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工业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深圳做起了工业游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0 21:59
记者丨 李金萍 编辑丨陈洁 国庆中秋假期去哪里玩?广东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据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初步测算,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全省接待游客6517.6万人次,较2024年 国庆假期增长11.5%;旅游收入攀升至613.2亿元,增幅达14.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广东各城市今年国庆中秋假期的旅游项目发现,深圳的工业游、佛山 的龙舟文化游、汕头的美食体验游、梅州的乡村生态游等一系列城市各具特色文旅项目涌现, 已成为广东文旅的发展新趋势。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院院长吴志才教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广东多座城市 探索城市特色旅游项目,反映了地方文旅市场促消费模式正在发生三大新变化,即 从"资源依 赖"到"创意驱动"的转变、从"景点观光休闲"到"生活方式消费"的转变、从"客群泛化"到"精 准圈层"的转变。 其中关键在于本地文化活态传承与烟火气、文化产品体验化与产业链构建、 文化品牌打造与可持续发展。 这个项目是深圳推出的 "最in十大工业科技旅游路线" 的其中一个地点。今年7月,深圳市举行 了2025年工业旅游资源点推介会,现场新发布了"最in十大工业科技旅游路线",包括大国重 器、科创智造 ...
“超级工厂游”火了
科技日报· 2025-10-09 07:15
观赏智能生产线上机械臂精准焊接的火花,亲手体验从采摘果实到制作咖啡的全过程……曾经"闲人免 进"的工厂车间,如今正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赛博乐园"。 自去年4月开放参观至今年上半年,小米汽车工厂报名人数已突破15万,月均接待游客超1万人次;青岛 啤酒博物馆在春节黄金周吸引4万余人次参观,仅门票与特色啤酒消费即创收400万元;杭州宇树科技的 参观活动入场券一度飙升至3000元一张,仍一票难求。 根据携程最新发布的2025年国庆旅游数据,高科技与重工业研学游成为市场黑马。其中,航天与汽车工 业游的市场关注度占比超过20%,重庆816核工厂、吉利汽车工厂、嘉兴火箭工厂等入围关注度榜单前 五。 工业旅游为何能精准契合年轻一代的审美与消费偏好?其核心价值与特色体现在哪些方面?未来,这一 新兴业态又将如何发展?近日,科技日报记者走访多家企业,采访相关专家,探寻工业旅游背后的热度 逻辑。 智能工厂打造沉浸式课堂 宽阔明亮的小米汽车工厂车间内,工业机器人轻盈翻转,精准装配车身部件,AMR物流小车沿既定路 线无声穿梭,宛如默契协作的队友。展厅中央,小米SU7的铠甲笼式车身如悬浮的艺术品,成为全场视 觉焦点。 "很神奇,感觉到了 ...
假期里工业旅游掀热潮 成为拉动消费新引擎
央视网· 2025-10-09 00:22
央视网消息:假期里,工业旅游掀起热潮。许多"大国重器"向公众开放,不仅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引 擎,也让百姓可以近距离感受中国制造的魅力。 ...
“工业+文旅”碰撞新火花,解锁金湖旅游“硬核”新体验
新华日报· 2025-09-19 21:36
当冰冷的生产线遇上鲜活的文旅体验,会碰撞出怎样的精彩?在金湖县全力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的浪潮中,西派集团工业旅游区给出了生动答案。这里打破"工厂"与"景点"的边界,让硬核工业与柔软 文旅深度交融,不仅于2023年11月成功创成江苏省工业旅游区,更成为金湖全域旅游版图中极具辨识度 的新亮点,为工业旅游发展探索出一条特色路径。 近年来,金湖县聚焦旅游资源深挖与产业融合创新,将"工业+旅游"作为重点方向,力求通过"生产线 变游线、厂房变景点"的模式创新,延伸产业链条、丰富旅游体验。而西派集团能在这一领域快速突 围,首先得益于其深厚的先进制造业"家底"——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团 还拥有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江苏省五星上云企业、江苏省互联网标杆工厂等多张"含金量"十足的 名片。坚实的产业基础,为工业旅游的打造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硬核"内核,让游客得以近距离感受现代 制造业的科技魅力。 而真正让游客"留下来、有回味"的,是景区打造的多元沉浸式体验。专属机器人导游"派派"化身旅途伙 伴,带领游客打卡各个特色点位,用趣味讲解消解工业知识的枯燥;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景区还定制了 科技体验、科普 ...
