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秋
搜索文档
视频丨赏秋时节 “捡秋”有度才能留住秋日好时光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1-03 14:10
游客 胡四化:在地上特意采集了一片完美的红叶,就是当作书签也好或者是压在桌子、镜子底下会是一个很好的装饰。 有的游客会捡起地上掉落的各类叶片、果实,搭配创作出独一无二的造景或是秋叶画,为北京的秋天再添一抹亮色。 北京林业大学国家公园学院副院长 李倞:其实可以鼓励居民们去开展"捡秋"的这样的一些活动,他们把这些自然带回家,去装饰自己的生活,让自然 (也)能够更好地保存下来。 深秋时节,各类彩叶变色、果实成熟,为街道、公园染上了漂亮的秋色。在北京,不少市民游客游园赏秋,并通过捡拾秋叶、秋果拍照,留下秋日美好时 光。 0:00 北京的秋,藏着一整个调色盘,五颜六色。各处的彩叶树种尽展风姿,天坛、地坛、玉渊潭、香山等公园内的银杏、白蜡、枫树、黄栌等树种随着气温降低 已经变色。嫩黄、橙红与金黄交织的叶片层层叠叠,阳光透过枝丫洒下,像给林间铺了层流光的纱布,连空气里都裹着暖融融的秋意。美丽的秋景吸引着游 客纷至沓来。 游客 李海青:来了真的感觉非常好,我们大伙赶紧拍照,确实是太美了。 暴力"捡秋"煞风景 赏秋有度才适宜 赏秋和"捡秋"的乐趣吸引了大量游客来到公园打卡参观。但是在游园过程中,记者发现,个别游客在赏秋的过程中 ...
“捡秋”让我们贴近自然
人民日报· 2025-10-31 16:07
国庆、中秋假期,一名游客带家人驾车前往内蒙古旅游,看到路边田间有许多机械化收割后遗落的土 豆,问老乡能不能捡,老乡不仅慷慨同意,还大方地送了他装土豆的大口袋。这段"捡秋"视频在社交平 台迅速引发关注和热议,网友表示这仿佛"大草原上的赶海"。 "捡秋",又称"拾秋",原本是指秋收后在田地里捡拾遗落的果实,避免浪费。而今,这一行为有了新的 内涵,成为融合旅行与教育、亲近自然且可以全家参与的游玩新形式。在"捡秋"中感受丰收的喜悦,在 大自然中体味别样的假日,一场旅行也能借此成为一堂没有围墙的自然课。 从教育角度看,"捡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研学思路:把课堂搬到田间,让孩子们不再隔着屏幕认识世 界,而是亲手触摸大地,观察并感受作物的生长,以接地气的方式体验生活。 (《人民日报》摘编自《内蒙古日报》,原题为《"捡秋"背后的文旅密码》) 从旅游发展角度来看,"捡秋"代表着一种"全家动员、贴近自然"的旅行潮流:一家人共同配合找土豆、 挖土豆、装土豆……这样的旅行记忆,远比千篇一律的景区合影更令人印象深刻。"捡秋"走红,还能推 动本土农业资源和相关品牌为更多人所知,提升品牌影响力。 也要注意,应"捡"之有度,适度、文明地体验" ...
去趟天坛,捡了十几斤核桃……“暴力式”捡秋,“进货式”捡秋……煞风景!
北京晚报· 2025-10-28 08:56
随着秋意渐浓、果实成熟,近日京城迎来了捡秋的最佳时节。"捡秋"原是指秋收后拾捡田间遗落农作物的传统农事活动,如今发展成一种户外体验, 因能够以生动有趣的形式欣赏秋景、亲近自然,吸引越来越多市民参与其中。 然而,记者探访国家植物园、天坛公园、地坛公园等多家公园发现,折枝踏草的"暴力"式捡秋、成包成袋的"进货"式捡秋屡屡出现。这些捡秋行为也 引发了争议,有人认为"没啥影响,无需小题大做",有人则担心"捡秋虽好,一旦过度就变了味儿"。 地坛公园 "暴力"摘柿子 树枝被折断 "公园的柿子是用来观赏的,你都摘完了,别人看什么?"近日有市民反映,地坛公园的柿子逐渐成熟,因为"好柿发生""柿柿如意"的美好寓意,成了 许多游客的心头好。"总有人采摘公园的柿子,有的还用长竿和网兜'暴力采摘',把树木的枝条都折断了。" 10月21日记者来到地坛公园,不少游客正在园内捡秋,部分游客进入草坪捡拾落叶或打卡拍照。工作人员见状赶忙上前制止,并明确表示不得踩踏草 坪,但仍然难以杜绝。 王先生担忧:"公园里有很多松鼠等小动物,捡秋时节刚好是它们储备冬粮的时候,如果越来越多的人都像这样'进货',小动物还有食物过冬吗?"李 女士游园中也遇到了" ...
