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
搜索文档
九九重阳护安康--新疆沙湾市市监局开展医疗器械监督检查
中国食品网· 2025-10-30 21:48
专项检查行动概述 - 新疆沙湾市市监局在重阳节之际开展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专项监督检查行动[1] - 行动旨在保障老年群体及广大群众的用械安全[1] - 行动聚焦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关键环节[1] 检查重点与范围 - 检查重点瞄准老年群体常用的医疗器械,包括血糖仪、血压计、轮椅、助行器、医用贴剂等产品[1] - 检查深入辖区药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1] - 执法人员严格核查产品注册证及资质、进货查验记录、产品标签说明书等关键信息[1] 执法与监管措施 - 重点排查无证经营、销售过期失效产品、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1] - 市监局表示将持续强化医疗器械全链条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消除安全隐患[1] - 行动同时向经营单位和消费者普及医疗器械安全使用知识,引导群众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合格产品[1]
科技有温度助残更高效 京东健康以“产品+服务+AI”打造科技助残新基建
证券日报网· 2025-10-28 14:44
公司业务与战略 - 公司医疗器械业务的核心范式为“产品+服务+AI”,致力于构建科技助残产业新型基础设施[1] - 公司于今年5月正式上线“助残专区”,包含残疾人辅助器具、残疾人劳动产品、智能化健康服务三大板块[2] - 公司助残供给已覆盖3万个品牌以及上千个细分类目,提供助听、助行、助卧、助浴以及康复理疗等产品[2] - 公司未来将继续深化“产品+服务+AI”模式,联动产业链伙伴打造科技助残新生态[3] 市场趋势与用户需求 - 残疾人群体对高质量医疗健康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1] - 2025年以来,助行器、助听器、护理床、轮椅四大康复助残品类搜索量大幅上涨[1] - 用户面临信息不透明、质量与体验担忧、患者情绪被忽视、“最后一公里”医疗照护等痛点[1] 服务创新与解决方案 - 公司通过在线问诊、到家快检、护士到家服务、买药秒送等服务,解决“最后一公里”照护难题[2] - 服务模式延伸至到院、到家、到店等线上线下全场景,实现“医生线上看、检查在家做、药品送到家、护理到家做”[2] - 专区设置“心愿清单”以收集用户未满足需求,推动产品创新与定制化研发[2] AI技术能力与数据基础 - AI技术是公司科技助残的核心竞争力之一[2] - 依托自研“京医千询”医疗大模型与用户健康档案大数据,公司拥有业内最大的医疗器械商品知识库[2] - 公司拥有超过15亿用户健康档案库,并汇聚了AI医生大为、小微等十余类专业服务角色智能体[2] - AI技术为打造全生命周期疾病预防与慢病管理奠定基础[2]
广东65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比12.46%
中国新闻网· 2025-10-10 20:28
人口老龄化现状 - 截至2024年底,广东省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1789.26万人,占户籍总人口17.46% [1] - 截至2024年底,广东省65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为1277.21万人,占比12.46% [1] - 预计到2030年,广东省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1] - 截至2024年底,广州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12.9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19.81% [2] 政策与活动举措 - 2025年10月为第16个全国“敬老月”,广东省老龄办动员各地组织开展6项活动,包括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走访慰问帮扶、普及健康知识、推介养老服务、开展老年文化活动、实施法治护航 [2] - 广州市成立银龄行动志愿服务总队及各专业领域、11支区的银龄志愿服务队伍,动员低龄健康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 [2] - “敬老月”期间广州市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开展全市老年人综合文体活动,鼓励社会各界开展尊老敬老助老活动 [4] 银发经济与产业展示 - 银龄集市设立养老服务、居家适老化改造、健康管理、金融咨询、老年教育等专题区域 [3] - 集市集中展示轮椅、助老外骨骼机器人、健康指环等产品,并提供听力评估、试听体验等服务 [3] - 通过一站式、沉浸式体验推动“银发经济”与社区生活深度融合 [3] - 活动现场设有义诊、义剪、义修等便民服务点位 [4] 老年文化与社会参与 - 非遗体验区设置漆扇制作、剪纸、粤剧脸谱绘制、拓印及广州特色景点拍照打卡等民俗文化互动摊位 [3] - 活动鼓励老年群体在弘扬社会助老风尚、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
网售医疗器械新规落地 守护公众购械“云端”安全
中国新闻网· 2025-10-02 09:11
行业监管动态 -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质量管理规范》于10月1日正式实施,包含四章50条内容,为行业提供具体指引[1] - 浙江省推出《浙江省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行为合规指引(第一版)》,提出29条具体内容和五项基本原则[2] - 新规范旨在明确经营主体信息公示要求、违规行为处置方式,帮助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推动市场健康有序发展[1] 行业规模与增长 - 中国从事网络销售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数量从2018年的8717家增长至目前的36万余家[1] - 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的第三方平台企业数量从2018年的77家增长至目前的超800家[1] - 行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越来越多医疗器械通过线上渠道进入千家万户[1] 企业合规与培训 - 浙江省举办多场《规范》宣贯培训会,聚焦网络销售的质量管理、信息公示、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1] - 培训结合实际案例,为企业详解资质审核与风险防控要求[1] - 合规指引确立了合法合规经营、质量安全为先、信息真实准确、风险全程可控、权益充分保障五项基本原则[2]
医疗辅助技术(AT)行业“十五五”市场战略研究及投资建议可行性评估预测报告(2025版)
搜狐财经· 2025-09-29 10:16
报告发布方: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专业权威编制服务机构(符合发改委印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中金企信国际咨询:集13年项目编制服务经验为各 类项目立项、投融资、商业合作、贷款、批地、并购&合作、投资决策、产业规划、境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评估等提供项目可行性报告&商业计划书编 制、设计、规划、咨询等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项目实施落地、提升项目单位申报项目的通过效率。 医疗辅助技术(AT)是指"为人们维持或改善功能从而促进福祉而开发的辅助产品以及相关系统和服务"。 它允许残疾人、老年人和其他在社会参与方面受 到限制的人通过参与教育、工作和社会活动过上独立、健康和富有成效的生活。 AT 减轻了护理人员的负担以及对正规健康和支持服务的需求。 医疗辅助技术能够促进包容和参与,特别是残疾人、老龄化人口和非传染性疾病患者。 辅助产品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或改善个人的功能和独立性,从而促进 他们的福祉。 它们使人们能够过上健康、富有成效、独立和有尊严的生活,并参与教育、劳动力市场和公民生活。 辅助产品维持或改善个人的功能和独立性,从而促进他们的福祉。 辅助设备和技术的示例包括轮椅、假肢、助听器、视觉辅 ...
