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冰雪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深度关注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
核心观点 - 黑龙江省通过政治监督推动绿色发展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冰雪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3][9][13] - 冰雪旅游接待游客1.35亿人次 同比增长18.5% 游客花费增长30.7% 国际游客增长103.9%[9] - 冰雪经济总规模超2660亿元 冰雪装备企业营收增长超20%[13][14] 生态保护转型 - 伊春森林覆盖率83.8% 达全国平均水平3倍以上 林区从商业采伐转向生态保护[7] - 设立红松保护基金 开展生态系统恢复和科研项目 纪委监委监督资金使用[7] - 林场职工转型发展旅游业 养顺农家院等经营模式成功[5] 冰雪经济发展 - 2024-2025冰雪季接待游客1.35亿人次 其中国际入境游客增长103.9% 花费增长117.5%[9] - 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延长营业10天增加收入近亿元 冰雪景区停业时间科学调整[10] - 冰雪装备制造覆盖全国80%滑雪场 34户重点企业营收同比增长超20%[14] 监督机制创新 - 建立7方面32条85项政治监督工作指引 形成具体化监督链条[13] - 运用"一扫通"二维码监督平台 优化群众问题反映渠道[8] - "室组"联动开展体验式监督 检查旅行社服务标准和监管漏洞[11][12] 产业协同推进 - 推动冰雪运动/文化/装备/旅游全产业链发展 建设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产业园[13][14] -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团队攻克滑雪板材料技术难题 提升装备制造水平[14] - 发展全季旅游模式 夏季国家森林公园接待量持续增长[12][15]
【头条评论】 着眼高质量发展 培育旅游业新质生产力
证券时报· 2025-08-05 02:44
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 我国已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同时是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 [1] - "十五五"时期是建设旅游强国的关键阶段,需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核心抓手 [1] 旅游业新质生产力的意义 - 旅游业提质扩容可促进内需增长、稳定就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产业属性) [2] - 旅游业具有双重属性:游客既是需求主体,又构成旅游产品/服务的组成部分,使生产要素间互动更紧密 [2] - 科技进步(如大数据、VR、智慧旅游系统)与旅游业形成良性循环:技术赋能行业效率提升,行业需求反哺技术创新 [2] - 5G、AI等新技术深度应用将持续提升旅游业协同效率 [2] - 研学旅游、康养旅游、冰雪旅游等细分领域因消费升级呈现增长潜力 [2] 新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协同 -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体现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大数据/AI/VR)与品质化消费需求的融合 [3] - 需同步调整生产关系(市场监管、区域协调、政策配套),否则技术优势难以充分释放 [3] - 需通过统一大市场建设、营商环境优化、金融支持等多维度改革构建适配新型生产力的制度生态 [3] 重点突破方向 产业协同与机制创新 - 需打破行政壁垒,建立跨部门跨地区协作框架以支持旅游业跨行业融合发展 [4] - 构建"技术驱动供给创新—供给创造需求—需求反哺技术"的正反馈机制 [4] - 支持企业运用大数据/AI分析消费趋势,动态优化产品设计 [4] 技术应用与产业升级 - 推动景区/酒店/旅行社应用数字化管理系统提升运营效率与个性化服务能力 [5] - 重点突破低空飞行、旅游机器人、智能装备等领域技术瓶颈 [5] - 规模化应用5G/AI/区块链/VR等技术开发沉浸式、交互式旅游体验 [5] 产业融合与制度保障 - 需多部门协同解决跨行业标准不统一、数据不通问题,建立研发端与市场端连接通道 [6] - 建设文旅科技创新中心,制定AI等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指南与评价标准 [6] - 对新兴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动态负面清单制度 [6]
冰雪“燃”动 科技赋能:冰雪经济与特色文旅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哈尔滨举办
新华网· 2025-08-03 10:33
冰雪经济与特色文旅论坛 - 2025企业家太阳岛年会以"新质生产力:新智造新消费新生态"为主题在哈尔滨举办[1] - 冰雪经济与特色文旅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论坛吸引200余位文旅部门领导、城市代表、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参与[1] - 论坛聚焦新质生产力驱动文旅创新、冰雪旅游辐射效应、品牌影响力提升等议题[1] 哈尔滨文旅发展 - 哈尔滨依托生态基础、历史沉淀和地域特色推进文化赋能与旅游带动[2] - 黑龙江省开展夏季避暑和冬季冰雪旅游两个"百日行动"[2] - 黑龙江全链条提升"食住行游购娱学"服务品质并升级"宠客"模式[2] 冰雪经济发展 - 中国冰雪产业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万亿元[3] - 冰雪经济成为区域发展新引擎并重塑产业格局[3] - 河北推动冬奥遗产利用并探索"冰雪+文化/体育/乡村振兴"融合路径[3] 文旅融合创新 - 文旅消费从"流量时代"进入"场景时代"[5] - 夜间消费占滑雪旅游度假地总消费一半[6] - 哈尔滨以绿色生态、白色冰雪等主题展示城市魅力[6] 科技赋能文旅 - 新华网推出《哪吒5DVR》等VR项目打造沉浸式场景[7] - 元宇宙技术推动文旅消费革命并创造情绪价值[7] - 科技赋能对文旅生态提质升级起关键作用[7] 产业跨界融合 - 科技与文体旅结合需体现产业生态的主动需求[8] - 文旅产业需要"好故事、好传播、好落地"协同发力[8] - "冰雪+"新业态成为区域经济新增长点[8]