“捡秋”走红的文旅启示(纵横)
人民日报· 2025-10-27 06:19
从教育角度看,"捡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研学思路:把课堂搬到田间,让孩子们不再隔着屏幕认识世 界,而是亲手触摸大地,观察并感受作物的生长,以接地气的方式体验生活。 从旅游发展角度来看,"捡秋"代表着一种"全家动员、贴近自然"的旅行潮流:一家人共同配合找土豆、 挖土豆、装土豆……这样的旅行记忆,远比千篇一律的景区合影更令人印象深刻。"捡秋"走红,还能推 动本土农业资源和相关品牌为更多人所知,提升品牌影响力。 也要注意,应"捡"之有度,适度、文明地体验"捡秋"。游客可事先做好规划,确保出行安全;捡拾前要 征得农户同意,不能只顾体验而采摘新鲜果实、损坏农作物、遗留垃圾。当前,一些地方发布"官方指 导路线",规范"捡秋"行为、保障参与乐趣,值得借鉴。 国庆、中秋假期,一名游客带家人驾车前往内蒙古旅游,看到路边田间有许多机械化收割后遗落的土 豆,问老乡能不能捡,老乡不仅慷慨同意,还大方地送了他装土豆的大口袋,不一会他就捡了许多土 豆。这段"捡秋"视频在社交平台迅速引发关注和热议,网友表示这仿佛"大草原上的赶海"。 "捡秋",又称"拾秋",原本是指秋收后在田地里捡拾遗落的果实,避免浪费。而今,这一行为有了新的 内涵,成为融 ...
暴力“捡秋”,太煞风景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26 15:33
不文明“捡秋”行为及其影响 - 新兴户外活动“捡秋”出现暴力破坏行为 包括使用长竿网兜攀折柿子树 捡拾核桃多达十多斤 翻越围栏践踏园圃等[1] - 不文明行为对植物造成伤害 破坏生态环境 违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活动初衷[1] 园区管理方的应对措施 - 园区管理方需采取更坚决态度和更有效办法 例如设立明确标识和广播提醒[1] - 有郊野公园通过划定专属“捡秋区”进行管理 明确可捡拾落叶果实的种类与数量 在尊重需求的同时设立规矩[1] 互联网平台的角色与责任 - 互联网“种草”内容助推潮流活动 某社交平台出现“北灵山割韭菜”等引流图文 导致用户在跟风中模糊探索与文明的边界[2] - 在“户外”“自然”等热门垂直领域 相关平台需对推介内容进行甄别和把关 避免误导性内容传播[2]
“捡秋”正当时、美景“留下人” 多彩秋日丰富赏秋文旅体验
央视网· 2025-10-26 15:20
新疆伊宁县地肤草观赏季 - 新疆伊宁县千亩地肤草进入秋季观赏期,色彩由翠绿渐变为深红与赭红色 [1] - 地肤草景观在蓝天雪山映衬下极具视觉冲击力,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漫步拍照打卡 [3] - 因气温下降,地肤草叶片叶绿素分解、花青素显现,导致植株色彩由绿转红,形态浑圆饱满 [5] - 地肤草具备良好经济价值,果实可入药,茎秆干燥后可制作扫帚等用具,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7] - 本轮地肤草观赏期预计持续至11月中旬,目前已进入最佳观赏阶段 [7] 四川成都“捡秋”户外活动 - “捡秋”从农民秋收后捡拾遗留庄稼的行为演变为新兴户外活动,人们捡拾树叶果实拼凑成秋天风景画 [8] - 在四川成都,银杏叶黄、芙蓉花开,市民游客在户外感受秋日浪漫的同时,“捡秋”成为亲近秋天的新方式 [8] - 在成都市植物园,市民游客驻足芙蓉花前记录秋景,或俯身捡拾形状各异的叶片和颜色鲜艳的果实 [10] - 孩子们在老师家长陪伴下加入“捡秋”行列,走进自然课堂,将捡到的“秋日限定”物品精心收藏 [11]
“捡秋”有风险 “尝鲜”需谨慎!牢记这些可避隐患
环球网· 2025-10-25 19:40
游客 陈思思: 特意来植物园进行"捡秋"这个活动,想捡一些树叶小花之类的,顺便再看看风景、拍拍照。 孩子们也加入"捡秋"行列,在老师家长的陪伴下,走进自然课堂,将捡到的"秋日限定"精心收藏。 家长 龚永进: 带小孩过来认识一下各种各样的植物,还有就是感受一下大自然。 成都市植物园研学营导师 侯钰秋: 我们基本上从今年的10月份开始一直在持续做这个活动,然后要持续到今年的12月份左右,小朋友们可以边走边听老师 的讲解。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眼下,霜染层林秋意浓。在四川成都,银杏叶黄、芙蓉花开,市民游客在户外感受秋日浪漫。"捡秋",正成为大家亲近秋天的新方式。 在四川成都市植物园,大家趁着秋意前来打卡。或是驻足芙蓉花前,记录秋日美景;或是俯身树下,捡起形状各异的叶片和颜色鲜艳的果实。 " 红豆 "≠ 赤小豆 专家教你如何分辨 在"捡秋"热潮中,鲜红圆润的"红豆"深受大家的喜爱。刚才小朋友也说到捡到的"红豆"是不能吃的。这跟我们日常吃的红豆有什么区别呢? 在四川成都市植物园,这些格外惹眼的"红豆"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捡拾。专家说,这些被大家当作秋日"小惊喜"的"红豆",和日常煮粥、做豆沙用的赤小 豆,有很大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