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指数基金止盈
icon
搜索文档
上涨了,该如何止盈?|第402期直播回放
银行螺丝钉· 2025-08-26 21:56
单个指数基金止盈策略 - 提供三种止盈方式:按收益率止盈、按高估止盈、长期持有不卖出[5] - 按收益率止盈通常在收益率达到30%后执行 平均每3-5年出现一次机会[5] - 按高估止盈参考螺丝钉星级及估值表判断 该估值表已更新2700多期[9][10] 估值水平与市场周期 - 2024年9月初市场跌至5.9星极端估值 低估品种占估值表大半[12] - 2021年初3.7星级时估值表上无低估品种[13] - 2025年8月市场处于4.3星级 多数品种回归正常估值[11] 历史投资案例实证 - 2018年5星级时投资基本面60/120、中证养老、医药100等品种 2021年初均达到高估止盈状态[15] - 2018年低估时投资的500低波动、中证红利、300价值等品种 在2025年8月仍处于正常估值阶段[19] 高估止盈操作细节 - 采用分批卖出策略:开始止盈后当周卖出10%份额 后续每周卖出10%[21] - 估值越高卖出比例越高 若未卖完即下跌则继续持有等待下次机会[22] - 从低估到正常估值 正常估值到高估 每个区域通常有30%-40%涨幅[24] 长期持有分红策略 - 适合高分红的红利类指数基金 依靠分红作为盈利方式[27][30] - 保险机构投资红利指数采用类似思路 国有上市公司流通市值常低于总市值[27] - 螺丝钉提供红利指数估值数据 通过"今天几星"小程序每个交易日更新[30] 投顾组合止盈机制 - 月薪宝投顾组合提供定期现金流 年发放金额约等于持有总资产的6%[42][44] - 组合采用40:60股债配置策略 成立以来最大回撤为-9.13%[52] - 2025年8月25日市场处于4.3星级 月薪宝组合起购门槛已降至200元[54][56] 自动调仓功能 - 投顾组合具备自动调仓功能 自动止盈高估品种并加仓低估品种[57] - 2021年初主动优选策略止盈某成长风格基金 止盈收益率达120.3%[58] - 推出自动跟车转换功能 可在发车止盈时自动执行组合转换交易[68] 动态资产配置 - 月薪宝组合在2024年2月5.9星时调仓 卖出债券加仓股票[86] - 2024年2月至2025年6月底组合上涨约15% 股票部分上涨超30%[86] - 2025年7月初进行再平衡 股票比例从45%降至40% 债券比例从55%升至60%[90]
上涨了,该如何止盈?|第397期精品课程
银行螺丝钉· 2025-08-05 16:23
单个指数基金止盈方式 - 按照收益率止盈:通常收益率达到30%后考虑止盈,平均每3-5年遇到一次机会,执行简单但可能错过牛市收益 [7][9] - 按照高估止盈:参考估值表(绿色低估定投、黄色正常持有、红色高估止盈),从低估到高估每个区域有30%-40%涨幅,持有周期较长但能享受牛市收益 [10][11][13][14][15][24][25][26] - 长期持有不卖出:依赖分红盈利,适合红利类指数基金(如上证红利股息率4.73%、中证红利4.53%),省心但对品种要求高 [27][28][29][30][31][33][34][35] 投顾组合止盈策略 - 主动优选/指数增强组合:自动调仓止盈高估品种并加仓低估品种(如2021年止盈某成长风格基金收益率120.3%),整体高估时切换为债券组合 [52][53][57][58][59] - 月薪宝组合:股债比例40:60自动调仓(2024年2月股票占比<40%,2025年7月调仓后股票从45%降至40%),按周/月发放现金流(年发放约6%资产) [40][41][42][46][47][49][60][61][62][63][64][65][66][68][69][70] - 365天组合:自带低买高卖策略,债券基金作为过渡选择 [74][79] 市场数据与案例 - 中证全指:2018年5星级低估买入基本面60/120等品种,2021年高估止盈;500低波动等品种截至2025年7月仍处正常估值 [17][19] - 月薪宝表现:2022年10月投入10万元后现金流稳定,2025年7月创历史新高,累计上涨15%(股票部分涨幅超30%) [43][45][49][50][65][66] - 红利指数估值:上证红利市盈率10.07、股息率4.73%;中证红利市盈率10.21、股息率4.53% [31][33][34][35]
