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气候适应型农业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敏鹏:农业适应气候变化亟待系统性规划
中国环境报· 2025-10-29 21:28
陈敏鹏:看天种地是我国农业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我们调研发现,有经验的农民都非常关注天气。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愈发 频繁、强烈,影响也日益显著。这导致某些极端事件已超出区域传统认知与适应经验的范畴。 气候变化对不同农户的负面影响存在差异。传统小农户的种植经验,主要来自个人、朋友和邻里,倾向于风险规避,抗风险能力较弱。种植大户或专业农 民,一般来说经验会更丰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相对强一些,适应能力也相对更高。而大型农业公司或龙头企业,还可以通过资产配置,提升 抗风险能力。 20 49 ve 8 SCH A 2. 24 P 0 r 29 11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 陈敏鹏 "满地秸秆拔个尽,来年少生虫和病。"霜降后,北方大部分地区已迎来秋收扫尾工作。由于2025年暑期中原地区及部分粮食主产区遭遇极端干旱和旱涝短时 交替等气象灾害,不仅给秋收造成困难,也对压茬推进秋种带来风险。 据了解,财政部10月会同农业农村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4.84亿元,支持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7省受灾地区加快 开展农机抢收、潮粮烘干、农田排涝等农业生产防灾救灾工 ...
时刻绷紧农业防灾减灾这根弦
经济日报· 2025-10-14 06:07
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性与现状 - 气象灾害是造成粮食减产的最重要因素,其发生迅速且影响巨大,若无充分准备将对农业造成严重冲击 [1] - 当前行业在粮食烘干、仓储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部分区域专业化防灾减灾力量不足、基础投入不够、应急队伍欠缺 [1] -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多发且降雨带北移,使得现有短板问题更加凸显 [1] 灾中应急与抢收抢烘措施 - 中央财政已迅速下达4.84亿元救灾资金以支持秋粮抢收抢烘工作 [1] - 受灾地区通过改造升级农机具(如小轮改大轮、双驱改四驱、换装三角履带)来解决雨后收获机下地难、作业难的问题 [2] - 行业需抓紧调度履带收割机与移动烘干机支援短缺地区,并调动各类服务组织积极抢时烘干 [2] 灾后补偿与粮食收购机制 - 农业保险是灾后恢复生产的重要工具,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已扩大至全国所有地区 [3] - 当前连阴雨灾害理赔存在查勘定损难度大等问题,保险机构需开通绿色通道,做到能赔快赔、应赔尽赔、合理预赔 [3] - 需推动政策性收购与市场化收购协同,支持多元主体入市收购,并稳妥解决不达标粮食的收购问题以防范籽粒发芽霉变 [3] 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战略 - 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常态,需高度重视降雨带北移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4] - 行业应开展农业气候资源动态评估和精细区划,发展气候适应型农业,调整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 [4] - 需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加强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的气象监测预警服务 [4] 农业基础设施与装备投入重点 -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是未来投入重点,需按照“平急两用”思路加快补上沟渠连通、烘干仓储等短板,建设农事综合服务中心 [4] - 装备提升至关重要,履带式收割机和烘干塔等设备对潮湿田间作业和快速收储具有关键作用,这些需依靠农业社会化服务来实现 [4]