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教育焦虑
icon
搜索文档
这届家长,开始指望AI帮孩子冲清北了
36氪· 2025-06-19 09:36
AI教育市场现状 - DeepSeek等AI教育工具爆火后,教育营销号以"AI学习=清北捷径"为噱头制造流量,相关话术包括"普通孩子学霸打法""新高考AI起跑线"等[1][3] - AI学习类书籍热销,《Deepseek高效学习法》等最畅销单品销量达30万册[3] - 行业形成完整闭环:老师用AI备课/出题,学生用AI改作文/查错题(如Kimi5分钟生成试卷详解),家长用AI辅导/监测学习进度[6][14][18] AI教育产品商业化 - AI自习室在全国快速扩张,截至2023年7月达5万家(超过蜜雪冰城门店数),主要下沉四五线县城,通过"AI算法+学习机"模式吸引家长[22][25] - AI研学营定价5180元/人(30人团单期收入15万元),行程包含阿里巴巴/浙大等企业参访,但存在虚假宣传(如百度AI中心参观实为免费项目)[28][32] - 学习机价格因AI加持暴涨:科大讯飞T30 pro高配版售11498元(淘宝销量超1万),步步高S9售价6000元(较2022年非AI机型涨价216%)[35] 教育焦虑驱动消费 - 86%家长存在AI教育焦虑(44%轻度/32%中度/10%重度),催生1280元/期的"AI家长训练营",教授Prompt技巧等[33] - 行业规模预期:长江证券预测2027年AI+教育市场规模达1600亿元,当前好未来/猿辅导等已推出九章答疑/海豚AI学等拍照解题APP[34] - 历史对比:2000年代奥数班年规模20亿(杭州50%小学生参与),当前AI教育延续"必选项"营销策略,但实际使用场景偏离(如学习机变游戏机)[45][44] 技术应用现实困境 - 教学场景存在"伪AI化":老师需反复调试AI古人对话(如李白称写诗因醉酒),最终采用预录视频替代实时交互[9][11] - 工具智能化反噬教育本质:AI批改消磨文字灵气(如删改鲁迅式表达),老师用AI生成"培养独立思考"评语却难落实[17] - 硬件创新存疑:所谓AI学习机仍采用驾考宝典式错题重复机制,销售通过题目难度操控制造"AI见效"假象[26][28]
一条视频涨粉2000万,韦神凭什么?
36氪· 2025-06-09 21:59
韦东奕抖音账号现象 - 韦东奕开通抖音账号后,仅凭一条4秒的打招呼视频,粉丝数迅速突破2000万,成为现象级"顶流" [5][8] - 视频内容极其简单,无滤镜无情节,仅站立打招呼,但评论区迅速演变为"高考许愿池",大量用户涌入祈福 [7][14] - 账号开设主要目的为抵制侵权乱象,防止AI换脸等假冒行为侵犯肖像权与学术声誉,由家人协助建立官方渠道 [9] 账号开设背景与动机 - 账号后续计划分享数学相关内容,旨在响应教育部科普政策,并借鉴北大在抖音的成功课程经验 [10][12] - 尝试打破韦东奕"封闭学术人设",通过短视频平台平衡学术纯粹性与公众影响力 [12] - 哈佛曾为其打破校规免英语考试,但韦东奕选择留在北大,现任助理教授,专注偏微分方程等前沿研究 [20][22] 流量爆发驱动因素 - 社会对纯粹学术精神的崇拜,其朴素形象与学术成就形成强烈反差魅力 [13] - 教育焦虑投射,高考前夕用户将"天才符号"与考试运势绑定 [14] - 平台算法倾斜与热点节点共振,粉丝量从200万到1000万仅用十余小时,每分钟最高涨粉数千 [16] 学术成就与公众形象 - 韦东奕在三维Navier-Stokes方程等研究取得突破,解决陶哲轩提出的十年悬置猜想 [22][23] - 与田刚院士合作成果发表于顶级期刊《GAFA》,被评价为随机矩阵领域重大进展 [23] - 公众对其生活状态存在担忧,如牙周炎导致半排牙缺失、月生活费不足300元等极端简朴习惯 [25][28][31] 未来挑战与潜在风险 - 千万级关注可能分散科研精力,此前北大课堂学生已从十余人减至五六人 [37] - 需警惕过度娱乐化解构学术严肃性,如网友"众筹补牙"等调侃 [38] - 内容需平衡专业深度与大众接受度,避免商业化倾向,依赖北大官方引导 [40]
韦东奕抖音“封神”记
虎嗅· 2025-06-09 15:59
韦东奕现象级传播分析 - 3小时粉丝从1万飙升至100万,24小时内突破千万大关,成为抖音有史以来涨粉最快的个人账号 [1] - 视频发布时高考前三天,6月6日3.5小时内账号涨粉近100万,相当于每分钟新增4700粉 [5] - 平台迅速贴上"高考学霸"标签,内容被精准推送给数百万考生家庭 [5] 反网红特质与学术符号 - 连续两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满分金牌得主、丘成桐数学竞赛"大满贯"获得者 [3] - 每月不足300元的生活花费、常年拎着的1.5L矿泉水瓶,以及褪色格子衫配破洞裤的"标配" [3] - 形象天然解构了网红经济的视觉逻辑,没有花哨穿搭,没有浮夸表情,没有剧本设计 [3] 教育焦虑与流量共振 - 评论区演变为"学术朝圣",家长带着孩子ID疯狂留言"接数学125+" [5] - 考生将对分数的焦虑转化为对学术图腾的崇拜,评论区随处可见"沾灵气求高分"的祈愿 [6] - 反映了社会对知识价值的重新审视,公众对知识崇敬的集体觉醒 [7] 学术偶像的娱乐化困境 - 