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旧会计准则切换
icon
搜索文档
你在银行买保险了吗?10家银行系险企半年狂揽3200亿保险业务收入
经济观察网· 2025-08-16 11:53
行业概况 - 2025年上半年10家银行系险企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200.17亿元,同比增长12.38%,合计净利润96.21亿元,同比增长90.51% [2] - 银保渠道在利率下行和监管政策(如"报行合一"、"1+3"网点放开)推动下转型,银行系险企呈现差异化发展态势 [3] - 银行系险企凭借股东资源在资本补充和渠道管理上具备优势,银保渠道为其主力销售渠道 [5] 偿付能力分析 - 10家险企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值为143.09%,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值为206.97%,全部达标监管要求(核心≥50%,综合≥100%) [4][6] - 中荷人寿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最高(197%),建信人寿最低(120%);中银三星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最高(262.25%),中邮保险最低(194.59%) [6] - 6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达AA级及以上,工银安盛为唯一AAA级,中邮保险、建信人寿、光大永明人寿为BB级 [6] 保险业务表现 - 中邮保险以1180.72亿元收入稳居榜首,唯一突破千亿规模;建信人寿(338亿元)超越工银安盛(334.71亿元)成为第二 [8][9] - 中荷人寿增速最快(同比+36.48%),招商信诺唯一负增长(-3.87%),主因主动收缩固收类产品(新单年化保费降为0)并转向分红险(占比达95%) [9] - 农银人寿(326.11亿元)、建信人寿(338亿元)收入增速超20%,中邮保险增速12.07% [9][12] 盈利能力 - 中邮保险净利润51.77亿元位列银行系第一,工银安盛和中信保诚人寿均超10亿元 [10] - 中银三星人寿唯一亏损5.43亿元,农银人寿(-33.72%)、交银人寿(-21.62%)净利润下滑显著 [10] - 中荷人寿净利润同比激增1631.25%(会计准则切换影响),光大永明人寿扭亏为盈 [10] 会计准则影响 - 新准则导致净资产波动加剧,中信保诚人寿净资产同比下降24.63%,中荷人寿下降69.15% [13][15] - 未切换准则的招商信诺净资产增长43.51%,工银安盛增长23.27% [15] - 投资端FVT-PL资产占比提升致收益率分化,光大永明综合投资收益率最高(5.10%),中荷人寿最低(1.66%) [14] 公司资产规模 - 中邮保险总资产6936.34亿元居首,工银安盛(3663.83亿元)、建信人寿(3294.19亿元)分列二三位 [15] - 招商信诺净资产170.02亿元(同比+43.51%),中荷人寿净资产17.61亿元(规模最小) [15]
债市机构行为研究系列之五:保险买债特征全解析,保费、预定利率与买债节奏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30 22: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大概率8月下调,现阶段“冲保费”现象不明显,保险对债市配置偏好减弱 [3] - 过去三年保险资金资产重配置或是利率曲线平坦化重要推手,保费开门红对债市影响减弱,险资需择时增厚收益 [5] - 预定利率下调后保险新增负债成本下降,高股息资产入池标准可能降低,保险或聚焦海外固收类资产 [6] - 股债再平衡和新旧会计准则切换下,保险资金更看重风险收益比和平滑利润机制,偏好高股息资产 [6] - “偿二代”对保险资产端久期、透明度要求更高,但难影响保险资金配置偏好 [6] - 保险一级认购为主,二级交易为辅,部分券种交易有规律可循 [11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近年来,保险资金或是利率曲线平坦化重要推手 - 保费是保险资金重要来源,寿险占保费收入比重从2022年的52%提至2024年的56%,保险资金偏好长久期资产 [25] - 