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文化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团播的风,吹得火还要吹得远(文化只眼)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08 06:16
团播,是直播行业的细分种类,通常指多名主播在同一直播间进行舞蹈、唱歌等才艺表演的直播演艺形 式。与"谷子经济"一样,团播本质上是一种新型文化消费。在团播直播间内,观众与主播们的互动进一 步强化。 当前,团播以女团、男团的集体演出为主,衍生出国风舞蹈、Hip Hop 等多元演出形式;制作投入上, 不少团播团队采用与音乐综艺、文艺晚会同水平的制作能力,对标电视节目制作水准,并形成了包括编 导、运镜师、灯光师等在内的职业分工体系,吸纳大量从业者入局。 团播的风,越吹越火。作为新兴业态,摆在整个团播行业面前的必答题,除了优化行业现存不足、增加 优质内容供给、拓展主播职业发展路径,更要考虑如何将一时的热度转化为可持续的市场价值,实现行 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此,笔者建议: 一方面,团播从业者要沉下心来,深耕优质、有可持续性的内容策划与供给。 (责编:岳弘彬、牛镛) MCN机构与公会应为优质直播提供必要条件,包括舞美设计、主播培训、团队建设等。以团播圈的古 风代表"梦华录·踏月"直播间为例,其搭建的水舞台,在抖音平台吸引大量观众,他们还尝试在置景和 舞蹈中加入徽州鱼灯,增强文化韵味。该团队负责人介绍,未来将会把剪纸、木偶戏等 ...
让团播成为健康可持续发展新业态
搜狐财经· 2025-08-01 07:29
行业发展趋势 - 团播作为一种新型文化生产与消费形式,呈现专业化、规范化、体系化趋势,已从草创萌芽阶段进入精品规模发展阶段 [1] - 团播通过灯光、舞美、差异化人设、趣味游戏等创新体验吸引年轻人,同时为文化产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成为新的"就业蓄水池" [1] - 团播已脱离早期秀场时代的"暧昧经济",演变为新型文化消费,公众与媒体对其认知趋于理性客观 [3] 平台管理规范 - 抖音升级《抖音直播团播内容管理规范》并发布《抖音直播团播机构管理规范》,旨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1] - 2025年上半年抖音累计清退54家违规公会,处罚194家存在不良经营行为的公会,持续打击低俗、擦边等不当行为 [3] 就业带动效应 - 团播前台需5-7名主播,幕后需1.5倍人数的中台支持人员,吸引大量专业人士加入并为传统影视工业提供就业软着陆空间 [2] - 2024年抖音平台直接带动就业4921万,间接带动产业链就业1534万,总计突破6455万就业机会 [2] - 主播"七七"从传统歌舞团转型抖音团播后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体现平台对职业发展的赋能作用 [2] 商业模式创新 - 团播因受众多元化衍生出更立体的商业模式,平台通过创新互动机制帮助年轻人获得社会认同与经济回报 [2][3] - 直播业态从流量工具向就业载体、发展引擎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2]
包容审慎并重,引导团播业态释放更多正能量
南方都市报· 2025-07-26 10:23
行业概况 - 团播是多人参与的团体直播形式,已完成从草根阶段到工业化规模作战的转变,灯光舞美堪比小型演唱会[1] - 主播可呈现差异化人设与着装,内容涵盖舞蹈演出、才艺比拼、趣味游戏等,本质是提供情绪价值的新型文化消费[1] - 行业经历3年迭代,目前进入规范发展的2.0时代,平台通过"健康分"制度和签约规范约束行为[2] 市场驱动因素 - 中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文化娱乐需求爆发,演唱会、博物馆等消费热忱推动新业态涌现[3] - 团播符合数字化、融合化、体验式的文化消费趋势,是需求释放背景下的产物[3] - 行业衍生国风舞蹈、hip hop、二次元等专业级演出内容,吸引专业人才加入[5] 产业链价值 - 单场团播需5-7名主播,配套1.5倍人数的幕后团队(运镜师、灯光师、妆造等),创造高度分工的就业岗位[5] - 制作投入对标电视水准,采用大型音综级别设备,如春晚同款灯具、音响等[5] - 案例显示专业院团演员转型主播,运镜师兼职月收入超1万元,为传统影视人才提供软着陆通道[5] 行业治理 - 抖音等平台2024年实施"健康分"制度,将主播行为与公会经营能力绑定以规范管理[2] - 发布《合作签约与履约规范》保障主播权益,行业主动剥离暧昧经济走向规范化[2] - 财富神话多为个案,需避免以偏概全的标签化认知[2] 发展前景 - 新业态需经历野蛮生长到规范的过程,包容审慎态度有助于释放创新潜力[6] - 扩大内需政策下,团播等新业态通过持续修正可促进经济活力与就业[6] - 专业内容升级与人才流入推动行业向工业化、精品化方向发展[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