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播

搜索文档
团播“造星”可能是陷阱
经济日报· 2025-08-23 23:45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近段时间,一种由多名主播参与的团播走红直播间,受到许多网友喜爱。不少国有文艺院团账号积极参 与,其中不乏国风、互动式剧情舞蹈等艺术创新。但随着大量机构涌入这一赛道,泥沙俱下的问题开始 显现。不少机构看到团播火了,在社交平台发布各种引流帖,用"快速成名、轻松高薪"等话术渲染主播 的职业前景,吸引对娱乐行业抱有幻想的年轻人入局。然而,所谓的"高薪"背后藏着诸多陷阱,比如工 作强度畸高、说好的"免费培训"实则不免费、合同条款有猫腻甚至含霸王条款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 下,一些团播公司想方设法钻空子、博出位。杜绝团播乱象,既需要平台从严治理,也要完善法律法 规,严管背后机构,避免年轻人深陷"造星"陷阱。 ...
百亿团播市场的秘密
36氪· 2025-08-20 08:05
行业概览 - 团播定义为多人组团直播形式,内容涵盖才艺表演和互动聊天,近年成为增速显著的直播间形态[7] - 2024年中国网络表演行业(直播与短视频)总营收达2126.4亿元,其中团播市场规模预计达150亿元[7] - 典型案例为404-K男团带火的《扫腿舞》,单日直播间人数突破1万,引发行业批量复制现象[17] 商业模式 - 变现分轻变现(粉丝刷礼物选C位/指定舞蹈)和变现场(淘汰制PK赛),后者单场可获3000元级高额礼物[28][32] - 营收高度集中,16级粉丝(消费约10万元)贡献主要收入,头部MCN通过"升级仪式"等定制化服务强化粘性[38][40] - 女性观众占比高,男性用户多期待亲密接触,主播需按标准化话术维护客户关系(如"哥一般什么时候上线"等)[38] 内容生产机制 - 舞蹈编排采用"公式化"设计,分解扭胯/挺胸等性感动作,搭配DJ版音乐(如《30 sexy》《溯》改编版)强化节奏感[19][23] - 运镜技术关键,需配合深蹲/跑动等物理动作实现仰视/抖动效果,设备重量超哑铃以增强视觉冲击力[22] - 单场舞台准备耗时约为学舞时间的3倍以上,包含2-3小时灯光调试(从LED灯进化到情绪化变色背景)[24][25] 用户心理与市场趋势 - 即时互动性优于传统追星,主播每日直播+私聊回复满足情感需求,形成类"LIVE版短剧"的沉浸体验[35][45] - 头部公司尝试偶像化转型(如引入《创造营》成员),但核心仍依赖情绪商品化逻辑[43] - 行业面临审美疲劳挑战,2024年新粉转化难度显著增加,存量用户争夺加剧[43]
“快速成名轻松高薪”?——揭开部分团播的“造星”陷阱
新华网· 2025-08-19 20:50
团播行业现状 - 近年来团播形式火爆网络,由多名主播参与表演,表现出专业化、精品化趋势,不少国有文艺院团账号积极参与艺术创新 [2] - 随着大量机构涌入团播赛道,"泥沙俱下"的问题逐步显现,部分机构以"高薪""造星"等为噱头吸引年轻人入行 [2] - 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大量团播招聘信息,声称"零基础也能上播"、"想赚大钱就快来",吸引对娱乐行业抱有幻想的年轻人 [2] 团播行业问题 - 部分团播公司招聘存在"免费培训"不免费现象,要求主播自费参加培训课程,费用高达三四百元一节课 [4] - 招聘合同中存在猫腻,礼物提成条款含糊不清,部分合同含有霸王条款,离职违约金高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 [5] - 工作强度畸高,主播每天需直播4-6小时,还要练舞、化妆、做造型、复盘数据、线下维护关系,休息时间极少 [7] - 部分团播内容格调不高,存在调侃主播身材、穿着"清凉"做有性暗示动作等现象 [8] 行业规范措施 - 抖音上半年清退54家涉嫌违规的公会,完善直播团播机构管理规范,禁止合约陷阱和低俗内容 [9] -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启动"优质主播培育工程",增加团播赛道,多家直播机构联合发起行业自律倡议 [9] - 建议完善针对直播机构运营管理的法律法规,对不良内容不仅要追究主播责任,更要严惩背后机构 [9]
