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差异化连接
icon
搜索文档
对话爱立信:5G增量不增收,通信行业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刻
钛媒体APP· 2025-06-05 15:16
图片系AI生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信行业已经到了一个必须转型变革的时候。"爱立信中国网络产品方案总经理吴 日平表示。 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具潜力的通信市场之一,规模庞大且需求旺盛,尤其是在5G能力方面——中国的5G 独立组网(5G SA)和5G Advanced部署已十分成熟且稳健。然而,中国市场也面临关键挑战,例如变 现能力弱、用户价值(ARPU值)偏低,许多商业软件未能充分释放市场价值,尤其是数据增长带来的 潜在价值未能得到有效挖掘和捕捉。 对比中国、美国和日本市场:以中国14亿用户测算,国内三大运营商通信营收约为19600亿元;以美国 3.45亿用户测算,当地四大运营商通信营收超过31000亿元;以日本1.25亿用户测算,当地三大运营商通 信营收超过13000亿元。中国的通信基础设施在覆盖率和性能指标上均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提供了全球 最高性价比的网络和服务体验。 相比之下,中国运营商遭遇的典型困境是"增量不增收",甚至"增量减收",这已逐渐成为整个产业的共 同难题。通信行业正经历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AI等技术浪潮的洗礼。尤其在当前大模型驱动的技 术变革中,通信行业有望通过引入新技术重塑商业模式。 从行 ...
5G商用牌照发放六周年 差异化连接释放5G-A商业潜能
中国经营报· 2025-06-04 17:41
5G商用六周年发展现状 - 5G技术从试点阶段快速成长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实现了从标准制定到商用部署的跨越,并催生丰富应用场景[1] - 截至2025年4月末,中国5G基站总数达443.9万个,较2021年末增加超300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10.81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比例近60%[1] - 运营商普遍面临"增量不增收"困境,全球5G流量增长未能有效转化为收入,行业需向平台化网络连接转型[1][2] 运营商5G用户与收入表现 - 2025年Q1中国移动5G用户达5.78亿(总用户10.03亿),中国电信2.66亿(总用户4.29亿),中国联通2.04亿(总用户3.49亿)[2] - 5G套餐ARPU仅比4G高约10%,部分用户通过低价套餐升级使用5G,未带来显著收入提升[2] - 全球运营商面临"管道化"困境,出现增量减收现象,差异化连接策略成为行业转型共识[2] 差异化连接战略实施 - 差异化连接需针对不同应用、用户需求定制服务,例如基础套餐、高质量视频专项订阅、低时延游戏套餐等[2] - 爱立信提出通过应用端到端视角体现网络差异,商业场景与休闲浏览的数据价值不同[2] - 可编程网络是实现差异化的技术基础,需从5G独立组网逐步过渡至5G Advanced网络[4] 可编程网络技术发展 - 高性能可编程网络突破传统能耗限制,提供卓越速率体验并优化TCO,其核心为高性能与可编程性[3] - 通过智能管理系统和网络切片技术,运营商可快速响应市场需求,降低30%运维成本并开辟新收入来源[4] - 5G-A时代目标是通过意图驱动网络实现业务快速上线,将复杂业务逻辑自动化,根本性提升运维效率[4][5]
爱立信破解运营商“管道化”困局:可编程网络与AI双轮驱动
环球网· 2025-06-03 20:0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全球电信行业面临"增量不增收"的发展瓶颈,5G网络建设持续推进但运营商陷入"管道化"困境,网络流量增长未能转化为相应收入提升,甚至出现"增量减收"现象 [1] - 传统网络服务模式同质化问题突出,标准化的连接服务难以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高价值业务与普通业务无法在网络资源分配中体现差异 [1] 差异化连接解决方案 - "差异化连接"成为行业共识,通过技术手段识别不同业务价值,为高优先级应用提供定制化网络保障,实现资源动态高效调度 [3] - 新加坡电信(Singtel)通过5G+新商业模式将用户需求分层,提供不同速率等级服务套餐,类似航空业舱位分级,实现从流量提供者到"服务价值定义者"的转型 [3] - 在音乐会等高密度场景中,新加坡电信实现网络切片动态调度,VIP用户在拥堵时段保持4倍于普通用户的带宽保障,创造"钻石级服务"溢价空间 [3] 可编程网络与5G-A技术 - 可编程网络是5G-A核心发展目标,通过SDN与NFV技术实现网络根据业务需求动态调整配置,缩短新业务上线周期并降低运维成本 [5] - 5G-A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支撑5G商业化的关键引擎,通过差异化服务创造新收入来源,如低空经济、通感一体等新增能力 [5] - 中国移动在核心网领域实现L4级自智网络,通过意图驱动网络编排系统将新业务上线周期从3个月缩短至72小时 [7] AI技术应用 - AI技术融入网络管理,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革新,未来自智网络将实现全栈自主决策,从L3有限条件自动化迈向L5全域自治 [5] - 爱立信采用"集中式与分布式AI协同"架构,毫秒级实时AI用于基站侧无线资源调度,分钟级至数周级AI用于跨网络协同与运维优化 [7] - AI与可编程网络深度融合,通过自然语言解析用户需求并转换为网络可执行参数,降低应用开发门槛,使网络成为"智能服务平台" [7] 生态构建与全球化布局 - 爱立信通过开放生态吸引第三方开发者,RAN生态系统已汇聚56个成员,包括12家运营商与44家独立软件开发商 [8] - 通过收购Vonage与成立Aduna构建覆盖140万开发者的CPaaS生态,与Google合作可触达超10万开发者,推动AI眼镜、智能机器人等设备与5G融合 [8] - 5G-A发展面临挑战,如欧洲5G SA部署策略延缓推广进程,新型终端渗透率低,企业用户对5G价值认知不足,海外市场存在监管疑虑 [8] 未来发展方向 - 爱立信提出双轨发展策略,提升5G-A基础能力(如增强AI赋能、扩展低空经济场景)并联合运营商推动端到端差异化服务落地 [9] - 5G笔记本在安全、移动性方面的优势将催生新企业级市场,未来两年内5G与XR设备、智能眼镜的融合成为重要增长点 [9] - 电信行业处于"从管道到平台"转型临界点,5G-A目标是让网络成为社会数字化智能底座,使AI、云与移动技术形成协同效应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