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教师数字素养
icon
搜索文档
教育部印发《通知》推动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数字素养将从教师能力“加分项”变“基本项”
科技日报· 2025-08-06 10:08
教育数字化政策 - 教育部印发《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要求以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创新为牵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1] - 数字素养将纳入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高校教师资格认定,从"加分项"变为"基本项" [3] - 政策明确建立以数字素养标准为引领、培训研修为手段、应用实践为特色的教师数字素养发展路径 [5] 教师数字素养内涵 - 高水平教师数字素养包含三个核心维度:数字化技术使用意识和能力、数据报告分析能力、数字化教育产品创新应用能力 [2] - 数字素养是多维度综合能力体系,涵盖数字化意识、技术应用、教学创新、社会责任等层面 [2] - "技术向善"是重要内涵,教师需严守数据安全法规,防范技术滥用 [4] 教育科技应用案例 - 北京市府学胡同小学使用AI教学分析系统为学生制定专属知识图谱,提升学习效率 [2] - 重庆师范大学建设数字教学技术咨询室,聘请图灵奖得主指导,开发教师职业能力AI测评系统 [3] - 科大讯飞推出"中小学智能教师"示范应用,2024年发布首个"基于问题链的高中数学智能教师助手" [6] 师范院校改革措施 - 师范院校需在培养方案中嵌入"AI伦理"与"数据安全"必修模块 [7] - 将数字素养纳入教师资格认定和职称评聘体系,"数字教学创新成果"成为职称评审核心指标 [7] - 重庆师范大学搭建专业实验室如全息教学教室、空天遥感产教平台等,实施"5G+智慧教育"国家级试点 [5] 企业参与方向 - 科技企业需将智能语音、认知智能等AI核心技术研究与教师育人目标结合 [6] - 加强校企合作,开发更符合教育场景的AI工具,如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的智能教师助手 [6] - 推动AI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助力教师备授课减负和教学创新 [6]
教育部:将数字素养纳入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考察范畴
新京报· 2025-07-08 11:44
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 - 教育部发布通知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提出六项重点任务: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行动、数字赋能教育教学改革行动、教师发展模式数字转型行动、教师发展数字资源供给行动、教师发展数字治理行动、数字教育教师国际合作行动 [1] - 目标为3至5年内实现教师数字素养全面提升,数字化教学成为新常态,形成大规模因材施教和人机协同教学的有效路径 [1] - 将完善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体系,制定教师智能素养标准、中小学书记校长数字能力标准、高校教师数字能力框架,建立分类分级能力体系 [1] 数字素养标准与测评 - 修订教师专业标准、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将数字素养、智能素养作为核心能力 [1] - 推进教师数字素养培训全覆盖 [1] - 教育部将研究制定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委托第三方开展测评,构建教师数字素养画像和区域发展指数,定期发布测评报告 [1] 数字环境建设 - 要求地方和学校建设智慧校园,提升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支持常态化数字化教学 [2] - 师范院校需建设智慧教育中心,保障师范生智能教学能力培养 [2] - 鼓励地方、学校与数字科技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基于大模型研发教师智能助手,支持教研备课、作业管理等全流程工作 [2]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 - 组织编写人工智能教师读本,开发多模态数字教材、学科知识图谱、沉浸式师训系统等新型资源 [2] - 新型资源需具备智能交互、自动问答、内容生成等功能,提高智能性和实用性 [2] 教师资格与评价改革 - 将数字素养纳入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察范畴,高校教师资格认定需考察数字素养 [2] - 推动数据支撑的教师评价改革,促进评价结果应用于资格认定、职称评聘等环节 [2]
教育部:推进教师数字素养培训全覆盖 研究制定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快讯· 2025-07-08 11:07
教育部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 - 完善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体系 结合教师发展时代要求制定教师智能素养标准 中小学书记校长数字能力标准 高校教师数字能力框架 建立分类分级能力体系 [1] - 推进教师数字素养培训全覆盖 教育部制定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指南 分类指导地方和学校开展教师 中小学书记校长 教师培训者的数字素养培训工作 [1] - 持续开展教师数字素养测评 教育部研究制定教师数字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委托第三方开展教师数字素养测评 [1]
提升教师数字素养 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
新华日报· 2025-05-13 05:20
教育数字化政策与趋势 - 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颁布《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强调以教育数字化为突破口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 [1] - 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数字经济时代教育发展的关键突破口,需促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深度融合 [1] - 数字技术催生教育教学变革,需避免"数字表演"现象,回归因材施教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初衷 [2] 教师数字素养目标 - 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目标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知识创新范式变革 [2] - 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布局需适应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趋势,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需数字化转型 [2] - 人工智能与数字技术将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教学活动组织将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 [2] - 教师角色将从讲授者扩展为引领者、组织者和创设者,实现"全过程全要素数字运用"与"大规模个性化因材施教" [2] 教师数字素养体系构建 - 教育部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定义数字素养为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的能力 [3] - 数字素养体系需涵盖价值引领、意识涵养、知识技能、实践应用、社会责任和专业发展六个维度 [3] - 技术层面,教师需掌握信息检索、鉴别、存储和整理数字信息的能力,重点在于推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3] 教师数字素养实践拓展 - 教师数字素养提升需政府、高校和企业协同创新,参考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等国际经验 [4] - 需通过政校行企联动开发数字化教育教学平台,建设优质数字学习资源,实施教师培训项目 [4] - 高校需健全数字化教育教学奖励机制,将数字素养纳入教师考核评价,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5] - 教师需将数字技术应用于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创新等实践环节,持续提升数字素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