续发展凝聚多元主体合力 [9][10] - 地企共建方面,与大宝顶矿、小宝鼎矿建立“五联”机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81件,并与泓智养老、旭晨星光教育集团等企业合作布局康养、新能源、教育培训等新业态 [9] - 地地合作方面,联合周边乡镇建立“创富联合体”,代销农特产品使周边村庄农产品月均销售额增长30% [10] - 地校联动方面,与攀枝花学院四大学院签订协议,在人员培训、专家下沉、课题研究等领域深度合作,并设立基层治理观察团为社区治理注入专业智力 [10] - 地银共建方面,与四川银行建立定期联系机制,通过贷款160万元发展光伏产业,为项目推进提供金融保障 [10] 发展理念与转型哲学 -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导向,将居民需求和生活品质放在首位,实现从“物本”到“人本”的转变 [11] - 体现了“系统思维”的治理智慧,将空间更新、产业培育、治理创新视为有机整体,通过“四化—四大基地—四地”的梯次推进和循环互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协同提升 [11] - 体现了“文化赋能”的转型路径,深入挖掘工业文化遗产和精神价值,将其转化为研学、旅游、教育等产业内容,实现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有效转化 [11] - 体现了“开放协同”的共富逻辑,通过“四地”共建打破地域、行业、主体界限,构建多元参与、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发展共同体 [13]
小微空间改造后,老旧社区变身铁路百年记忆文化区
长江日报· 2025-08-05 15:13
城市更新项目 - 粤汉里社区通过小微空间改造将老旧社区转变为融合历史记忆与现代功能的休闲文化区[3][5] - 改造内容包括建设铁路记忆广场、增设风雨亭、健身器材及休闲座椅等设施[5][6] - 2023年社区联合省监狱管理局、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及武汉城铁城市开发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等共建单位推进改造[5] 基础设施升级 - 新建共建广场连接临江大道与武昌生态文化长廊,提升居民出行便捷性[9][10] - 广场设计融合铁路元素,包含喷泉互动空间、林荫休憩区及定制化座椅[9][17] - 打通社区至生态文化长廊的通道,优化公共空间可达性[9] 文化保护与展示 - 复原"武昌北站"站牌并设立粤汉铁路工人俱乐部遗址文化墙[6][9] - 杨园城市更新文化展厅已收集200余件老物件,展示百年铁路历史[9][12] - 改造保留詹天佑修建粤汉铁路的历史印记,强化社区文化属性[3][9] 政企合作模式 - 武昌区城管执法局牵头政府、企业、社区三方共建,实现"工业锈带"向"城市秀场"转型[18] - 武汉城铁城市开发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参与资源整合与开发[5][18]
大城北建设民生和产业项目“双提速”
杭州日报· 2025-08-05 10:58
投资规模与进度 - 杭州大城北地区计划实施项目230个 年度计划投资325亿元[1] - 截至7月底已完工40个项目 完工率60.61% 新开工30个项目[1] - 累计完成投资202亿元 年度投资完成率62.37%[1] 交通基础设施 - 建成道路7条(段) 新开工道路15条(段)包括崇超路、五洲路西延等[1] - 五洲路西延工程将连通五洲路与疏港大道 形成串联崇贤、超山及东湖新城的横向交通走廊[1] - 地铁4号线独城生态公园站开通运营 杭钢片区交通微循环体系基本形成[1] 民生配套项目 - 余杭区獐山安置房项目建成 新增房源1400余套[2] - 临平区四维村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完工[2] - 康桥单元和杭钢单元保障性住房项目开工建设[2] - 笕桥生态公园单元九年一贯制学校竣工 设置90个班级 提供超4000个学位[2] 产业项目布局 - 富悦"平行世界"项目落地超山 