White House launches investigations that could lead to tariffs on machinery, medical devices
Youtube· 2025-09-25 19:09
国家安全调查启动 - 特朗普政府启动对机器人、工业机械和医疗设备进口的国家安全调查,可能为未来加征关税铺平道路 [1] - 调查涉及的医疗产品可能包括处方药、注射器以及轮椅、心脏起搏器、胰岛素泵等进口医疗设备 [1] - 美国商务部正征求受影响公司的意见,以评估国内生产能力是否能满足美国需求 [1] 国内制造业回流议题 - 相关产品属于不希望出现短缺的物资,但自新冠疫情以来,关于在美国本土制造这些产品的讨论持续进行 [2]
背背佳不是“万能药”!可孚医疗上半年业绩双降,2024年分红金额超净利润
搜狐财经· 2025-09-22 19:17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15亿元同比下滑4% 归母净利润1.7亿元同比下滑9.5% [3][9] - 2020至2024年营收从24亿元增长至30亿元 但归母净利润从4.24亿元降至3.12亿元 [7] - 业绩下滑主因呼吸类产品销售额下降及康复辅具类收入同比下滑6.41% [9][15] 产品与业务结构 - 背背佳2024年带动矫姿带产品收入达5亿元 康复辅具板块营收占比近40% 毛利率超60% [15] - 公司产品覆盖5大类200个品类 包括康复辅具/医疗护理/健康监测/呼吸支持/中医理疗 [15][17] - 矫姿带产品市场份额近30%排名第一 家用康复辅具类排名第一 家用医疗器械企业排名第二 [5] 客户与市场风险 - 前五大客户营收占比在2022-2025H1期间达40.8%/43.8%/33.7%/36.7% [9] - 第一大客户(客户A)收入从2022年8.57亿元降至2024年5.64亿元 三年降幅超34% [9] - 客户A收入减少3亿元期间 公司整体营收仅增长0.06亿元 [10] 研发与收购策略 - 2024年研发费用9641万元同比缩减16% 2025H1研发费用4005万元同比降13% [18] - 2025年6月末研发人员389人 较2024年末减少35人 [18] - 2025年收购上海华舟耗资1.5亿元 收购喜曼拿医疗耗资1.6亿元 [18][19] - 截至2025年6月末商誉达3.67亿元 占净资产比例8% [19] 财务与资金状况 - 货币资金12.6亿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11.63亿元 短期借款5.3亿元 无长期借款 [23] - 资产负债率25%处于行业较低水平 [23] - 2021年A股IPO募资37.24亿元 截至2025年6月末未使用募集资金仅剩1.5亿元 [22] - 当前股价约39元/股较发行价93.09元下跌超58% [22] 股东回报与公司治理 - 上市后累计分红12.35亿元 2024年分红3.66亿元超过同期归母净利润 [21][22] - 实控人张敏聂娟夫妇通过直接间接持股合计53.94% 累计获得分红收益超6亿元 [21][22] - 聂娟已不在公司任职 [21] 品牌与营销动态 - 2022年以1.77亿元收购背背佳运营主体橡果贸易 [2] - 2024年广告费用2595.6万元同比增51% 曾赞助综艺及签约品牌代言人 [15] - 背背佳产品在社交媒体存在口碑争议 被投诉无矫正效果 [10][12]
“背背佳”要带母公司勇闯港股
搜狐财经· 2025-09-15 22:23
公司发展历程与业务转型 - 可孚医疗从2007年湖南长沙的小型企业发展为家用医疗器械行业龙头 通过整合国民品牌"背背佳"实现技术迭代和渠道革新 完成从单一产品到多元矩阵的跨越 [3] - 2014年率先布局电商渠道 线上销售额自2015年起连续多年行业第一 线下同步建立738家自有门店(含689家健耳听力服务中心)形成全渠道闭环 [4] - 2024年按收入计位列中国家用医疗器械企业第二 康复辅具和矫姿带品类市场份额均接近30% 背背佳单品牌年收入突破5亿元 [4]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29.77亿元、28.54亿元、29.83亿元 2023年因渠道扩张下滑4.14% 2024年回升4.53% 2025年上半年营收14.96亿元(同比微降4.03%) [9] - 康复辅具类产品收入从2022年5.26亿元增至2024年10.4亿元(两年翻倍) 2025年上半年占比超35%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背背佳2024年收入同比增长超60% [10][11] - 健康监测类产品2024年收入4.89亿元(同比下滑16.70%) 呼吸支持类产品收入2.67亿元(同比下滑41.35%) 主因疫情后需求回归常态及竞争加剧 [12] - 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3.02亿元、2.53亿元、3.12亿元 