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差压力缓解

搜索文档
银行股年内涨幅领跑,机构看好高股息机遇
环球网· 2025-06-21 09:48
银行股表现 - 银行股集体走强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北京银行、兴业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等个股股价创历史新高 [1] - A股42只银行股中19只刷新历史最高价 占比达45.24% 居申万一级行业之首 [1] - 银行股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12.73% 大幅领先沪深300指数(下跌2.24%) [1] 行业对比 - 汽车板块以19.06%的年内新高个股占比位列申万一级行业第二 雷迪克创19次历史新高 [1] - 机械设备板块以15.96%的占比位居第三 豪迈科技年内19次刷新高点 [1] - 通信、美容护理、电子等行业创历史新高比例远低于银行板块 [1] 支撑因素 - 货币政策宽松及无风险收益率下行凸显银行股高股息红利价值 [2] - 险资等中长线资金持续流入高分红、低波动银行板块 [2] - 公募基金改革推动部分产品增配银行股 强化板块支撑 [2] 投资逻辑 - 贷款利率下行放缓 银行息差压力逐步缓解 业绩有望筑底企稳 [2] - 利率下行周期中银行股高股息优势凸显 增量资金持续涌入 [2] - 建议关注成长性较强的优质区域中小行及经营稳健的国有大行 [2]
银行业“量价质”跟踪(十四):政府融资驱动社融较快增长,贷款边际放缓
东海证券· 2025-05-15 12:4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标配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现阶段政策组合对银行资金端影响大于投资端,总体对息差友好,银行贷款定价更理性,预计2025年息差下行压力小于2024年 [8] - 在财政部注资国有银行、头部银行分红稳定、重点领域风险放缓等积极因素支撑下,银行估值修复逻辑有望持续,零售资产风险拐点待确认,但整体资产质量预计稳定 [8] - 建议继续关注国有大行及头部中小银行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金融数据情况 - 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同比增长8.7%,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2%,M2与M1分别同比增长8%与1.5%;4月企业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3.2%(较Q1下降0.1pct),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与Q1持平) [7] 信贷情况 - 受Q1投放节奏前置影响,4月信贷边际放缓,实体经济人民币贷款新增844亿元创近年同期新低,同比少增2505亿元,需求端受房地产与消费偏弱等不稳定因素约束;4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与社融人民币贷款增速分别为7.2%与8.3%,高于7%的目标 [7] - 结构上企业短贷与中长贷、居民短贷弱于去年同期,居民中长贷略好于去年同期,票据贴现与去年同期持平,企业债券较3月明显改善 [7] 社融情况 - 政府融资继续靠前发力,4月政府债发行维持较大力度,新增政府债券9762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1.07万亿元,驱动社融增速提升0.3个百分点至8.7% [7] -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新增政府债务总额达11.86万亿元,较上年增加2.9万亿元,增速约32%,为信贷需求波动提供对冲空间,社融或呈“前高后低”走势 [7] 后续信贷趋势 - 后续信贷在总量充裕前提下会更聚焦优化结构,居民领域向消费、经营倾斜,对公领域向小微、科创、资本市场、绿色倾斜 [7] M2与M1情况 - M2增速受低基数影响明显回升,M1增速小幅回落,M2与M1分别同比增长8.0%与1.5%,分别较3月末+1pct、-0.1pct [7] - 非银存款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可能是存款向固定收益产品季节性回流,同期债市受关税影响走强强化了这一过程 [7] 息差情况 - 贷款定价趋于理性,货币政策节奏相对友好,现阶段政策组合对银行息差相对友好,预计2025年息差下行压力明显小于2024年 [7] - Q2关税影响显现,地产及消费复苏动能待观察,未来不排除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若息差压力加大,国有行新一轮存款降息窗口或逐步打开 [7]
工商银行:公司简评报告:息差压力缓解,资产质量整体稳定-20250425
东海证券· 2025-04-25 16: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工商银行2024年度报告显示营业收入8218.03亿元(-2.52%,YoY),归母净利润3658.63亿元(+0.51%,YoY),年末总资产48.82万亿元(+9.23%,YoY),不良贷款率1.34%(-1BP,QoQ),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214.91%(-5.39pct,QoQ),全年净息差1.42%,同比降19BPs且降幅收窄 [4] - 受政府融资及需求等因素影响,资产规模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存款增速随M2回升,关注宏观政策对存款定期化影响;存款降息使息差降幅收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降幅收窄有望弱复苏;不良率整体稳定,个贷有压力但预计可控,对公向好 [5][6][8] - 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084、8391、884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95、3767、3847亿元,基于客户基础、注资及分红等因素维持“增持”评级 [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资产规模与信贷情况 - 2024年Q4总资产增速因非信贷金融资产驱动小幅提升,同业资产同比转增,债券投资规模提速;对公一般贷款受需求及隐债置换影响增长放缓,票据贴现同比多增,个人信贷Q4好于同期且较Q2、Q3改善,今年Q1信贷“开门红”为年内稳增长奠定基础 [5] 存款情况 - 2024年Q2存款受金融“挤水分”影响环比净流出,Q3趋于稳定,Q4随M2回升反映财政对货币供应量的正面影响;2024下半年存款定期化程度上升,积极政策使今年Q1企业活期存款边际改善,后续关注房地产与消费回暖对存款结构影响的持续性 [5] 息差情况 - 测算2024年Q4单季息差1.39%,环比降4BPS,同比降5BPs且降幅较Q3收窄;生息率2.98%,环比降5BPS,同比降约20BPs且降幅收窄;付息率1.78%,环比降1BP,同比降约17BPs;资产端重定价影响上半年继续显现,负债端今年Q1存款重定价明显,息差压力趋于平缓 [5]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情况 - 2024年Q4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降幅收窄,理财及私人银行、银行卡、托管业务改善,结算、投资银行、担保承诺业务收入放缓,现阶段受资管费率改革制约,若市场活跃度提升财富管理业务收入有复苏弹性,综合影响下有望弱复苏 [5][6] 资产质量情况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1.34%,环比降1BP,关注率与逾期率上升受个贷扰动,个贷风险上升与行业趋势相符但预计可控,对公资产质量稳中向好,整体资产质量预计保持稳定 [8] 盈利预测与估值情况 |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亿元)|8218|8084|8391|8845| |同比增速|-2.52%|-1.64%|3.80%|5.42%| |归母净利润(亿元)|3659|3695|3767|3847| |同比增速|0.51%|0.98%|1.97%|2.12%| |净息差(测算值)|1.38%|1.32%|1.28%|1.29%| |不良贷款率|1.34%|1.34%|1.34%|1.34%|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214.91%|210.82%|202.84%|200.90%| |ROE|9.44%|9.01%|8.64%|8.31%| |每股盈利(元)|1.03|1.04|1.06|1.08| |PE(倍)|7.05|6.98|6.85|6.71| |每股净资产(元)|10.23|10.90|11.58|12.27| |PB(倍)|0.71|0.66|0.63|0.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