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搜索文档
新华全媒+丨彝族火把节燃情大凉山夏日
新华社· 2025-07-20 16:45
文旅活动盛况 - 2025年凉山彝族火把节开幕式和火把狂欢夜活动在四川西昌市举行,吸引大量游客参与[1] - 活动包含14个世居民族的特色风情展演,形成万人执火、踏歌而行的壮观场面[1] - 西昌火把狂欢夜设置4.8公里长街,点燃88个火堆,吸引24万余人参与[2] 传统文化展示 - 火把节作为彝族千年传统节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驱虫、祈丰、祭祖等民俗内涵[2] - 活动展示彝族"朵洛荷"群舞、达体舞等传统表演形式,参与者身着百褶裙等民族服饰[5][7] - 凉山17县市队伍集中展示银饰、刺绣、山歌等文化瑰宝及特色农产品[5] 旅游经济拉动 - 火把节期间新成昆铁路凉山段日均开行旅客列车超60列,西昌西站单日最高开行76列创纪录[4] - 邛海湿地、螺髻山等景区成为热门目的地,大石板社区日均客流量达2万人次[7] - 凉山州推出斗牛、赛马、服饰展演等差异化活动,节庆持续一个月形成全域旅游效应[7] 文旅融合发展 - 凉山州通过火把节整合歌舞、非遗、美食品鉴等内容,打造文旅融合示范项目[7] - 活动促进民族服饰旅拍、传统婚俗体验等沉浸式消费场景[7] - 政府明确以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的发展路径,推动节庆经济与招商引资结合[7]
时代专论 |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当代使命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12 08:50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核心意义 - 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延续至今的有力见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2] - 保护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必须秉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态度[2][3] - 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需兼顾保护与利用的双重价值[3][13] 文化遗产保护的系统性方法 - 构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差异化保护体系,物质遗产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非遗坚持"保护为主、传承优先"[4][6] - 实施整体性保护策略,涵盖文物古迹、历史街区、传统村落等多类型文化遗产[5][6] - 建立全流程监管机制,包括执法督察、举报流程规范和打击文物犯罪等制度[7][8] 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挖掘 - 通过研究阐释提炼文化遗产精神标识,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10] - 注重"冷门绝学"如甲骨文、敦煌文化的代际人才培养[11] - 发挥博物馆、革命文物的教育功能,增强青少年文化认同[10][20] 保护与发展的协同路径 -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旅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形成产业联动[15][17] - 城市更新需保留历史文脉,采用"绣花"式微改造实现保护与民生统一[14] - 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可带动旅游经济、就业及相关服务业发展[12][16] 文化遗产的国际影响力 - 文化遗产是展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的重要载体[18] - 通过考古成果和文明探源工程增强文化自信,构建中国特色考古学[19] - 推动文化遗产国际交流,将其打造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名片[20]
香港馆将亮相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聚焦非遗与城市记忆
新华网· 2025-06-12 01:25
展会概况 - 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香港馆将于6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主题为"漫步香港:非遗与城市记忆" [1] - 香港馆由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文创产业发展处主办,香港出版总会及香港印刷业商会共同承办 [2] 展区设置与内容 - 香港馆设4大专区,展出逾500件香港出版、印刷及文创产品 [1] - "主题展区"集中展示蒸笼、广彩、粤剧头饰、扎作、港式奶茶制作技艺等多项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配合相关香港出版物、印刷品 [1] - 首次设立"香港作家掠影展区",展出逾70种由香港出版的汉语文学作品,作为10月首届"世界华语文学节"的预热宣传 [2] 参展亮点 - 多位香港非遗技艺传承人将亲临现场介绍非遗制作技艺 [1] - 策展人强调香港非遗设计已融入日常生活,展览旨在展示城市的"温度、律动、脉动",推动非遗设计的永续发展 [1] - "世界华语文学节"旨在打造全球华语文学核心交流平台,助力香港巩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地位 [2] 行业影响 - 活动展现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风采,协助香港出版及印刷业界开拓市场 [1] - 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