幻想靠团播暴富的00后,已经深陷债务危机
36氪· 2025-08-19 13:05
团播行业现状 - 团播被包装为"时代风口"和"暴富捷径",吸引大量无经验年轻人加入,月收入可达8000至15000元[1][2] - 行业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新人往往忽视"金字塔顶金光闪,脚下人梯血汗干"的现实[1][5] - 团播公司通过网红妆效、十层滤镜和灯光运镜打造表演效果,降低从业门槛[1] 公司招聘策略 - 刻意设置无"年龄、经验、学历"要求的招聘条件,实际是筛选缺乏社会经验的年轻人[4][5] - 优先选择18-20岁农村户籍、家庭经济困难的求职者,因其缺乏法律意识和家庭支持[7] - 通过"有压力才有动力"等话术进行心理操控,排除家境优渥的候选人[7] 合同陷阱设计 - 利用新人疲惫状态诱导签署含隐性条款的合同,如孙琦在连续工作6小时后被要求签约[2] - 合同中设置"工作未满一年赔偿违约金"等条款,典型违约金金额达8万元[2][7] - 公司系统性制造违约条件,如邓鑫被强迫带病工作后反被指控违约[17][20] 医美贷款套路 - 公司强制要求主播进行医美项目,单个项目费用从2500元瘦脸针到45000元腰腹环吸不等[10][12] - 与特定医美机构合作分成,主播需自费整容费用,无力支付者被引导办理网贷[12] - 存在医疗事故风险,如主播因玻尿酸注射过量出现中毒症状[13] 公司运营模式 - 采用"耗材式"用人策略,主播平均职业寿命仅3-6个月[13][15] - 经营不善时通过集体起诉主播违约获取赔偿金,中小公司平均存活期1.5-2年[13][20] - 使用数据操控(如停播)、职场霸凌等手段逼迫主播主动违约[17][19] 薪酬体系设计 - 新人首月收入约8000元,表现优异者第三个月可达39000元,形成暴富假象[15] - 通过医美消费、网贷利息等渠道回收主播收入,维持"稳定进账但不暴富"状态[12][13] - 离职时要求返还工资的3倍作为赔偿,如邓鑫被追讨10个月工资的3倍[20]
团播行业“主动自律”:让新兴产业走上“阳光大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1 16:01
行业规范化进程 - 团播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规范发展 2025年8月抖音直播举办"团播机构高质量发展恳谈会" 多家机构联合发起自律倡议 承诺合法合规经营 抵制不良内容 保障从业者权益 [1] - 行业早期存在低俗擦边 欺诈诱导消费 公会合约陷阱等问题 随着平台完善管理规范 行业从"被动接受监管"转向"主动构建秩序" [2] - 头部机构采取实际行动 如帅库网络开除违规主播 七维动力禁止主播私自联系粉丝 表明行业长远发展需自律 [2] 平台与机构协同 - 抖音通过"规则制定+行业协同"模式推动团播生态健康发展 升级团播管理规范并促成行业自律倡议 [1][2] - 机构基于自身需求主动选择合规 OST传媒设立研发部门优化创意激励机制 七维动力以电视级制作水准打造内容 [3] - 平台通过《团播机构管理规范》和《团播内容管理规范》细化规则 推动行业形成自律共识 [10] 行业转型与就业创造 - 团播从草创期进入专业化阶段 强调分工协作 衍生出主持人 编舞师 运镜师 灯光师等新职业 一个演艺直播间平均带动30个以上就业岗位 [5] - 七维动力的20人主播团@SLAY D幕后团队涵盖多个专业领域 对标电视晚会水准 [5] - 行业从"低俗化"向"精品化"转型 内容融合歌舞 综艺 互动等元素 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6][7] 行业特性与优势 - 团播集体协作特性在内容审核与机构管理上更具可控性 机构可有效约束违规行为 [8][9] - 集体创作模式降低单一主播"不可替代性" 使机构更能有效约束违规行为 [10] - 行业问题未超出直播行业普遍范畴 社会认知正从"质疑"转向"认可" [8][7] 未来发展 - 行业高质量发展需平台优化技术监管手段 机构加强内容创新与人才培养 公众理性看待行业成长 [11] - 抖音通过恳谈会促成自律倡议展现头部平台担当 机构从"被动合规"到"主动自律"标志行业成熟 [11] - 团播作为新型文化产业的价值 从创造就业到丰富文化消费 有望逐渐被认可 [11]
团播成为一种大众文化了吗?
