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播

搜索文档
年入百万,团播变“选秀平替”?
36氪· 2025-07-10 08:26
行业概况 - 团播成为直播行业增长最快赛道之一 2025年预计整体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 [1] - 头部公会单场团播PK赛营收流水可达1000万元以上 部分主播单场收入超百万 [1] - 抖音平台每日有15000个团同时直播 行业竞争激烈 [1] 从业者构成 - 主播群体来源广泛 包括综艺制作人、专业舞者、医护人员、主持人等 [1] - 前偶像艺人转战团播赛道 如SNH48成员李慧、《偶像练习生》选手娄滋博 [2] - 头部主播中纯素人占比高 包括大学生、话剧演员、空姐等 [1][4] 招聘与培训机制 - 招聘流程需经三轮筛选 重点考察上镜状态而非单一才艺 [4] - 录取后需接受1个月密集培训 掌握30-40支热门舞蹈 [4] - 公司提供专业妆造 根据个人特色设计专属造型 [4] 收入结构 - 头部公司主播底薪8000-6万元 月入十万水平者众多 [5] - 打赏收入平台抽成50% 剩余部分公司与主播阶梯式分成 [7] - 电商合作变现显著 如半天妖烤鱼券2天销售额超9000万元 [10] 运营模式创新 - 老带新引流模式 通过临时团组合或PK赛为新团导流 [5] - 内容形式从单纯舞蹈升级为剧本设计、角色演绎等综合玩法 [9] - 头部公司尝试团综制作 主播参与卫视节目录制 [10] 行业生态演变 - 团播业务向练习生体系靠拢 吸引选秀节目流失的秀粉群体 [12] - 粉丝文化形成 包括打榜、应援餐车、线下见面会等 [12] - 部分前练习生转行团播 实现"成团出道"梦想 [12] 商业模式拓展 - 跨界直播共创案例显著 如单场直播观看人次达2429万 [10] - 品牌合作范围广泛 涉及餐饮、汽车、乳制品等行业 [10] - 探索商业演出、电商活动等多元化变现渠道 [10]
流量、赚钱、职业转型?医生、国会礼仪、舞蹈演员为何扎堆做团播
36氪· 2025-06-25 09:50
行业现象 - 团播行业吸引大量来自不同职业背景的年轻人加入,包括医生、国会礼仪接待等职业人士,形成强烈身份反差并引发模仿热潮[1][5] - 话题差点忘了以前是干嘛曾登上抖音挑战榜TOP15,显示该现象已形成社会关注热点[1] 行业吸引力分析 - 团播行业具有低门槛特性:只需长相略微出众、会简单舞蹈、能提供情绪价值即可进入试播流程[6] - 回报机制即时性强:转化率、观看量、互动频次等数据实时显示并与收入直接挂钩,形成"付出-反馈"高频正循环[8] - 行业提供标准化运营体系:新人主播可依托成熟团队解决设备、选题、剪辑等技术问题,降低个人创作门槛[8] - 头部公会如SK(帅库网络)已建立成熟孵化机制,旗下SK江浙粤、SK望江路等团体月流水和粉丝规模行业领先[8] 行业就业现状 - 团播职位薪资范围在8-15K之间,且不设经验和学历门槛[9] - 行业提供更高收入预期、更清晰成长路径和更灵活工作安排,被视为对传统低效职业的修正[10] - 工作模式具有"半工厂化"特征,实行统一培训与内容运营流程[8] 行业竞争格局 - 头部效应显著:SK女团主播卡卡40天积累17万粉丝,单场直播流水破百万,8万人同时在线观看[14] - 流量分配不均:头部主播垄断曝光资源,多数新人处于"上不去、下不来"的灰色地带[14] - 平台政策变动风险大:分成比例、审核标准、推流机制等变化直接影响主播收入和在岗状态[16] 行业工作强度 - 工作节奏紧凑且高度重复,主播需长期维持高能输出状态[16] - 情绪劳动强度大,需持续保持外向表达与高情绪浓度的表演姿态[16] - 易导致声音、情绪、身体透支及职业倦怠等身心健康问题[16] 行业发展趋势 - 团播被视为短期可复制的收入模式而非稳定职业路径[17] - 行业反映当代就业结构变化:职业身份流动性增强,稳定性不再是唯一追求目标[18] - 行业现象促使社会重新思考职业价值判断标准,强调个体选择权的重要性[18]
43万快手用户同时在线围观“原始部落大改造”,户外团播还能这样玩?
