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教育

搜索文档
北京中学东坝北校区启用,设立“诺奖创新班”培养科创人才
新京报· 2025-09-03 15:28
占地超过200亩的北京中学新校区——东坝北校区(校本部)已正式启用,新校区将承载所有高中学生 的教学工作。在8月30日举行的北京中学"新校区启用暨开学第一课"活动上,该校成立"诺奖创新班"。 同时,在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的支持下,北京中学高二三班被命名为首届"周恩来班"并现场获颁奖牌和 证书。 航天英雄杨利伟寄语学生勇于探索未知 仁光楼、智渊楼、勇岳楼、朝阳楼、永定楼、德胜楼……记者注意到,北京中学新校区的新建楼宇被冠 以这些特别的名字。北京中学校长夏青峰介绍,"朝阳""崇文""宣武" 三座场馆,根植北京城脉,分别寓 意着面向未来的创新活力、崇德尚文的人文底蕴和刚健自强的体育精神;"仁光""智渊""勇岳""乐辰"四 座教学楼,融汇中华气韵,期望学子涵养仁爱如光的品格、沉潜智慧的深度、勇毅如山的担当和探索未 知的乐趣;"德胜""广安""永定"三座教学楼,昭示世界胸怀,寄望以德致远、广域安宁、文明永续;而 同学们休憩生活的"和美楼",则期盼大家于日常中体悟和谐共美之道,最终成就全面发展的人生。 活动现场,该校首届"诺奖创新班"成立。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推动学校在国际化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道 路上坚定前行,为学生提供更优 ...
事关养老金,万亿级国资充实社保免征3项税收;中国对俄罗斯试行免签,俄罗斯入境游客量有望大幅提升
第一财经· 2025-09-03 08:55
养老金税收政策 - 财政部与税务总局发布通知 对划转充实社保基金的国有股权及现金收益运作管理免征增值税 企业所得税及印花税 追溯执行至2024年4月1日 已缴税款可退还[2] 中俄免签政策 - 中国对俄罗斯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 自2025年9月15日至2026年9月14日 来华经商 旅游观光 探亲访友 交流访问 过境不超过30天可免签入境 预计俄罗斯入境游客量将大幅提升[3] 央行流动性操作 - 央行8月中期借贷便利MLF净投放3000亿元 抵押补充贷款PSL净回笼1608亿元 买断式逆回购净投放3000亿元 未进行公开市场国债买卖[6] 软件行业表现 - 1-7月中国软件业务收入83246亿元 同比增长12.3% 利润总额10890亿元 同比增长12.4% 软件业务出口339.8亿美元 同比增长5.2%[7] 社保基金投资动向 - 截至二季度末社保基金持有77只科创板股票 合计持股量3.37亿股 期末持股市值153.7亿元 新进19只 增持28只 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 计算机 电子等国家战略支持领域[9] 新能源汽车销量 - 8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130万辆 同比增长24% 环比增长10% 1-8月累计批发893万辆 同比增长34%[10] 上合组织教育合作 -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高等教育合作中心在西安交通大学挂牌成立 将推动人才联合培养 教师发展与科研合作 建设高端智库及数字教育合作 首批6个重点合作项目签约[11] 上海科技人才支持计划 - 上海启动科妍回归计划试点 为因生育暂别科研岗位的女性科技人才提供个人生育补贴和科研经费支持 2025年度在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在沪单位试点开展[12] 美国关税政策动向 - 特朗普政府将请求最高法院加速裁决全球关税案 以期推翻联邦法院认定其多项关税非法的判决 特朗普声称股市下跌是因为市场需要关税措施[13] 美股市场表现 - 美股9月首个交易日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道琼斯指数下跌249.07点至45295.81点 跌幅0.55% 标普500指数下跌44.72点至6415.54点 跌幅0.69% 纳斯达克指数下跌175.92点至21279.63点 跌幅0.82%[21][22] 创业板业绩表现 - 创业板1384家上市公司披露2025年半年报 营收净利润增速领跑A股市场 超七成公司盈利 平均实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1.13亿元 同比增长54.44%[23] 机构资金流向 - 9月2日龙虎榜显示机构净买入19只股票 净卖出21只股票 机构净买入前三为利欧股份2.22亿元 迈威生物1.09亿元 英维克9329.73万元 净卖出前三为百济神州12.61亿元 景旺电子2.90亿元 创新医疗2.16亿元[24][25][26][27] 车企盈利对比 - 上半年16家车企累计净利润超392亿元 其中比亚迪 吉利汽车 长城汽车三家累计归母净利润311亿元 占总盈利近8成 但仅相当于宁德时代一家企业的盈利水平[28][29] 区域创新能力 - 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在《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中从连续五年全球第二跃升至第一 大湾区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领域优势放大[30] 企业动态 - 三得利控股董事长兼CEO新浪刚史因涉嫌获取违法药物被警方调查而辞职[18] - 宇树科技预计四季度提交IPO申请 2024年四足机器人占销售额65% 人形机器人占30%[19] - 谷歌在反垄断案中获得阶段性胜利 无需剥离Chrome浏览器与安卓系统 可继续向苹果等支付默认搜索引擎费用[20]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高等教育合作中心挂牌成立
央视新闻· 2025-09-02 15:23
