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海太长江隧道
icon
搜索文档
前三季度全省完成交通投资1858亿元,占年度计划八成公铁齐奋进,路网再加密
新华日报· 2025-11-15 07:27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 - 前三季度全省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858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80.8%,超过序时进度 [1] - 下一阶段将全力加快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完成交通投资2300亿元 [1] 铁路项目建设进展 - 前三季度铁路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00.69亿元 [3] - 北沿江高铁崇启公铁长江大桥非通航孔桥将于本月实现钢梁合龙 [2] - 北沿江高铁站前10标箱梁架设已完成98%,预计11月底完成架梁 [2] - 通苏嘉甬高铁张家港至常熟西特大桥连续梁近日顺利合龙 [2] - 潍宿高铁江苏段箱梁预制与架设工作已启动,正加速实现由下部结构到上部结构的施工阶段转换 [3] - 宁淮城际铁路标段内桩基、承台、墩身完成率均超96%,连续梁完成85.7%,箱梁架设完成近六成 [3] 过江通道建设进展 - 张靖皋长江大桥北引桥节段梁架设进度达24.5%,预计年底前四座主塔将完成主体施工 [4] - 江阴靖江长江隧道项目累计完成年度计划75.5%,后续将开展交安设施安装、机电系统调试等工作 [5] - 海太长江隧道右线、左线盾构机分别掘进2700余米和920余米,累计完成年度计划80.27%,预计2028年基本建成,过江时间将从1小时缩短至约10分钟 [5] 高速公路扩建进展 - 沪武高速太仓至常州段扩建项目累计完成年度计划90.9%,计划年底南半幅基本建成并实施交通转换 [6] - 长深高速公路连云港至淮安段扩建工程主线沥青路面摊铺基本结束,预计至年底除新沂河特大桥外主体工程将基本完工 [6] - 锡宜高速雪堰枢纽至西坞枢纽段累计完成年度计划90.3%,预计11月底前全面建设完成 [7] - 扬溧高速公路镇江南至丹徒枢纽段改扩建工程主线基本建成,由原双向四车道拓宽为双向六车道,道路通行能力将大幅提升 [7]
假日里,走近坚守一线的交通建设者
新华社· 2025-10-04 09:47
项目建设规模与施工进展 - 中铁二十五局在江西瑞梅铁路项目投入1200余名建设者,同步推进56个工作面[2] - 中建交通在广西林宁高速三标项目部署415名施工人员,配备41台冲击钻、45台挖掘机和5台压路机进行多专业同步施工[3] - 中铁十五局在河南平漯周高铁项目安排300余名建设者坚守岗位[3] - 中铁十四局在江苏海太长江隧道项目使用国产16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机"江海号",以日均16米速度掘进,负责右线盾构隧道段长9315米施工[5] - 中铁十六局在合湛高铁项目投入200余名作业人员,重点攻坚呼北高速特大桥工程[6] 重点工程项目与技术挑战 - 神瓦铁路关键区段包含窟野河特大桥和草垛山一号隧道等控制性工程,桥墩施工高度达42.5米,施工难度大任务重[2] - 宜涪高铁月亮山大桥需跨越深谷,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团队对桩基成孔高墩浇筑等技术难点逐一攻关[4] - 合湛高铁呼北高速特大桥地处岩溶发育密集区,桩基成孔面临极大挑战,专项技术攻坚小组通过地质雷达探测钻孔原位测试等方式开展精准勘察[6] - 海太长江隧道项目9月初进入长江江底水域穿越关键施工阶段[5] 项目战略意义与交通效益 - 平漯周高铁建成后周口至平顶山通行时间将由两个多小时缩短至30分钟左右[3] - 宜涪高铁建成通车后将连接湖北宜昌与重庆涪陵,成为区域交通重要纽带[4] - 海太长江隧道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优化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5] - 合湛高铁建成后将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6]
黄金周看点 | “轨道上的长三角”加速成型,过江通道为何节假日还在“添堵”?