2024年同比增长22.60%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67亿元(同比下滑9.51%) [12] 盈利能力与成本结构 - 毛利率从2022年37.84%持续攀升至2024年50.58% 2025年上半年维持在49.99% 主因自产比例从45%提升至68%及高毛利康复辅具占比扩大 [14] - 2024年销售费用达9.73亿元(同比激增31.40%) 占营收比例32.6% 其中门店扩张成本占40% 线上推广费用超35% [14] - 2024年研发费用0.96亿元(同比下降15.67%) 研发费率3.2%低于行业平均5% 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率提升至3.5% [15] 渠道布局与海外拓展 - 2024年线上渠道收入19.90亿元(同比增长8.94%) 2025年上半年线上收入近10亿元(占总营收65%) 兴趣电商收入占比超线上总营收20% [18] - 2024年线下收入8.51亿元(同比下滑3.12%) 2025年上半年线下收入近5亿元(同比增长12.5%) 健耳听力营收增幅超20% [18] - 2024年境外收入5915.09万元(占比不足2%) 2025年上半年通过收购上海华舟和香港喜曼拿 海外收入突破亿元(同比增长超200%) [19]
山东政采网上商城“助残馆”启用,助力残疾人辅具高效便捷采购
齐鲁晚报· 2025-09-12 18:53
平台功能创新 - 山东省政府采购网上商城开通助残馆 通过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手段优化残疾人辅助器具采购流程 降低采购成本并丰富产品供应[1] - 设立四大产品专区覆盖沟通和信息辅助器具 个人移动辅助器具 个人生活自理和防护辅助器具 家庭无障碍改造设施设备[3] - 实现全流程线上操作 从需求发布到采购完成全程在线 通过数据留痕和信息公开确保透明度与规范性[4] 产品与供应链管理 - 首批上架207款产品涵盖15类常用辅助器具包括助视器助听器轮椅手杖等 产品严格遵循基本技术参数并设定最高控制单价[3] - 要求供应商必须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作为入驻条件 进一步保障残疾人用户权益[3] - 聚合全省采购需求推动省市县三级联动采购 上级部门可实时查看下级采购情况以科学指导区域资源配置[5] 运营成效与发展方向 - 平台有效拓展全省残疾人辅助器具购买渠道 加强供需对接并促进市场信息公开透明[6] - 网上商城用户评价反馈机制对供应商履约服务形成有效监督 强化采购主体责任[4] - 平台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不断完善助残馆建设以落实助残政策功能[6]
英科医疗手套产能870亿只全球领先 自主研发及设计生产线良品率99%
长江商报· 2025-09-08 07:24
公司股份回购计划调整 - 将回购股份价格上限由26.51元/股调整为41.88元/股 [2] - 回购计划金额不低于8000万元不超过1.2亿元 [2] - 调整原因为股价明显上涨 9月5日收盘价达34.76元/股 [2] - 截至公告日已耗资5804.11万元进行回购 [11] 2025年上半年财务表现 - 实现营业收入49.13亿元 同比增长8.90% [3] - 归母净利润7.10亿元 同比增长21.02% [3] - 海外非美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约45% [7] - 研发投入2.04亿元 手套产品良品率维持在99%以上 [3][11] 历史业绩波动与复苏 - 2020—2021年归母净利润达70.07亿元和74.30亿元 [5] - 2022—2023年归母净利润降至6.29亿元和3.83亿元 同比降幅超39% [5]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4.65亿元 同比增长282.63% [6] - 2024年营业收入95.23亿元 同比增长37.65% [6] 产能与市场地位 - 一次性非乳胶手套年化产能870亿只 居全球领先地位 [9] - 其中丁腈手套560亿只 PVC手套310亿只 [9] - 产品覆盖全球150个国家和地区 服务超1.5万名客户 [9] - 拥有六大生产基地 生产线长度达1.8公里 [9][10] 行业环境与竞争态势 - 2025年中国一次性丁腈橡胶手套几乎退出美国市场 [7] - 同行业公司中红医疗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约82% [4] - 全球去库存接近尾声 供给向头部企业集中 [6] - 公司通过设备自动化降低能耗 保持技术优势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