中心成立与定位 -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高等教育合作中心于9月2日在西安交通大学挂牌成立 [1] - 中心服务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上合组织成员国高等教育合作深化拓展 [1] - 中心定位为支撑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平台 聚焦上合组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1] 核心功能架构 - 打造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人文交流、智库建设、产教融合于一体的高水平国际教育合作平台 [1] - 重点推动人才联合培养 包括学分互认、学位联授、合作办学等多形式合作 [2] - 加强教师发展与科研合作 共建联合实验室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2] 战略合作项目 - 建设高端智库 为上合组织教育治理与政策制定提供上合方案 [2] - 推动数字教育合作 打造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上合范式 [2] - 发布中心建设方案 首批6个重点合作项目签约 包括共建上合中塔国际科教园 [2]
竞业达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同比下降37.87%,三费占比上升明显
证券之星· 2025-08-29 06:5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1.18亿元 同比下降18.41% [1] - 归母净利润-1898.0万元 同比下降37.87%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8499.5万元 同比下降26.92%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223.74万元 同比下降81.04% [1] - 三费总额7169.88万元 占营收比60.62% 同比增47.4% [1] - 毛利率47.4% 同比减3.2个百分点 [1] - 净利率-16.05% 同比减66.61个百分点 [1] - 每股净资产7.83元 同比减21.27% [1]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15元 同比减70.46% [1] - 每股收益-0.08元 同比增11.64% [1] 投资回报与资本效率 - 2024年ROIC为2.02% 资本回报率不强 [2] - 2024年净利率8.73% 产品附加值一般 [2] - 上市以来ROIC中位数14.49% 2023年最低为0.34% [2] 运营与偿债状况 - 现金资产非常健康 [2] - 应收账款/利润比达563.04% 需关注应收账款状况 [3] 机构持仓与市场预期 - 华夏磐利一年定开混合A持有103.05万股并增仓 [4] - 华夏磐润两年定开混合A持有58.42万股并增仓 [4] - 分析师普遍预期2025年业绩2800.0万元 每股收益0.12元 [3] 业务驱动与发展前景 - 业绩主要依靠研发及营销驱动 [2] - 智慧教室渗透率仅15% 较多媒体教室70%渗透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4] - 教育强国2035、教育数字化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等政策支持市场规模增长 [4] - 学校对智慧教室系统、I+教学应用及评估评价服务需求带来新机遇 [4] - IGC与大模型技术将驱动市场竞争格局重塑 [5] - 公司具备场景链条、训练数据及大模型技术优势 [5]
以系统思维推进海南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海南日报· 2025-08-28 09:09
高等教育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的战略价值 - 高等教育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和体制机制改革中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1] - 高等教育承担为国家提供知识创新、技术转化和高素质人才的重任,需紧密对接自贸港人才与智力需求 [2] - 海南大学在热带农业、海洋科学等领域取得丰硕科研成果,为自贸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障 [2] 海南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与瓶颈 - 全省普通高校总量28所,本科院校11所,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6个,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 [3] - 面临办学基础薄弱、科研资源匮乏、人才引进困难等结构性制约因素 [3] - 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节,海洋科技、国际金融与法律等领域专业教师匮乏 [5][6] - 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不足,国际交流资源短缺 [5] 服务支持体系构建路径 - 推进顶层设计优化,统一人才政策口径,将分散政策整合为"一站式"人才服务清单 [7] - 学科与产业规划同步推进,围绕智慧旅游、国际医疗、国际贸易等方向优先布局急需学科 [7] - 设置发展专项基金,通过财政引导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教师培训、科研启动和海外交流 [7] - 建立产业人才需求预警机制,定期发布紧缺人才行业目录和技能预测报告 [8] - 支持高校与企业共建研究中心,开展深度合作 [8] 国际化发展举措 - 优化外籍人才引进政策,简化签证和工作许可流程,建立国际化师资队伍"绿色通道" [8] - 支持高校开设双学位课程,与国际一流大学合作建设联合实验室 [8] - 设立专项奖学金,开通多语种招生系统,吸引"一带一路"国家青年来琼深造 [8] - 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作为中国首所境外高校独立办学机构,为国际化发展注入新活力 [4] - 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采用"大共享+小学院"办学模式,吸引多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入驻 [3] 技术创新与教师发展 - 人工智能平台应用有助于解决教师培训资源分布不均、课程研发效率低下等问题 [9] - 海南师范大学上线DeepSeek-R1(671B)本地服务平台,为教师提供个性化备课、智能批改与教学反馈一体化功能 [9] - 通过AI技术深度融合,教师在科研、教学、管理等多维度获得有力支撑 [9]
