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
搜索文档
马斯克旗下“无聊公司”被罚近50万美元
财富FORTUNE· 2025-11-11 22:37
违规事件概述 - 公司因向拉斯维加斯周边检查井倾倒钻井液,被克拉克县污水管理局处以493,29708美元罚款,其中131,29708美元用于补偿处理倾倒液体的支出 [2][4] - 监管机构指出该行为对全县基础设施造成重大损害,工作人员从一座污水处理设施中清理出12立方码(约9立方米)的钻井泥浆、废料及固体废物 [2] 违规行为细节 - 督察员在8月12日抵达现场责令停止倾倒时,公司员工拒不执行 [2][5] - 次日,公司项目经理佯装遵守规定,在误以为督察员离开后重新安装装置恢复排放,并试图淡化排放规模,谎称排放仅始于前一晚 [6] - 公司法务总监在8月15日提交的信函中承认污水未按规定排入污水系统 [7] 公司运营与历史问题 - 公司成立于2017年,旨在通过地下隧道利用自动驾驶特斯拉汽车解决交通拥堵,已从红杉资本等机构筹集超9亿美元资金 [7] - 公司在内华达州进展最突出的是拉斯维加斯会议中心地下一条4英里(约6千米)长的隧道 [8] - 过去两年内公司违反环保法规近800次,包括将未经处理的地下水泄漏至公共道路且未报告,此前因此被处以近25万美元罚款 [8] - 2023年公司员工在维修灌溉管道时,意外暴露支撑拉斯维加斯高架单轨列车的立柱基座,导致单轨列车停运一天,并收到三项违规通知 [8] - 公司多次接受内华达州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调查,包括2023年收到的八项违规指控,涉及员工因接触隧道积液中的化学物质被灼伤 [8]
燕郊地铁项目爆燃事故致7死27伤,调查报告公布
中国能源报· 2025-11-10 20:06
事故概述 - 2024年3月13日3时15分许发生燃气爆燃事故,造成7人死亡、27人受伤 [3] - 事故原因为地铁盾构施工造成地埋天然气管道破损泄漏,天然气扩散至周边建筑后于7时54分许发生爆燃 [3] 责任追究与处理 - 司法机关对7名相关涉事单位责任人员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4] - 对中交隧道局、中交一公局、北京城勘公司、中铁设计公司、北京赛瑞斯公司、快轨公司、京冀公司、北京迅联公司、百川新能源公司、百川燃气公司等共46名人员移交纪检监察机关等处理 [4] - 对廊坊市政府及住建局,三河市委市政府及住建局,燕郊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及有关部门等共23名公职人员给予党纪政务处分 [4]
波黑普雷涅隧道工程招标程序进入最后阶段
商务部网站· 2025-11-06 11:45
该隧道全长10.45公里,所在高速路段总长12.2公里,总投资约6亿欧元(由欧洲复 兴开发银行和欧洲投资银行各提供3亿欧元融资)。建成后将成为欧洲第九长公路隧 道,使萨拉热窝与莫斯塔尔之间的车程缩短约30公里(近1小时)。隧道设计采用双管 结构配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预计施工周期至少6年。项目建成后将强化波黑在中欧与东 南欧及亚得里亚海之间的战略枢纽地位。(驻波黑使馆经商处) 波黑N1电视台11月3日报道。作为5C走廊波黑段规模最大、技术要求最高的工程,普雷 涅(Prenj)隧道项目已进入准备阶段尾声。波黑联邦高速公路公司称,隧道沿线征地 公告已发布,工程招标程序进入最后阶段:第一阶段投标评估于2025年3月完成并获欧 洲复兴开发银行批准,第二阶段正待银行审批。监理选拔程序同步推进,技术评估已 获银行认可。 (原标题:波黑普雷涅隧道工程招标程序进入最后阶段) ...