银行指数上涨,该止盈了么?|第392期精品课程
银行螺丝钉· 2025-07-03 22:27
银行业指数表现与风格轮动 - 中证银行指数代表大盘价值股,2019-2021年成长风格(300成长)表现更强,2022-2024年价值风格(银行、红利)占优并创指数新高 [5] - 银行指数长期年化收益6.7%(2013-2025),考虑分红后年化收益提升至11.31%,最大回撤37.08%(2015年) [15][16] - 指数走势呈现周期性,与宏观经济关联度高,经济上行周期利差收益扩大、风险准备金减少,下行周期则相反 [11][12] 银行业商业模式与收益结构 - 银行收入模型为「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利息费用-风险准备金」,核心利润来源为利差收益(如3%吸储6%放贷) [8][9][10] - 收益受宏观经济周期显著影响:经济上行时利差扩大、坏账减少,下行时利差收窄、风险准备金增加 [11][13] - 银行指数基金收益公式为「市净率*净资产+分红」,适合用市净率估值而非市盈率 [19][20] 银行指数三大收益来源 - **估值提升**:中证银行市净率从2019年0.87升至2025年1.14,贡献部分收益 [23][24] - **净资产增长**:2014年以来银行净资产规模持续增长,为指数上涨核心动力 [27][28] - **股息率提高**:政策推动下A股分红比例提升(30%-40%升至40%-50%),2024年分红金额达2.4万亿 [30][32][35] 银行指数止盈策略 - **收益率止盈**:达到30%收益后可分批止盈并重启定投 [37] - **高估止盈**:参考估值表(绿色低估定投、黄色持有、红色高估止盈),采用分批卖出策略 [40][41][42][45] - 历史案例:2018年5星级低估买入的品种在2021年高估止盈获得显著收益 [47][48]
银行指数上涨,该止盈了么?|第392期直播回放
银行螺丝钉· 2025-06-27 21:59
银行指数长期表现与驱动因素 - 2019-2021年牛市期间成长风格占优,300成长指数涨幅显著高于沪深300和中证银行指数 [1] - 2022-2024年价值风格走强,银行与红利类品种创指数新高 [2][3] - 中证银行指数2013-2025年6月年化收益率6.7%,含分红达11.31% [14] - 历史最大回撤37.08%(2015年6-8月) [15] 银行业商业模式与周期性特征 - 银行收入模型为"两收入两费用":利息收入(利差)、非利息收入、利息费用、风险准备金 [5][9] - 经济上行周期利差扩大且风险准备金减少,下行周期则相反 [10][11] - 行业强周期性特征明显,适合用市净率估值 [12] 银行指数基金收益来源 - **估值提升**:中证银行市净率从2019年5月0.87升至2025年6月1.14 [22][23] - **净资产增长**:2014-2024年银行净资产持续增长,为指数上涨核心动力 [25][26] - **股息率提升**:政策推动下分红比例从30-40%提升至40-50% [29][34] 银行指数估值与止盈策略 - 当前中证银行市净率1.14,处于正常偏高区间 [44] - 两种主流止盈方式:收益率达30%止盈或高估止盈 [39][40] - 螺丝钉采用分批卖出策略:高估后每周卖出10%,随估值升高加大比例 [48][52] 政策环境对银行业影响 - 2023-2024年出台多项分红激励政策,包括《新国九条》要求提高分红率 [32] - A股2024年分红总额达2.4万亿元,分红公司数量持续增加 [33] - 监管引导上市公司通过多次分红、预分红等方式增强投资者获得感 [32] 市场风格轮动案例 - 2018年5星级低估阶段投资的基本面60/120等品种,2021年高估止盈获利 [46] - 中证红利、300价值等品种自2018年持有至今仍处正常估值区间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