“教育数字化是关乎教育强国建设的大事”——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开幕
科技日报· 2025-08-19 07:55
大会概况 - 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于8月18日在北京开幕 主题为"人机协同催生教育新生态" 主会场提前20分钟满座 部分参会者需站立参会 [1] - 大会设置智慧教育展区 展示机器人、数字人等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吸引儿童现场体验人机共育、共教、共学等新实践 [1] - 大会由北京师范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 会期持续至8月20日 包含2场全体会议、17场平行会议、4场主题论坛和4场专题活动 [3] 教育数字化战略进展 - 中国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三年 已产生五大变革: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校管理方式、高校科研范式及教育形态 [2] - 人工智能技术已应用于特殊教育领域 通过形象化知识呈现提升智力障碍学生课堂参与度、专注度与自信心 [2] - 教育部强调教育数字化是影响教育强国建设成败的战略大事 当前教育系统正经历深层次变革 [2] 高校使命与学科创新 - 高校需引领数字教育变革 服务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创新人才培养范式 让学生在真实科研场景中锻造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1] - 高校需探索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融合 构建"人工智能+"新范式 建强前沿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 为重大科学创新开辟新路径 [1] - 高校需搭建数字教育国际研究网络与创新平台 深化教育数字合作 助推全人类教育长远发展 [1] 人工智能与教育双向赋能 - 教育场景反哺人工智能迭代 高质量数据与教学设计标准持续优化大模型能力 实现"从AI赋能教育到教育赋能AI"的共生共进 [3] - 行业建议共建安全可控的主权大模型 保障各国教育数据主权与技术自主权 共研教育垂直大模型以提升教育适切性与文化价值传承 [3] 教育本质与风险警示 - 人工智能时代需坚守教育底线 避免学习者过度依赖机器导致思维过程"外包" 警惕人类自主决策权让渡问题 [2] - 教育使命与方向保持不变 学生心灵培养及基本认知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仍是教育根本 [3]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新华社· 2025-08-06 18:31
教育公平政策推进 - 区域、城乡、校际、群体间教育差距不断缩小 政策引领、数字赋能、资源优化下持续推进[2] - 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2] - 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取得显著成效 教育援青、援藏项目持续接力[9] 东西部教育对口帮扶 - 上海援建果洛西宁民族中学2019年建成开学 专为解决果洛农牧区孩子"上好学"问题[4] - 该校已迎来1700多名果洛籍学子就读 学生升学去向扩大并有多人考入重点大学[3][9] - 第十一批援藏、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2024年7-8月接棒 新一批援派教育人才持续履行使命[9] 教育数字化建设 -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汇集基础教育资源超11万条 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在线课程4.85万门[11] - 平台注册用户超1.69亿 浏览超657亿次 覆盖32个省级平台[11] - 教育垂类大模型2025年7月发布 9月备案完成后将面向全国使用[14]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 广西县域乡镇学校打造智慧课堂 学生使用AI工具模拟实验 教师用大模型辅助教学[11][14] - 数学解题助手可分步解题并展示多种思路 语文课堂通过AI生成海报增强互动[14] - 特殊教育领域实现实时语音转文字 为听障学生提供"演示+手语+字幕"三重信息接收环境[19] 特殊教育发展 - 2025年普通高考为1.4万余名残障考生提供合理便利 包括盲文试卷和延长作答时间[18] - 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7% 中职、普高在校残疾学生分别达7.58万和5.98万人[19] -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为残健融合学院 听障毕业生成功进入互联网公司就业[18][19] 基础设施与资源投入 - 果洛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超4200米 地广人稀交通不便 教育资源配置面临挑战[4] - 通过制度性保障推进教育资源跨区域流动 东西部教育协作跨越上千公里实施[4][9]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新华社· 2025-08-06 18:01
