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健融合

搜索文档
刚刚,重磅来了!在深圳正式发布
中国基金报· 2025-08-02 23:44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绽放" - 火炬名为"绽放",象征光明与希望,是体育精神的核心载体,代表团结、友谊、拼搏与奋进 [3] - 采用丙烷燃料,模块化集成设计,首次使用增材加工和精密制造级别工艺,材料为高强度3D打印不锈钢和耐温铝合金,整体金色 [5] - 火炬高760mm,焰口最大125mm,把手最小直径52mm,净重1.6kg,外观与会徽"同心礼花"一脉相承,呈"火树银花"绽放状 [6] - 顶端焰口为"波浪"状会徽造型,彰显粤港澳大湾区勇立潮头、改革创新精神和海上丝绸之路历史底蕴 [6] - 流线型金属设计呈现"礼花绽放"动态美感,底部牡丹纹印蕴含粤港澳三地团结奋进期许 [8] - 火炬抗风等级达20米/秒(八级风),火焰高度250-400mm,气瓶支持燃烧20-30分钟且可替换重复利用 [17] 火种灯"星火筑梦"和火种盆"鼎盛同心" - 火种灯名为"星火筑梦",以轻质石脑油为燃料,使用金属和高透光石英玻璃材料 [13] - 火种灯高345mm,最大直径163mm,净重3kg,呈上宽下窄放射形态,上部为会徽形状,中部为火种展示区 [13] - 火种盆名为"鼎盛同心",以丙烷为燃料,使用金属材料及喷高温漆工艺,整体金色 [15] - 火种盆高1080mm,口部最大直径800mm,净重60kg,设计灵感源自古代瓷器"花觚",顶端三瓣礼花寓意三地人民心手相牵 [15] 残特奥会奖牌"同心暖" - 奖牌取名"同心暖","同心"象征全社会同心同德支持残特奥会,"暖"传递人文关怀 [20] - 正面镌刻海浪纹象征大海包容,代表运动员破浪前行意志 [20] - 背面以中华白海豚为原型设计吉祥物浮雕,下方创新应用盲文标识奖牌等级 [26] - 背景港珠澳大桥图案体现奋斗精神、综合国力和融合发展图景 [26]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颁奖礼服 - 颁奖礼服以马面裙为核心载体,设计灵感来源于粤绣牡丹一枝独秀 [31] - 采用三蓝绣工艺象征大湾区三地和谐繁荣,整体粉色象征希望、青春和活力 [31]
“假肢也要美美的” “右边型战士”翁忻怡重启赛博人生
央视新闻· 2025-08-02 17:26
翁忻怡的个人经历与创业 - 2020年10月遭遇车祸导致左臂左腿截肢,经过三年康复训练后成为自媒体创业者[1] - 2023年5月参加广西残疾人艺术会演,以自身经历倡导残健融合并激励残障群体[2] - 通过新媒体账号分享重生故事,视频获大量点赞,并定制镶钻假肢展现积极形象[9][11] - 目前经营广州洗鞋厂,采用线上接单+线下服务+快递配送模式,运营三个月订单量稳定[15] 商业模式与就业支持 - 洗鞋工厂雇佣10名员工,其中50%为残障人士(含小儿麻痹、成骨不全、听力障碍等)[16][27] - 通过短视频宣传残障人士就业,吸引大量残障求职者关注[16] - 计划扩大洗鞋厂规模,增加店面以提供更多残障就业机会[15] - 与南宁市残疾人劳动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达成合作意向,获创业支持承诺[21][23] 社会影响力与公益行动 - 为白血病患儿廖菲捐款6万元,并通过新媒体筹款80万元用于治疗[2][3] - 帮助烧伤患者小芳就业、宣传瘫痪者小曾的无障碍民宿,持续关注残障群体需求[25] - 工厂内残健员工融合工作,形成友好互助的团队氛围[27] - 以"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为理念,通过自媒体传播正能量[27]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回归家乡广西创业,实现事业与照顾父母的双重目标[19][21] - 南宁相关部门已为其提供织物就业实训间、创业工作室等资源支持[23]
上海开展“筑梦向阳”残健融合公益市集活动
新浪财经· 2025-05-30 21:51
