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险资金资产配置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二季度保险业资金运用情况点评:负债扩张,哑铃结构持续
国信证券· 2025-08-18 21:58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优于大市(维持) [1] 核心观点 - 2025年二季度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36.2万亿元,同比增长17.4%,增幅较一季度进一步提升 [2][3] - 人身险资金运用余额占比90.0%,达32.6万亿元,同比增长17.7%;财产险资金运用余额占比6.5%,达2.3万亿元,同比增长11.3% [6] - 险资债券配置规模达17.9万亿元,占总投资规模的49.3%,创历史新高,其中人身险公司债券配置规模为16.9万亿元,同比增长26.6%;财产险公司债券配置规模为0.95万亿元,同比增长19.9% [9][11] - 权益资产方面,险资股票配置余额达3.1万亿元,同比增长47.6%,其中人身险股票投资规模达2.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6052亿元;财险股票投资规模达1955亿元,较年初增加354亿元 [13] - 2025年二季度资金周转率为35%,处于2023年三季度以来的相对低位水平,主要受负债端保费增速放缓、渠道调整等因素影响 [2][23] 资金运用结构 - 固收配置:险资通过增配长久期利率债优化资产负债久期匹配,债券配置占比达49.3% [9][11] - 权益配置:受益于增量资金入市政策催化,保险公司持续加大股票直投规模,股票配置同比大幅增长47.6% [13] - 人身险公司资产配置中,债券占比最高(16.9万亿元),其次为股票(2.87万亿元)和长期股权投资(2.61万亿元) [12] - 财产险公司资产配置中,债券占比最高(0.95万亿元),其次为股票(1955亿元)和银行存款(4046亿元) [12] 政策影响 - 2025年4月8日发布的《通知》将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最高档提升至总资产的50%,简化分档标准并上调比例上限,强化保险资金作为"耐心资本"的角色 [14][15] - 政策调整体现"扶优限劣"监管导向,偿付能力强的头部险企获得更大投资空间 [14][15] 行业趋势 - 三季度预计预定利率下调及"炒停售"行为将带动短期保费规模扩张,提升险资资产配置诉求 [2][24] - 保险资金利用港股折价优势和企业所得税免征政策,加大港股配置比例,如中国平安、新华保险等机构 [18] - 历史数据显示,四季度及一季度为险资配置高峰期,资金转化率较高(如2024年四季度行业转化率达123%) [22][23]
债市机构行为研究系列之五:保险买债特征全解析,保费、预定利率与买债节奏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30 22:2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大概率8月下调,现阶段“冲保费”现象不明显,保险对债市配置偏好减弱 [3] - 过去三年保险资金资产重配置或是利率曲线平坦化重要推手,保费开门红对债市影响减弱,险资需择时增厚收益 [5] - 预定利率下调后保险新增负债成本下降,高股息资产入池标准可能降低,保险或聚焦海外固收类资产 [6] - 股债再平衡和新旧会计准则切换下,保险资金更看重风险收益比和平滑利润机制,偏好高股息资产 [6] - “偿二代”对保险资产端久期、透明度要求更高,但难影响保险资金配置偏好 [6] - 保险一级认购为主,二级交易为辅,部分券种交易有规律可循 [11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近年来,保险资金或是利率曲线平坦化重要推手 - 保费是保险资金重要来源,寿险占保费收入比重从2022年的52%提至2024年的56%,保险资金偏好长久期资产 [25] - 过去三年保险负债端期限长且成本变动弹性低,非标资产供给收缩,保险资金重配超长期限利率债致利率曲线平坦化,2022Q2至2025Q1,保险配置非标资产比重从26.9%降至19.3% [28] 保费开门红对债市影响减弱,现阶段保险资产配置更看重风险收益比 - 保费“开门红”曾使保险资金年初流入债市,但近年来保费收入非决定保险配债节奏唯一因素,一级市场供给充足、存款收益不低、利率中枢下行使债市影响减弱 [34][41] - 预定利率下调前保险机构“冲保费”但择时配债,本次预定利率下调幅度大,“冲保费”不明显,保险或减配债市,预定利率下调后,30Y国债、20Y及以上地方债配置吸引力增加 [51][61] - 保险或聚焦海外固收类资产,南向通合格投资者范围扩容待发,可提升保险投资收益 [64] 股债再平衡 + 新旧会计准则切换,高分红资产更受青睐 - 国内长债收益率或低位震荡,保险资金或出海寻高收益固收资产、增配权益,2022Q2至2025Q1,保险增持债券,2024Q4至2025Q1,增持权益 [73] - 新会计准则下,保险持有债券多放入FVOCI账户,交易属性和季末兑现盈利特征放大,保险偏好买入高股息资产放入FVOCI账户平滑利润 [86][97] - 债券收益率低时,高股息权益资产成保险资金替代选择,持有高股息资产可平滑收益,2019年至今,高股息资产全收益指数表现优于长久期国债 [103] “偿二代”对保险资产端久期、透明度要求更高 - 2023年至今保险机构偿付能力充足率稳步抬升,截至2025Q1,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204.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达146.5% [110] - “偿二代”使资产、负债久期匹配度要求更高,非标、地产和理财成本及风险权重增加,但难影响多数保险机构资金配置偏好 [113][114] 保险一级认购为主,二级交易为辅 保险机构现券买卖数据中哪类券种值得高频跟踪 - 保险机构二级现券净买入国债、政金债、地方债、金融债与实际持仓变动相关度高,2024年保险机构交易特征更明显 [119] 保险交易国债规律 - 保险二级市场季末月加力净买入长期限国债,下季初卖出,2023年后对30Y国债净买入明显加力,但保险买债难影响债市短期定价 [125][136] 保险交易地方债:利差可作为领先指标 - 地方债供给压力影响利差,从而影响保险机构二级市场净买入规模,地方债利差是判断净买入力量的重要指标,利差1个月抬升5 - 6bp,保险净买入规模或明显抬升 [138] 保险交易二永债策略 - 因会计准则影响,2024年5月至今,保险机构持续卖出中长久期二永债 [152]
监管要求分红水平不得“内卷”;友邦人寿、荷兰全球人寿获批筹建保险资管公司;平安斥资6.05亿完成核心人员持股计划|13精周报
13个精算师· 2025-06-21 10:30