教育公平政策推进 - 区域、城乡、校际、群体间教育差距在政策引领、数字赋能、资源优化下不断缩小 [1] - 教育对口帮扶是东西部协作重要组成部分 发达地区通过师资和资源支持帮助欠发达地区提升教育质量 [2] - 果洛西宁民族中学作为上海援建项目已接收1700多名果洛籍学生就读 显著改善当地升学情况 [3] 教育信息化建设 - 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接入32个省级平台 汇集基础教育资源超11万条 职业和高等教育课程4.85万门 [5] - 平台注册用户超1.69亿 浏览次数超657亿次 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5] - 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取得显著成效 广西多县乡镇学校已打造互动新颖的智慧课堂 [6] 特殊教育发展 - 2025年普通高考为1.4万余名残障考生提供合理便利支持 包括盲文试卷、延长作答时间等特殊安排 [7] - 十四五期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7% 中职和普高在校残疾学生分别达7.58万人和5.98万人 [8] -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采用人工智能实时转写技术 通过"演示+手语+字幕"三重模式提升听障学生学习效果 [8]
教育部印发《通知》推动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数字素养将从教师能力“加分项”变“基本项”
科技日报· 2025-08-06 10:08
教育数字化政策 - 教育部印发《关于组织实施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的通知》,要求以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创新为牵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1] - 数字素养将纳入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高校教师资格认定,从"加分项"变为"基本项" [3] - 政策明确建立以数字素养标准为引领、培训研修为手段、应用实践为特色的教师数字素养发展路径 [5] 教师数字素养内涵 - 高水平教师数字素养包含三个核心维度:数字化技术使用意识和能力、数据报告分析能力、数字化教育产品创新应用能力 [2] - 数字素养是多维度综合能力体系,涵盖数字化意识、技术应用、教学创新、社会责任等层面 [2] - "技术向善"是重要内涵,教师需严守数据安全法规,防范技术滥用 [4] 教育科技应用案例 - 北京市府学胡同小学使用AI教学分析系统为学生制定专属知识图谱,提升学习效率 [2] - 重庆师范大学建设数字教学技术咨询室,聘请图灵奖得主指导,开发教师职业能力AI测评系统 [3] - 科大讯飞推出"中小学智能教师"示范应用,2024年发布首个"基于问题链的高中数学智能教师助手" [6] 师范院校改革措施 - 师范院校需在培养方案中嵌入"AI伦理"与"数据安全"必修模块 [7] - 将数字素养纳入教师资格认定和职称评聘体系,"数字教学创新成果"成为职称评审核心指标 [7] - 重庆师范大学搭建专业实验室如全息教学教室、空天遥感产教平台等,实施"5G+智慧教育"国家级试点 [5] 企业参与方向 - 科技企业需将智能语音、认知智能等AI核心技术研究与教师育人目标结合 [6] - 加强校企合作,开发更符合教育场景的AI工具,如生成式人工智能支持的智能教师助手 [6] - 推动AI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助力教师备授课减负和教学创新 [6]
锚定拔尖创新,提高卓越教师培养质效
环球网· 2025-07-08 19:17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将"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作为重要阶段性目标 [1] - 提出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高等师范院校需加快构建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1] 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 教育部推出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等教育改革措施,构建全链条、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2] - 核心在于实现人才"早发现、早培养、早成才",需强化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贯通衔接 [2] - 高等师范院校应立足科技前沿、聚焦国家需求,探索优化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2] 全链条选育机制 - 构建大学和中学选才育才衔接机制,设计"闯关式"课程和科研训练,集成课程设置、科研实践、国际交流等环节 [3] - 以科技、产业前沿问题为导向,推动学校和科研院所全链条协同培养 [3] 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 - 建设"基础学科+"、"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国家安全等交叉课程群 [3] - 设立双学士学位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和跨校联合培养项目 [3] 卓越教师培养体系 - 高等师范院校需培养兼具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四有"好老师,引领教师教育改革发展 [4] - 打破传统"学科知识+教学法"二维结构,构建"价值引领-实践创新-研究赋能-技术融合"四维成长空间 [4]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将人工智能作为教育改革重要抓手,推动高校人工智能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 [5] - 高等师范院校需推进人工智能与传统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教师培养新模式 [6] - 设置人工智能教育专业,建设"通识、交叉、进阶"型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开发数字化教材和智慧课程 [6] - 探索AI助力个性化学习、教学考试评价,训练学科专业教学垂类大模型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