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普惠保险如何 创新破局迈向高质量发展
金融时报· 2025-08-27 09:56
政策体系发展 - 金融监管总局2024年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系统界定普惠保险覆盖范围与重点服务领域 [3] - 金融监管总局和中国人民银行2025年联合发布16条措施方案推动银行业保险业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 [3] - 地方层面政策探索同步推进如山西增强个体工商户风险抵御能力深圳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意外伤害保障 [4] 市场覆盖与产品创新 - 2024年普惠型补充医疗保险"惠民保"覆盖人数突破1亿农业保险为1.5亿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超5万亿元 [4] - 四川凉山推出"牦牛养殖险+农产品价格险"组合产品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编写条款深圳试点整合租房意外险等产品通过政务数据共享实现一键投保 [4] - 浙江"浙里惠民保"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个人自愿模式2024年赔付率达92%同时保费保持稳定 [5] 发展现状与挑战 - 目前62%风险保障需求未能获得相应保险产品覆盖预计2029至2030年普惠保险保费规模达9300亿元为目前体量2.6倍 [6] - 供给与需求结构性错配现有产品多为一年期产品针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专属产品及长期保险产品供给不足 [7] - 部分地区"惠民保"大病保险因赔付率过高面临停售风险保险网点农村覆盖率仅为城市1/3数字化服务存在老年群体数字鸿沟 [7] 认知与规范发展 - 存在将普惠保险与公益性政策性保险混同问题过度强调公益性与价格优惠忽视商业属性 [8] - 需杜绝借普惠之名粗放发展恶性竞争甚至违法经营 [8] 高质量发展路径 - 政策层面需完善基础制度+专项激励框架明确具体险种服务标准与监管底线扩大财政支持政策覆盖面给予税收减免探索建立风险共担基金 [10] - 市场层面推动产品+服务双轮驱动从卖产品转向提供风险解决方案如针对新市民群体开发租房险创业险联合平台提供房屋安全检测等服务针对老年群体配套居家养老服务资源 [10] - 科技层面利用大数据构建精准定价模型实现一人一价人工智能核保理赔系统将小额案件处理时效从3天压缩至30分钟区块链技术解决跨区域数据共享问题 [10] 创新融合模式 - 福建"乡村振兴保"将农业保险与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挂钩投保农户享受检测费用补贴江苏"新市民安心保"联动社区网格员提供防诈骗健康讲座等增值服务 [11] - 保险+治理模式让普惠保险从经济补偿者升级为社会稳定器 [11]
普惠保险驶入快车道 如何寻找“可持续”平衡点?
中国经营报· 2025-08-23 22:33
普惠保险发展现状与政策支持 - 普惠保险占整体保险保费收入约7% 未来5年保费规模将达到约万亿元 市场份额翻一番[2]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推动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擘画未来5年发展蓝图[2] - 产品服务供给不断丰富 如山西省增强个体工商户风险抵御能力 深圳市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意外伤害保障[2] 普惠保险核心发展理念 - 本质是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 最大难度在于筹资 需要政策扶持和数据赋能实现精算平衡[1] - 判断标准应关注触达人群而非保费额度 更应看重"赔款"指标而非"保费"[1] - 需从"量增"向"质升"发展 完善衡量指标体系 创新适配产品服务[1] 普惠保险发展挑战 - 面临供给与需求结构性错配 产品多集中于农业保险和短期健康险 针对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专属产品及长期保险不足[4] - 可持续性与普惠性平衡难题 部分地区"惠民保"和大病保险因赔付率过高面临停售风险[4] - 服务能力存在适配性短板 农村保险网点覆盖率仅为城市1/3 数字化服务存在"数字鸿沟"[4] 普惠保险覆盖缺口 - 中等收入以下群体约4亿人 商业健康险覆盖率仅30%[4] - 全国2.1亿灵活就业人员中仅11%享有职业伤害保障[4] - 投保门槛抬高和理赔限制趋紧 部分产品陷入"能卖难赔"困境[5] 普惠保险发展路径 - 需要商业力、政府力、科技力三力协同 商业力让参与主体有利可图 政府力提供信用背书 科技力降低运营成本[4][5] - 加速向"保险+服务+科技"融合发展 在小微企业风险管理和养老健康预防领域创新实践[5] - 长期护理险有望全国铺开 特定人群保障将提升 慢病人群产品持续优化[5] 普惠保险可持续性要求 - 需坚守商业属性 按保险规律市场化运作 解决"不可能三角"问题[3] - 要保证充分保险产品供给 增加服务覆盖率、可及性和可负担性 同时尊重消费者选择权[3] - 降低成本而非降保费 发挥风险减量管理、长期服务保障和科技智能服务功能平衡三者关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