监管动态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分红险监管意见,要求审慎确定分红水平,避免"内卷式"竞争,六种情形需论证分红合理性[7][8]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出台,推动银行保险机构集聚,深化航运保险和再保险创新[9][11] - 中国再保险集团被认定为国际活跃保险集团,将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10] - 企业年金基金规模突破3.7万亿,近三年累计收益率达7.46%[12] - 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从2013年4%提升至9%,友邦人寿等外资机构获批筹建资管公司[19][18] 公司动态 - 平安系持续增持银行股:平安人寿增持邮储银行2279.7万股(1.2亿港元),中国平安增持邮储银行H股7642.49万港元,持股比例均升至12.07%[25][26] - 中邮保险、中华人寿分别获批增资至326.43亿和41亿,资本实力增强[29][30] - 中国平安完成2025年核心人员持股计划,购股1138万股,金额6.05亿,均价53.19元/股[31] - 泰康保险向华中科技大学捐赠1亿,支持医工交叉学科建设[37] - 水滴公司一季度保险业务收入6.58亿,增速放缓至8.4%[38] 行业趋势 - 香港保险高收益产品(7%预期收益)吸引内地客户抢购,新规将于7月实施[56] - 分红险占比提升:年内新推寿险产品中分红险占37%,同比增9个百分点[58] - 13家中国保险资管机构入选全球500强,国寿资管(第29名)、平安资管(第33名)进入前50[59] - 超90%保险资管产品收益为正,权益类产品近半年最高回报超26%[62] - 医保改革加速,300个统筹地区实现即时结算,商保与医保衔接试点推进[60][61] 产品创新 - 国寿推出首款10年保证续保医疗险,覆盖重大疾病医疗和院外特药[68] - 蚂蚁保"好医保"升级,新增470家三甲医院特需部和1500种先进药械保障[69] - 平安人寿推出家庭综合保障计划"全家保",覆盖五大风险场景[70] - 众安保险将国内首款干细胞治疗药物纳入赔付范围,最高赔付100%[71][72] - 人保财险开出内贸险共保体首单,提供3000万应收账款风险保障[73] 人事变动 - 金融监管总局稽查局局长李有祥拟任中国农业再保险董事长[39] - 中国平安任命80后高管徐菁为首席合规官,系曼彻斯特大学法学硕士[49] - 多家中小保险资管公司换帅:中信保诚资管临时负责人陈征宇、合众资产总经理徐永伟等履新[53] - 东京海上日动火灾保险(中国)获批两名日籍副总经理岩渕康二和太田贵之[45][46]
一季度上市险企投资资产稳健增长
金融时报· 2025-05-08 10:04
2025年一季度上市险企投资表现 - 行业整体投资资产稳步增长但收益率表现分化 中国人寿投资资产达68191 73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3 1% 中国平安投资组合规模超5 9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 3% 中国太保投资资产为28102 0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 8% 新华保险投资资产为16876 97亿元增速最快达3 6% [1][4] - 投资收益率方面 中国人寿总投资收益率2 75% 净投资收益率2 60% 中国平安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1 3%同比上升0 2个百分点 非年化净投资收益率0 9%同比持平 中国太保总投资收益率1 0%同比下降0 3个百分点 新华保险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 7% 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2 8% [1][4] - 收益率下滑主因是一季度利率上行、债市下跌导致 [4] 主要险企投资策略 - 中国人寿坚持长期投资理念 固收投资把握利率阶段性抬升机会 权益投资推进均衡配置和结构优化 [2] - 中国平安积极应对利率下行风险 配置利率债保持资产负债匹配 加大价值型和科技成长型权益投资 另类资产布局中 债权计划及债权型理财产品规模3599 94亿元占比6 1% 不动产投资余额2066 15亿元占比3 5% 其中物权投资占比81 9%主要投向收租型物业 [3] - 中国太保配置长期固收资产延展久期 强化权益主动管理 重点布局低估值、高股息品种 [3] 监管政策与行业展望 - 金融监管总局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 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 [4] - 新政策有利于优化保险资金配置 发挥长期资金优势 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 [4] - 行业将更重视资产负债久期匹配 均衡配置固收、权益、另类资产 利率风险有望缓释 [4]
金融监管总局:提高保险资金投资股市比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08 08:58
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调整 - 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 简化档位标准 将部分档位偿付能力充足率对应的权益类资产比例上调5% 拓宽权益投资空间 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多股权性资本 [2] - 提高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的集中度比例 引导保险资金加大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力度 精准高效服务新质生产力 [2] - 放宽税延养老比例监管要求 明确税延养老保险普通账户不再单独计算投资比例 助力第三支柱养老保险高质量发展 [2] 政策影响与监管方向 - 政策是优化保险资金资产配置的重要举措 有利于促进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发挥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优势 [2][3] - 金融监管总局将持续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政策 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