厂区缘何成风景
北京晚报· 2025-08-28 10:14
工业旅游发展现状 - 工业旅游将制造与旅游结合 工业流水线转变为文旅风景线[1] - 工业旅游满足求知欲和好奇心 如机器人大世界展示机器人多种功能 汽车工厂展示"铁水变整车"过程[1] - 互动体验增强游乐感 老字号开放汽水工厂为趣味乐园 企业博物馆打造非遗手作体验场 食品工业园展示老物件博物志[1] - 工业风场景满足年轻人社交需求 798·751园区包豪斯厂房 首钢园钢铁管廊 郎园Station斑驳铁轨成为打卡地[1] 北京工业旅游资源优势 - 北京工业旅游资源分为三类:承载城市记忆的工业遗存(首钢园/电报大楼/珐琅厂/金漆镶嵌厂)彰显前沿科技的产业(小米汽车超级工厂/中关村壹号/亦庄自动驾驶示范区)记录百年变革的专业博物馆(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光科技馆/二锅头酒博物馆)[2] - 三类资源相互融合构成核心优势 老厂房融入城市更新成为可体验可消费可传承空间 智造工厂让游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工业博物馆融合趣味体验打造研学新课堂[3] - 全球工业旅游产值占比旅游总产值10%-15% 中国目前市场占比不足5% 发展潜力巨大[3] 工业旅游发展策略 - 需要鼓励上新 小米汽车工厂等优质供给不足导致一票难求 需引导更多企业开放高品质观光线路[4] - 需要推陈出新 开发DIY工坊/VR/AR沉浸场景/文创商品/特色餐饮等多元体验业态[5] - 需要组团探新 串联上下游产业链及周边景区 北京已规划老工业焕新游/工业创意游/智造体验游等多条精品线路[5] 工业旅游战略定位 - 工业旅游是城市发展新引擎 将工业生产历史空间与城市文化消费场景融合[2] - 北京致力于将工业旅游打造为首都新型工业化金名片 消费升级新引擎 城市文化潮窗口[3] - 工业旅游将成为彰显城市底蕴又引领消费升级的标志性业态 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5]
涉及5大类 工业文化资源首次摸“家底儿”
北京晚报· 2025-08-25 18:06
行业政策动态 - 工信部组织开展首次全国工业文化资源摸底调查工作 涵盖工业遗产 工业主题展览展示场馆 工业旅游目的地 工业版本 工业文化资源集聚区等五大类资源[1] - 摸底调查后将建立全国工业文化资源数据库和动态管理机制 旨在全面掌握工业文化资源状况[1] 工业遗产资源 - 工业遗产类资源需满足建成时间30年以上条件 需具备较高历史价值 科技价值 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 例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 开滦唐山矿等代表性项目[1] 工业主题展览资源 - 工业主题展览展示场馆包括工业博物馆和工业展览展示馆两类 具体案例有沈阳工业博物馆 中国核工业科技馆等[1] 工业旅游资源 - 工业旅游目的地涵盖现代工业制造基地和传统工业遗址 典型案例包括江南造船工业旅游基地 小米汽车工厂等[1] 工业版本资源 - 工业版本资源主要针对载有中华工业文明印记的各类版本 包括正式出版物 工业图纸等具有历史价值的工业文献[1] 产业集聚区资源 - 工业文化资源集聚区包括工业文化街区 工业文化产业园区 文化创意园区等形态 典型案例包括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 首钢园等成熟文旅项目[1]
「穷鬼迪士尼」,统治中产周末?