搜狐财经· 2025-06-21 01:19
直播内容创新 - 探险博主李忆主导全网首档原始部落直播节目,带领观众穿越至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原始部落,展示古老神秘的"杀猪仪式"和"钻木生火"技巧 [1][3] - 直播内容涵盖部落居民与现代博主协作改造家园的过程,呈现文化与现代化交织的实验 [1][5] - 最高直播同时在线人数达43万,节目真实生动且避免猎奇式呈现,粉丝互动性强 [9][11] 部落改造计划 - 博主协助部落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修建排水渠等基础设施,帮助居民掌握自给自足能力 [5][7] - 改造计划包括修建围栏、挖鱼塘等,居民从抗拒到积极参与,部落面貌逐渐改善 [7] - 目标为"授人以渔",提升居民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而非短期物资援助 [9] 博主个人影响力 - 李忆账号粉丝突破千万,内容以平等真诚的镜头语言展现部落生活,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 [11] - 其探险之旅始于六七年前,2019年通过印尼巴布亚地区部落生活短视频迅速积累粉丝 [11] - 创新模式包括"荒岛求生挑战"等,突破传统直播形式边界,获行业高度评价 [13] 行业趋势与平台策略 - 快手等平台发起"生活直播挑战赛",重点招募户外挑战和海外风土人情类博主 [14] - 户外探险类内容潜力被进一步发掘,平台推动直播形式向更丰富领域延伸 [13][14] - 行业认为此类内容满足用户对世界的好奇心,未来或涌现更多类似创新模式 [16]
超短裙“摇胸”、CP贴身热舞!直击MCN诱导下的低俗团播
南方都市报· 2025-05-26 14:31
行业现状 - 流量经济盛行导致部分MCN机构为逐利不择手段 包括操控网络水军 炮制谣言 批量生产低俗内容 [2] - 团播作为新兴直播形式 常通过擦边舞蹈等软色情内容畸形引流 诱导观众打赏 部分直播间单夜入账达350万元 [4] - 行业存在标准化擦边操作 包括暴露服装 性暗示舞蹈动作 湿身诱惑等互动设计 某案例显示观众打赏可触发主播湿身环节重复上演 [5] 商业模式 - 团播采用多人协作模式 配备主持人控场 包含团体表演 个人表演 PK互动等环节增强参与感与打赏意愿 [4] - MCN机构系统性设计低俗内容 包括制定擦边话术清单 3分钟诱导打赏流程 并对主播进行擦边技巧培训 [8] - 部分机构通过卖CP引流 如安排男主播赤裸上身热舞 使用皮带等道具表演 相关环节出现时用户留言量激增 [6] 机构行为 - MCN机构深度参与内容策划 涉及编导 运镜师 灯光师等岗位 部分账号主页直接标注所属机构信息 [8] - 典型案例显示机构强迫主播进行性暗示表演 包括贴身热舞等 违约需支付高额赔偿金 [8] - 抖音某案例中机构操纵11个账号发布低俗内容 最终被平台采取禁言 暂停营利权限等处罚措施 [9] 监管动态 - 中央网信办将打击低俗团播列入2025清朗专项行动整治重点 [3] - 国家网信办拟出台规定 明确禁止MCN机构组织账号实施宣扬低级趣味等12类行为 [11] - 专家建议MCN机构需承担内容合规审查责任 违规将面临行政处罚及平台黑名单等措施 [11] 行业影响 - 低俗内容导致直播行业与擦边标签绑定 损害行业形象 影响长远发展 [10] - 未成年人作为主要用户群体 可能因低俗内容产生审美认知扭曲与模仿行为 [10] - 部分机构通过刷量买粉制造虚假流量 干扰平台算法推荐机制 [10]
我在好莱坞做团播
虎嗅· 2025-05-26 09:04