36氪· 2025-08-11 08:09
团播行业现状 - 团播是一种多人才艺直播形式,多名主播一起出镜表演,舞台配置专业,有编导、灯光、运镜、控场主持人等 [3] - 团播从秀场直播生态中独立出来,加入综艺感元素,保持PGC属性同时入局门槛不高 [4] - 2025年全行业团播间数量有望达到7000个左右 [4] - 团播已度过草创萌芽期,进入精品规模发展阶段,越发专业化、规范化、体系化 [12] 团播市场表现 - 抖音头部主播@广东夫妇与宇宙男团合体团播,三小时观看人次超1600万,账号涨粉近6万 [9] - @木森大舞台单场在线人数峰值达163万,近3个月涨粉超1100万,带货销售额破13亿,单场GMV达7500万元 [11] - 基础团播直播间搭建成本在10到20万元不等,更大级别舞台配置可能需要百万元以上 [11] - 团播已创造至少15万个就业岗位,包括主持人、运镜师、灯光师等前台岗位及运营、妆造等中台部门 [15] 团播内容发展 - 表演类型多样化,除常规男团女团外,古风、二次元、Hip-Pop等类型纷纷出现 [9] - 互动玩法衍生出游戏、短剧、直播带货等形式 [9] - 大量团播直播间存在同质化问题,扫腿舞、发牌舞、打pk等套路占据半壁江山 [15] - 行业尝试通过差异化内容规避同质化,如@木森大舞台主打素人才艺PK,包括歌舞、杂技、模仿秀等 [9][11] 平台监管动态 - 抖音升级《抖音直播团播内容管理规范》和《抖音直播团播机构管理规范》 [15] - 2025年上半年平台累计清退54家涉嫌违规行为的公会 [17] - 新规加强对主播侵害用户权益、公会设置合约陷阱等不当行为的治理 [15]
从“被动合规”到“主动自律”,团播行业各方与短期逐利切割
南方都市报· 2025-08-08 23:41
团播行业发展现状 - 团播行业已从早期草创期进入规范化、专业化、体系化的新阶段 [1] - 团播是一种多位主播同时在直播间进行互动表演的直播形式,属于数字文化消费场景 [1] - 行业正经历从"被动合规"向"主动自律"的转变,平台与机构采取共同行动推动健康发展 [1] 团播行业特点 - 团播更像"微型剧场",需要前台岗位和中台支持的高度分工协作 [2] - 一个演艺直播间平均能带动30多个就业岗位,包括主持人、运镜师等 [2] - 团播推动直播行业从"个人秀"向"集体创作"转变,促进精细化升级 [2] 行业治理措施 - 抖音直播近期升级《抖音直播团播内容管理规范》和《抖音直播团播机构管理规范》 [3] - 平台举办"团播机构高质量发展恳谈会",推动机构联合发起自律倡议 [1] - 采取"平台引导+机构落实"的立体治理模式,将规则内化为行业自觉 [3] 行业发展前景 - 行业前景取决于能否守住"健康"与"优质"两条底线 [3] - 平台规则迭代和机构自律行动正在夯实这两条底线 [3] - 当优质内容成为主流后,行业将摆脱争议走向长远发展 [4]
一夜创收1000万,团播留给普通人的机会还多吗?