总投资60亿元 将打造杭州单体综合规模最大的元宇宙文旅项目[3] - 大运河数智未来城内英普·云端智造中心破土动工 实现"拿地即开工"[3] - 钱塘智慧城城北园区零零壹项目竣工 博达智创项目结顶 华塑科技项目开工[3] - 智慧网谷小镇汇金云创人才科创产业园投用 芯空间集成电路研发基地、国贸云商数字商贸总部基地竣工[3] - 余杭区玉湖健康产业园、通运产业园一号地块、百诺环境数智大厦等产业项目完工[3] 发展战略规划 - 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民生配套短板 推进运河沿岸、杭钢旧址、良渚玉湖三个重点片区建设[4] - 探索"科创+文创"发展路径 聚焦3个省级园区和4个省级特色小镇[4] - 加快打造特色优势主导产业 推进低小散产业园区改造更新[4] - 结合城市更新、低效用地再开发、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工作要求 探寻新的增长点[4]
当老厂房成为“新网红” 工业遗产焕新成为文旅“破圈”密码
央视网· 2025-07-28 12:28
工业遗产改造与文旅融合 - 江西上饶望仙谷通过"生态修复+文旅"模式将废弃矿山改造为日均游客量上万人次的网红景区[1] - 当地依托花岗岩峰林地貌打造赣派风格民宿、咖啡屋、酒吧等设施,污染河道改造为火爆的山谷漂流项目[7] - 2023年暑期单日最高接待游客量达2万人次,同比增长10%,"漂流+景区门票"套票组合显著提升客单价[9] - 景区计划引入更多非遗项目和文化活动以增强游客体验[9] 工业博物馆转型案例 - 重庆工业博物馆由老重钢型钢厂厂房改造而成,2019年开放后发展为集合文化、商业、旅游的复合业态[10] - 馆内展示8000匹马力蒸汽原动机等工业文物,设置"钢魂"馆和工业发展史陈列[12] - 工业遗址公园展出汽车装备和工业雕塑景观,年接待大量教育团体[14] - 重庆市通过鹅岭二厂、北仓文创街区等项目探索老旧厂房改造提升城市品质[16] 工业厂房文化空间改造 - 山西阳泉70年历史水泵厂改造为文化园区,保留工业痕迹的同时创新融入阅读休闲功能[17][19] - 改造后园区累计接待游客280万人次,成为网红打卡地和城市文脉载体[21] - "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通过工业与现代元素融合释放文旅消费潜力[21] - 改造保留车间原始结构形成独特工业风格,增强居民记忆共鸣[22]
济南高新区分层利用旧地块 让土地“长”出多重价值
新华网· 2025-05-12 11:45
舜泰广场智慧停车项目背景 - 舜泰广场2005年建成,建筑面积80.2万平方米,进驻企业670家,办公人员35000人 [2] - 周边新增信通院、博晶大厦等项目后,企业总数近1000家,常驻办公人群近10万人 [2] - 人员高度集聚导致交通拥堵、停车位不足、就餐困难等问题突出 [2] 分层出让模式创新 - 地上部分按体育用途划拨给行业主管部门,地下部分按商业用途挂牌出让 [2] - 打破传统单一主体使用模式,实现一块土地多重利用 [2] - 2021年11月项目启动,2023年5月交付,改造后形成开放式体育公园+地下商业/停车综合体 [3] 智慧停车场运营细节 - 地下三层立体车库新增车位1000余个,采用自动引导屏和存取系统 [3] - 设置4个停车出入口和20个存取口,单小时峰值停车能力达700辆 [4] - 日均停车量1000辆次,利用率高 [4] 商业配套运营表现 - 万悦广场商业面积9475平方米,含60个商铺,出租率超95% [5][6] - 日均客流量6000-7000人次,2023年整体收益近1000万元 [6] - 代表性商户如米村拌饭日均营业额达1.5万元 [5] 体育设施运营模式 - 足球场分时段免费开放或租赁(全场800元/场,散客20元/人) [6] - 配套跑道、网球场等设施,提升园区休闲功能 [3] 项目经济模型与推广价值 - 停车、商业、运动三大板块均产生收益,商业表现超预期 [6] - 预计20年内实现投资收益平衡,可通过车位出售或资产证券化回笼资金 [6] - 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城市有机更新案例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