新华财经· 2025-10-02 20:15
文章核心观点 - 长三角地区节假日过江通道拥堵是汽车保有量高速增长远超路网建设速度导致供需失衡、部分通道功能不可替代且超负荷运营、以及特殊因素叠加共同作用的结果 [1][4][5][6][8] 过江交通流量现状 - 2024年10月1日苏通大桥实测过江流量近15.7万辆,较预计值高出约0.9万辆,也高于去年同期的14.7万辆 [1] - 节假日期间自驾出行占总量八成左右,家庭出行携带物品不便及目的地高铁未覆盖是选择自驾的两大主因 [3] - 江苏省汽车保有量从2010年的1457.9万辆增至2024年的2765.8万辆,增长近100%,而同期高速公路总里程仅从4059公里增至5232公里,增幅不足30% [4] - 江苏高速公路网长期呈现南北向车流远多于东西向的特征,节假日期间过江通道成为拥堵节点 [4] 过江通道运营压力 - 苏通大桥设计流量为8万辆/日,但日常平均通行量已达9-10万辆,节假日均值升至14-15万辆,去年"五一"创下16.55万辆的单日峰值 [5] - 沪苏通大桥设计流量为6万辆/日,节假日流量会增至单日平均10万辆,超出设计承载能力 [5] - 从上海、苏州等地前往江苏北部,经苏通大桥走沈海高速是距离最短的直线通道,替代路线实用性不高 [6] - 苏通大桥过桥费在同类通道中最低,推高了其货车流量,增加通行压力 [6] 缓解拥堵的规划与措施 - 增加平行通道是缓解压力的关键,苏通第二过江通道预计2025年底开工,2031年通车 [7] - 海太长江隧道预计2028年基本建成,其过江核心段距苏通大桥仅10公里,属于近距离平行通道,可有效分担压力 [7] - 交管部门已采取"多点屯警""分段布警"快速反应机制,确保交通事故15分钟内到达现场处置,并推行"3+1"智慧扩容,临时开放应急车道 [9] 特殊因素影响 - 2024年黄金周额外压力因素包括雨水天气导致车辆降速、江阴大桥衔接高速施工致车流分流至苏通大桥、以及中秋国庆双节连休导致返程流量更集中 [8] - 流量大时交通事故易引发多车追尾连锁反应,后续疏导耗时是正常通行时间的3-5倍,可能导致堵点蔓延至大桥两端高速公路 [8]
海门区:红色引擎驱动大交通建设
新华日报· 2025-09-22 22:55
工程进展 - 海太长江隧道盾构机穿越新通海沙围堤 正式进入长江水域段掘进核心攻坚期 该隧道为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1] - 北沿江高铁海门段完成最后一榀700余吨预制箱梁架设[1] 项目管理模式 - 创新推行项目建设 施工 监理 劳务 监管“五方进入”党建模式 将党组织建在重点项目上[1] - 坚持组织同步建立 人员同步配备 制度同步制定 工作同步推进的“四同步”原则[1] - 常态化开展“党旗飘扬在工地”系列活动 “项目课堂”累计覆盖党员500余人次[1] 党员先锋作用 - 设立78个“党员安全先锋岗” 覆盖安全巡检 风险源监督等关键岗位[2] - 组建45个“攻坚党小组”和“党员责任区” 攻克连续梁施工等技术难点[2] - 北沿江高铁项目党员骨干确保重大工程节点按期完成率达到100%[2] 服务保障效能 - 实施“首席服务员”工作机制 组建机关与项目党员共建对子 全程跟踪项目堵点难点[3] - 北沿江高铁海门段共建对子1个月内完成红线范围内近94%的房屋搬迁签约[3] - 海太长江隧道海门段党员专班3个月内高效取得临时用地批复及先行用地用林批复[3] - 依托项目指挥部开展“健康体检进工地”等暖心活动80余次[3] 项目战略意义 - 党建力量转化为交通建设动能 服务于南通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3] - 工程建设服务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3]
水陆空齐头并进,江苏“超级工程”彰显速度
经济观察网· 2025-09-18 13:57
基础设施建设进展 - 江苏省近年来加快推进水陆空基础设施建设,多个标志性“超级工程”展现了江苏速度 [1] - 常泰长江大桥自2019年开建,预计2025年完工,将大幅缩短泰州和常州两地通行时间 [1] - 张靖皋长江大桥和海太长江隧道也在建设中,其中海太长江隧道是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 [1] 项目影响与意义 - 这些过江通道工程为沿江两岸群众出行提供便利,推动了跨江城市群的融合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1] - 目前江苏已建成20条过江通道,多个项目正在推进中,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
我国直径最大泥水平衡盾构机“沧渊号”始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2 08:53
项目进展 - 海太长江隧道A4标项目左线盾构机始发 项目进入掘进施工阶段 [1] - 隧道线路全长39.07公里 连接南通市海门区与苏州市太仓市 [1] 技术突破 - 中国自主研制直径最大泥水平衡盾构机"沧渊号"投入使用 开挖直径达16.66米 [1] - 盾构机整机总长176米 总重量超过5650吨 [1] - 创新集成三大核心技术:数字大脑智慧化管控系统、智刃铁齿高效掘进技术、全球首创智慧心脏主动防护系统 [1] 战略意义 - 项目属于《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重点推动建设项目 [1] - 建成后可有效分流苏通长江大桥交通流量 提升过江交通支撑能力 [1] - 推动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发展 提升交通服务水平 [1]
直径最大,高端装备上新!“沧渊号”始发!