虎嗅· 2025-08-08 19:03
行业规模与收入 - 团播单夜创收达千万级别 [1] - 头部女团粉丝中95%为18-23岁女性群体 [1] - 用户打赏成为行业主要收入来源 [1] 行业形态演变 - 当前团播业态已脱离擦边和暧昧的传统模式 [1] - 大型公司采用演唱会级别豪华舞台配置 [1] - 运营模式直接借鉴偶像选秀节目机制 [1]
为8千月薪每天工作快14小时,想从「扫腿舞团播」里分杯羹的年轻人快累吐了
36氪· 2025-08-04 15:41
行业概况 - 团播行业在2024年网络表演行业整体营收达2126亿元 预计2025年规模将突破150亿元[35][36] - 团播成为2025年直播行业增长最快的细分赛道 市场规模即将突破2000亿元[36] - 抖音每天在线团播数量超过1.5万个 快手团播公会分成比例达80% 较传统直播高出20个百分点[35][36] 商业模式 - 头部主播单场打赏超百万元 顶级MCN机构粉丝见面会单夜流水达千万[8] - 平台抽成约50% 剩余由团队分配 主播外成员提成比例约1-2个点[12] - 收入结构为"底薪+提成" 非一线城市主播月薪5000-8000元 一线城市底薪超1万元[10][12] 运营体系 - 头部机构配置15-20人专业团队 包括舞蹈老师/化妆师/运镜师/主持人等[10] - 单日工作时长达14小时 包含直播/排练/复盘/粉丝维护等环节[10][12][23] - 采用数据驱动运营 通过分析观众互动峰值优化"保留动作" 按粉丝等级定制维护策略[22][26] 内容生产 - 标准化动作模板如"扫腿舞" 强调视觉统一性 单个舞蹈需排练超50次[8][20] - 运镜师需扛9斤设备连续工作 设备平均寿命仅2个月 需掌握音乐节奏设计镜头语言[15][18][20] - 妆造耗时3小时/团 女主播侧重浓颜特效 男主播强调清爽少年感[14] 人才结构 - 行业门槛低但强度大 主播日均工作14小时 运镜师常见半月板损伤等职业病[10][31][33] - 2025年上半年新增直播企业55.8万家 同比增长28.47%[36] - 从业者多来自二三线城市 视其为进入文娱产业的跳板[38]
让团播成为健康可持续发展新业态
搜狐财经· 2025-08-01 07:29
行业发展趋势 - 团播作为一种新型文化生产与消费形式,呈现专业化、规范化、体系化趋势,已从草创萌芽阶段进入精品规模发展阶段 [1] - 团播通过灯光、舞美、差异化人设、趣味游戏等创新体验吸引年轻人,同时为文化产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成为新的"就业蓄水池" [1] - 团播已脱离早期秀场时代的"暧昧经济",演变为新型文化消费,公众与媒体对其认知趋于理性客观 [3] 平台管理规范 - 抖音升级《抖音直播团播内容管理规范》并发布《抖音直播团播机构管理规范》,旨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1] - 2025年上半年抖音累计清退54家违规公会,处罚194家存在不良经营行为的公会,持续打击低俗、擦边等不当行为 [3] 就业带动效应 - 团播前台需5-7名主播,幕后需1.5倍人数的中台支持人员,吸引大量专业人士加入并为传统影视工业提供就业软着陆空间 [2] - 2024年抖音平台直接带动就业4921万,间接带动产业链就业1534万,总计突破6455万就业机会 [2] - 主播"七七"从传统歌舞团转型抖音团播后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体现平台对职业发展的赋能作用 [2] 商业模式创新 - 团播因受众多元化衍生出更立体的商业模式,平台通过创新互动机制帮助年轻人获得社会认同与经济回报 [2][3] - 直播业态从流量工具向就业载体、发展引擎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