网络上大量假冒账号和恶意剪辑,将其日常片段拼凑成"智商超群但生活不能自理"的刻板形象 [8] - 商家推出"韦神同款矿泉水"、培训机构打造"天才速成课",学术精神被矮化为商业符号 [11] - 网友以"情商不高""生活不能自理"等标签讨论韦东奕,强化对知识分子的单一想象 [9] 流量冲击与学术保护 - 北京大学与韦东奕家属进行沟通,校方对突如其来的流量表示担忧 [10] - 家属陷入两难,账号由堂哥协助注册,初衷是为澄清网络假号,如今却面临失控局面 [11] - 记者蹲守北大教室外拍摄他上课背影,学术尊严已被流量消费 [12] 学术价值与社会反思 - 韦东奕拒绝商业代言,将奖金投入学术交流,曾帮助博士团队解题后仅接受交通卡充值作为答谢 [15] - 账号开通后第五天仍未发布第二条视频,坚持每天工作12小时研究数学 [15] - 家属承诺"弟弟会继续专注数学研究,也请大家相信我们会照顾好他的健康" [15]
张雪峰含泪赚了几个亿
36氪· 2025-06-04 19:34
「核心提示」 在高考焦虑与教育产业化交织的当下,张雪峰的"含泪告别"究竟是真情流露,还是又一场流量和利益的资本游戏? "干我这个行当不容易的,我动了太多人的蛋糕了。"5月31日晚,张雪峰在高考志愿填报的收官直播中突然哽咽,眼圈泛红。他坦言从业压力巨 大,并宣布将暂停直播两个月,甚至表示"可能是最后一次在网上出现",暗示或许会告别直播行业。 这位以耿直人设著称的网络名师,突然的"含泪"告别让直播间的粉丝措手不及,弹幕区一时间被"张老师别走"刷屏。就在不久前,张雪峰的直播 间还是另一番热闹景象——3月31日,"峰学未来2025届高考报名额"刚一开售便被疯抢,12999元的梦想卡和18999元的圆梦卡上线仅20分钟,多个 省份名额即告售罄。 镜头前的张雪峰,早已完成了从普通教师到超级网红的身份转型。他"自曝退出"登上热搜的同时,也引发了外界质疑:这个曾为普通孩子发声的 教育人,究竟是"平民灯塔"还是"收割焦虑"? 一夜成名,张雪峰的网红之路 2016年,张雪峰因一段《七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凭借犀利的语言和夸张的表演风格,他将枯燥的考研信息变成了生 动有趣的"段子",很快积累了数百万粉丝 ...
“怎么养都不对”的迷茫,或许来自当下最分裂的教养方式
虎嗅· 2025-06-02 09:08
一年一度的儿童节刚过去,祝小朋友们节日快乐! 最近观网发布了一篇文章《为人父母的自我更新,是最珍贵的儿童节礼物》,怎么养育孩子、与孩 子"共成长"是每位父母的人生命题;而在家庭之外,学校是孩子们另一个最重要的学习生活场所。老 师、家长、同学,是孩子们成长中最亲密的人,来自他们的关切和竞争,是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向上的 力,还是提前体会了社会的"卷"? 恐怕在我们说一句"祝小朋友节日快乐"的时候,要认真思考一下孩子们真的快乐吗?成长的快乐到底是 一种什么样的快乐? 笔者想从自己身边观察到的现象说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自2023年4月正式揭牌后, 其使用率一直保持在100%,而且很多孩子和家长还在排队等待入院。 不止医院的心理科室,社区心理服务点的心理咨询师同样忙得轮轴转,不少病急乱投医的家长甚至找上 了"鱼目混珠"的课外辅导机构进行"心理咨询"。 不管线上线下,处处都有焦虑迷茫的家长和生病的孩子。很多成年人的心声汇成了一句话——"这个时 代养育孩子太累太迷茫了,怎么做都不对。" 而"怎么养都不对"的迷茫,或许来自当下最分裂的教养方式。 一、离知识最近,离生活最远 这一代的孩子,物质是建国以来物质最丰足 ...
抛弃国际幼儿园,中产爱上「苦难教育」?
36氪· 2025-04-27 21:23
幼儿园行业趋势 - 传统幼儿园功能转变,从识字游戏转向烹饪、建筑、纺织等劳动技能培训[5] - "辛者库幼儿园"概念走红,以劈柴、生火、种地、养鸭等纯手作劳动为特色[7][17][28] - 课程设置突破常规,包含洗衣缝补、耕种、户外障碍训练等生活与生存技能[24][25][27][30] 市场需求与竞争格局 - 头部辛者库幼儿园入学名额供不应求,排队周期长达两年,吸引跨省生源[35] - 家长需求推动行业转型,武汉某幼儿园70%课程在户外完成,爬山为必修课[37][39] - 高端幼儿园出现分化:蒙氏园年费20万+强调自由探索,卷王型年费25万+主打竞赛升学[52][53][57][61][67] 教育理念变革 - 中产家庭教育目标从"赢在起跑线"转向健康快乐,劳动课被视为性价比替代方案[55][56][74][76] - 心理学理论支持儿童通过自由游戏探索学习,蒙氏教育理念被公立幼儿园低成本落地[45][47][49] - 传统高端幼儿园受质疑,家长重新评估教育投入产出比,部分转向储蓄置业[70][72][73] 运营模式创新 - 辛者库幼儿园完全摒弃工业设备,强调现摘现做、自给自足的原生态教学[19][20][22] - 师生互动模式变革,教师角色转为安全督导与团队协作引导而非知识灌输[43] - 卷王型幼儿园建立升学闭环,从AMC竞赛培训到国际学校直至常春藤升学路径[58][5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