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瓶颈

搜索文档
在「外滩大会·具身智能:从泛化到行动,重塑产业未来」上,这些大牛都说了什么?
机器之心· 2025-09-16 16:37
机器之心报道 机器之心编辑部 当大模型几乎能回答所有问题,那 AI 的下一站将在何方?当「数字认知」的潜力被空前释放,我们又如何将其转化为「物理世界」的真实生产力?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答案正变得越来越清晰:行动,或是智能的终极体现。而实现这一跨越的载体,便是具身智能。 如今,技术已将其推至产业变革的商业化临界点。但我们仍必须回答三个关键问题:需要怎样的颠覆性创新,才能赋予具身智能真正的泛化行动能力?又如何跨 越从「技术可行」到「商业成功」的鸿沟,找到其不可替代的价值锚点?这场由「行动」驱动的革命,又将会把我们带往何方? 或许这一切问题,我们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9 月 11 日下午,机器之心联合张江具身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 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 「具身智能:从泛化到行动,重塑产业未来」见解论坛在上海隆 重举办。在这场围绕具身智能展开的盛会上,多位来自学界和业界的代表分享了他们在具身智能行业发展的经验和看法。 主题演讲 为了构建沉浸式环境,业界早期尝试基于视觉点云来实现数字孪生,但生成的环境远远达不到沉浸式感知,于是开始构建物理数字系统,让物理学的各种视觉、 触觉等感知过程融入其中 ...
星动纪元CEO陈建宇:相比数据瓶颈,现阶段应该更关注模型
北京商报· 2025-08-11 16:43
北京商报讯(记者 魏蔚)8月11日,星动纪元CEO陈建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了软件和硬件的关系, 当下数据瓶颈的解决方案等。他解释,"未来迭代模型需要的数据绝对数量肯定越来越大,但我强调的 是数据利用的效率,在同样的情况下,只需要更少的数据,让数据利用效率更高,但数据量仍需要很 大,因为现在数据量还是不够"。 谈到数据和模型目前孰重孰轻?陈建宇认为,"大家关注数据,其实更上层是模型,如果只关注一个的 话,应该关注模型"。 ...
【新华财经调查】从“跑马”到“打拳” 赛场上的人形机器人何时走进家庭?
新华财经· 2025-07-03 17:24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 - 人形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从半程马拉松到格斗大赛实现技术突破,但普及仍面临数据瓶颈与成本控制两大关键问题 [1] 数据瓶颈挑战 - 人形机器人高度依赖数据训练,当前数据规模小且高质量数据获取难,导致语义理解和意图识别受限 [2] - 数据获取困难体现在开放环境场景组合近乎无限而数据集覆盖有限,以及文化差异性导致数据难以统一标准 [2] - 人形机器人单条数据采集加工成本为50-500元,远高于传统工业机器人低于1元的成本,标注人力投入比达1:20 [3] 数据解决方案 - 企业如松延动力启动"百城千校百万大军"数据采集计划,共建开源数据集加速算法训练 [3] - 专家建议制定人形机器人专用数据标准,建设国家级数据平台实现安全可控流通 [3] 成本高昂问题 - 宇树Unitree G1售价9.9万起,众擎PM01售价8.8万起,价格虽降至入门级轿车水平但仍偏高 [4] - 高售价与实用性不匹配导致消费者买单意愿低,感知决策能力弱且应用场景有限 [4] - 成本高昂源于数据采集成本高企和关键核心部件如精密电机、减速器等仍需进口 [4] 降本提智措施 - 松延动力将通过工艺迭代、高价值数据集积累与场景深耕推动价格下探 [5] - 上海触碰未来通过AI大模型通用性提升、关键硬件迭代及运动控制算法突破加速成本下降 [6] - 行业需经历培育、成长、成熟的发展曲线,目前处于培育到成长阶段 [6] 商业化时间表 - 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落地元年,率先在商用服务、生产制造等ToB场景应用 [7] - 2026-2030年将拓展至医疗护理、家庭服务领域,2035年通用型机器人将适应完全未知环境 [7] - 未来5-10年内价格有望降至万元以内,成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技术支撑 [7] 投融资动态 - 2024年人形机器人领域融资案例71笔金额84.5亿元,案例数量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47%和226% [7] - 首程资本在机器人领域进行多维度布局,覆盖科研、服务、工业、消费等多个应用场景 [8] - 部分机构认为人形机器人噱头大于实际应用效果,商业化变现能力弱且存在不确定性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