珠海隧道主体结构全线贯通 冲刺年底通车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10-22 17:08
工程进展 - 珠海隧道主体结构于10月21日清晨6时全线贯通,历经连续12小时夜间施工完成关键节点[1] - 关键节点为海底隧道与山体隧道结合部,该部分最后一块顶板顺利封底[1] - 此次贯通是省市重点交通工程的重大进展,为年底主线通车奠定坚实基础[1] 工程细节 - 海底隧道与山体隧道结合部位居挂锭角山体与磨刀门水道之间,全长约170米,最宽处接近50米[1] - 该结合部是整个工程中开工最早、完工最晚的部分[1] - 施工区域靠近水源保护区和对澳供水管道,全程需严守高标准环保要求[1] 施工与规划 - 施工过程采用类似搭积木的工序,需等待两侧结构完成后再安装中间部分[1] - 施工单位广东长正公司在确保安全与质量前提下,将全力推进后续施工[1] - 业主单位珠海交控集团轨道交通公司计划争取早日通车[1] 项目影响 - 珠海隧道通车后将与珠海大桥形成北桥南隧的交通布局[1] - 新布局预计将大幅缓解珠海大桥的交通压力[1] - 项目将显著提升珠海市东西部区域的通行效率[1]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5年前三季度主要经营情况更正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0-21 03:22
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2025年前三季度主要经营情况更正公告,对施工业务中上海市外及海外业务的中标合同量、占比及同比变化数据进行了修正 [1] 新增项目情况汇总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施工、设计、运营及数字业务总中标合同量为58,580,783.19万元 [1] - 施工业务总中标合同量为5,858,078.32万元 [1] - 上海市内业务中标合同量为1,771,672.78万元,业务占比为30.24%,较上年同期减少5.59% [1] - 上海市外(国内)业务中标合同量为2,696,255.62万元,业务占比为46.02%,较上年同期增长7.08% [1] - 海外业务中标合同量为390,149.92万元,业务占比为6.66%,较上年同期增长35.44% [1] 数据更正详情 - 原公告中上海市外业务中标合同量误报为2,251,377.57万元,更正后为2,696,255.62万元,业务占比由38.43%修正为46.02%,同比增速由-10.59%修正为7.08% [1] - 原公告中海外业务中标合同量误报为835,027.97万元,更正后为390,149.92万元,业务占比由14.25%修正为6.66%,同比增速由189.88%修正为35.44% [1] 重大项目情况 - 公司报告期内无重大项目 [2]
经济新方位|铁龙过江,见证水下盾构技术跃迁
人民日报· 2025-10-11 08:54
中国水下盾构技术发展历程 - 2005年武汉长江隧道开挖拉开中国以隧道穿越长江的序幕 [1] - 2008年武汉长江隧道通车,2009年南京长江隧道双线贯通,标志着技术迅速成熟 [10] - 2025年渝厦高铁重庆菜园坝长江铁路隧道贯通,实现高铁首次穿越长江 [2] 渝厦高铁重庆菜园坝长江隧道项目详情 - 隧道全长约11.9公里,连接重庆渝中区与南岸区,需穿越山、城、水、江4种环境 [3] - 穿江段长度1282米,地质条件复杂,泥岩砂岩变化反复,最小覆岩厚度仅10米 [3] - 使用国产“长江号”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直径12.66米,总长142米,总重约3500吨 [5] - 隧道最深处水压达0.93兆帕,盾构机压力控制精度达0.01兆帕 [5] - 盾构机以毫米级精度穿越16处风险源,是国内首个洞内完成全流程作业的高铁大直径盾构项目 [6][7] 盾构技术应用与行业成就 - 盾构掘进法在江底隧道施工中相对经济、安全且对环境干扰小 [9] - 长江上中下游已有近30项建成或在建的10米级以上过江隧道工程 [11] - 应用领域从公路拓宽至地铁、特高压输变电等,如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正以每天16米速度掘进 [11] - 国产盾构机产业用20年赶超西方200年发展,可研发直径2米至16米产品,赢得海外60%市场份额 [12] - 目前已出口开挖直径15.7米的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用于澳大利亚项目 [12] 行业当前技术水平与挑战 - 我国已全面掌握大直径盾构施工关键技术,在该领域拥有领先优势 [11] - 盾构机部件国产化率已超过90%,但超大直径(14米及以上)盾构机的部分关键部件仍未完全实现国产化替代 [14] - 虽能生产适用于12到16米盾构机的6到8米级主轴承,但尚待工程应用验证 [14] - 智能盾构整体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距离L4级高度自动驾驶仍有较大差距 [14] - 行业大模型发展受数据孤岛制约,数据散落在制造、施工、业主等多方,难以整合挖掘 [14]
国内最大跨度断面市政交通隧道主体完工!唐山路隧道迎新进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9-22 20:33
