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性别偏见
icon
搜索文档
34岁保时捷女销冠报警,她到底经历了什么?
新浪财经· 2025-10-12 16:26
AI换脸技术滥用事件 - 青岛保时捷销售中心销售冠军牟女士于2025年10月遭遇AI换脸技术合成的不雅视频恶意传播,其面部特征源自2024年销售活动的公开采访视频[1] - 伪造视频通过境外服务器上传,在匿名论坛发酵后扩散至短视频平台,截至10月11日单一平台播放量突破50万次,全网络累计浏览量逼近900万次[1] - 伴随虚假视频传播的是密集的网络暴力,包括一周内数十个境外陌生电话轰炸和200多条匿名微信好友申请[3] AI换脸技术特性与危害 - 开源AI换脸工具可一键生成伪造内容,仅需少量面部信息即可实现高度拟真,肉眼几乎无法分辨真伪[6] - 该技术具有“低成本、高伤害”特性,危害远超个体层面,杭州虞某曾利用此类工具制作1200多部淫秽视频并通过分级付费群牟利6万余元[6] - 伪造视频通过境外服务器、匿名论坛、短视频平台及网盘链接形成跨平台、跨国界的传播网络[8] 监管与技术挑战 - 《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要求的“内容标识”义务在实践中形同虚设[8] - 平台算法对合成内容的监测能力不足,导致侵权内容难以彻底删除[8] - AI换脸技术可能产生“无真实对应自然人的数字人”,打破法律单一主体格局,并侵蚀网络空间的信任基础[9] 女性职场困境与影响 - 该事件是AI时代女性职场困境的缩影,性别与职业身份的叠加使其更易成为攻击目标[11] - 作为男性主导的高端汽车销售领域的女性销冠,其职业成就沦为被攻击的理由,网络上出现“靠不正当关系上位”等恶意揣测,暴露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11] - 类似案例在金融、科技等领域屡见不鲜,女性高管常因业绩突出遭遇“潜规则”谣言攻击[11] 涉性谣言对职业的打击 - 对职场女性而言,涉性谣言具有“致命性”,不仅摧毁个人名誉,更直接导致客户信任流失、团队隔阂及企业形象顾虑[13] - 受害者陷入“自证清白”的悖论,回应会扩大事件影响,沉默则被解读为默认,公开维权仍可能被部分网友质疑为“炒作”[13] - 此类事件可能让多年积累的职业资本毁于一旦[13] 女性应对网络暴力的高成本 - 涉性谣言对女性心理创伤更严重,需投入更多精力进行心理重建[15] - 举证过程带来二次伤害,受害者需反复面对不雅伪造内容,且“定制化”换脸视频的私密性使传播范围难以界定[15] - 普通受害者往往缺乏如杭州虞某案中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那样的专业法律支持[15]
独居女性搬家时,为何难寻一名女货车司机?
虎嗅· 2025-05-15 11:59
行业趋势 - 货车司机中女性占比仅为0.97%,但2年及以下从业经验的女性司机占比达2.63% [8] - 2023年货拉拉新加入女性司机超过1.4万名,总数近5万人,同比增长94% [14] - 女性对A3、B2准驾车型的申领需求稳步增加,显示更多女性进入物流运输行业 [67] 女性从业者特征 - 22%的女性司机此前为全职主妇,46%为下一代(照顾孩子、供孩子读书等)选择该职业 [16] - 超过一半女性选择送货是因时间自由,适合兼顾家庭责任 [16] - 女性司机普遍面临腰肌劳损等职业病,生理期和如厕问题造成额外困扰 [23][36][39] 市场供需 - 女性乘客更倾向选择女性司机,因其提供更高安全感和共情力 [56][58] - 女性司机车内环境整洁、服务细致的特点受到客户好评 [57] - 行业存在对女性司机的刻板印象,如"体力不足"、"技术不敏感"等偏见 [46] 运营挑战 - 女性司机体力劣势明显,难以承接需要搬运的重货订单 [24][30] - 夜间停车安全问题突出,偏远地区过夜存在安全隐患 [61][64] - 部分女性司机遭遇性骚扰,但难以找到同性工作搭档 [66] 典型案例 - 小米从瑜伽老师转行,坚持长途货运并日均储蓄目标200元 [20][21] - Aimee作为单亲妈妈选择短途货运以兼顾育儿责任 [15][42] - 牛小姐因腰肌劳损每日仅能完成3单,约60公里运距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