36氪· 2025-08-24 21:35
工业旅游行业兴起 - 工业旅游(工业科普旅游)作为新兴室内旅游形式在打工人群体中快速流行,成为传统户外旅游受天气影响后的替代选择 [7][8][9] - 该行业属于中国科普教育基地产业下的三大垂类之一,当前市场规模约100亿元,增速为三大垂类中最快 [82][83][84] - 北京和上海于2024年2月发布专项发展方案,计划新建十余个工业旅游目的地,预示行业进入加速扩张期 [85][86] 核心商业模式与消费者吸引力 - 低价高体验门票策略成为主流:螺蛳粉工厂门票36元含参观+螺蛳粉套餐(鸭腿+鹌鹑蛋)[23][28],元气森林工厂门票25元含免费饮料及参观后赠送2瓶热销产品 [32][35] - 体验设计形成三大核心卖点:1)薅羊毛经济(如家长带免票儿童在元气森林工厂净赚6瓶1L装饮料)[36] 2)实操感(北冰洋工厂提供DIY汽水、面包制作)[41] 3)硬核代入感(龙岗垃圾处理厂让游客乘坐垃圾车并操作机械爪处理10吨垃圾)[54][57] - 食品类工厂通过解压式流水线观览增强吸引力:盒马面包生产线呈现QQ弹弹的机械出餐过程 [71],青岛啤酒二厂展示听装啤酒自动化包装流程 [74][76] 头部企业运营案例与财务表现 - 小米汽车工厂参观活动中标率仅0.7%(60人名额/8800人次报名)[88][89],宇树科技机械狗参观活动中签率低于0.1%(500名额/1小时抢空)[93] - 成熟项目实现显著营收:青岛啤酒博物馆春节期间接待4.63万人次,创造近400万元收入(门票60元/人)[99],柳州螺霸王产业园2024年通过门票及周边销售实现2000多万元收入 [107] - 宇树科技等企业通过参观活动获得主业外增量收益,参观收费形成新利润点 [94] 行业增长前景与市场空间 - 预计未来数年复合增长率维持在18%-22% [110],中国工业旅游占文旅总GDP比重不足5%,远低于全球10%的平均水平,存在翻倍空间 [111][112] - 产能与需求同步扩张:预计2025年需求量41.25万吨(占全球12.5%),2030年达72.89万吨(占全球16.3%)[113] - 消费者需求从儿童研学延伸至成人解压与好奇心满足,形成"工业迪士尼"概念 [126][137]
四川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 “百业+”共绘文旅新前景
四川日报· 2025-08-17 08:45
文旅融合新业态 - 四川通过"文旅+百业"模式催生新产品新业态,如巴中光雾山徒步挑战赛、广安四方山康养旅游度假区、大凉山烧烤美食季等,形成全域文旅消费场景[1] - 乐山创新消费场景,2024年餐饮收入达111.89亿元,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成为"美食天堂"[2] - 资阳通过安岳石窟数字展示中心、方特水世界等项目弥补资源分散短板,水世界营业首月接待游客27.5万人次[4][5] - 成都改造工业厂房打造东郊记忆,崇州开发30万亩彩色油菜田及"稻田咖啡""星空民宿"等农业文旅项目[5] - 宜宾打造60个研学基地形成五大产品体系,2024年接待研学游客70余万人次,收入超4000万元[6] 产业主导型文旅路径 - 攀枝花以医养结合为核心,制定9项地方标准,开发气候康养系统,建成170多个康养旅居点,常年康养人数达50万人次[7][8] - 泸州依托白酒产业链打造酒文旅项目,包括郎酒龙马酒庄等三大消费地标,涵盖酒店、酒文化体验等多元业态[8] - 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改革推进,阿坝州将依托都四山地轨道项目打造交旅融合示范区[9] - 海螺沟创新"管理中心+公司+俱乐部"模式,分层管理户外运动市场[9] 体制机制创新 - 四川省委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和国有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深度融合[9] - 多地通过体制改革解决跨行业融合难题,如卧龙特区事务移交属地管理提升效率[9]
「穷鬼迪士尼」,统治中产周末?