成都上半年接待游客超1.6亿人次
新华财经· 2025-07-13 21:41
文旅行业数据表现 - 成都市上半年接待游客超1.6亿人次 其中入境游客98.4万人次 同比增长51.5% [1] - 举办营业性演出1.4万余场 带动"演艺票根"综合消费31.5亿元 [1] 城市文旅品牌建设 - 围绕"公园城市·幸福成都"品牌 加强古蜀文明 天府文化价值挖掘与焕新发展 [1] - 推动三国文化 诗歌文化 生态文化等特色文化创造性转化 [1] - 具体举措包括金沙遗址综合提升 邛窑 宝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利用 [1] - 推进青城山-都江堰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 大熊猫基地创建国家5A级景区 [1] 全域旅游发展布局 - 分类推进中心城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都市文化旅游核心区 [2] - 强化都江堰市 大邑县支撑功能 打造龙门山 龙泉山 川西平原三大旅游带 [2] - 深化与重庆 德阳 眉山等城市协同发展 形成板块联动格局 [2] 文旅产业融合创新 - 推动"文旅+百业"融合 发展红色旅游 低空旅游 婚恋旅游等新业态 [2] - 依托演展赛剧资源 打造"票根经济"新模式 [2]
摩洛哥大力发展旅游业 去年入境游客人次同比增长两成
人民日报· 2025-06-09 06:01
旅游业在摩洛哥经济中的地位 - 旅游业收入约占摩洛哥国内生产总值的7% [1] - 2024年接待入境游客1740万人次 同比增长20% 提前两年实现1700万人次目标 [1] - 2024年旅游业收入达92亿欧元 同比增长10% [1] - 2024年1至4月接待入境游客约570万人次 同比增长23% [1] 摩洛哥旅游资源优势 - 自然资源丰富 涵盖海洋 山脉 沙漠等多种地貌 [1] - 中部阿特拉斯山脉终年积雪 南部椰枣林茂盛 [1] - 马拉喀什 非斯等古城融合柏柏尔和阿拉伯文化 [1] 旅游产品创新与基础设施发展 - 冰雪旅游和可持续旅游成为新亮点 伊夫兰扩建滑雪场吸引冰雪运动爱好者 [2] - 政府鼓励生态友好型旅游项目 发展乡村文旅和生态游 [2] - 为2030年世界杯加速推进体育场馆扩建 升级高铁 机场 酒店等基础设施 [2] - 目标2030年接待2600万人次入境游客 [2] - 已开通连接61个国家和地区的航线 计划新增更多航线 [2] - 2024年1月重启北京—卡萨布兰卡直航 每周3班 开通上海浦东至卡萨布兰卡航线 [2] 中摩旅游合作成果 - 2016年起对中国公民实施入境免签政策 [3] - 中国游客数量从年均2万人次跃升至最高纪录18万人次 [3] - 2024年中国游客数量增长约78% 中国成为增速最快客源市场之一 [3] - 摩洛哥国家旅游局在华设立办事处 与携程 中青旅合作开发定制旅游产品 [3]
端午临近旅游市场升温:入境游持续火爆 深度体验游受青睐
央视网· 2025-05-27 15:23
国内旅游市场升温 - 端午假期临近 国内旅游市场提前火热 [1] - 过境免签政策持续扩容 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优化 海外旅客入境游持续升温 [1] 黑龙江入境游增长 - 黑龙江1月至4月累计接待入境游客69 6万人次 同比增长107 3% [4] - 同期入境游客花费77 8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20 6% [4] - 绥芬河公路口岸开设"绿色通道"保障俄罗斯游客高效通关 [4] - 文旅部门开展海外推广活动 多家旅行社与境外旅行商达成合作协议 [4] 云南磨憨口岸出入境创新高 - 磨憨口岸今年以来截至5月18日累计验放出入境人员近120万人次 同比增长9% [7] - 创该口岸建站32年以来同期历史新高 [7] 湖南七星山户外文旅受青睐 - 七星山"绝壁飞拉达"项目全长1500米 落差1480米 吸引大量入境游客 [10] - 高空玻璃观景台 玻璃栈道等特色项目带动入境游增长 [10] - 五月下旬以来日均接待游客3000余人 其中入境游客占比21 8% [10] - 入境游从传统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转变 [10]
黑龙江旅游全球圈粉:各国旅行商“群聊”合作揽客
中国新闻网· 2025-05-23 12:45
黑龙江旅游市场发展 - 黑龙江省聚力拓展国际旅游市场,入境旅游热度不断攀升,2025年1月至4月累计接待入境游客69.6万人次、入境游客花费77.8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107.3%、120.6% [1] - 该省以冰雪旅游闻名中外,当前正在推动"四季保温"战略,通过海外文旅推广活动和便利化改革吸引境外游客 [1] - 2025年"五一"假期入境游客数量达7.4万人次,后续将发力端午假期市场并开展夏季避暑旅游"百日行动" [5] 国际合作与旅行商建议 - 通过"冰天雪地通丝路"活动,各国旅行商提出合作建议,包括开展深度旅行体验(如锅包肉制作)、优化奖励补贴政策、重点开发研学旅行市场 [3] - 韩国旅行社代表认为黑龙江自然风光与疗愈旅游理念契合,建议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3] - 澳门旅行商代表提议加强两地学校联动,开发沉浸式研学旅游,并挖掘黑龙江非冰雪季的生态及历史文化资源 [5] 市场推广与客源结构 - 港澳台游客在入境客源中占比最高,澳门旅行商指出两地旅游资源差异大,存在互补合作空间 [5] - 公司依托黑龙江—东南亚旅行社联盟及7个海外推广中心,持续向境外推介冰雪/避暑旅游产品 [5] - 行业通过举办第七届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活动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