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管控

搜索文档
我国直径最大泥水平衡盾构机“沧渊号”始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2 08:53
项目进展 - 海太长江隧道A4标项目左线盾构机始发 项目进入掘进施工阶段 [1] - 隧道线路全长39.07公里 连接南通市海门区与苏州市太仓市 [1] 技术突破 - 中国自主研制直径最大泥水平衡盾构机"沧渊号"投入使用 开挖直径达16.66米 [1] - 盾构机整机总长176米 总重量超过5650吨 [1] - 创新集成三大核心技术:数字大脑智慧化管控系统、智刃铁齿高效掘进技术、全球首创智慧心脏主动防护系统 [1] 战略意义 - 项目属于《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重点推动建设项目 [1] - 建成后可有效分流苏通长江大桥交通流量 提升过江交通支撑能力 [1] - 推动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发展 提升交通服务水平 [1]
泥水平衡盾构机“沧渊号”始发掘进
人民日报· 2025-08-12 06:01
海太长江隧道工程进展 - 海太长江隧道A4标项目左线"沧渊号"盾构机始发 标志着项目进入掘进施工阶段 [1] - 隧道工程横跨长江入海口 北起江苏南通海门区 南抵江苏苏州太仓市 线路全长39 07公里 [1] "沧渊号"盾构机技术参数 - 盾构机整机总长176米 总重量超5650吨 开挖直径达16 66米 [1] - 盾构机为我国自主研制的泥水平衡盾构机 [1] 盾构机核心技术 - 创新集成三大核心技术 包括"数字大脑"智慧化管控系统 [1] - 采用"智刃铁齿"技术突破高效掘进瓶颈 [1] - 搭载全球首创"智慧心脏"主动防护系统 [1] - 多元技术协同应用 为复杂工况提供动态安全保障 [1]
煤炭矿石散货码头如何蝶变“星级绿色港口”?
人民网· 2025-07-16 11:04
绿色港口转型 - 福建华电储运有限公司10~11号泊位成为福建省首个"星级绿色港口" 绿色疏运比例达83% [1] - 2024年上半年罗源湾港区输送超1000万吨煤炭至闽赣等地电厂 保障区域工业与民生用能需求 [1] - 传统散货码头通过能源环保一体化管控 清洁能源替代 生态修复三大举措实现绿色升级 [1][2] 智慧化与清洁能源应用 - 智慧大屏与生态环境能源一体化管控平台实现"监测-预警-处置-反馈"闭环管理 联动智能码头操作系统与无人设备提升效率与安全 [2] - 岸电接电量达26 5万千瓦时 同比增长101% 新能源机械应用使作业噪声降低30% 年减少柴油消耗超千吨 [2] - 喷淋系统 防风抑尘网结合粉尘在线监测实现全流程精准抑尘 [2] 生态建设与经济效益 - 华电储运码头建成"可门绿洲"景观线 融合绿道 工业展览与废物利用景观区 [2] - 福州港2024年港口经济增加值达1996亿元 占全市GDP14% [3] - 30辆新能源牵引车交付江阴港区与闽江口内港区 预计年节约柴油1200吨 减碳3500吨 [3] 行业示范与战略规划 - 罗源湾港区为传统散货码头提供科技赋能生态的转型样板 [3] - 福州港将持续提升枢纽能级 优化服务效能 推进绿色智慧发展 目标建设世界一流港口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