过去三年保险负债端期限长且成本变动弹性低,非标资产供给收缩,保险资金重配超长期限利率债致利率曲线平坦化,2022Q2至2025Q1,保险配置非标资产比重从26.9%降至19.3% [28] 保费开门红对债市影响减弱,现阶段保险资产配置更看重风险收益比 - 保费“开门红”曾使保险资金年初流入债市,但近年来保费收入非决定保险配债节奏唯一因素,一级市场供给充足、存款收益不低、利率中枢下行使债市影响减弱 [34][41] - 预定利率下调前保险机构“冲保费”但择时配债,本次预定利率下调幅度大,“冲保费”不明显,保险或减配债市,预定利率下调后,30Y国债、20Y及以上地方债配置吸引力增加 [51][61] - 保险或聚焦海外固收类资产,南向通合格投资者范围扩容待发,可提升保险投资收益 [64] 股债再平衡 + 新旧会计准则切换,高分红资产更受青睐 - 国内长债收益率或低位震荡,保险资金或出海寻高收益固收资产、增配权益,2022Q2至2025Q1,保险增持债券,2024Q4至2025Q1,增持权益 [73] - 新会计准则下,保险持有债券多放入FVOCI账户,交易属性和季末兑现盈利特征放大,保险偏好买入高股息资产放入FVOCI账户平滑利润 [86][97] - 债券收益率低时,高股息权益资产成保险资金替代选择,持有高股息资产可平滑收益,2019年至今,高股息资产全收益指数表现优于长久期国债 [103] “偿二代”对保险资产端久期、透明度要求更高 - 2023年至今保险机构偿付能力充足率稳步抬升,截至2025Q1,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204.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达146.5% [110] - “偿二代”使资产、负债久期匹配度要求更高,非标、地产和理财成本及风险权重增加,但难影响多数保险机构资金配置偏好 [113][114] 保险一级认购为主,二级交易为辅 保险机构现券买卖数据中哪类券种值得高频跟踪 - 保险机构二级现券净买入国债、政金债、地方债、金融债与实际持仓变动相关度高,2024年保险机构交易特征更明显 [119] 保险交易国债规律 - 保险二级市场季末月加力净买入长期限国债,下季初卖出,2023年后对30Y国债净买入明显加力,但保险买债难影响债市短期定价 [125][136] 保险交易地方债:利差可作为领先指标 - 地方债供给压力影响利差,从而影响保险机构二级市场净买入规模,地方债利差是判断净买入力量的重要指标,利差1个月抬升5 - 6bp,保险净买入规模或明显抬升 [138] 保险交易二永债策略 - 因会计准则影响,2024年5月至今,保险机构持续卖出中长久期二永债 [152]
10家银行系险企2024年业绩大幅改善
金融时报· 2025-05-22 09:24
银行系险企2024年经营情况 - 2024年10家银行系险企合计实现净利润98.64亿元,较上年亏损161.42亿元大幅改善 [1] - 8家盈利2家亏损,亏损额达33.69亿元,其中中邮保险和建信人寿实现业绩反转 [2] - 5家险企完成新旧会计准则切换(中邮保险、工银安盛、建信人寿、农银人寿、交银人寿) [1][2] 新旧会计准则影响 - 新会计准则(IFRS9/IFRS17)导致保费收入、净利润、净资产等指标波动 [1] - 股权投资资产转为公允价值计量,交易性金融资产市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加大净利润波动 [3] - 工银安盛、交银人寿、农银人寿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同比扭亏为盈 [3] - 新会计准则更侧重披露保险服务收入而非总保费收入 [3]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88个基点至1.7%,导致保险负债计量增加,净资产普遍两位数下降 [4] 重点公司业绩表现 - 中邮保险净利润89.41亿元(同比增长665.2%),领跑行业 [2] - 建信人寿净利润3.24亿元,较2023年亏损23.94亿元大幅改善 [2] - 光大永明保险因保费收入下降出现亏损 [4] 业务转型与政策影响 - 中邮保险通过优化业务结构(发展分红险、健康险)使新单负债成本率压降62个基点,新业务价值增长19% [2] - "报行合一"政策实施后,人身险银保渠道新单保费收入同比下降22% [4] - 长期看新会计准则将提升指标透明度,倒逼险企经营更稳健 [1][5] - "报行合一"推动银保渠道从规模导向转向价值导向,促进行业降本增效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