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殖民
搜索文档
黄仁勋向中国卖阉割芯片遇阻,转脸就提出毒计,要对中国技术殖民?
新浪财经· 2025-10-12 06:12
英伟达CEO言论与战略意图 - 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美国需要赢得与中国的人工智能竞赛,并试图将未来的AI技术体系建立在“像美元一样的美国体系之上”[1] - 该言论被解读为透露出强烈的技术殖民思维,并试图将美国的技术主导权上升为国家战略[1] - 言论背后反映了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失望情绪以及美国在全球技术竞争中试图压制中国的意图[1] 中美AI芯片竞争与市场影响 - 美国对高性能AI芯片实施严格出口限制后,公司试图通过推出性能被削弱的降配版芯片进入中国市场,但最终因市场强烈抵制而叫停生产[3] - 中国市场对公司至关重要,数据显示其销售额占公司全球总收入的35.5%,尤其在AI和高性能计算领域意义重大[3] - 中国国产替代加速推进,华为、寒武纪等企业在芯片领域崛起,不断压缩公司的市场空间[3] “AI美元化”策略的本质与潜在影响 - 公司提出的“AI美元化”策略本质是希望构建一个由美国主导的封闭技术体系,所有核心资源和标准均由美国控制[3] - 在该体系下,使用芯片、接入训练平台、运行大模型等关键环节都需要美国许可,被视为一种数字封锁手段[3] - 此策略可能导致训练所需芯片需美国授权、基础模型运行在美国平台、开发框架更新由美国控制,甚至AI生成内容审查机制也可能受制于美国[4] 技术封锁的后果与中国自主化进展 - 美国的技术封锁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在芯片、算力、算法等领域国产替代的加速进程[4] - 以华为为代表的企业在芯片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推出了完全自主的麒麟芯片,并在操作系统、算力平台等方面取得进展[4] - 寒武纪等初创企业在AI芯片领域崭露头角,为中国技术生态的独立性提供了更多选择[4] 全球技术生态的替代路径 - 国际社会对技术殖民主义的批评增加,欧盟、日本等技术强国正推动多边合作,希望构建更加开放、包容的技术生态[5] - 技术的发展应服务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而非成为某一国家谋求霸权的工具[5] - 对于中国而言,未来的关键在于加速国产替代步伐,同时推动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5]
光伏厂大迁徙:一场静默的全球能源革命
搜狐财经· 2025-07-06 13:17
成本之刃 - 中国光伏组件出口均价2025年一季度跌至018美元/瓦较2020年峰值暴跌60% [1] - 越南广宁省工业用地价格每亩12万元仅为常州80万元的15%且享受税收优惠 [1] - 越南工人月薪2200元使人工成本占比从15%降至8%较中国8500元月薪显著降低 [1] 绿电溢价 - 欧盟碳关税使中国光伏组件出口需支付003美元/瓦碳税而马来西亚生产组件碳税成本几乎为零 [3] 技术暗战 - 隆基BC技术将转换效率提升至245%但专利费达002美元/瓦 [3] - 中国光伏设备占全球70%份额但东南亚工厂倾向采购价格高30%的欧洲设备以规避美国301调查 [3] - 天合光能泰国黑灯工厂通过AI视觉系统将良品率从98%提升至998% [4] 政策棋局 - 美国将中国组件进口关税从14%提升至25% [6] - 晶科能源墨西哥10GW产能使运输成本较中国工厂降低40% [6] - 中国TOPCon技术占全球60%市场而美国钙钛矿技术获比尔·盖茨基金2亿美元注资 [7] 未来图景 - 中国企业在沙特培养38名光伏博士掌握组件衰减率预测等核心技术 [7] - 中国光伏品牌在巴西市场实现20%品牌溢价 [7] - 中国光伏企业在海外构建从光伏板到储能电池的全产业链生态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