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校园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拒拍毕业照,大学情谊为何变得冷漠
虎嗅APP· 2025-07-14 07:58
大学生集体冷漠现象 - 2025届大学生中普遍出现拒绝拍摄毕业照的现象 某班级17名学生全部选择不参与 理由包括"不想去/无意义/睡不醒/没必要"[3][4] - 该现象反映当代大学生对形式化集体活动的抵触情绪 被描述为"虚情假意的集体活动"[5] 高等教育竞争环境恶化 - 保研竞争呈现极端化趋势 有学生为保持0.5分优势持续三年每门课冲击满分[8] - 同学关系因竞争扭曲 举报文化盛行 包括利用宿舍违规电器等琐事进行综测减分举报[10] - 社交平台数据显示 保研过程中需遵循"保护隐私/保持低调/谨言慎行"三大原则防范恶意竞争[11] 高校价值体系异化 - 2018年数据显示 超66%毕业生从事专业不对口工作 文科专业尤为突出[13] - 2024年调查显示仅16.27%学生认为校招能满足求职需求 49.15%评价"一般" 13.15%明确表示不能满足[14] - 高校功能退化为学历认证机构 学生成长路径高度依赖个体努力 导致共同体意识瓦解[15] 校园文化内涵消解 - 校园题材文化产品影响力骤降 对比《小时代》系列曾创下1000万册销量与17亿元票房的商业成功[18] - 当代校园记忆被异化为"考证/投简历/保研竞争"等功利化符号 失去精神给养功能[20] - 物理空间的校园已无法承载情感联结功能 演变为社会竞争的预备战场[17][21]
高校思政教育中科学家精神的融入与弘扬
央视网· 2025-07-07 11:51
科学家精神是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科研攻关中不断积累、凝结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是 高校思政教育的宝贵素材资源。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胸怀祖国、服务人 民,勇攀高峰、敢为人先,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潜心研究,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甘为人 梯、奖掖后学,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高校要加快构建弘 扬科学家精神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科学家精神的育人功能。 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推动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不断丰富,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 科学家精神融入思政课,要综合考虑内容"适应性"问题,结合教学规律进行针对性的内容穿插,充分发 挥科学家精神的独特感召力和引领作用。因此,注重在思政课上融入科学家精神有其内在逻辑机理。 将科学家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爱国情怀、奋斗目标。其 一,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教学目标中,如爱国、求真、求知、创新、理想、抱负等,强化对学生受众的思 想引领与价值导向作用。其二,将科学家精神融入教学内容中,铸牢学生思想根基、厚植学生爱国情 怀。例如,将钱学森先生的"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
华人画家晨晓:用“中国好色彩”点亮校园文化建设
中国新闻网· 2025-05-24 09:09
艺术家晨晓的背景与成就 - 作为"中国好色彩"的代表艺术家,晨晓出生于浙江著名的教育世家 [3] - 旅居海外期间游历80多个国家和500多个城市,举办了70余场个人画展 [3] - 作品以明快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在西方艺术界广受关注 [3] 晨晓的教育贡献 - 2018年回到家乡担任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4] - 致力于将"中国好色彩"融入美育教育,打造校园文化建设 [4] - 婉拒多所国内名校的邀请,专注于家乡的教育事业 [4] 杭州市奥体实验小学的艺术改造 - 将地下停车场改造为充满童趣的艺术长廊,悬挂学生手绘风筝和陈列装置艺术 [1][6] - 公共空间被重新设计为文化和艺术的载体 [6] - 改造后的空间成为家长、老师和孩子的互动窗口,让校园文化更加鲜活 [7] 艺术赋能校园文化的具体实践 - 将雕塑作品《天书》带入校园,融合中国古代智慧与西方经典名句 [8] - 创作环型壁画《富春山歌》,依据杭州亚运会作品《新富春山居图》改编 [8] - 壁画采用快乐向上的色彩语言,简洁明快而充满童趣 [8] 校园文化的整体提升 - 学校各个走廊、角落被赋予艺术气息,学生们仿佛置身"艺术殿堂" [9] - 校园景观设计承载着教育属性,以艺术为媒介传递人文情怀 [9] - 晨晓的实践生动体现了校园文化通过具体细节展现的理念 [9] 晨晓的未来愿景 - 希望通过艺术改造让更多人关注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容易被忽视的公共空间 [10] - 探索艺术与教育的更多可能性,用色彩与创意为孩子打开更广阔的世界 [10] - 校园的每一处空间都可以成为美的启蒙之地 [10]
激发“村小”活力 共绘多彩童年——乡村基础教育发展观察
新华网· 2025-05-24 00:35
乡村基础教育发展观察 课堂新变 - AI数字人进入乡村小学课堂,提升教学互动性和趣味性,如天津市蓟州区西龙虎峪镇中心小学使用AI数字人讲述历史故事 [2] - 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模式打破城乡教育资源壁垒,蓟州区通过4个教育集团和31个联合学区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 [2] - 结对帮扶机制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如蓟州区第一小学与西龙虎峪镇中心小学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教学技能 [4] 硬件升级 - 乡村学校基础设施显著改善,重庆市秀山县岑龙小学建成塑胶操场、24小时热水供应宿舍及多功能综合楼 [6] - 数字化建设推动教育资源云端共享,秀山县龙凤坝镇中心校通过"专递课堂"实现偏远"村小"专业英语教学 [7] - 2021年以来重庆累计投入60.72亿元用于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覆盖农村学校教室、宿舍、功能教室等 [7] 校园文化创新 - 因地制宜开展特色社团活动,如内蒙古林西县统部小学利用玉米皮制作手工粘贴画,丰富美育课程 [8][10] - 校际结对共建促进美育资源共享,如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两校互换教师开展马头琴、国画等特色课程 [9] - 内蒙古计划推进北疆文化融入校园,组织"书香校园""乐动校园"等活动强化乡村教育与地域文化联系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