活动概述 -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我的梦》公益演出在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上演 [1] - "筑梦向阳"残健融合公益市集活动由上海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主办 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协办 交通银行特别支持 [1] - 活动为残疾人搭建展示才华 实现梦想的平台 推动残健融合发展 [5] 精品展示区内容 - 碧卿文化工作室展示5米长非遗绣球龙 由31个海派绣球连缀而成 融合潮流设计与非遗技艺 [5] - 上海艺助行公益促进中心展示四件竹丝扣瓷精品 以瓷器为胎 竹丝经纬相扣 结头藏于无形 [5] 公益市集组成 - 残疾人手作坊展示海派绣球 微钩胸针 紫砂壶 钩织作品 掐丝珐琅 陶瓷手链 珍珠饰品 皮雕挂件等 [5] - 暖心茶饮咖啡坊和"特殊双手"烘焙坊由荼小爱和阳光烘焙工作室提供点心试吃 茶饮试饮及售卖 [6] - 美丽工坊展示国潮龙鲤挂件 牛头香包挂件 竹编胸花 竹编风车等 [6] - 盲人按摩体验区由檀指盲按提供专业服务 [6] - 阳光好声音 黑暗中对话 三享两益等工作室带来阳光磁贴 无障碍电影小音箱 奥黛丽环保杯 手语扑克牌 盲人算盘等创意周边 [6] 活动成果 - 当天销售额共计3万余元 促进残疾人创业增收 [6] - 活动为残疾人提供展示才能和实现梦想的舞台 拓宽与社会交流渠道 [9]
“让世界看见我们”!“长江杯”We+北京残健融合公益长走大会用脚步丈量距离,用心灵拉近理解
华夏时报· 2025-05-24 17:39
活动概述 - 北京市举办"长江杯"We+北京残健融合公益长走大会,主题为"让世界看见我们",近千名参与者包括残疾人、爱心家庭、企业员工等 [2] - 活动由北京市残疾人社会服务中心、北京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机构联合主办,旨在展示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和残奥价值观 [2] - 多位政府和社会组织领导人出席活动,包括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赵素京、北京市残联理事长陆晓光等 [2] 企业参与 - 十家企业与机构获得表彰,包括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中铁六局集团、三棵树涂料等,表彰其在支持残健融合发展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的贡献 [5] - 九家单位组成"京小益"助残志愿者服务队,包括北京华联商厦、盈科律师事务所、星巴克咖啡等,涵盖企业、律所、高校等多领域 [5][6] - 7家爱心企业设立展区,展示科技助残产品和服务,包括导盲犬互动、残疾人手工艺品等 [9] 活动形式 - 设置四大特色组别:公益助力组、残健融合组、亲子组、星愿组,覆盖多样化群体 [7] - 采用"北斗之眼"科技手段辅助活动进行,设置多种互动体验如暗夜独行、轮椅体验等 [7] - 沿途设置任务打卡点、补给点等,增加活动趣味性和参与度 [9] 活动影响 - 活动已连续举办三届,成为北京残疾人公益品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 通过"运动+公益"模式推动残健共融,促进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群体的理解和关爱 [11] - 活动汇集政府、企业、公益机构等多方资源,形成融合发展新格局 [5][11]
武汉3人1集体获全国表彰
长江日报· 2025-05-17 08:50
全国助残日表彰大会 - 武汉科技大学青年教师袁鑫及湖北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部首席编辑李筠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1] - 武汉市皓然残障人士公益服务中心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1]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陈向东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1] 获奖个人及机构成就 - 袁鑫在校期间获得70多项奖励荣誉并拥有多项专利成果 2023年留校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1] - 李筠主持节目获湖北十佳栏目 个人获省级以上奖项100余项 策划活动覆盖3000万人次 帮助500多名残疾人就业创业 [2] - 武汉市皓然中心帮助300余名脊髓损伤者 为5万多人次提供义务服务 开展培训覆盖35万人次 [2] - 陈向东团队研发睡眠监测设备及肢体辅助器具 推动人工智能和脑机接口技术应用 免费收治重度脊柱侧弯患者 [2]
