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产业发展

搜索文档
上半年全国传统村落吸引游客近3亿人次
央视网· 2025-08-24 20:24
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成效 - 全国传统村落上半年吸引游客近3亿人次 带动消费约342.13亿元 [1][7] - 福建龙潭村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片区暑期接待游客约29万人次 [3] - 全国8155个村落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 超5000个村落列入省级名录 [7] 区域发展模式 - 福建 浙江 山东 湖南等地推进集中连片保护利用 形成集群效应 [5] - 龙潭村与邻近三个村落联合打造文创片区 激活民俗活动与旅游业态 [3] - 采用文化赋能结合产业造血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5] 具体实施举措 - 通过修缮古村民居 整理文化遗存 举办非遗展示与文体竞赛活动 [3][7] - 引导传统村落联合周边资源打造文化品牌 彰显个性特色 [5] - 文化赋能推动休闲旅游 文化创意等产业加快发展 [7]
文化赋能糟粕醋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三重路径
海南日报· 2025-08-20 09:11
文化传承:筑牢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根基 文化内涵是产业发展的灵魂。糟粕醋蕴含丰富的历史、民俗等文化内涵,发掘、保护和传承糟粕醋文 化,可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独特的文化深度和历史厚度。糟粕醋起源于明清疍家人的海上生活习俗,其文 化根基深植于海南海洋文明与侨乡文化。当地居民以酿酒副产品"糟粕"为原料,经过二次发酵、稀释熬煮, 制成酸醋汤底,辅以海鲜、内脏、蔬菜等,调配出微辣酸甜的"酸汤"风味。这种饮食习俗体现了海南人民对 资源的巧妙利用,蕴含着"渔家酿造"的智慧,是产业发展的精神内核和价值基础。糟粕醋从经济产品延伸为 文化符号和地方名片,其独特文化内涵为产业发展提供深厚根基和长久生命力。 糟粕醋美食。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平 摄 吴园英 海南自贸港建设中,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糟粕醋,这一源于海南文昌铺前镇的标志性美 食,蕴含着"渔家酿造"的智慧与"百年酸汤"的积淀,展现出海南人民"变废为宝"的技艺与"踏浪南洋"的历 史,成为承载海南历史、地域记忆与侨乡情怀的文化符号。2025年7月,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为推动糟粕醋 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以文化为引领,对糟粕醋产业进行文化价值挖掘与革新,是提 ...
客家茶脉里的文明基因:一片绿叶的千年火工与文明回甘
搜狐网· 2025-05-28 17:39
客家炒绿历史渊源 - 客家炒绿根植于客家人千年迁徙历史,萌芽于魏晋时期中原士族的饮茶风尚,在明清时期于粤东北群山中形成独特工艺体系 [1] - 客家人结合中原制茶古法与岭南湿冷环境,独创"重火炒制"工艺,通过高温反复炒制削减绿茶寒性,赋予茶汤醇厚回甘的炒米香韵 [1] - 明清时期梅州形成"逢山必有茶"传统,发展出包括7种客家炒绿在内的九大地方历史名茶,如清凉山绿茶、马图绿茶等 [3] 工艺与产品特征 - 客家炒绿具有条索紧结、灰绿起霜的独特形态,采用高温长炒工艺体现客家人因地制宜的智慧 [3] - 现代制定《客家炒绿》团体标准,规范"一芽二三叶"采摘标准和"分段火工调控"工艺参数,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 [4] - 2022年客家炒绿成功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技艺活态传承与产业升级 [4] 产业创新发展 - 梅州以客家炒绿为主导产品发展茶产业,推动工艺创新与品质升级 [4] - 开发"客家炒绿炭烧奶茶"等创新产品,探索茶园认养、茶旅融合模式,通过国际茶博会等平台进行文化推介 [4] - 2025年6月6日将在北京举办品牌推介会,主题为"赏汉茶化石 品客家炒绿",推动全国渠道合作 [5] 文化与社会价值 - 客家炒绿承载客家族群与自然共生的精神智慧,为梅州"百千万工程"注入文化动能 [5] - 通过品牌化运作推动从岭南非遗向全国性地理标志品牌转型,建立文化赋能产业发展的梅州范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