项目工程里程碑 - 唐山路隧道于9月22日顺利完成衬砌施工 标志着国内最大断面市政交通隧道主体完工 为唐山路快速路工程全线主体完工提供关键支撑 [1] 隧道工程规模与技术挑战 - 隧道全长1551米 主线按双向双洞8车道设计 最大开挖跨度31.8米 最大开挖高度17.88米 最大开挖断面达447.62平方米 超过一个标准篮球场 [2] - 隧道结构复杂 全线包含18种开挖断面和7种衬砌断面交替衔接 主线隧道与远期隧道在洞内实现单洞分岔 由单洞5车道分流为3车道+2车道的双洞结构 [2] - 隧道间最小净距仅0.5米 岩体保留难度大 且穿越老虎山区域复杂地质条件 加剧了施工难度和挑战 [2] - 施工采用将超大断面分解成9至12个分块进行开挖 每个分块开挖后立即闭合 以最大程度确保施工安全 [2] 施工技术创新与应用 - 项目采用智能台车破解多断面适配难题 应用有轨无枕木电机推行式行走台车及自动定位系统 为台车装上智能导航 满足多断面施工要求并保障结构稳定性 [5] - 通过模块化设计提升转场效率 优化副骨架与主骨架的连接固定方法 实现主副骨架快速拆装和高可靠性连接 使台车在轨道上行进平稳精准 [5] - 在混凝土施工环节优化布料系统 调整来料动线和工作窗布局 应用附着式高频振捣器与工业控制柜分层同步振捣 有效避免气泡残留和模板移位 保障混凝土结构坚实平整 [7] 项目战略意义与影响 - 唐山路快速路工程西起重庆路 东至天水路 全长约3公里 涵盖路基 路面 桥涵 隧道等全要素建设 目前正全面推进隧道路面与装饰施工 预计今年年底项目主体完工 [8] - 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填补跨海大桥高架路与新机场高速连接线之间约10公里的快速路网空白 实现与重庆路 青银高速的高效衔接 [10] - 该项目作为青岛城市快速路网的重要缝合线 将显著缓解青岛南北交通压力 为青岛再增一条东西走向的城市交通大动脉 助力市民出行提速 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 [10]
我国首个隧道垂直大模型在郑州高新区发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28 08:34
行业技术突破 - 国内首个隧道与地下空间领域垂直大模型"先锋·隧道大模型"正式发布 标志着中国隧道建造进入数据驱动与智能引领新时代 [1] - 模型依托773条工程线路和1200亿条工程建造数据 构建通用大模型调度中小模型驱动的技术体系 [1] - 突破大模型对齐与微调技术 研发系列中小模型 形成隧道设计BIM可视化/施工评估/装备选型/运维感知等多应用数智决策新范式 [1] 实际应用成效 - 已在高原铁路隧道/崇太长江隧道/深江铁路珠江口隧道完成验证 实现隧道建造安全/优质/高效/绿色 [2] - 复杂地质条件下断层/溶洞隐患预报精准度突破90% 显著高于传统探测能力 [2] - 硬岩地质条件下实现盾构掘进参数自动调整 大幅提升施工进度与响应效率 [2] 产业协同机制 - 成立盾构/TBM大数据挖掘共同体 汇聚建设-勘察-设计-施工-装备-运维全产业链力量 [2] - 聚焦三大核心任务:共建行业统一数据中心与数据标准/协同攻克核心算法/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2] - 核心理念为"数智共享隧创未来" 旨在破解数据孤岛/标准不一/协同不足等行业痛点 [2]
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在济贯通
大众日报· 2025-08-18 09:00
项目核心成就 - 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顺利贯通,盾构段长3.3公里,全长约5.75公里 [1][2] - 隧道采用单洞双层设计,为国内首条穿黄单洞双层盾构隧道,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60公里 [2] - 项目规划是黄河起步区段42公里河道上21处跨河通道的一部分,建成后跨河通道平均间距将缩小至3公里 [2] 工程技术挑战 - 隧道需穿越地上悬河,黄河济南段河床高出南岸城区地面5米,最大洪水位高出河床11.62米,隧道最低点位于河床下54米,最大水土压力达6.5巴 [3] - 施工面临地质勘探未知风险,17.5米超大开挖直径导致地层扰动控制难,地面沉降要求控制在1厘米内 [3] - 隧道掘进产生大量泥浆,每环1200立方米,整条隧道达160万立方米,处理难度极大 [3] 盾构机技术创新 - “山河号”盾构机开挖直径17.5米,项目团队精准选型,采用400型号泥浆管和600毫米管道以确保通畅,虽造价超2000万元但避免了频繁堵管风险 [4] - 选用带压复合型刀盘并提升刀盘开口率,实现“防粘防堵”,优化刀具配置减轻了刀盘自重及主驱动负载 [4] - 盾构机装配伸缩式主驱动、开挖仓伸缩摄像头,应用第四代同步双液注浆工艺,并搭载“五官一脑”智能化系统实现全流程感知与智能决策 [5] - 创新设计双采石箱应对长达两千米、占比超六成的钙质结核层,通过远程控制和双箱轮换实现不停机快速处理 [7][8] - 采用自主研发的金刚石刀具应对强度达41兆帕的“顽石”,最终实现全程3.3公里连续掘进不换刀的纪录 [8] 施工效率与泥浆处理 - “山河号”盾构机掘进速度达每分钟35毫米,远超15.76米直径隧道每分钟25毫米的纪录 [4] - 泥浆处理采用完全自主创新的“絮凝+提浓+压滤”组合工艺,系统每小时处理泥浆近600立方米,日处理效率提升50%,滤饼含水率降至30%以下 [9][10] - 工艺优化将泥浆管路改造为可变速、间歇性供浆的“智能模式”,实现大流量补浆并防止罐底泥土板结 [9] 内部结构同步施工优化 - 针对单管双层隧道内部结构工序多、作业空间狭小等特点,项目定制组合式台车,创新研发可移动盘扣支架等工装 [11] - 组合式台车底部设万向轮及伸缩式承重底托,实现快速移位,为车道板施工腾出空间并保障物资运输畅通 [11] - 优化实现内部结构施工与盾构掘进“双线并行”,内部结构施工工效提升60% [11]
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贯通
证券时报网· 2025-08-17 12:24
工程里程碑 - 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盾构段于8月17日贯通,使用开挖直径17.5米的"山河号"盾构机 [1] - 该隧道被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认定为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具有里程碑意义 [1] 项目参与方 - 工程由济南城市建设集团投资建设,中铁十四局集团承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