让平等参与成为现实,科技助力残健“融合无界”,2025年长三角残健融合运动会在沪开幕
华夏时报· 2025-05-14 11:23
全国助残日及长三角残健融合运动会 - 第35次全国助残日主题为"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5月18日举行 [2] - 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和第二十六次上海助残周主题活动以"融合无界,科技无限"为主题,5月13日在上海市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综合馆举行 [2] - 长三角残健融合运动会开幕式有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靖、中国残联体育部副主任勇志军等领导参加 [2] 运动会目的与意义 - 运动会旨在通过残健共融机制打破传统运动界限,增进社会对残障群体的认知关怀 [4] - 成功搭建长三角区域体育资源共享平台,推动沪苏浙皖残疾人体育事业协同发展 [4][5] - 运动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动写照,是残障人士绽放生命光彩的舞台,也是健全伙伴体现包容互助的平台 [4] 科技应用与创新 - 运动会采用多区联办模式,整合上海各区优质资源,形成残疾人事业跨区协作典范 [5] - 融合乒乓球赛将设置乒乓球机器人挑战赛,运动员将与乒乓球机器人进行面对面竞技 [5] - 无介质全息提词器技术、AI手语主持人、无人机编队等科技元素贯穿开幕式 [7] - 科技集市展示外骨骼康复训练器、智能仿生手、六足机器狗等高科技辅具和生活科技产品 [9] 运动会特色与影响 - 运动会首次开创性采用多区联办模式,融合电竞赛、融合乒乓球赛、融合飞镖赛、融合定向赛分别在静安区、黄浦区、徐汇区、杨浦区同步举行 [5] - 残健融合运动会Logo以红蓝色调交织,将"CJ"字母变形为轮椅与健步者携手剪影,传递"自强不息、团结友爱"的精神内涵 [7] - 运动会以残健融合为载体,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联通长三角、携手华东区、迈向全中国,推动残健融合队伍发展壮大 [12] 运动员体验与社会反响 - 上海市崇明区代表队运动员张佳诚表示能和来自长三角不同地区的选手一起比赛非常开心,许多项目需要大家一起协作才能完成 [10] - 体验者感慨科技可以如此有温度,真正帮助残障人士拥抱更广阔的世界 [9]
给“倔强的海燕”一片天(暖闻热评)
人民日报· 2025-05-14 06:31
人物故事 - 残疾人运动员蒋裕燕3岁时因车祸失去右臂和右腿,通过游泳运动重获生活信心,在巴黎残奥会获得7枚金牌并刷新2项世界纪录和3项残奥会纪录 [1] - 蒋裕燕凭借巴黎残奥会的出色表现获得2025年劳伦斯世界体育奖年度最佳残疾人运动员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残疾人运动员 [1] - 蒋裕燕在50米自由泳中需比别人多划11下,通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克服身体劣势,游泳让她变得更强壮、更勇敢、更自信 [2] 体育精神与社会影响 - 蒋裕燕的获奖感言"不要让任何人给你设限"体现了体育改变世界的力量,她无惧困难的气概和自立自强的精神激励了无数人 [2] - 残疾人通过参与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康复身心,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实现自我展示 [2] - 北京冬残奥会、杭州亚残运会等赛事的成功举办促进了残健融合,"平等、参与、共享"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3] 社会支持与技术进步 - 领跑员作为视障运动员的"眼睛",通过引导绳建立信任关系 [3] - 无障碍环境建设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智能手语翻译、声纹支付技术、助盲导行系统等新技术应用改善了残疾人生活 [3] - 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正在形成,全社会尊重、理解、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氛围日益浓厚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