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旅行出片
icon
搜索文档
“情绪消费”“出片刚需”“丑萌”……新需求释放新商机 消费升级再添新动力
央视网· 2025-10-26 15:27
文章核心观点 - 年轻人的新消费需求正成为市场重要驱动力,其热衷仪式感消费、注重自我表达、青睐治愈系产品的特点为消费升级注入持续动力 [1] 沉浸式体验与情绪消费 - 沉浸式古装戏剧体验餐厅将餐饮与红楼梦主题舞台剧结合,采用全息投影技术上菜,开业不到一个月即处于爆满状态,好座位需提前两周预订 [3][5] - 北京某餐厅负责人指出,当代年轻人需要情绪价值且文化自信,是此类消费的主力人群 [5] - 江西景德镇流行“夜市边走边插花”的消费形式,消费者可在逛陶瓷市集时随手挑选陶瓷小花并插满花瓶,以收藏生活小确幸 [6] - 大连文创店以“海鲜售卖+表演”模式销售毛绒玩具,通过打捞、称重、包装等环节的趣味性仪式感吸引消费者 [8][10] 自我表达与旅行消费 - 贵州贵阳夜郎谷景区的抽象石像雕塑艺术空间成为年轻人拍照打卡、表达喜欢与众不同态度的热门地点 [13][16] - 该景区举办“丑丑的集市”,游客可利用树枝、石块、陶片等材料创作独一无二的工艺品,以丑萌物品彰显个性 [17] - 旅行必“出片”成为年轻人表达自我的方式,贵州开阳县猴耳天坑景区因提供极限运动与专业跟拍服务而客流大增 [17][18] - 该景区依托直径约300米、坑深约280米的岩溶漏斗开发蹦极、大秋千等极限运动,并聘请专业飞手提供穿越机跟拍服务,打造动作大片式体验 [18] - 自2025年4月提供跟拍服务后,景区游客量较2024年提升一倍,目前日均营业额已突破20万元 [18][20]
一生执着出片的中国人,到底要出啥?
36氪· 2025-05-05 21:25
旅行行为趋势 - 五一小长假期间,国内热门城市如北京、成都、上海以及韩国、日本、新加坡、泰国成为主要旅行目的地,部分游客采用"请四休十"拼假方式避开高峰 [3] - 春节、五一、十一是一年仅有的3次小长假,春节主要用于家庭团聚,因此真正可用于个人旅行的时间仅剩2次 [4][5] 过度出片现象 - 旅行者过度追求"出片"导致有效旅行时间被压缩,例如日本箱根水上鸟居打卡需排队30分钟至1小时,拍照15分钟,导致70个景点中仅能完成少数 [9][12] - 研究表明旅行者因预先设定"模板化"拍照目标,过度依赖电子设备,削弱与目的地的真实互动 [14] - 2020年美图秀秀数据显示节假日用户活跃度比平时高135%,65%用户为"自己"修图,修图高峰集中在午间12-13点和晚间19-20点 [17] 社交影响与冲突 - 打卡行为易引发同行人矛盾,如因拍照质量差导致争执或财产损失(如踩碎手机),甚至与其他游客冲突(如占位打架) [19][22] - 网红打卡点对当地居民造成干扰,例如法罗群岛5万居民年接待11万游客,摄影爱好者侵入私人领地影响正常生活 [22] - 部分目的地采取限制措施:法罗群岛实施"维护关闭"活动,泰国皮皮群岛和菲律宾长滩岛实行游客禁令,日本京都祇园禁止游客拍照 [23] 社交媒体驱动 - "种草—打卡"模式形成心理呼应,游客因博主推荐前往网红点,即使发现实际场景与宣传不符仍坚持修图传播 [28][29] - 照片成为构建理想化身份的工具,B站Up主指出旅行目的从"为自己游"异化为展示社会地位(如中产避免阶层滑落) [30] - 维也纳"无标签"活动通过禁用手机、使用一次性相机,促使游客减少社交媒体依赖,提升真实体验 [36][38] 旅行体验优化案例 - 法罗群岛"志愿游客"模式吸引与当地文化深度融合的游客,通过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获得原生态体验 [33][34] - 研究者建议减少程式化拍照,关注当下体验(如博物馆深度参观、与当地人交流),提出"出片—少就是多"理念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