人民日报· 2025-08-11 18:19
项目进展 - 中交隧道局承建的海太长江隧道A4标项目左线"沧渊号"盾构机于8月11日始发 标志项目进入掘进施工阶段 [1] 工程规模 - 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 线路全长39.07公里 连接南通市海门区与苏州市太仓市 [1] - "沧渊号"盾构机开挖直径达16.66米 整机总长176米 总重量超过5650吨 [1] 技术突破 - "沧渊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直径最大的泥水平衡盾构机 体现高端隧道施工装备领域新突破 [1] - 盾构机创新集成三大核心技术:通过"数字大脑"实现智慧化管控 采用"智刃铁齿"技术突破高效掘进瓶颈 搭载全球首创"智慧心脏"主动防护系统 [1] - 多元创新技术协同应用为超长距离 超大直径 超高水压 超大埋深等复杂工况提供动态安全保障 [1] 战略意义 - 项目被纳入《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重点推动建设项目 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 [1] - 建成后可有效分流苏通长江大桥流量 优化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 提升过江交通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 [1] - 项目将推动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发展 [1]
双线掘进!海太长江隧道左线今天盾构机始发
央视新闻· 2025-08-11 17:08
项目工程进展 - 海太长江隧道进入双线掘进阶段 左线"沧渊号"盾构机正式始发[2] - 右线隧道已于2023年4月9日启动穿江作业 当前掘进长度达1300米[4] - 左线盾构隧道段全长9327米 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2] 技术装备参数 - "沧渊号"盾构机开挖直径达16.66米 为我国自主研制直径最大的泥水平衡盾构机[4] - 设备整机总长176米 总重量超过5650吨[4] - 工程线路全长39.07公里 横跨长江入海口咽喉要道[2][4] 战略定位与影响 - 项目隶属《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重点建设项目[4] - 被列为江苏省"十四五"重点推进的过江通道项目 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4] - 项目建成后将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实施[4]
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刀盘下井,海太长江隧道建设加速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14 17:10
项目工程进展 - 海太长江隧道左线盾构机"沧渊号"刀盘于5月11日吊装下井,重达482吨,标志着该重大部件基本组装完成并将进入整机调试阶段 [1] - 刀盘与机身精准对接是隧道工程建设的关键一步 [1] - "沧渊号"由中交天和自主研制,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1] 项目规格与特点 - 海太长江隧道线路全长39.07公里,其中盾构隧道长9327米,是迄今为止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 [1] - 隧道最高水压达0.75兆帕,最大埋深约75米,具有"长、大、高、深"特点 [1] - 项目北起南通市海门区,南至苏州太仓市,位于江苏省长江入海口 [1] 核心技术优势 - "沧渊号"刀盘由1个中心块和6个边缘分块组成,共搭载365把刀具,包括45把可更换式先行刀和62把可更换式刮刀等 [1] - 刀盘设计兼顾复杂地质适应性和后期维护便捷性,为长距离高难度掘进提供保障 [1] - 通过常压换刀功能软土刀盘与梯度分布合金刀具结合,构成"超硬龙齿矩阵",能在石英砂含量约65%地层中实现长距离掘进 [2] - 该技术大大减少停机换刀时间,掘进效率大幅提升 [2] 战略意义与规划 - 海太长江隧道是《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重点工程,也是江苏省"十四五"重点推进的过江通道项目 [2] - 项目计划于2028年基本建成,建成后可有效分流苏通长江大桥流量 [2] - 对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具有重大意义,能优化过江通道布局并推动沿江城市群跨江融合发展 [2]
一季度全省交通重大项目建设投资创新高
新华日报· 2025-05-07 07:18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 - 一季度全省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4.3亿元,同比增长5.8%,占年度投资计划的24.5%,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1] 跨江工程集群建设 - 常泰长江大桥一季度完成投资1.1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60%,预计年内基本建成,主塔涂装采用数字化监控系统确保精度 [2] - 张靖皋长江大桥一季度累计完成投资7.34亿元,主塔制造接近尾声,主跨2300米为世界最大跨度悬索桥 [3] - 江阴靖江长江隧道盾构掘进已完成,一季度完成投资2.23亿元,占年度目标的17.4% [3] - 海太长江隧道右线盾构施工完成81环推进工作,左线盾构机拼装完成40% [3] 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 - 长深高速公路连云港至淮安段扩建工程一季度完成投资超10亿元,预计上半年全线路基土方及主线桥梁安装基本完成 [4] - 沪武高速公路太仓至常州段扩建工程年度投资完成率超20%,采用半幅施工分段导改方案 [4][5] - 锡宜扩建项目东半幅沥青摊铺与西半幅桥梁施工同步推进,年度投资完成率超20% [4][5] - 扬溧高速改扩建项目启动全封闭施工,丹徒枢纽M匝道1号桥首跨钢箱梁顶推到位 [5] 铁路建设进展 - 北沿江高铁江苏段实物工作量完成超60%,崇启公铁长江大桥4号主塔突破百米高度 [6][7] - 宁淮城际铁路实物工作量完成过半,跨滁河矮塔斜拉桥进入连续梁施工阶段 [7] - 通苏嘉甬高铁江苏段完成实体工程量35.4%,苏州东隧道盾构机累计掘进超5000米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