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 米尔斯规范场论

搜索文档
告别杨振宁:我的人生走了一个圈
创业邦· 2025-10-18 18:15
以下文章来源于时代周报 ,作者傅一波 时代周报 . 记录大时代,深读全商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230006 来源 丨 时代周报 记者丨傅一波 编辑丨 梁励 2025年10月18日,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 103岁。 一年前,《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首映。首映礼上,生物物理学家王志珍与清华大学教授薛澜登台,朗诵《天真的预言》,那是杨振宁最爱的小诗: "从一粒细沙中窥探世界,在一朵野花里寻觅天堂。掌中握无限,霎那成永恒"。 杨振宁的一生,是一部跨越世纪的叙事,一个用学术、友情、爱情编织起的故事。 学术:不对称里的追问 1922年,杨振宁生于安徽合肥,父亲是数学家杨武之。少年时代,他在战乱中逃难——从合肥到昆明,从书桌到防空洞。抗日战争期间,杨家租住的屋子 被炸成废墟,他用铁锹挖出几本幸存的英文书,那是他与世界的最初连接。 在西南联大,他是黄昆、张守廉的同窗,三人被称为"物理三剑客"。那时,他写在笔记本封面上的一句话是:"科学,是信仰的另一种形式。" 杨振宁在自己的雕像前 后来,杨振宁赴美留学,与物理 ...
杨振宁逝世:「我最大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了中国人觉得自己不如人的心理」
36氪· 2025-10-18 17:07
以下文章来源于果壳 ,作者游识猷 果壳 . 科学和技术,是我们和这个世界对话所用的语言。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文 | 游识猷 编辑 | 小毛巾 来源| 果壳(ID:Guokr42) 封面来源 | IC photo 新华社消息,10月18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享年103岁。 那是1956年的四月末或五月初,纽约最好的季节,暖风吹拂,花叶纷披。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接到李政道,然后一同去附近觅食。他们步行去白玫瑰咖啡馆, 边喝咖啡边讨论;出了咖啡馆又去了一家中国饭馆,边吃午饭边争执;最后他们一并回到李政道的办公室,在黑板上写写画画,到那天结束时,他们已经知 道需要做些什么——翻阅过往所有关于弱相互作用的实验,看看到底有没有跟"宇称守恒"相关的证据。 记忆在这里出现了分岔。 杨振宁(左)和李政道(右)|sciencephoto.com 很多年后,李政道记得是自己先想到了关键处,灵感来自他此前与同事斯坦博格的讨论,好几个做宇称不守恒分析的实验物理学家在论文里只感谢了他就是 明证。杨振宁一开始强烈反对,听他分析后,杨振宁才信服并加入一起研究。 杨振宁记得是他自己先想到了关键处, ...
沉痛悼念!杨振宁因病逝世,享年103岁
证券时报网· 2025-10-18 13:30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逝世。 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 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杨振宁先生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29年随父母来到清华园。1938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1942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44年获理学硕士学 位,1945年作为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赴美留学,就读于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1949年加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1952年 任永久研究员,1955年任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创立理论物理研究所(现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并 在该研究所工作至1999年。1986年起应邀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7年起任新成立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现名为高等研究院)名 誉主任,1999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 杨振宁先生永垂不朽! 综合自:人民日报、新华社 杨振宁先生毕生心系家国,为祖国的科教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1971年他首次回新中国访问,掀起大批华裔学者访华热潮,被誉为架设中美学 术交流桥梁第一人,后又向中央领导 ...
科学家中的科学家,杨振宁影响了什么
经济观察报· 2025-10-18 13:06
对中国而言,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是历史性 的事件,对当时那一代人,甚至后面几代人的触动都非常大。 作者: 张铃 封图: 中国科学院 编者按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 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本文刊于2024年1月,彼时纪录片《杨振宁:百年科学之路》在北京中关村首映。纪录片展示了许多未公开的珍贵史料,还有 从瑞典和美国获得的杨振宁1957年被授予诺贝尔奖的画面,以及杨振宁的部分讲座视频、与费米等其他著名物理学家的通信。 数十位来自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中国顶尖科学家参加了这一首映式。在首映式上,多位科学家将杨 振宁称为"百年不遇的天才"。 2024年1月24日,数十位来自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中国顶尖科学家聚集在北京中关村,参加纪录片《杨 振宁: 百年科学之路》首映式。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那是"五四运动"后的第3年。16岁时,杨振宁考入西南联大。1945年,杨振宁赴美留学。1957年, 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纪录片由中国科学院院 ...
沉痛悼念!杨振宁逝世
中国基金报· 2025-10-18 12:29
学研究。他亲自募集资金设立"对华教育交流委员会",持续资助中国学者近百人到美国进修,这些学者 成为后来中国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为促进国内科技交流和进步做了大量工作,为中国重大科学工程 和科教政策制定建言献策、发挥了重要影响。回到清华之后,他把高等研究院的发展作为自己的新事 业,为清华大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极大贡献,对中 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杨振宁先生的一生,是探索未知的不朽传奇,是心怀家国的永恒回响。"宁拙毋巧,宁朴毋华"是他的治 学态度,也是他的人生态度。正如他钟爱的诗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杨振宁先生的百年人生是 一部闪耀在人类群星中的千古篇章。 杨振宁先生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29年随父母来到清华园。1938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1942年入清 华大学研究院,1944年获理学硕士学位,1945年作为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赴美留学,就读于芝加哥大 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1949年加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1952年任永久研究员,1955年任 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创立理论物理研究所(现名为 ...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逝世
新华社· 2025-10-18 12:24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 记者从清华大学获悉,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 杨振宁于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责任编辑:郝欣煜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上世纪40年代赴美留学任教,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与米尔斯提 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是20世纪物理学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回国20多年来,杨振宁在清华大学任 教,在培养和延揽人才、促进中外学术交流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
西湖大学及施一公回应“杨振宁逝世传闻”:不要以讹传讹
财联社· 2025-10-17 19:07
据红星新闻,近期,有网络消息称,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逝世,引发网友们关注。针对网传内 容,红星新闻记者于17日17时45分许致电杨振宁担任董事会名誉主席的西湖大学,接线工作人员回复称: "我们并未收到关于此消息的官 方通知。" 17日17时48分,红星新闻记者拨通西湖大学创始人施一公的电话,询问网传杨振宁先生逝世消息是否属实。就此, 施一公回复记者 称:"不要信网上的,不要以讹传讹。" ▲2021年5月14日,杨振宁与清华大学签署捐赠协议 据新华网 据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公开资料,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现年103岁。16岁时,杨振宁考入西南联大,1945年赴美留学。1954 年,杨振宁与米尔斯提出"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奠定了后来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被认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之一。 下载财联社APP获取更多资讯 准确 快速 权威 专业 7x24h电报 头条新闻 VIP资讯 实时盯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