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

搜索文档
新一轮旗舰手机大战将至,影像持续进化,AI或是新的胜负手?
36氪· 2025-08-04 15:16
旗舰手机发布节奏提前 - 高通确认下一代骁龙8 Elite芯片将于9月23日发布,小米将成为其首家搭载厂商,并大概率在9月底发布小米16系列 [1] - iQOO于同一天开启iQOO 15的预热活动,计划在8月1日ChinaJoy现场招募体验官并举行对战活动,冠军队伍每人可获得一台iQOO 15 [1] - 对比历史,旗舰手机发布节奏自2022年起显著提前,高通当时在11月中旬发布骁龙8 Gen 2,小米随后在12月发布小米13系列,而今年高通和联发科已基本锁定9月下旬的发布档期,将旗舰机发布时间提前了几十天 [3][5] - OPPO Find X9系列和vivo X300系列预计将成为联发科天玑9500旗舰芯片的首批搭载机型,苹果也将在9月稍早时发布iPhone 17系列 [5] 新一代旗舰产品竞争策略 - iQOO 15系列在命名上跳过14,产品策略可能发生较大变化,据称在电竞性能、屏幕显示和独显芯片上相比友商产品有优势 [6] - iQOO 15全系将标配5000万像素3X中底潜望式长焦镜头,系列分为标准版和Ultra版,Ultra版将在影像上继续加强,此举被视为品牌从“跑分机器”向“水桶旗舰”演进的关键尝试 [7] - 一加15(同样跳过14)在保持性能优势的同时向水桶旗舰靠拢,工程机电池容量达7000mAh以上,屏幕分辨率可能退回1.5K [7] - 联发科新一代天玑9500芯片在功耗控制和AI算力方面有较大提升,以承接厂商“要性能也要智能”的诉求 [8] AI与影像成为核心竞争领域 - AI的重要性发生质变,从锦上添花变为旗舰产品的“基础设施”和底层驱动逻辑,尤其在影像领域 [10] - 荣耀新一代Magic旗舰(预计为Magic 8)将推出Ultra版本,采用双2亿像素镜头并落地AiMAGE影像技术 [10] - vivo X300系列将搭载升级后的V4影像芯片,旨在提升拍摄体验并扭转去年炫光事件对用户口碑的影响,iQOO 15系列则延续双芯策略,Q系列显示芯片聚焦游戏体验提升 [10] 当前市场格局与小米的竞争态势 - 根据BCI数据,截至W27(7月6日),几大国产厂商主力旗舰系列国内激活销量为:华为Mate 70系列589.6万台,小米15系列586.1万台,vivo X200系列409.2万台,OPPO Find X8系列317.5万台 [16] - 苹果iPhone 16 Pro和Pro Max两款机型激活量超过2300万台,在销量上遥遥领先 [12] - 小米15系列产品策略务实,标准版配置均衡,Pro版主攻高端性能,定价合理,配合公司在品牌、渠道、供应链的稳定发挥,取得了接近华为Mate 70系列的销量表现 [14] - 小米16系列预计延续双机型和水桶路线,策略安全但可能缺乏差异化,而iQOO、荣耀、OPPO等品牌策略可能更为激进,下半年旗舰大战将是“稳”与“变”的对抗 [14][15] - 旗舰大战的胜负关键可能在于用户是否愿意为更“聪明”的手机支付更高预算,AI与影像极有可能成为本轮竞争最关键的分水岭 [15]
vivo以“机器人”叩问下一个十年
南方都市报· 2025-03-28 22:28
公司战略方向 - vivo宣布成立机器人Lab并首次展示自研混合现实头显,明确将机器人作为未来战略方向 [1] - 公司提出机器人将成为联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并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准则 [1] - 从手机到AI再到机器人,vivo试图打通从个人智能终端到家庭智能伙伴的完整路径 [2] 技术布局与成果 - 混合现实头显是vivo空间计算战略的关键支点,未来将作为机器人感知环境的"前端入口" [2] - 即将发布的X200 Ultra集成影像领域最新突破,搭载蓝晶芯片技术栈和V系列自研影像芯片,支撑机器人视觉系统 [2] - 公司聚焦机器人"大脑"(AI决策)和"眼睛"(视觉感知)两大核心能力,基于十年AI与影像技术积累 [3] 影像技术优势 - 自研影像芯片V3已迭代至第三代,核心价值在于提升对场景、人物、氛围的理解能力 [3] - X200系列具备自动识别复杂光线场景并还原情绪化画面的能力,该技术可迁移至机器人视觉系统 [4] - 公司将影像从参数竞争拉回体验本源,建立包含计算摄影、光学系统、图像算法的完整体系 [3] AI技术布局 - "蓝心大模型"构建10亿到130亿参数量级的全栈式AI系统,在端侧部署取得关键突破 [4] - AI服务化成果包括蓝心小V、蓝心千询等功能,积累真实用户数据和交互经验 [4] - 公司2017年即提出"AI是最底层技术",提前布局大模型领域 [4] 研发理念与全球化 - 公司强调"人文科技"理念,注重科技服务人的体验而非单纯炫技 [5] - 目前服务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5亿用户,建立全球化研发与本地化运营体系 [6] - 研发策略体现长期主义,在AI、影像、芯片等领域持续投入超十年 [7] 产品路线图 - 机器人Lab成立标志公司正式进入机器人领域,基于现有技术积累进行战略延伸 [5] - 混合现实头显与X200系列构成技术矩阵,为机器人提供感知与视觉支持 [2][3] - 不急于定义机器人形态,而是从核心功能模块(大脑/眼睛)切入构建技术壁垒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