36氪· 2025-08-16 09:54
行业趋势 - 今年夏季极端天气导致传统户外旅游活动受限,室内旅游形式"工业游"快速崛起[1] - 工业旅游属于"工业科普旅游"细分领域,当前市场规模约100亿元,增速快于农业科普和科技馆旅游[37] - 北京上海等地2024年2月发布政策支持新建十余个工业旅游目的地,行业进入加速发展期[37] - 中研网预测未来数年复合增长率18%-22%,中国工业游占文旅GDP比重不足5%,显著低于全球10%平均水平[52] 商业模式 - 门票定价普遍低于50元(螺霸王36元、元气森林25元),通过产品赠送实现高性价比体验[4][6][11] - 核心盈利模式包括门票收入(青岛啤酒博物馆春节400万元)、衍生品销售(原浆啤酒邮寄服务)及品牌溢价[45][47] - 头部企业如宇树科技将参观名额转化为稀缺资源,中签率低至0.1%,同时收取研学费用创造额外收益[43] 用户需求 - 三大核心诉求:产品薅羊毛(柳州螺蛳粉工厂提供免费加料餐食)、生产实操感(北冰洋DIY汽水)、职业代入感(龙岗垃圾厂乘坐垃圾车)[7][16][20] - 食品类工厂最受欢迎,解压场景需求突出(盒马面包生产线观看点击率达87%)[29][32] - 成年用户占比超60%,满足都市白领对机械操作(挖掘机/垃圾抓斗)的童年幻想[54][57] 典型案例 - 柳州螺霸王工厂:36元门票包含产线参观+螺蛳粉套餐(鸭腿+鹌鹑蛋),性价比达餐饮市场价格1/3[6][9] - 元气森林工厂:25元门票赠送3-6瓶饮料(含未上市新品),设置糖分对比墙等互动装置[11][13] - 青岛啤酒博物馆:60元门票春节接待4.63万人次,免费原浆啤酒拉动二次消费[45][47] - 小米汽车工厂:8800人竞争60个参观名额,中签率0.7%创行业纪录[40] 运营数据 - 头部工厂日均接待量超500人次,节假日峰值达3000人(青岛啤酒博物馆)[45] - 用户停留时长普遍4-6小时,较传统景区高30%(含DIY/餐饮环节)[16][18] - 社交媒体传播效应显著,小红书相关笔记互动量月均增长120%(关键词工业游)[5][22] 发展瓶颈 - 30%用户反馈存在体验深度不足问题(仍停留于模型展示阶段)[53] - 安全规范缺失(15%食品工厂未配备完整消毒流程)[24][26] - 产能利用率波动大(85%→83%),部分项目存在过度营销[53]
以新供给引领新需求 以新需求牵引新供给 中国经济展现强大活力和韧性的密码
人民日报· 2025-08-15 16:32
经济表现与外部评价 - 多家外媒评价中国经济展现惊人韧性并实现超预期增长 部分机构上调增长预期[2] - 上半年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8.8% 其中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7] 供给端创新与产业升级 - 鲸鱼机器人2024年销量达100万套 出口至51个国家和地区 成为AI教育硬件出海新标杆[3] - 海尔推出"AI之眼"系列智能家电 实现从"替人家务"向"无人家务"的技术跨越[3] - 消费品品种总量突破2亿种 前4个月新增809万种 同比增长40.4%[4] - 传统产业通过智能化 绿色化 高端化转型实现迭代升级[4] - 低空经济开辟新产业赛道 形成万亿级市场想象空间[6] 需求端变化与消费升级 - 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 多层次 多方面特点 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5] - 个性化需求催生私人订制与"小单快反"柔性制造模式[5] - 三星堆黄金面具冰箱贴热销带动工厂产能饱和[6] -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推动IP经济热度飙升[6] - 14-35岁青年群体约4亿人 形成新型消费人口红利[10] 供需协同与产业循环 - 通过新供给引领新需求 新需求牵引新供给形成更高水平动态平衡[3] - 形成"需求牵引—科技创新—产业变革"传导链条[7]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供给约束堵点 卡点 脆弱点[10]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要素资源高效配置[10] - 完整产业体系与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产生共振效应[11] 区域与产业创新案例 - 青海通过工业遗产价值激活与产业跨界融合 推动工业旅游成为盐湖产业新磁极[3] - 山东青岛海尔智慧家庭技术实现家电"看得懂"的能力突破[3] - 上海鲸鱼机器人成为消费增长新亮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