海外团播市场发展 - 北美团播市场处于早期阶段,运营模式较国内更为初级,尚未出现激烈竞争 [5][10] - 公司Ordient Entertainment(OE)为北美少数成功孵化团播的公会之一,旗下拥有两个主力团"aerosangels"和"sunsetgirls" [5][8] - 直播间最高在线人数超1万,单场直播最高打赏达6000美元,公会赛4小时收入约2万美元 [9] 运营模式与成本结构 - 主播时薪为27-30美元/小时,月薪达3500-4000美元/人,人力成本占收入60%-70% [19][21] - 单个直播间搭建成本为4万-5万美元,远高于国内 [19] - 采用高底薪+低提成的薪酬结构,主播培训周期为2-3周,第二个月可实现回本 [21][22] 内容策略与观众特征 - 直播内容以群舞表演为主,减少主播个人说话时间,突出团体性 [29] - 观众性别比例均衡(1:1),年龄集中在18-34岁,避免单一性别主导带来的节奏问题 [15] - 内容对标国内热门团播如SK、OST,每月更新舞蹈模式并举办公会赛 [13][27] 市场挑战与差异化 - 主播流动性高,美国缺乏练习生文化,成员多因职业规划调整而退出 [16][19] - Tik Tok推流机制不稳定,美国本土观众占比仅20%,80%流量来自海外,影响付费转化 [29] - 与国内不同,北美缺乏平台政策扶持,公会需自主探索商业化路径 [31] 品牌建设与未来规划 - 通过多平台(小红书、YouTube等)发布切片视频扩大品牌影响力 [34] - 计划拓展商演和品牌合作,提升团播IP的商业价值 [34] - 新团孵化将借鉴国内经验,但调整内容以避免观众审美疲劳 [33] 行业竞争壁垒 - 北美市场人力成本高、推流机制复杂、商业化路径模糊,劝退多数公会 [5][26] - 公司凭借运营经验(5个团中4个盈利)形成先发优势,暂无直接竞争对手 [24][26] - 团播模式相比个播更具控制力,可快速替换成员维持运营稳定性 [32]
被当做“耗材”的团播成员:底薪 6000 元,我靠 “暧昧经济” 赚钱
36氪· 2025-05-20 11:59
行业概况 - 团播是由5-7名外表差异化的主播组成,通过集体舞、PK竞技和定制礼物互动吸引观众的新型直播形式 [2] - 在中国超2000亿规模的娱乐直播市场中,团播因"人海战术"的强吸引力和即时性优势占据重要地位 [3] - 行业已衍生出练习生模式、暧昧经济拉票团、中老年及cos主题等垂直细分领域 [4][11] 商业模式 - 主播收入结构为底薪6000元+20%-25%的礼物分成,头部主播单场收入可达万元级 [6][18] - 80%以上机构采用"拉票团"模式,依赖粉丝刷礼物变现,主播需通过感谢语、"写作业"(日均200条私信)维护"暧昧经济"关系 [19][20][21] - 平台抽取50%以上虚拟道具收益,公会通过保底薪资+独家协议控制人力成本,形成"招新-淘汰-再招新"的套利循环 [48] 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高度内卷:机构从早期几万元启动成本升至需多直播间并行+重金打造舞美,头部公司单日流水突破千万 [32][48] - 主播选拔标准严苛,需通过五官立体度、身材比例等多轮筛选,淘汰率极高 [13][15] - 职业生命周期仅3年,机构通过每月5万元流水考核(约1万元主播收入)实施末位淘汰 [36][42] 从业者现状 - 主播日均工作12小时(6小时直播+1小时粉丝维护+训练),普遍存在腰肌劳损等职业病 [39][42] - 新人面临流量压力,需在镜头前突破心理障碍进行直接索礼,否则面临流水不达标淘汰 [26][29] - 经纪人以"人头收入"(单招提成数百元)+流水分成获利,存在虚假承诺现象 [45][46] 产业链特征 - 形成"平台-公会-经纪人-主播"四级分成体系,平台掌握流量分配权,公会通过违约金条款绑定主播 [48] - 运营团队设计竞争人设、定制互动环节,将"暧昧经济"玩法极致化,刺激粉丝消费 [47] - 行业呈现"青春耗材"特性,用年轻主播的情感劳动和身体损耗换取资本增值 [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